88句阳明心学经典语录精选句子

2023-09-24 10:24:40

一、王阳明心学给我的人生启示

1、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2、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3、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然要求各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

4、本书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5、人活一世,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些许不如意的事情,这些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心绪,情节严重者甚至还有可能波及我们的生活和未来。

6、人生启迪:王阳明认为,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气壮大起来,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为指导,从而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由此看来,要养浩然之气,就要做正直之人,诚实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不断壮大。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

7、王阳明心学就是帮助你用心眼去觉知肉眼看不见的事物。

8、人生启迪: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就像拿刀亲手割掉自己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甚至留下疤痕,却是根除毒害的唯一办法。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就能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

9、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王阳明的标准是“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对于现代人来说,那就是按照正人君子和社会精英的标准去行事。

10、人生启迪:傲,不过是因为一份我执。人们为什么要亲近一个我执太深、戾气太重的人?无人亲近,又怎么生存、做事?更重要的,我执是一条深深捆绑着自己,让自己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绳子,使自己沦陷在暗无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还误着自己。

11、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12、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

13、如果己心没有私欲,天理至纯,是颗诚恳孝敬父母的心,冬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防寒,会主动去掌握保暖的技巧;夏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消暑,会主动去掌握消暑的技巧。防寒消暑正是孝心的表现,而这颗孝心必是至诚至敬的。

14、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15、试着放下一些遥不可及或者成为过去的事物或人,让自己活在当下,王阳明讲过:“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意思是,只要常存养此心,就能经常觉察到心的存在,这就是做学问。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想它有什么益处吗?那些还没到来的事,想它有什么益处吗?这样胡思乱想,只能白白丢失清明的本心。家庭生活也是如此,要活在当下专注眼前的事情,没必要胡思乱想,而且也没必要计较得失,尤其是跟家里人。

16、1躯壳外面:溺于辞章,只适才名驰骋

17、人生启迪:人的一生难免有很多遗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有一天我们募然发现,父母已两鬓斑白,此时才孝敬他们,我们会错过无数时机。甚至当双亲已离你而去,才幡然悔悟,却已尽孝无门,这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

18、我们的心本来是没有善也没有恶的,首先是起心。起心之后就有了识别的善恶之分。

19、为了私利而活,始终逃不出烦恼焦虑,不论在功名利禄上如何成功,都不会真正的快乐;而为了良知而活,堂堂正正心平气和一身轻松,事业人生也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20、第知行只是一个工夫,不能割裂。而所谓“工夫”,就是认知与实践的过程。

二、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1、“阳明心学”是其一生与现实生活中实践而来的著作;作为一位集大成者,其对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文环境的情结是离不开的,并且延续和融合了“儒家思想”而体现了“知心合一”的人生境界。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最终成就,可以运用到现代社会,尤其是新时代下的现实生活;比如,小岛(台湾省)的不安分和不知趣;

2、当时的王阳明并不是自己想要去悟道的,本来的时候,王阳明的仕途十分的顺利,他中了进士之后就被推举过去做官,但是由于被贬,所以没有办法,于是就去悟道。他在龙场的时候,又把大学从头到尾基本上又读了一遍,他对于里面所说的那些思想,他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感悟,他发现了其中有的地方,跟他自己本身的思想是相悖的所以他开始通过自己的想法来观看这个世界。

3、他是集大成者,心学奠基人是孟子,孟子提出人心本善,只要人类把自己的善端发扬光大都可以成为圣贤,之后的陆九渊,又提出了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的思想尚书,开辟了继孟子之后的心学的康庄大道。明朝的王阳明激烈的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理论,他提出知行合并且万事万物的理不能用格物的方法来找到,而是必须用格心的方法。万事万物的理不在事物上,而在我们的心上。最终提出了心即理的观念。这个心就是良知,每个人都要寻找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这便是寻找良知,良知不在其他事物上,就在我们的心上。所以说他又提出致良知的理念。所有的善恶观念存乎一心。

4、根据总站“书香满边疆、文苑开警营”读书活动安排,本人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认真拜读了度阴山所著《知行合一王阳明》一书,深知王阳明心学的博大精深,对身处现时代的我们极有启示,今天我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5、王阳明最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就是,把追求功名利禄到心收回来,多关注自己内心的修养。

6、太行听溪新媒体官方赞赏账号

7、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8、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9、人生启迪: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就像王阳明那样。

10、4吾心至善:龙场悟道,始论知行合一

11、请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当下,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而最好的救赎之道,就是把习惯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来,关注放逐已久的心灵。

12、成人成圣是王阳明从小立下的志向。12岁时当听到老师说天下第一等事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王阳明即予以否定,认为“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成人成圣也是王阳明终生的追求,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强调:“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成人成圣更是王阳明毕其一生所思索探求的中心命题,进而形成圆融浑厚的心学思想体系。

13、我们青少年具有坚强意志对于自己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有助于我们成就事业、走向成功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4、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15、王阳明的弟子欧阳德曾经问过他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亦忙,何也?”欧阳德意识到,使内心凝定是很难做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心意多处于烦乱的状态,有事的时候固然忙,无事的时候也忙。他寻求王阳明,是想从先生那儿得到一个答案。

16、时下的生活弥漫着功名利禄的氛围,有了钱希望有更多的钱,有了权希望有更大的权,对房子、车子、色欲等等都是不知满足,而一点点的不满足,就足以让人辗转反侧焦虑异常,物质的丰富之下,是犯罪率、自杀率、离婚率、精神病率的升高,人们普遍的感觉是浮躁,浮躁久了就生暴躁,暴躁久了就生暴戾,媒体上经常报道的灭门惨案、屠杀亲人,已让人嗅到了这种暴戾之气。

17、学习应该返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18、明代哲学家王阳明(1472年~1529年)是“心学”集大成者,其核心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这个深邃精微的哲学体系中,笔者仅从心身关系的视角来探寻、体悟其思想精髓,以期从中获得对实践更多的新启发。

19、王阳明的心学可以让读者领悟王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精髓,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获得幸福完美的人生。

20、王阳明的一生,也是意志坚定、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的一生。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不能理解其本意,惊讶者有之,非难和指责者层出不穷。

三、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

1、知行合就是要在思想源头上树立善的理念,清除恶的念头,在一念发动时即能为善去恶,“我今说个知行合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2、距今已有将近500年的王阳明心学,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到底还有什么意义?诚然,时代在变迁,但外在环境再怎么变化,人心却并没有两样。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这正是王阳明心学对于今天的最大价值。

3、做正确的事,还是把事情做正确这本身是两种认知,做一件事,方向对了,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积累。如果一件事方向错了,做得越多,错的越多。那我们如何分辨正确的事,一是永远选择做难的事情,二是永远选择做未来大概率的事。尊重规律,顺势而为,不逆势而动,不越雷池,不退维谷,礼让三分,利让三分。你在积累期,可能你长期都看不到回报,但是你要相信时间的复利。学会用长的时间框架去思考问题。对的事情值得花费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相信终有一天过了积累的瓶颈期,你的成长会有指数级的增长。一直成长,成功只是时间和程度的问题。

4、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5、李白诗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更是心学的实践楷模,一生致力于成人成圣,最后功德圆满,成为传统社会公认的“三立”完人和圣贤。因此,王阳明心学不仅有着理论价值,而且有着实践功夫,还有着人格魅力,即使在现代社会,对于每个人的人生及其修身养性,仍然具有许多重要启示和积极的指导意义。(夏海)

6、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是理,二是知行统三是良知。这构成了王阳明新学楼的三大支柱,但核心是他的良知思想。王阳明的心学不同于其他儒家思想,强调心的作用王阳明认为,万事不在心,而在心。一切事物都是由人的知识存在的。王阳明说:“圣人之道,我自足,在事中求理也是错的。”王阳明举了一个例子告诉学生,“当你没有看到花的时候,花就会和你的心一起安静。

7、人生启迪: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本心是简单的,因为是轻快的,洒脱的。

8、反观自身,自我提升

9、王阳明出生在明朝,浙江余姚人,享年57岁。在中国浩瀚几千年历史,能达到立德立言立功这种完满状态的人只有两个半人。一个孔子,一个王阳明,曾国藩只能算半个。王阳明立德表现在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天平,劝人为善。王阳明立言表现在将心学发扬光大,他的学说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传习录》,为万世所传颂。王阳明立功表现在平定南赣匪患,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平定了广西少数民族的霍乱。最后在王阳明弥留之际,王阳明的弟子问他还有什么遗言,王阳明只留下了一句,吾心光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世间他来过,并淋漓尽致地活过,当他真正要离开的时候,他对世间没有留恋,对死亡没有恐惧,他走得很安详,吾心光明。

10、王明阳主张“给人生做减法,要舍去一些东西。”还记得孟子说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无用的身外之物,不必再汲汲地去追求。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念头是一个个的闪过,但有几个能够真正“扎根”?该放下的执念,不妨轻轻放下。给自己定下宏伟人生目标,可能已经把人压的身心疲倦啦,为了遥远渺茫的目标拼命时,却忽视了生活的美好,岂不是可惜?

11、现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如果能因此为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就我而言,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道进德。

12、王阳明当年所受的教育是儒家思想的教育,他的心学理论也是用儒学来表述的,当然了,也只有这样当时的人才能接受,才能更好的理解。

13、如有点滴收获,随手点个在看呗

1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意思大致是:人的本心光明正义,无善恶之分;当欲望或生存驱使致起心动念有善有恶;是善是恶,人内心自有良知;行善而去恶,就是致良知、品德高尚。

15、在王阳明看来,和恶人打交道只要记住一条:试图改变他的恶性,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尽量不要揭发他的恶性。当然,王阳明也不主张“恶人自有恶人磨”的观望态度。他主张进取,用你高尚的道德和完美的智慧(舜的提前挖洞和架梯子)来不停地暗示他:不要以为我好欺负,我只是不跟你一般见识。

16、生活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如果不能放下自我、破除我执,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我们觉得痛苦,是因为我们感觉到了失败。而所谓失败,其实就是事情没有像“我”所期望的那样发展,最后事情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结果。我们痛苦,因为我们紧紧抱着一个“我”,不愿意放松。真正的快乐,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7、王阳明曾对一个感慨政务缠身的官员说:

18、似乎高高在上,似乎遥不可及。王阳明则告诉我们,一切的秘密也不过是三个字:心不动。心不动的秘密也不过是一句话:收回向外追逐的目光,重新发现内心的良知,并依之而行。

19、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20、王阳明,正(官)名“王守仁”;明朝弘治年间进士,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四、王阳明心学给我的人生启示和感悟

1、王阳明所提倡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展现出来的禅学。还有“致良知”其实就是佛学中讲到的菩提(菩提:智慧、境界.)。

2、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3、王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在名利场中奔波、与世浮沉的现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盘针的时候了。

4、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5、人生启迪: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

6、是一本非常值得细品的经典之作

7、人生启迪: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不自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辱,并不使自己处于困顿疲累、痛苦挣扎的境地。这就是自知之明,即使做不了大事,可是心是大的,境界是大的。

8、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9、心有光芒,必有远方。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10、认知即是指你什么时间框架去思考问题,人用不同的时间框架去看世界,你所能看到的世界完全不同。例如,从长期来看,终身学习未来大概率是重大利好的事情。但是从短时间框架来看,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你要克己复礼,你要比其他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你还跟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交流,不断发现自己不够好,发现自己不够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那么学习这么痛苦,为什么还是有人坚持学习,因为学习这件事短期虽然利空,但是长期来看,重大利好。

11、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12、那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现在的社会精英或者正人君子的特质就是八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3、追逐权力和金钱无可厚非,但是记住取之有道。而追求心灵光明和坦荡是一种更高级的享受,是金钱买不到的舒适。我心甚喜。

14、不慈不孝,这是我的良知所厌恶的。

15、一个被外物所控制的人,他的自我在哪里呢?

16、不急不缓,淡定悠闲。事再大也举重若轻,事再多也有条不紊。用做事去修行,用心境安生活。这就是从容的活着。

17、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本质就在于如何处理人与天地、人与世界的关系。而“无善无恶”就是,人之本性并无善恶之分,善恶是相互转化的,没有绝对的善恶。认知事物要尽量客观。

18、“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事务繁杂,逼使着人投入其中,身体得不到休息,是一种忙;而心烦意乱,时刻充满各种杂念紊思,得不到片刻的宁静,也是一种忙。

19、学习阳明先生的心学,尤其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对我们的人生修养和工作、生活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当今诚信缺失、浮夸、寻欢作乐、宴会的时代,提倡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洗刷我们的灵魂,纯洁我们的行为;提倡“知行合一”、“事上练”,对我们确保“六稳、六保”和“脱贫攻坚”付之行动提供理论指。

20、人生启迪: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五、王阳明心学告诉我们什么

1、王阳明就解释说:“舜常常自以为是最不孝的,因此他能孝;瞽叟常常自以为是最慈祥的,因此他不能慈爱。瞽叟只记着舜是他养大的,而如今舜为什么不让他快乐?他不清楚他的心已被后妻迷惑而改变了,还自以力能慈爱。因此他就更不能慈爱。舜总是记着小时候父亲是多么爱他,而如今之所以不爱,是因为自己不能尽孝。舜每天想着自己不能尽孝之处,因此他就更加孝顺,等到瞽叟高兴时,他只不过是恢复了心中原本就有的慈爱的本体。所以,后世之人都称舜是一个古往今来的大孝子,善叟也就变成了一个慈祥的父亲。”

2、心即理,强调人的主体性,要求人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自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王阳明看来,心即理的价值指向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

3、人生启迪: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精神也越来越与自己的心灵分离,人们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得以纾解、提升?王阳明指出的路,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不要让所遇之物成为心中羁绊,不做声色货利的奴隶。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

4、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心即理”和“知行合一”。

5、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6、人生启迪: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佛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7、王阳明顿悟了,他认为,只有我们真正沉入到自己的内心,发现内心的价值,倾听内心的声音,按照内心的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人生的目标才能实现。当然,王阳明的心学理论是一种美好的假设,这种假设来自于孟子的性善论。人性是善的,但人性容易被蒙蔽,只有拨开云雾见青天,只有真正发现人的价值,才能走上成圣之路。王阳明的这种顿悟,恰恰是发现了自己内心的价值,这也让他走上了儒家圣人的道路。

8、让我们再回到那一个伟大的夜晚,回到那一场天崩地裂般的顿悟。在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和人生磨难之后,王阳明日夜反省,突然醍醐灌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理想,但是到底如何去成为圣贤,完成自己的理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成圣之路到底如如何走?我们是否百转千回而无法找到答案?我们是否忘了初心和来时的路,忘记了我们到底要去向哪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62句抖音幽默介绍自己精选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