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古诗出塞的解释(出塞王昌龄古诗意思解释)

2023-02-01 09:51:14

一、出塞王昌龄古诗意思解释

1、9787101135701

2、盛唐边塞诗的“气象”实际上结合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边塞景物的开阔博大,一方面来自那种振奋的精神和胜利的信心。而最能够代表这种气象的,就是王昌龄。清代沈德潜对王昌龄的评价是:“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有的人写诗,话说完了意思也完了,再也没有思索的余味,王昌龄的诗却可以让你的内心一直感发,好像一块石头投在水里,那水波一圈一圈可以荡漾到很远很远。

3、白话文: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4、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

5、句意:黄沙漫漫,将士们身经百战,铁甲被磨穿,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6、课到最后,我请孩子们一起来,朗读这两首边塞诗。学生读一句,我擦掉一句。再读一句,我再擦一句。等到学生读完两首诗以后,我们的黑板已经干干净净,没有一个文字了。这时我请全体同学起立,一起背诵这两首边塞诗。孩子们背诵完了,我们的课也就结束了。

7、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堂里关注古诗的内容,我没有做课件。上课之前,我把两首古诗抄写在黑板上。这些年我总认为现场板书比课前准课件更重要,因为板书可以有更多的现场互动和生成的空间。

8、自秦、汉以来,边疆一直都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月照关塞,自然想到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只要龙城飞将军李广在,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阴山一步

9、秦时明月汉时关所对应的其实有一句歌词:孩子,这是你的家。秦汉以来的边塞,秦汉以来守卫边塞的军人,他们所守的是中原辉煌的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家。离家万里,不是个人的小家,是从边塞开始,是无故人,多胡语的异地,是传统的化外之地,天下之外的地方。

10、在广阔的沙漠上,狂风和尘沙使天上的日光都昏暗了,军队就在这狂风尘沙之中从军营出发赶赴战场。“红旗半卷”是写风,是军旗被狂风吹得卷起来了。“辕门”,就是军营的营门。古代军队安营时,把战车围起来作为壁垒,营门是两辆战车相对,车辕对着车辕。“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洮河”是地名。他们出发不久就得到前军战胜的捷报,说是昨天夜里在洮河之北的一战已经俘虏了一大批敌人。“吐谷浑”和“楼兰”一样,都是泛指敌对的外族。

11、小学生必背古诗著名朗诵艺术家标准范读

12、同学们,我想用一个“悲”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

13、刘老师的古诗教学课堂像流水一样自然,得古诗教学之真谛,抓住音韵、理解、背诵(积累)三大学习要点,沿着儿童思维的兴趣点、思维的走向,向我们呈现了最童趣盎然的课堂,我仿佛见到:他引领着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穿越千百年的历史长河,迈入了古意盎然的、由诗人缔造的、独特的艺术天空,孩子们从古人身上汲取了人性的力量,也从刘老师身上汲取了学习的力量。

14、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

15、回顾全诗,拓展延伸

16、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17、经这一追问,孩子们迅速就回答了王昌龄的呼唤:龙城飞将。因为有了李广这样的飞将,那些胡马就不敢度过阴山来侵略我们。我在黑板上板书四个大字“呼唤飞将”。从孩子的一个问题出发,读懂一首诗。全班同学再次自由的朗读《出赛》,读出王昌龄内心呼唤飞将的语气来。

18、王昌龄跟随着军队的足迹,领略了边疆的大好风光,也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在边疆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豪气干云的诗篇,成为当时诗坛耀眼的巨星。

19、我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文上,用一条斜线划出每句诗的四三节奏或二五节奏。然后请孩子们再美美的有节奏的把两首古诗自由的读一读。

20、《出塞》这首诗的翻译是:自秦汉以来,明月就如现在这般照耀着边关,远征万里的士兵始终还未归来。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在,就不会让敌军跨过阴山。全诗描绘了边塞的苍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王昌龄的古诗出塞的解释

1、先解释带“”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2、zuò zhě:wánɡ chānɡ línɡ

3、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第一个举手的孩子就问:“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我们大家都不懂。

5、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6、近日,来自邻国日本捐赠物资上的句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惊艳了不少人。日本京都府舞鹤市捐赠友好城市大连的物资,则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的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7、古诗词是类型,就像图书的系列一样意思出塞是题目就像一本图画书的名字一样意思王昌龄是一个诗人的名字,就和图书的作者一样意思

8、HI,我是哈哈老爸,这里是我为你们开辟的一个新专栏,叫做《哈哈老爸说古诗》。以后每周三推出,周六复播。让我们一起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认识每一首古诗的古诗,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更可以孩子学习中文知识,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9、古人常说:“诗以言志。”就是说诗要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唐朝,再度走进这首诗。请学生们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0、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11、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12、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13、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14、“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是什么意思?(到边疆戍守边关)

15、前两句,对出征的士兵来说,应该要高唱着战歌,然后胜利归来,只要有决心,一定是可以把胡奴赶出玉门关去。

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出塞》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现的内容是厚重和复杂的。既有对远征士卒的浓厚同情,对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家国的荣誉和战争的正义性,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18、王昌龄是不是在呼唤着一种人的出现呢?

19、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教:是让、允许的意思,决不允许胡马越过阴山。

20、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三、王昌龄的出塞古诗的意思

1、边塞诗,前两句说为保卫国家,边塞将士应长期驻守边塞,宁愿战死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莫遣只轮归海窟”。“只轮”指一只车轮,这里指任何一个人。“海窟”本指海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

2、文本来源:会生长的语文

3、孩子们能把古诗读通顺,这是第一步。我用红色粉笔,把两首诗每句最后一个字注上拼音,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没有注音。请同学们再自由的把两首诗读一读,并问孩子们有什么特别的发现没有?

4、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原来,是真的。

5、至于未来,娃会不会在某一时某一刻某一处美景,从诗句中找到共鸣,或者在人生的困境中从诗句中找到慰藉,谁知道呢?

6、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7、(王老师告诉你)如何订录和回听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9、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10、为什么“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一句的节奏要是二而不是四三呢?

11、告诉你,芙蓉楼是用来赏景的。它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也就是如今的江苏省镇江市西北。这个城市,哈哈老爸特别喜欢,离南京不远。既然这座楼可以赏景,那赏什么景呢?江景!因为唐代时,这里是一处风景名胜,站在楼上便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这里,王昌龄送别了好朋友辛渐。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来纪念离别之情呢?那是因为,王昌龄此时在朝廷里当官不顺利,被贬职到江宁,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当官。心里不痛快,遇到朋友之后,当然就借机会抒发一下。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抒发的。

12、学龄孩子读诗要对照着文字来。最好是有拼音,有注解,有应景又漂亮的配图的书籍。但是我没找到。叶嘉莹的《给孩子的古诗词》很火,买回家后也挺失望的。没有拼音,没有注解,到处都是留白。书印刷得挺美,但是不实用。既不合适给孩子看,也不适合给大人看。所以我最后干脆按照自己选定的诗词目录进行打印。

13、bù jiào hú mǎ dù yīn shān。

14、这是有趣的发言,也是孩子的一种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课堂古诗的学习氛围一下子弄得活泼起来了。

15、会认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个生字。

16、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17、即便是走体制外路线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读诗来打好中文的底子。不要到了国外,别人问起中国经典时,却一问三不知,那丢脸就丢大了。

18、10月17日,全国语文教育名家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暨核心素养与新教材背景下教学改革论坛在我校拉开帷幕,今天是小学语文专场,我们所有语文老师都想方设法跟同事换出来课,来到会场观摩语文教学专家刘发建老师和武凤霞老师的同课异构课堂。两位老师上的都是边塞诗,刘老师上的上《凉州词》、《出塞》,武老师,除了上这两首,再加上《夏日绝句》。

19、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0、遗憾—(可惜)悲凉—(凄凉)

四、王昌龄《出塞》古诗原文意思

1、评价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2、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仅仅是少妇在盼吗?还有谁在盼?(父母在盼,儿女在盼……)他们那白发苍苍的双亲老泪纵横地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可怜的妻子在哀怨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孤苦的孩子在哭喊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6、(点击以上录音,收听哈哈老爸说古诗)

7、柴侍御是一位朝廷官员,也许是王昌龄的朋友,来龙标执行公务,顺便看望他,之后从龙标出发去往武冈。所以王昌龄说:“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你走了,我很伤感啊!不过,虽有离伤,诗人转念一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一道,我们云雨与共,明月千里,我们不曾分离。王昌龄的重心在于看似分别,但从不曾分别。所以日本友人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来表达对于中国人民的情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字、文化、思想、风俗等很多方面都极为相近,真正是所谓“一道同云雨”“何曾是两乡”。

8、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前昔,朝廷连年征战,边塞岌岌可危,叹无象汉时李广那样的名将堪用。这有点难为小学生了!

9、头上飞着一只鹦鹉,脚边坐着一只肥猪。

10、收集你喜欢的边塞诗,并摘抄到采集本上。

11、《出塞·其一》(作者)王昌龄(朝代)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2、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孩子们借助课文注释,知道了沙场是战场。但不明白将士们为什么在战场上要喝酒,而且喝醉了酒醉倒在战场,这是为什么呢?

13、但是强压着孩子背诵和抄写的方式并不可取。今天晚上学了一首新的,可以明天早上多读几遍,后天再复习几遍,可以大人说上联,孩子对下联,这样自然而然就背了出来。抄写的时候,也是鼓励为主,今天圈出一个字说写得好,明天再多圈几个,后天说他字迹或速度明显有进步。

14、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15、“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

16、基于对教学内容两首边塞诗的分析,以及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对古诗词的理解放在第二位。

17、遥望明月,我想到了诗人李白的一首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凄冷的夜晚,戍边的战士们望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他们会想些什么?(想到了故乡,想到了家人……)因为太思乡了,所以,他们不禁回首,向家的方向望去,他们望到的是什么?

18、第二句中的平明,指的是天亮的时候。而客则是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天亮的时候,送别了好朋友辛渐之后,我在南京这儿,又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

19、虽然我家依依对此完全不感冒,但是我觉得给小娃听一听磨磨耳朵,再跟着唱一唱,是比较轻松有趣的打开方式。对于这个年龄的娃,我们不要给他们提任何要求。他们爱听哪首听哪首,爱唱哪句唱哪句。

20、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五、王昌龄的出塞这首诗的意思

1、这时我提醒孩子们,除了教材编辑对诗歌的注释外,或许还有一些字词和诗句的意思,你可能不大明白。请你再把诗歌细细的读一遍,如果遇到了自己不明白的词句,请像教材编辑一样,你也在旁边写上1234做上标注。这也是引导孩子学会简单的一种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2、现在,假设你们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矗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生配乐齐读)

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篇目

4、第一句,说明自己从哪儿来。寒雨连江的意思是,寒冷的雨连接着江面,你想想,这该是多大的雨啊!雨丝密集,又冷又潮湿。还得趁着夜色来到吴地。吴是古代国名,还记得三国里孙权的国号是什么吗?就是吴!当年他的根据地就在镇江、南京一带。而这首诗中,作者用吴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5、我不能保证100%的孩子能背诵这两首诗,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同学,这两首诗是能背诵出来,也可能深深的印在他的心里了。因为这一节课前前后后,孩子们一次一次,一层一层深入的读了七遍以上。

6、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六岁以上孩子,拓展学习。古诗虽然经典,但是说白了也只是古代流行歌曲,现代人学了也没有用武之地,诗词大会也并不是天天都有的。

8、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王昌龄在仕宦方面并不得意,虽然考中了进士,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做很小的官。他曾被贬官到岭南,回来后又被贬作江宁丞,天宝七载又被贬为龙标尉,所以人们称他王江宁或王龙标。这首诗,就是他担任龙标尉期间写的。

11、说到某个生词的时候,她会问是某某诗句里的那个字吗?可见,对词汇量的扩大也是有作用的。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4、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15、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16、“长云”,不是一丝一片的云,而是很广远的、无边无际的云。“雪山”,写了北方的寒冷。而在“长云”和“雪山”之间,加上了一个“暗”字,就使你可以想象到边疆地带那种广远、阴惨、寒冷的样子。“孤城遥望玉门关”,对第一句来说实在是一个对比。“青海长云”是说遥远的边塞;而“玉门关”是什么地方?那是回乡所必经的道路。王之涣的《凉州词》说:“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内是春风,是故乡;玉门关外是战争,是死亡。古人曾经说:“但愿生入玉门关。”多少人从玉门关出去之后就没有活着回来!一边是故乡和春风,一边是战争和死亡,你在这两者之中做何选择?这个对比之中有很强大的张力。

17、孩子们借助注释,能够大概了解古诗意思。但是我没有急于让孩子来说古诗的意思,因为这样很容易直接陷入到逐字逐句解释。古诗教学一旦陷入到逐字逐句解释,就显得枯燥无味了。同时我也知道,每一个孩子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诗句的字词意思不明白。因为教材编辑的注释,是面向全国城市乡村所有的学生。教材编辑不可能考虑到全国各地学生的差异,但我们老师应该知道这一点。

18、古时后宫女子,有的人从十六七岁被选入宫到六七十岁老死宫中,都没见过皇帝一面;有的人得宠一时不久便被冷落。这些女子的命运是令人同情的。写这些宫中女子被冷落的哀怨,就是“宫怨”。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才德姿容兼备,开始很受宠爱,但后来成帝宠爱赵飞燕姐妹,就冷落了她。传说她曾写过一首《怨歌行》,又叫《团扇诗》,以团扇见弃喻遭受冷落。王昌龄这首诗,写的就是班婕妤在长信宫寂寞孤独的生活。

19、积累古诗。可以说,刘老师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所花的时间非常短,只有两分钟左右。刘老师的方法也非常简朴,他拿起板擦,首先擦去了每首诗的二四句,让学生进行填空式背诵,接着连一三句的后半截也去了,最后一遍背诵的时候,刘老师把板书全部擦去,刘老师擦去的板书越多,学生的背诵越响亮,越自信,意境和气势越足,韵味悠长,给人”水到渠成“之感。

20、现在你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写西湖的名句三年级(描写西湖的名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