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的古诗句有什么(描写儿童小孩的古诗有哪些)

2023-02-04 09:50:38

一、描写儿童小孩的古诗有哪些

1、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2、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3、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怪生:怪不得。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4、与小女唐代:韦庄

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6、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8、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10、与小女唐韦庄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11、于是,诗人的眼睛发现了“童子柳阴眠正着”,童子在柳树的浓荫下酣睡。在诗的节奏上,第三句是个顿挫。前两句写的是自然界景物,都充满生气和动态,到了最有生命力的人(又是活泼可爱的孩子),却呼呼大睡,一动不动。轻快的诗歌节奏在这里仿佛停了下来,放慢了速度。然而,情绪上的顿挫,是为了推出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童子的牛在哪儿呢?牛儿吃着吃着,已经挪到了柳阴的西边去了。因为牧童的安然静止睡眠,使牛儿得以自由自在地吃草,悠然地动着。画面因牛的活动,又活动起来。这样一静一动,和谐自然。这里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富有生活气息。

12、牧童词唐代:李涉

13、举头望明明,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14、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15、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6、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日暮时分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拜新月。向夜:向,接近,将近。向夜,指日暮时分。拜新月:古代习俗。

17、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箜篌谣》

18、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19、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20、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二、描写儿童的古诗句有什么

1、扶摇直上气贯长虹,百折不挠扭转乾坤。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一作: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东:东方。游:游历、游学。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辩:争。其:代词,他们。故:缘故,原因。

4、这首诗写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5、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

6、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7、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李郢《南池》

8、溪居即事唐代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9、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0、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1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1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13、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14、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15、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

16、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17、在古代,男女到了十五岁,就是成人了,到了十五岁,就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表示祝贺与纪念,女孩的成人之仪式叫“及笄”,笄,就是簪子,及笄就是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标志着这个女孩已经成人了。

18、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9、《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所见》,《舟过安仁》。《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所见》(清代)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舟过安仁》(宋代)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20、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三、儿童的古诗描写儿童的古诗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贾岛

2、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3、《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8、意思是说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9、夜牧牛,牧牛度村谷。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10、那么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儿童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11、孩提或孩抱,指的是两三岁的儿童。这里的“孩”,不是“孩子”的意思,而是幼儿笑时发出的“咳咳”之声,幼儿“咳咳”地笑出来后,非常可爱,因此大人们便会将他从被子里“提”或“抱”起来,孩提或孩抱的意思是,在孩子“咳咳”发笑的时候“提”起来或“抱”起来的意思。

12、“欢乐和自由,是童年时代的纯真信念。”

1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池上》

14、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李涉《牧童词》

15、两小儿辩日先秦:列御寇

16、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17、起首二句,袭用民歌的曲调,写了牧童早晚的行踪。质朴,淡雅,信手拈来,却象民间那种形神毕俏的剪影画。这是远景中的牧童身影;下面开始写近影:春雨如丝,无声地滋润大地。诗人仿佛是看到出林的牧童披起了蓑衣,才感觉到空中已经飘起了雨丝。一个“细”字,准确地抓了春雨的特征。下一句没有写人,写的是笛声。

18、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19、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四、有什么描写儿童的古诗

1、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又名大纯阳万寿宫。

2、识字粗堪供赋(fù)役,不须辛苦慕公卿。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不需要辛苦读书羡慕王公贵族。粗堪:勉强能够。供:应付。赋役:租税劳役。不须:不必要。

3、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4、诗人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写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烟霭四起,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转家去。如此山乡风味,极其清新动人。

5、“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6、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7、答: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句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池上》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儿垂钓》古代诗人描写儿童嬉戏活动玩耍的诗句,大都集中展现了一幅幅乡村的美好画面,乡下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怡然自得的情景,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8、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0、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1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2、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1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4、牧童的生活是游荡不定的,也是浪漫的。牧童既不免经风雨、涉艰险,又总是从大自然中得到乐趣和慈爱。这是一首牧童唱的歌。早上,牧童赶着牛沿着弯曲的江水去放牧;晚上,牧童归来时就要摸黑走过山村的沟谷。早出晚归的牧牛生活是辛苦的,诗中写到的“朝”“夜”两次“牧牛”,第一次是指“牧牛去”,第二次是指“牧牛归”。四个“牧牛”的重叠,造成了一种歌谣节奏和韵味,同时表现了早晚放牧、日日放牧的辛勤劳动生活。“下江曲”和“度村谷”也表现了放牧生活的丰富多彩。

15、志存高远气冲霄汉,壮志凌云响彻九天。

16、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7、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18、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19、《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20、第四句“忽作玻璃碎地声”。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诗的发展出现了波折。玻璃,古时指天然的玉类美石。碎地,落在地上摔碎。意思是;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儿童的心情怎样呢?诗人没有写,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先是果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几乎同时送到耳朵的声响竟是那样优美,又ー个意想不到,也许他会瞬间转忧为喜,高兴得又蹦又跳了。这最后一句,意外,又合情理。沉甸甸的冰块,用丝线提着,掉下是很自然的冬天地面冻得很硬,冰块又硬又脆,落地摔碎也很容易。但儿童不考虑这些,只顾高兴地跑呀,敲呀,结果摔碎了。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情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有哪些是描写儿童的古诗

1、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牧童》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清平乐.村居》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稚子弄冰》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宿新市徐公店》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 年代: 唐 作者: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4、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5、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6、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8、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9、此诗语言浅显易懂。首句写得平易,“晴明风日雨干时”,点明一个大晴天,雨后初晴之日,阳光透亮,风儿流畅,地面的积水正被阳光蒸发,被风儿吹干。一雨一晴,风调雨顺,又是农业生产的好时光。全句展示出的大自然不是死寂的,而是流动的。“草满花堤水满溪”,在这样好的气候条件下,小溪被雨水充盈了,水面和堤齐平,这种情景用“满”字是合适的,常见的;而以“满”字写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原也不足为奇,但“满”在这里作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识地去装点堤岸一般,这就生动有趣了。这样的“花堤”,正是放牛的好去处啊。

10、豆蔻,是一种植物名称,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袁枚《所见》

12、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13、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14、历史上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篇,胡令能、杨万里、辛弃疾等大诗人都有描写儿童的诗篇。

15、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

16、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殷尧藩《同州端午》

17、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信口:随口。

18、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9、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20、释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绿肥红瘦暗指什么季节(绿肥红瘦暗指什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