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边塞的诗四句(著名边塞诗四句)
一、著名边塞诗四句
1、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诗歌的创作数量超过了之前所有的朝代总和,唐诗也是中国五言七言诗体的创作高峰。唐朝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制订了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从而打破了只能名门望族参加的传统,而进士的考核内容主要以赋诗为主,这样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与发展。唐诗中又划分着不同的流派,其中边塞诗是其重要的流派之一。
2、己亥岁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3、最后是帐外送别。先是渲染场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大雪纷飞,北风凛冽,雪花中红旗随风飞舞,发出声响。而后是告别的场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诗人没有直接写场景,而是以“雪满天山路”寓意送别,表达了对友人雪景归去漫漫长途的担忧。
4、(作者)王翰(朝代)唐
5、此诗记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此诗同时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6、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的是哪位诗人?
7、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8、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9、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10、这首古诗是岑参的经典代表作,也是唐代边塞诗最精彩的作品之一。岑参对于北国风光景色的描写,对于送别友谊的描写,都堪称绝世经典。当年我们都曾经学过此诗,遗憾的是今日的我们都已经忘却。不过偶尔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感悟到那份诗情,也算是不辜负当年的苦心背诵了。
11、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12、塞下曲六首(选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3、《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评: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14、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渲染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这样有着鲜明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15、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6、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17、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18、北方的气候是大雪纷飞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温度了。所以在之后的诗句当中,诗人着重表现大雪来之后的天气之寒冷。“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雪花随风飞舞,“散入珠帘”带来阵阵寒意,以至于“狐裘不暖锦衾薄”。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将士们的日常操练都受到很大影响,“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
19、馆藏地址:北格砺能楼大厅
20、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二、关于边塞的诗四句
1、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在唐代,西边有吐蕃,北边有突厥,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座城池是唐重要的边防城。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可见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3、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4、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唐朝著名的10句边塞诗,气格雄浑,满满的激昂悲壮之感。
5、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诗歌中最精彩的部分乃是对于边疆壮丽景色的描绘。开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祖国北方的壮丽山河。这里靠近北方,最先感受到冬日的气氛。所以“八月即飞雪”,而且大雪下的还很大,一夜大雪树枝上都是积雪,“千树万树梨花开”。
6、注释但使:只要。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卫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捣龙城,将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飞将:指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资治通鉴和史记均有记载。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7、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8、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9、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10、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11、语出唐朝岑参《逢入京使》。骑着马和朋友们相遇,可是身上没有带着纸笔,无法给家中的秦人写封书信,只要请你为我捎个口信,为家中报下平安。
12、《出塞》(唐)王昌龄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3、(作者)李贺(朝代)唐
14、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编写不易,去右下角给小培老师点亮“在看”呗!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15、杨慎《昇庵诗话》评此诗云:“此诗意言粉饰太平于京都,而废弛防守于边塞也。”按杨评是也。盖用对比作法,不明言作意而自见。
16、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17、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8、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19、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20、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三、边塞诗有哪些四句诗
1、边塞诗是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词。其题材广阔、意象宏阔、基调昂扬,歌行、律绝皆有佳作。具有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风格特点。
2、馆藏地址:北格砺能楼文科样本阅览室
3、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4、语出唐朝岑参《关人赴安西》。在很小的时候,便想着为国家效命,并不是为了取得官职。
5、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6、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7、“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8、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9、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边塞诗人之称的王昌龄作了很多关于边塞戍守将士的诗歌)
11、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14、边塞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王翰,崔颢,李颀等。
15、选自唐·王翰《凉州词》。即便喝醉躺在战场上,请你也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在战场上打仗能够有几个人返还自己的家乡呢?
16、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17、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或“为边将出场作铺垫”)(1分)。
18、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19、出自唐·王之涣《凉州词》。黄河从远处流淌而来,就像是从天边的白云奔流而来,一片孤单的城池,坐落在山间之中。
20、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四、边塞诗四句诗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3、“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4、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诗人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5、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最后一首。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诗。此题一作《塞上曲》,唐新乐府辞,属《横吹曲》。
6、《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7、塞外,浓郁的月色笼罩大地,征战沙场的战士伴着寂静的月夜遥望着千里之外的家乡……
8、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击关注我们吧
9、唐代诗人《塞上》、《塞下》诸曲,其所描绘边塞寒苦与军士勤劳之作,皆有不满之意见于言外。
10、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1、CC项表述错误,这首诗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爱国精神。
12、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4、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5、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1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7、翻译: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9、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20、骍(xing):赤色。
五、边塞诗歌四句诗
1、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2、高适的《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描述的是怎样的场景?
3、岑参、高适、王昌龄、李益等诸多的边塞诗人把边塞诗写得动人心魄,写得意境高远,写得情真意切,写得豪迈壮阔,大大提升了唐代边塞诗的地位,提升了审美价值。
4、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樊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5、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6、而其中最著名的边塞诗,当属这首七言古诗。当年背诗用了不少力气,现在只记得两句。且看:
7、火来即举烽火。写边塞戍卒之苦,极苍凉之致。
8、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只要有李广将军在,就不会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惟向边头不堪望,一株憔悴少人行。
1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出自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我仍旧像玉壶那样冰清玉洁。形容对于亲友的心态,一如既往地真诚。
13、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1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5、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6、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这些诗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1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8、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19、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0、评价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