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隐与世无争的网名两个字(退隐与世无争的网名)
一、退隐与世无争的网名
1、仿佛,再一次看到了英谈村
2、柳吐新芽,莺声燕语,晚来风急。
3、青水瑶池静雅优,喷淋药浴竞风流。
4、空骨凌霄意志坚,能容小事是神仙。
5、笑望红尘
6、(作者简介)薛有毅,男,19中共党员,农经师,退休干部,爱好文学,诗词,楹联。
7、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在岁月的长河里,在腾冲这方乐土之上,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我们都曾亲眼见证,千年乡土为腾冲保留的一切,这些风采各异的图景中属于腾冲生活记忆,只是未来环球融创·大和顺项目与腾冲共创融合的冰山一角。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归人探访小镇,用心和时间去读懂这一片土地,这一颗岁月馈赠的时间造物,会在往后不息不止。
8、爱心是一首小诗,它将引领着黑夜里迷失了方向的行者。
9、不觉春来,东风尚冷,暗传芳信。
10、泪落弦音
11、选取、定格、片断抓拍……
12、昨日不知不觉已成为回忆
13、南巷挽清风
14、勿挽旧人
15、这样少见的村落,在我眼里
16、黎夕旧梦
17、(附)仰翁《邀梅雲了了靑竹在之同謁李衛公讀書處》:“曾向瓊崖一弔公,又穿鄰里謁遺蹤。從來宦海風濤惡,唯有書香韻味濃。閃閃巖光昭竹帛,茫茫海霧失蛟龍。茅庵誰省孤栖處,頂禮巍峨劫後峰。”
18、丹心护得平安在,金盾赢来伟业留。
19、跟你一起笑过的男人
20、(推评语)朱永学友:你这首"梅"由我来评阅,一起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二、退隐与世无争的网名两个字
1、安雅熙°
2、琐窗寒.工作中对网络有感(词林正韵第三部)
3、在世间人物流的夹缝中匍匐
4、相左,迷途过。数恩怨情仇,此时看破。
5、纸张:封面为250克铜版纸,环衬250克特种纸,正文为70克轻型纸印刷。
6、清酒无隐
7、(推评语)此诗题目和正文非常吻合,主题突出,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人民警察“除佞恶,解民忧”的保家卫国精神。并祝贺警察节的设立。平仄合理,对仗工整,一韵到底。首联开门见山地阐明了警察之使命就是“博激流”,颔联,颈联进一步深化,第七句一转,祝贺警察节的设立,结句点明了警民保一方平安的共同目标。全诗起承转合得当,语言精炼,读后有同感,特推介给大家阅读。(推评人孟建华)
8、腾冲镇邑关古桥实景图//
9、总有丝丝情几缕,萦萦绕绕拽心头。
10、(作者简介)韦振亮,网名:放飞梦想,广西南宁;业余爱好诗词;近作先后在《温馨诗社》、《南京头条》、《北京头条》、《沈阳头条》、《世界诗歌作家网络文化传媒》、《华夏诗文苑》、《吾亭轩诗词选》、《小草青青诗社》、《文明诗社》、《众创诗社》、《东方之珠文化刊》、《一壶诗梦诗词社》、《诗词吾爱》等专业诗刊发表。
11、(作者简介)林林,山西省晋南人,自小酷爱古诗词,陆续写了千余首诗词,并在网络,诗刊发稿。秉承传统文化,颂扬国学经典。赞美祖国,爱我中华。
12、踌躇满志,登过劳模金榜。
13、身前幻影,似水双眸清澈。
14、将近上元春雨来,桑田桃李送残梅。
15、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
16、因此说岛城的月圆是父母的
17、古镇自东向西依山而建,旁晚夕阳的余晖,均匀地涂抹在古镇高低差落民宅的墙上,一些低矮的民房则被参天的大树掩盖着,树叶依旧透着碧绿,与金黄色的夕阳十分相配。
18、(雙調·夜行船)瀲灔波平魂似蝶,西風裡負手咨嗟。青眼纔舒,黃花初謝。鳥飛處眥穿雲滅。
19、腾冲文星楼马帮雕像实景图//
20、閒邀素友林中坐,醉向清潭石上眠。
三、退隐与世无争的网名男
1、心乱,相思惯。想月貌花容,脑中装满。
2、(作者简介)孙中林,网名听蝉。中原人士,机关公务员,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中宣盛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新时代诗人、中华诗词协会,湖北省等国内多家诗词协会会员,华夏诗社副主编。作品散见于报刊、书籍、微刊。多篇诗词作品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十数家诗社微刊编发个人专辑30多个,共收录诗词近千首。
3、最憐新柳殘陽下,萬縷青條蘸淺紅。
4、文/白头翁(甘肃成纪)
5、传承坝派巨泉的神奇疗效
6、拌友游山,海滩玩水,尽兴享余生。
7、觉琐窗寒气,屋门风响,尽如嘲弄。
8、(推评语)首联回忆过去,情几缕拽心头,颔联作者感概时光流逝,颈联今夕对比,因而有了尾联美好情景。虽说作者是生活的随吟,但从尾句,敬祖酬宾八宝馐,能体会到作者对新生活的热爱。作为一首生活随吟律诗还是不错的。(推评人刘德瑞)
9、芥子須彌亦大奇,吟魂一任九州馳。
10、我认为可以用“自以无患”,出自“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而“与世无争”就是出自于“与人无争”
11、嘲涌潮退,|缘起缘灭。
12、《北山楼记》:枞阳古镇的人文丰碑
13、年关临近,又逢天寒冷,思绪难平。
14、(作者简介)钮国斌,男,北京市朝阳。共产党员,做过中学教师,党务工作者,高级政工师,现已退休赋闲。偶有诗作见诸报端、诗刊。现为黒龙江省鹤岗市诗社会员,红松林诗社会员。
15、琐窗寒.悟禅(词林正韵第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