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西施的古诗(写西施的最经典的诗)
一、写西施的最经典的诗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移动台词一:多少楼台烟雨中。
3、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5、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6、1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7、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8、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9、(经典诗词推荐)大美六安
10、1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1、译文: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12、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13、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4、唯有长江水依然滚滚东流,江上渔歌阵阵,沙鸥万点,夕阳西下,明月东升,清风明月,一如从前。
15、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16、 西施咏
17、黄盖带了数十条船诈降,其实船里装的全是火药硫磺柴草,待接近曹营时,火烧曹军战船,因战船用铁索相连无法分开,将士死伤无数,曹军大败而逃。
18、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h朝为越溪女 暮作吴宫妃!
19、出场动画台词一:母亲说,她一生都在回首往事,可真正的故事,永在明日。
20、“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著名作家周国平用诗文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娓娓道来……。
二、写西施的古诗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4、该台词化用自北宋词人晏几道的《蝶恋花》,这依旧是一首表达相思愁苦的词,原词为“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5、遥远而且哀伤,仿佛你已经死了
6、吴王从骄佚,天产西施出。岂徒伐一人,所希救群物。
7、1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8、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9、你听起来像在悲叹,,一只如鸽悲鸣的蝴蝶
10、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1、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12、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3、苎萝妖艳世难偕。善媚悦君怀。后庭恃宠,尽使绝嫌猜。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
14、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15、朝代:唐代作者:胡幽贞
16、西施既然与夫差形影不离,对于吴国的政治斗争、军事机密,也就无所不知,且伺机向越国传递她所得到的情报,以致被今天一些精于考证的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头号色情间谍。她挑拨吴国的君臣关系,特别是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只要稍微吹一吹枕头风,杀伤力比伯嚭说上一大堆谗言谮语不知大上多少倍。夫差赐剑令伍子胥自杀,恐怕也少不了她一份功劳。勾践的大军能长驱直入,直抵吴国都城,让夫差无还手之力,与西施小姐把夫差迷得晕头转向荒废军政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西施是勾践灭吴雪耻的功臣之一。明代西施祠有楹联云:“越锦何须衣义士,黄金祗合铸娇姿。”便是对西施在越国灭吴中的功劳的肯定。
17、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18、1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19、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0、"有缘千里来相会"、"不爱江山爱美人"、"百无一用是书生"、"一寸光阴一寸金"、"今朝有酒今朝醉"、"满城尽带黄金甲"、"可怜天下父母心"、"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你都知道出自哪些诗词吗?
三、描写西施的最有名的诗
1、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2、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3、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4、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5、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由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冯宝宝版西施举手投足间,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7、这颗心对你的仰慕之情,
8、诗语江南的背景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这篇小说的致敬,所以才会在出场动画中提及母亲的往事,她不会忘记母亲的故事,但她也不会重蹈覆辙,她会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也会写下属于自己的全新篇章。
9、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12、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13、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4、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15、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16、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17、让我们徜徉在诗词的海洋里,通过35首半句封神的诗词,领略诗词之美,弘扬中华美学!
18、有一种感情被人假意鄙薄,
19、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现世感愤不平,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来发表诗人对人生的一点体会,即“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人难于辨别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发现后,大家才吃惊地感叹艳羡;二是某些人与事物本来也平常无奇,一旦被评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贵妇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20、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四、《西施》古诗
1、你的怜悯之情无人能比,
2、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4、秦王苻坚进攻东晋,群臣以为时机还不够成熟,苻坚却大言不惭:“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结果呢,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打败了;
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7、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8、1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9、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喜老庄之道。朱庆余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则多写个人日常生活。
10、十二金钗对对铺,三千粉黛腻如酥。君王莫道六宫丑,一个西施已坏吴。
11、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2、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13、想家的时候,读读这五首唐诗吧
14、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唐宋八大家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15、“山鸟渊鱼无定识,俯见潜逃仰惊起。”((宋)华镇《咏西施》)
16、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17、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18、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9、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20、《乌栖曲》——唐代李白
五、西施写过的诗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①皮诗表达了对统治者贪图享乐行为的嘲讽。诗人先写吴王沉湎于西施的美貌,导致国家灭亡的史实;然后从批评勾践入手,指责他只是凭借送去一个美女就轻易地赚得一个吴国,指桑骂槐,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诗歌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罗诗批判了将国家灭亡诿过于女人的论调,警戒统治者要励精图志。前两句鲜明地摆出了不能将吴国灭亡归咎于西施的观点;后两句进行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造成吴国覆亡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谁呢?让人警醒。
3、1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4、1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5、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6、每款皮肤上线时都会附带一款个性动作,而诗语江南的专属动作为“手不释卷”,当你使用这个动作时便会触发彩蛋台词:“爱,是不能忘记的...”
7、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8、彼时,一个字,一个微笑,已经足够。
9、1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0、西施若结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1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2、10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13、该台词其实致敬了南宋著名文学家姜夔,他的经典名篇《扬州慢》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二十四桥为江南名景,当姜夔望着桥下明月照耀的无声江水,不禁感慨岁月流转,世事变迁,而将这一典故放在语音台词中,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少女西施一对比,诗语江南里那种少年惆怅但仍心怀期许的感觉便呼之欲出。
14、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15、《子夜吴歌·夏歌》——唐代李白
1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7、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18、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19、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20、古人为何喜欢用西施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