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评弹的赞美(对评弹演员的形容)

2023-03-10 01:10:10

一、对评弹演员的形容

1、七十年代以后,由于对外开放,评弹演员去海外演出的机会增多。有友好访问演出,如1982年10月,弹词演员王鹰、顾之芬、金丽生等参加苏州戏曲团,随苏州市友好代表团去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演出。在国外演出的听众中,逐渐有一批国外的研究者,或研究汉语、吴方言的,或研究中国文学、民间文学、俗文学、比较文学的。还有一批国内的学者,试图把苏州评弹翻译到国外去,让苏州评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好在那些热爱评弹的老听客们是宽容、善良又可爱的。让袁佳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8年在上海长艺书苑。一位97岁高龄的老人,每天坐着轮椅坚持来听书。在演出的最后一天,老人拿出一本相册,送给袁佳颖和搭档。里面正是这半个月来,老人在听书期间用相机记录的袁佳颖和搭档表演的瞬间。

3、评弹起源于苏州,兴盛于上海。传统戏曲跟地域方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评弹根植于苏州吴方言,想要很好地欣赏和学习评弹,语言是重要的一关。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在逐渐消弭。“听不懂”已经成为年轻人喜欢和传承评弹的重要阻碍。曾经一位著名学者说过:“方言的灭失,是传统戏曲的灭顶之灾”,这说的就是方言和传统戏曲不可分离的关系。

4、Q:很多年轻的朋友们想要听评弹,能给我们推荐几个听评弹的书场吗?

5、洪钧故居右侧弄堂进去便是“非遗堂”

6、传统文化的振兴,需要的是具体而细致的工作,要辨其源,正其流,培其根。这是一个亟待开辟的学术领域。连续六年,在高校的学术讲坛上举办五十场“评弹与江南社会”的系列专题讲座,这无论在高校历史上还是文化界都是从未有过的创举。坚持二十年,将一百个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与苏州评弹的文献资料(社会史料集成)相结合,形成五百万字的苏州评弹史料,更是社会文化史、曲艺史上的一个创举。作为首席专家,我有幸组织并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虽然备尝艰辛,但也乐在其中。这里,特别要感谢我的团队,没有他们尽心尽力的参与,这个巨大的工程是不可能完成的。还要感谢参与这一过程的苏州评弹人,谢谢他们的鼎力支持。

7、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她选择了坚持。她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无论在场观众多少,无论演出舞台大小,她都使出看家本领,尽力呈现出最好的演出。

8、美是没有年龄界限的,故事是任何年代都有人喜欢的,评弹作为一种兼具故事性和审美性的艺术门类,它的活力不仅仅来源于自身生命力的更新,更来自于艺术本身的开放和包容。高博文相信,评弹这门相对传统的艺术门类,将来会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欢。

9、用徐惠新老师在描述《往事,并不如烟》的创作初衷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艺术有时候是用来纪念的,创作的热情还在,趁知道他们这段往事的人还在,我们都还在,就让创作来纪念这段永不应该被忘却的历史吧。”

10、评弹是苏州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杭州是没有的,苏州也不是很普及,只有苏州茶馆和新博物馆可能看到.

11、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

12、柳敬亭说书时,要求听书人静静坐着,集中注意力听他说;稍微看到听众窃窃私语抑或打哈欠伸懒腰的样子,他就不再说下去。每到半夜,旁人抹干净桌子,剪好灯芯,静静地送茶给他后,他就入情入理、入筋入骨地说起来,声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断或续,或高或低。

13、来这里其实更多像是他给自己的一场心灵之旅,如他所说,“来到这边我就舒服。”

14、正是看到了上海评弹团上下在抗疫期间的努力,广东新会陈皮村向评弹团捐赠了一批有中医药元素的陈皮柑普茶及抗疫食疗方,期盼上海评弹团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展现海派风韵。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表示,一直以来,评弹艺术与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天天品茗,日日听书”已然成为了江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而评弹艺人们所谓的“跑码头”,也是从跑河湖边上的小茶馆开始的。茶香氤氲,吴侬软语,能滤去浮躁,沉淀深思,上海评弹团也将承载着陈皮柑普茶的祝福,携手并进,共渡难关。

15、回忆起年轻时刻,她说她和大部分年轻女孩一样,那时的最爱其实也并不是评弹。她喜欢唱歌,喜欢表演,喜欢舞台上有华丽的打光,舞台下有热闹的观众席。

16、余红仙老师,弹词名家、有名弹词演员、有名评弹表演艺术家,有“唱不倒的金嗓子”的美称,《蝶恋花》它的首唱者,有一本就叫《余音绕梁红仙歌:余红仙》。

17、苏州评弹,以轻便灵活的形式、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传神的说表、引人入胜的内容博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听众几乎遍布全国,在海外侨胞中也有一定影响,被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18、评弹艺术本身也是一门靠声音来传递代入感,靠艺术来吸引爱艺术的人。

19、弹词流派唱腔也是蓬勃发展的。昔日弹词的唱腔主要是书调、陈调、俞调、马调等。至三四十年代,一些有创造意识的艺人结合所演书目的内容、人物和艺人自身的条件,又创造出许多风格各异的流派唱腔。如蒋月泉所创的蒋调,是在乃师周玉泉周调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蒋调吸收了京剧老生余派、杨派唱腔的因素,行腔上加了若干装饰音,其旋律浑厚婉转,韵味浓郁醇厚,演唱时用本嗓,呈现出一种雍容华美的风格。蒋调于30年代后期形成,受到听众欢迎,蒋调开篇《刀会》、《杜十娘》、《宝玉夜探》等颇受欢迎。蒋调遂成为最常用、流行最广的弹词曲调。

20、大家前来的目的也都较为集中,不是为了喝茶或者逗留,都是为了欣赏艺术。

二、对评弹的赞美

1、时间|2017/4/419:45

2、那些或活泼,或安静的可爱老人们,在周玮的评说生命绢书里,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墨迹。

3、在凝心聚力抗击疫情的特殊日子里,上海评弹团的青年们用责任擦亮青春的底色,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成为疫情防控的青春守护者。最近这段时间,一共有12名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总时长达315小时,用实际行动展现青春战“疫”力量。

4、朱雪琴在沈薛调的基础上,发挥自己嗓音亮丽的特长,自创名噪一时的琴调。琴调的特点是厚爽、奔放、明快。她的三弦功夫是当时评弹界的一绝,达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境界,土话形容是笃落落滚得转,真的无人可及。

5、对比过去五六年的体制内评弹表演生活,2015年9月魏山第一次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建立了自己的“非遗堂”,他和爱人袁梦在老城区的巷子里开始了自己的“非遗”弘扬之旅。在“非遗堂”,人们可以喝茶,可以欣赏评弹表演,也可以欣赏丝绸、苏扇等工艺品。

6、如何才能将苏州评弹传得更远、更广,是评弹演员们始终在思考的问题,袁佳颖也不例外。

7、提起自己见过的最“年轻”的观众,他说,也许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年轻”大哥了吧。

8、A:吴韵一哥,因为吴韵不仅仅是苏州地区,是整个吴语区的一个称谓。当然,一哥并不是说我年轻,就是比较喜欢这种称谓。

9、其实,弹词早在宋代就已初露端倪,当时的弹词被称为“盲词”。一些盲人白天算命,晚上弹唱。然此时的弹词只可算作评弹的萌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弹词。宋代以前关于盲人弹唱的记载很少,最早的盲人表演者是陶真,但也有陶真乃当时艺术表现形式名称的说法。从“唱涯词只引子弟,听陶真尽是村人”可知,当时的听众大都是社会底层百姓。

10、评弹界尊泰伯为祖师爷,每逢三皇祖师的两个生日(正月二十四和十月初八),书场中一律停演。在苏州和上海等地,艺人们会在正堂挂起三皇祖师的画像,焚香点烛,进行公祭,缅怀祖师,祈求保佑演出顺利。

11、解放前,一家穷苦人家的两姐妹,因迫于生计而分别被两家人家收养,妹妹雅仙被东河头开糕团店吴家的“胡子爹爹”领去当了养女;姐姐雪琴由说书艺人朱蓉芳收为养女改姓朱,幼年随养父学唱《描金凤》和《珍珠塔》,后来被老艺人沈调创始人沈俭安收为寄女,学唱《珍珠塔》前段,并和沈俭安搭挡说唱全本《珍珠塔》。

12、谈评弹的专业性,魏山是具有一定的资格的。魏山家中是三代评弹世家,从外婆,到爸爸妈妈,自己和妻子都是唱评弹的。尤其在自己小时候,那时苏州人没有太多娱乐活动,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拿着个半导体(广播)听评弹,而家中还有评弹表演者就更不用说了。

13、谈起自己喜欢的评弹,她说从其中获得的成就感首先来自于,评弹成就了她自己,唱评弹首先愉悦的人不是观众,而是她自己。

14、“知行合一”练出标准苏州话

15、粉墨登场,锣鼓喧天,南腔北调,喜闻乐见,

16、(在梅边·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

17、当时2018年9月底“大家说"在一曲悠扬的《水调歌头》中缓缓拉开帷幕,“吴韵一哥"高博文用他那极具韵味的吴侬软语,带着大家一同走进评弹的世界,高博文为大家介绍了评弹艺术以及它的发展历程,还和青年演员陶莺芸合奏一曲《江南好风光》,带领听众们一同体验当年茶馆听书的独特感受。如今已是资深评弹艺术家的高博文与评弹的缘分,也是从书场开始的。

18、“因为不喜欢就做不好。”

19、因为对于专业的评弹演员来说,如果没办法愉悦自己,那自然也是无法愉悦观众的。

20、*以上活动不与其他优惠同享;免息分期适用于上海银行、广发银行、建设银行;分期可选6期、12期。

三、对评弹的评价

1、假如你看腻了好莱坞大腿片,或者厌恶咖啡馆、舞厅的繁杂的气氛,你不妨花3000元的茶资,躺在藤椅上去享受一番嗑瓜子听弹词的乐趣,那里会告诉你,上海的有闲阶级们,另一种生活方式。

2、而2020年这样的生活,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主要依靠演出为生的他,在这一年很长的时间里都处于待机状态。

3、“洪钧故居”,是清末外交家洪钧出仕后所建,整个宅第坐北朝南,共有七进房屋,前有照壁,依次为门厅、轿厅、花厅、大厅、堂楼、上房和下房。这个老宅子还曾经短暂地停留过一个江南美女赛金花,也是洪钧的妾室。

4、前段时间,有老人想要让孙辈学苏州话,就找到袁佳颖,请她录制一段用苏州话数数的视频。“大家都觉得评弹演员的苏州话比较标准。”恰巧最近因为疫情,袁佳颖也暂停演出,在家里录起了短视频。没想到,第一条短视频就火了,单单抖音平台上的点击量就超过60万。网友们纷纷点赞,“总算有专业妹妹来推广吴语了,大赞!”“方言太有魅力啦。”“评弹演员的苏州话真好听!”

5、柳敬亭擅说《西汉》、《三国》、《隋唐》、《精忠传》、《水浒》等。尤其在说景阳冈武松打虎时,他细致入微而又干脆利落。说到关键处,大呼叫喊,声音震得房屋好似要崩塌一般。他说武松到酒店买酒,店内没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坛都嗡嗡作响。柳敬亭着力演绎一般人不甚注意的情节,细致到这般程度。

6、谈起评弹对其的意义,王勤老师这样说道,“评弹是我的舞台生命,是我王勤的价值,是评弹造就了我,给了我一切,是评弹让我走上了这条道路,是评弹让我认识了我的先生,让我拥有了美满的家庭。”

7、A:学琵琶、学苏州话、学基本的评弹唱腔。怀着一种兴趣去学,只要开心就好。

8、你是否有去听过评弹呢?去过的话,演出体验如何呢,听得懂吗?没有的话,有想要去听听看的想法吗?

9、高博文老师,有名的评弹艺术家、上海评弹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话说评弹是一门曲艺艺术,它在江南可谓是家喻户晓,连马云、金庸以及李安都非常喜欢评弹。

10、他们需要准备拜师宴,需要跟着师傅到处演出,需要跟师傅学习许多学校里未曾接触的知识,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评弹。

11、在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评弹这个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贱业”,很多评弹艺人生活颇为艰难。而新中国成立以后,评弹则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文艺事业的一部分,评弹演员成为文艺工作者。评弹事业和评弹艺人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评弹演员作为评弹事业的主人,根据党和政府的号召,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沿着文艺方针,推进了评弹事业。

12、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13、会躺在顾客身上一起听评弹的“么么”

14、一百个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

15、为充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青年演员们在云端集结,将抗疫期间遇到的暖心小故事谱唱为评弹之声,齐心创作演绎评弹开篇《与你共同守“沪”》,该作品由青年演员王雨虹创作,周媛、姚依依、桑辉琴设计唱腔,并弹唱、制作成微视频,以呖呖莺声唱出了“同心战疫,共待花期”的坚定信心,短小却用心的作品是特殊时期守护这座城市最蓬勃的青春力量。

16、评弹的演出样式也有许多创新和发展。昔日评弹一般是一人坐唱的单档,三四十年代双档演出形式崛起,伊始只有男双档,后来出现了男女双档和女双档。双档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弹唱方面也使音色、伴奏更为丰富多彩。在演出形式方面,突破了一档独做的方式,更多采用评话、弹词相间的三四档同场演出的花式场子,以契合都市听众的多种品味。三四十年代,评弹还大胆吸收了昆曲、京剧、电影、话剧、歌曲等艺术的精华。艺术手法除说、噱、弹、唱之外,还适当增强了“演”的成分。如范雪君在弹唱《秋海棠》时借鉴电影艺术,引进了“国语”和流行歌曲,别开生面。

17、原来,演员的魅力来自其在舞台上的职业表现力,张弛有度的气场和声场包围着没有舞台边界的所有观者与听者。我喜欢用一株兰花形容周红老师,她只要在台上一开嗓子,一撩拨琵琶丝弦,立马光彩照人。就如同阳光下一株珍贵的兰花,高雅但不芬芳,摇曳但不妖娆。

18、周玮说,有一次有两个老人在别的老人认真听评说表演的时候,突然把鞋脱了,比起了谁的鞋子更好穿。

19、景德路上没有汉庭。评弹,茶馆可以去平江路;书院可以去梅竹书苑(金阊区石路太平坊30号);还可以去园林里比如怡园、藕园听,古典园林景色配上评弹,效果是最好的花费也是最高。

20、时间|2017/3/2419:15

四、形容评弹的句子

1、文学中的哲理,对人生的体悟

2、1951年,朱雪琴与郭彬卿拼挡说《梁祝》《琵琶记》等书目,1978年和薛调创始人薛惠君说唱《珍珠塔》。

3、魏山与妻子袁梦在表演评弹

4、登陆www.shoac.com.cn

5、从小就生活在苏州古城区的他对传统文化的东西一直十分感兴趣,这个非遗堂的创办与他自己的爱好也脱不开关系。魏山喜欢书画,在“非遗堂”大厅的书架上他摆了整整一排关于书画的书籍,说到兴头他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法家的诗书选集,开始从书法谈到山水画……对于核雕、丝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魏山表示自己都曾研究过,近阶段的重点是书画和扇艺。非遗堂的二楼就是他和妻子的小天地,闲来他们会一起练书法、山水画,日子格外惬意。

6、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适应听众的需要,又创造了把一个故事分成四回书,在两个小时内说完的中篇形式和以半小时左右说完一个故事的短篇形式,颇受听众欢迎。在演出正书之前,总要加唱一段叙事或抒情的篇子,以起静场的作用,称为开篇。评弹艺术的表演分为说、噱、弹、唱四部分。

7、每逢这种时刻,她总是含着笑静静坐在一旁,向周围人散发出温柔而和善的气场。

8、A:肯定是有交流的,给知识分子和农民的说法是不一样的,既要有雅,也要有市井气,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演绎。

9、“口述苏州”是一个传播苏州传统文化、民艺的公益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召集、动员兴趣人士参加到苏州传统文化记忆的挖掘、搜集、整理和保护行动中,并通过各类文化艺术手段,来促进苏州传统历史文化的新传承和新教育,以此发扬苏州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精神。

10、高博文告诉澎湃新闻,除了评弹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外,他们还推出了“白领定制”的演出形式,意为会不定期根据白领客户的需求,做一场定制的个性化演出。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为评弹的推广开拓门路,同时,对于搜集客户需求信息,丰富评弹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是非常不错的个性化尝试。

11、蒋云仙,著名的评弹表演艺术家。擅长单档说唱,多调多用,被誉为“什锦唱腔”,善于模仿各地方言与说唱艺术,塑造的角色生动逼真、活灵活现。

1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反映新生活,宣传新思想,创作改编新书目,演出长篇较为困难,故而短作品是演新书的热潮。1952年,从治理淮河工地回到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的演员集体创作演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始称中篇。此后,五六十年代,苏州及其他城市的评弹团也都有中篇作品。

13、在这个过程中,在先生的身上,他们看到了自己未来人生的光景和雏形。

14、此书的扉页设计了一条时间的长河,其中每一朵水花,就是一个苏州评弹人的照片,他们从历史的深处而来,蜿蜒曲折,汩汩不断,流向未来。

15、记录这个澎湃的时代,记录大师与这个时代的思想火花

16、曾经这里住着三代评弹艺人

17、和许多工作一样,评弹演员的生活也有许多重复的时刻。

18、躲在深巷之中的非遗文化空间

19、时间|2017/3/1819:45

20、方言的灭绝,是传统戏曲的灭顶之灾

五、形容评弹好听

1、柳敬亭生于泰州,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15岁时,因为蛮横凶悍,触犯刑法,当处死刑,后来由泰州府尹李三才为其开脱而流落在外,后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当时柳敬亭说书已小有名气,很受当地人欢迎。后来柳敬亭在云间(今上海松江)遇到说书的莫后光,被莫后光的说书境界震撼,故而拜莫后光为师。莫后光告诉柳敬亭,说书虽是低微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的风土人情,要似春秋时楚国优孟那般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

2、黄嘉明,苏州评弹名家,是业界和听众一致公认的当今苏州评弹界优秀中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师承著名弹词表演艺术家张鉴庭,自身嗓音条件绝好,加上刻苦学习钻研,深得前辈先生的真传,在长期的跑码头的艺术实践中,较好地全面继承了张派的流派艺术,并不断有所创新和发展,正努力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3、周玮的日常工作便是在各个书场演唱评话,而他天天面对的,也几乎都是一些白发垂髫的老人。

4、他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跟听录音并且背剧本,之后先生又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帮他修改剧本,在周玮对剧本背得滚瓜烂熟以后,先生又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帮他排剧本。

5、明末清初,有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物产丰富,已然出现了早期的商品经济。至乾隆时期,扬州、苏州、南京、杭州等都已然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工商业城市。苏州已然是“郡城之户,十万烟火”的商业都市。

6、苏州市档案馆关于征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档案资料的公告

7、吴亮莹老师是这里的创始人,或者说,她更像是这里的女主人。

8、时间|2017/4/2819:15

9、生活禁不住回头,时间禁不住细数,再回忆起刚毕业时的拜师,回忆起2020年漫长待业在家带来的焦虑,周玮还是一副沉浸其中的样子。

10、《琵琶语》出自二零零三年的专辑《琵琵相》,某年林海和朋友相约至江南,流连其间而忘返。他们在水乡茶馆中听评弹,那是第一次,他被琵琶的单色打动,开始有了做琵琶音乐的一种冲动。平时我们听到的琵琶曲,以表现“武”为主,如十面埋伏,而林海...

11、从评弹学校毕业的人如今已经越来越少真正进入这个行业,而周玮却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着。

12、龚华声的说表功底非常深厚,台上表演时精气神十足,情绪饱满,很具有感染力,深受大家喜爱。袁小良的第一位老师就是龚华声,他认为老师的表演风格,他的书现在讲起突出主旋律,都是非常正面化的,先生、师母到台上说书,非常清爽,语言上……,非常干净,有部书自己非常欢喜,但是我们经常出去独立演出的,到后来再创作的,叫《武则天》,这部书写得非常好。

13、一个周期,一个轮回,他每天的日子过得好像一模一样,却又有那么多不同。

14、也有些调皮捣蛋,不专心听讲,成天和旁边小朋友嬉戏打闹,做些影响课堂秩序的事情。

15、王汝刚、毛猛达领衔主演

16、不惧怕创新,非遗文化靠传统也靠创新

17、图说:青年演员们齐心创作演绎评弹开篇《与你共同守“沪”》

18、在大多数年轻人的眼里,评弹是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19、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汉族传统曲艺说书形式的称为苏州评话,也就是大书。

20、王君安、陶琪与南京市越剧团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赞美祖国的一首小诗朗诵(赞美祖国的一首小诗)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