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能写出两句关于牧童的古诗吗(写出两句关于牧童的古诗)

2023-03-09 07:30:01 64

一、写出两句关于牧童的古诗

1、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截图

2、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3、佳(佳作)加(加深)夹(夹子)家(作家)

4、课前播放:《二十四节气歌》视频。

5、如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下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 牧童斯在眼,田父实为邻。

7、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8、背诵时可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这样背诵起来就会流畅一些。

9、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10、这首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写得自如之极。景象十分清新,意境优美、兴味隐跃。

11、老子倾囊得万钱,石帆山下买乌犍。

12、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13、C.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

14、(zhòu)(zhēng)(bēi)

15、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

16、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改编呢?

17、教师小结:这三首表现的都是古代乡村儿童的生活(板书:乡村儿童生活),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各有特色,但同样那么快乐,那么美好,令我们心生向往。

18、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9、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20、《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二、你还能写出两句关于牧童的古诗吗

1、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诗的前两句:这两句写“元日”(春节)的传统习俗有放爆竹、喝屠苏酒,用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忧愁、苦闷

6、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7、(PPT出示三四句)(酒家)

8、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9、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10、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还会外出踏青郊游

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拓展资料译文:

12、①昼(zhòu):白天

1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4、异(差异)忆(回忆)意(意思)易(容易)

15、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16、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17、预设:感受到夏季的乡村一片繁忙。

18、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9、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20、(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

三、描写牧童的诗句

1、④翁媪(ǎo):老翁、老妇。

2、“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3、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

4、“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蜒飞蝶舞,以动衬静。

5、预设1::“草满池塘水满陂”中出现了两个“满”字用的好,第一个“满”字写出了青草非常多,非常茂盛的样子,第二个“满”字表现了池水涨得很高的样子。

6、《除夜》文天祥(宋)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7、①前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8、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

9、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10、登石壁禅师水阁有作 渔父晚船分浦钓,牧童寒笛倚牛吹。

11、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1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3、课堂追问,聚焦意象“酒”

14、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15、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16、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1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菊花

18、问题设疑,聚焦意象“雨”。

19、(2)诗句中“生”的意思是(),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的样子。

2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你能写两句关于牧童的古诗吗

1、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笛声

3、(设计意图:此板块是我重锤敲击的地方,整个环节如何让孩子进入古诗,领悟诗情?我通过巧抓意象“雨”和“酒”字,拓展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哀伤和忧愁。)

4、B.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青螺,写出了湖水的清澈

5、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唉,太令人失望了!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6、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7、后两句写人。与前两句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生动活泼“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8、《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栖蟾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9、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板块二:朗读诗文,理解诗意

11、出自:宋代·黄庭坚《牧童诗》

12、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古人这一天也会去祭扫先人

13、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4、教师追问;“儿女”指的是谁呢?

15、渭川田家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16、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17、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18、师:读着读着,老师脑海里冒出了一个问题: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那么多的景物,作者为什么独独要选择“雨”这个事物来写呢?

19、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20、C.众/皆弃去D.光/持石/击瓮/破之

五、写两句关于牧童的诗句

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②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3、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指导和小组内的交流,有条理的记录自己搜集到的问题。

4、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5、A.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湖光和月光互相映衬,突出了洞庭湖的宁静、柔和之美

6、(2)欲把西湖比西子。()

7、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风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9、杜牧的《清明》是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第9课的古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化”,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0、诗的后两句:“曈曈”是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11、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12、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13、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14、(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5、结合教材中给出的三个事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让自己有所触动的事情都是帮助自己长大的经历,长大是一种独特的感受。

16、B.这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17、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

18、(预设:一起去扫墓,祭拜先人;一起带上美食去郊外踏青赏景;大人们在饮酒,小孩们在玩游戏,其乐融融。)

19、这个词语正是诗中的妙笔呀!因为牧童的一个动作,让诗人看到了希望,让他有了前行的动力。虽然杏花村在远处,可已经住在了诗人的心里。

20、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猿声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牧童古诗词三首小学(小学关于牧童的古诗)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