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巫山的诗(元稹巫山诗句)
一、元稹巫山诗句
1、另一说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妻子韦丛而作。
2、韦丛的离世,对元稹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也将元稹从此推入了痛苦的深渊。元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常常整夜无眠,回忆着和妻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并用笔宣泄他思念亡妻的痛苦心声。
3、释义:经历过你这片波澜壮阔的大海后,别处的水再也不值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梦幻后,别处的云霓已不入我眼。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你。
4、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
5、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6、(赏析)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7、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8、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9、译文: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10、元稹抛弃莺莺,娶三品大员之女为妻。并将莺莺痴情当作艳遇吹嘘。妻子在世时,他和薜涛同居,妻子去逝两年,娶小妾安仙嫔,后来续娶斐氏。再后来,他离开薜涛,作诗说——你是个好人,我虽然离开,但我爱你。后来霸占有夫之妇。这个人写下了诗句名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1、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
12、所谓崔莺莺,就是诗人所写《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实为寒族女子崔双文。元稹与崔莺莺恋爱始于贞元十六年(800),止于贞元十九年(803),而为莺莺所写的情诗也多作于此其间。最后元稹为了飞黄腾达、攀权附贵,娶了豪门望族的韦丛,从而抛弃了昔日的恋人崔双文。
13、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1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是他为妻子韦丛写的悼亡诗其中的一首,可以算得上是助力元稹出道"多情郎"的重要作品了。
15、(赏析)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16、汉水流江海,西江过庾楼。庾楼今夜月,君岂在楼头。
17、看来,很多人对此都是感同身受,@孤雏洁身自爱看来就曾经被坑得不轻,“好多古代男的都是这样,套路相当得深,简直防不胜防。”
18、白话释义:经历过沧海之后,再看到其他地方的水,便很难感到波澜壮阔,见过巫山的云朵,就会觉得巫山之外的云不能算作是秀丽的。这里的“云”和“水”都可以当做是人生的一种追求。
19、“我”在美女如云的花丛中信步穿行,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清心寡欲、修身养德,遵循自己处世的原则,一半则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20、离思五首——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先秦时楚国宋玉的《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二、杜甫写巫山的诗
1、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2、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尤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又少。
3、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河内人。北魏皇族拓跋氏后裔。十五岁明经及第,二十四岁以书判拔萃科登第,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后因多次弹劾地方大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徙通州司马。随后又因诗文得到唐穆宗赏识,长庆二年(822年)拜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十三岁卒,赠尚书右仆射。元稹和白居易关系密切,常被人并举,当时言诗者称其“元白”,其诗为“元白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积极的倡导者,其诗作或“寓意古题,刺美见事”,或直接揭露社会黑暗,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结集为《元氏长庆集》。《全唐诗》录其诗二十八卷。
4、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5、一千多年后的现在,李荣浩:“若是能重来,我要做李白!”
6、(赏析)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7、译文: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8、所谓崔莺莺者,即诗人所写《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实为寒族女子崔双文。元稹与崔莺莺恋爱始于贞元十六年(800),止于贞元十九年(803),而为莺莺所写艳情诗也多作于此其间。最后元稹为了飞黄腾达、攀权附贵,娶了豪门望族的韦丛,而抛弃了昔日的恋人。
9、“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10、元稹《莺莺传》写张生和崔莺莺一度相爱,终于负心背弃的故事。小说的女主人公崔莺莺,出身名门,深受封建礼教熏陶,是举止端庄、沉默寡言的大家闺秀。虽有强烈的爱情要求,却深藏心底。自己约张生来相会,又板着面孔斥责张生“非礼之动”。但是,强烈的爱情要求,使崔莺莺大胆地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主动乘夜来到张生住所私会,表现出不同凡俗的反叛精神。然而,当她意识到张生将要拋弃她时,又无力抗争,听凭命运摆布。崔莺莺的形象刻画得真实动人,十分成功。张生的形象,有元稹自己的影子。他对崔莺莺始乱终弃,是封建制度下,醉心功名富贵的文人士子的真实写照。《莺莺传》写的是“才子佳人”的恋爱,深受文人喜爱,宋代以后,许多作品都是根据它敷衍而成的。
11、(赏析)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1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大意为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14、元稹似乎是爱情的化身,千古的情圣。
1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16、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1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元稹)的《离思》,诗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
18、译文: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19、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20、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三、古诗 巫山
1、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2、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
3、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4、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5、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6、我想即便你对元稹不甚了解,但对于这首诗,你肯定是熟悉的。那么,是什么让元稹写出了这样深情凄绝的诗句呢?
7、出身豪门的韦丛下嫁给元稹以后,面对着一贫如洗的家境,元稹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夫人)逮归于我,始知贫贱,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不悔于色,不戚于言。“那么不悔于色,不戚于言”的韦丛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8、译文: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9、我行巫山渚,寻登古阳台。
10、世间多少痴男怨女,意断情难堪之际,总会有那么一股子冲动,恨不得咬破手指,写下这一两句,以表海枯石烂、非你莫属之心。
11、白话释义: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夜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暗夜的风雨吹进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12、谢傅堂前音乐和,狗儿吹笛胆娘歌。
13、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14、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15、所以元稹是在隐喻自己与亡妻韦蕙丛的凄美爱情虽然暂短,但是与爱妻两情相悦,绸缪恩爱和钟情不渝的情缘是刻骨铭心的,感叹今后是不会再有了!也再无如发妻这样的女子可相比了……
16、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③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④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⑤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⑥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⑧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17、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字茂之,京兆杜陵人。身世显赫,其上七世祖父封龙门公。龙门之后,世率相继为显官)下嫁给24岁仅为秘书省校书郎的诗人元稹。
18、眼前明月水,先入汉江流。
19、一说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此诗。
20、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
四、李白写巫山的诗
1、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2、出自:唐代诗人元稹《菊花》
3、李白的《古风》系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五十八首。诗意:在巫山渚,不见彩云灿烂,只有清风徐来,说明巫山神女纯属子虚乌有;传说中的巫山神女、楚顷襄王一并消失,只见到打樵放牧的山人,令人唏嘘不已。
4、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5、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6、诗人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是,我很是相信人生会有二百年,如果我能活二百年的话,我可以水击三千里啊。人生活二百年在现代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诗人的夸张是有限度的,也是在所允许的范围内所作的艺术夸张,给人一种喜欢长寿一种人生希望的感觉,揭示了诗人的豪情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斗争的渴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正需要时间。“水击三千里”,诗人的意志何等的坚强,志向何等的宏伟,人生目标旨在作世界、自然、社会的主宰啊!
7、白话释义: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8、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9、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
10、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11、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
12、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
13、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
1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5、接着又说,即使我从花丛中走过,也懒得回头看其他花朵,除了“君”之外,世间再没有能使我动心的人。
16、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17、古人认为天下以沧海之水为最多,以巫山之云为最美,到过沧海的人,再见到其他的水域就会不以为然,不放在心上。见过巫山上的云的人,再看到其他地方的云时,就会觉得也不过如此,远不如巫山上的云那么美丽。现在此句多用在爱情上,表示爱上一个人后,就以之为最好,不再欣赏他人。
18、如果你曾到临过沧海,那么别处的水就再也不足为顾了;如果你曾看过巫山的云,那么别处的云便再也入不了你的法眼了。
19、诗人未作任何价值引导和情感抒发,只用零星几个词语的组合,就渲染出了社会变迁、昔盛今衰的气象,进而慨叹沧桑巨变中人的无奈和悲哀。
20、白话释义:秋天的菊花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像是陶渊明的家。正绕着篱笆去观赏那美丽的菊花,偶然发觉夕阳西下。不是因为在百花之中我最喜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没有更好的花朵暂放了。
五、刘禹锡写巫山的诗
1、对妻子生前所有的东西,元稹也都舍不得扔,他把妻子穿过的衣裳,分给丫鬟们穿。看到这些丫鬟,元稹还会联想到妻子的音容笑貌。有时候午夜梦回,梦见妻子在给自己缝补冬衣。醒来后的元稹想着妻子是不是在那边因为穷,没钱花。天亮后赶紧跑去给妻子烧纸钱。
2、作者:师若可,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3、谁曾想这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浪漫名句,竟然是出自大唐有名的“花心大萝卜”元稹笔下,且相比之下,使得太白先生那两首描写巫山的诗黯淡无光。
4、 作者把亡妻和对亡妻的感情比喻为至大至美的沧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云,相形之下,任何水或云都暗然失色,正因为他对亡妻怀有如此深厚的怀恋之情,才会对其他女子(以花从为喻)视而不见,即使看到了也非常淡漠厌倦,更不用说会有缠绵绻恋之念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物喻情,以典达意的手法,运用极其巧妙,含意丰富,是少有之佳作. 写到这个境界真的不容易。
5、传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所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挚诚的情感,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通过诗句所表达出来的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爱人的忠贞不渝,正是这首诗千古所流之“芳”。
6、元稹在后来的《告赠考皇考妣文》中曾写过这样的句子:先夫人备极劳苦,躬亲养育,截长补败,以御寒冻,质价市米,以给晡旦。由此可见,元稹小时候的家境极其贫苦。
7、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9、“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10、(赏析)这首诗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哀伤不平和凄苦的心情。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作者与白居易相交至密,友情极深。二人同受权贵打击,被迫离京,左迁外郡,心境都很凄凉,发而为诗,语言悲苦,自是真挚感情的流露,这是很自然的。这一类诗,在二人诗集中还有很多。
11、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后来,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弃莺莺而娶了韦丛。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
12、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13、万一楼头望,还应望我愁。
14、妻子韦丛却如明珠般耀眼。她有着富裕的家境和姣好的容貌,是当时无数豪门子弟仰慕追求的对象。
15、诚然,元稹在与结发之妻婚前姻后的花边传闻曾被人垢病,但是他与发妻韦氏的坚定凄美的爱情是被世人肯定和赞叹的!特别是读了他的悼念爱妻的诗,总会觉得悲悯和同情不已。
16、上句:"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说,因为曾经看到过沧海,所以其他地方的水不过尔尔。而早在千年前,孟子就已经感叹过:"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跨过时间,元稹发出了共鸣。
17、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贬官江陵府士曹参军时。
18、(赏析)此诗描写了夜半与佳人有约,见花影动而疑人到来的焦急心情。
19、从钟鸣鼎食的豪门小姐,到捉襟见肘的家庭主妇,整整七年,韦丛没有过丝毫的抱怨。相反,她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夫君,一直精心经营着这个贫穷却温暖的小家。
20、提到元稹,当代人大多对之并不是很熟悉,虽然他与白居易齐名,两人并称“元白”,但他的名气却远远没有白居易那么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