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句望海潮最有名的一句精选句子
一、望海潮名句赏析
1、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
2、师:是啊,虽然千骑之夸含有下级对上司的恭维与逢迎,凤池之夸则是主上对下僚的赏识与赞叹,但二者确实都夸赞了孙何治理古杭州的政绩。同学们的思想碰撞竟产生如此绚丽的智慧火花,解读出这么多的繁华景象,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钱塘如此“繁华”!而所有繁华的显露又都源于词人不遗余力赞繁华,淋漓尽致地唱繁华!只是,柳永为何要如此颂赞古杭州的繁华富庶呢?
3、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4、(全景)男子站立船尾,女子站立渡口,挥手告别。
5、A.嬉戏暮蔼谒见晓风残月
6、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7、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8、(大远)广阔的天,巍峨的山,辽阔的江面,小船如一片叶子在其间飘啊飘。
9、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以城市文学为核心不同,中国古典诗词是以乡土文学为主的,以城市为表现对象的并不多,城市文学处于一种他者地位,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与南宋姜夔的《:扬州慢》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10、点拨:从比较的角度,分析《扬州慢》所描写的劫后孤城的景象,进行提炼。
11、A.罗绮(qí)钓叟(sǒu)参差(cēn)
12、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13、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4、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婉约风格,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15、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16、苏州、杭州,同样是公认的人间天堂;《瑞鹧鸪》《望海潮》,同样是“图将好景”的柳词佳作。通过课堂上的比较鉴赏,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诸多相似。
17、高一必修上教案(点击进入)
18、(原载于《新校园》2014年10期)
19、有关《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有下面两则广为流传的逸闻,这两则逸闻存在着较难考证甚至无法考证的缺点,但读者却普遍认可这两个故事为真。请从诗歌艺术鉴赏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20、选择性必修上教案(点击进入)
二、望海潮最有名的一句
1、无繁华热闹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2、⑭羌管弄晴:景色晴和的时候处处演奏着音乐。羌管:笛子。这里泛指乐器。弄:吹奏。
3、问题: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做简要分析。
4、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5、……利用“任务一”表格中的“主要意象”“意境特点”两栏内容,推断、概括两词作者所用意象表达的基本感情。
6、请简要赏析下片的表达效果。
7、生1:“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把我带到了杭州的街市上,珍玉珠宝、绫罗绸缎令人眼花缭乱,啧啧惊叹。我仿佛正在某个旅游景点的商业街市上流连忘返。
8、《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今昔对比,写出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写出了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废池乔木”,黄昏清寒。这些内容描绘了一幅破败荒凉、杂草横生、冷清孤寂的景象。(板书:破败荒凉、冷清孤寂)
9、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0、(“他者地位”,可能执教老师的意思是这个:“他者”,theother,和“自我”self相对的概念。)
1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2、③三吴:郦道元《水经注·浙江水》说,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三吴。一作“江吴”,钱塘位于钱塘江北,旧属吴国,隋唐以来,一直是杭州治所,故称江吴都会。都会:人口稠密、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13、姜夔聚焦于扬州城今昔盛衰的对比,一面描摹眼前“空城”景象,是明写和实写;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是暗写和虚写繁华之景。一明一暗,一实一虚,形成对比,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也彰显了姜夔“清空骚雅”的词风。两个人一座城,杜牧和姜夔的两种扬州记忆叠加在一起,在词中相敬相杀。
14、⑥风帘:挡风用的帘子。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15、完整的课文记忆流程,需要处理"字、词、句、篇”这4个环节的记忆。
16、“太平”“战乱”“城市”几个词在脑海中考虑很久,该如何具体展开呢?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人是这样,城何尝不是这样。于是,我就设计以“城的诉说——宁做太平‘城’,不做离乱‘市’”为探讨主题。
17、(简单摘录纲要,具体内容请读图。)
18、(这个小结也带有“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个核心素养的气息,可赞的。)
19、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捱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亲自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他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他是第一个去到民间的词作家。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十七年,直到他终于在4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
20、解析:A项,“天堑”的本义都是指天然壕沟,但实际所指不同:第一句指钱塘江,第二句指长江。B项,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C项,异日:改日,他日。D项,罗绮:借指丝绸衣裳。
三、望海潮里的名句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3、解析:A项,“绮”应读“qǐ”;B项,“噎”应读“yē”;C项,“骑”应读“jì”。
4、(远景)郊外河流潺潺,树木苍翠,一长亭现于其中。
5、奔雷惊岸,狂涛卷雪,大江一注东流。
6、第俗。耆卿长于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这一点,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有个定论:“骫骳从俗。”这种俗,主要指俚俗,不高雅。虽然耆卿也有《西江月》(调笑师师最惯)这类格调低俗之戏笔,但考察《乐章集》,这种俚俗才是主流。宋初重文抑武,歌舞升平,朝野多欢,柳词中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与雅正中和的诗教传统差之不止毫厘,却因此深受广大市民的推崇,以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语言方面,柳词常用富有表现力、亲和力的口语入词,易于理解,虽然李清照讥之为“词语尘下”,却正好从反面说明了柳词的用语通俗。
7、师:这说明我们遇到词作,不能随便贴标签,要根据内容、意境与情感来进行判断,对吗?另外,叶嘉莹先生在《论柳永》一诗中曾说:“总被后人称“腻柳”,岂知词境拓东坡?”大家明白这两句诗的含义吗?
8、怀古完毕,结句回到现实,写夔州人民的现实生活。千古事悠悠,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花光柳影、十里街头、诗香浸染,春满夔州。今天的夔州人民,过着繁华、富庶、安宁、祥和的幸福生活,诗意地栖居在夔州这篇美丽的土地上,作者的欣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9、繁华、人家、堤、豪奢;湖、歌、千骑、夸。
10、《望海潮》的名句:重湖叠巘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分析: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释义: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又称柳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11、《望海潮》一词中,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2、同样是歌咏城市,这两首词在主题表达上有何不同呢?
13、C.天堑(qiàn)千骑(qì)豪奢(shē)
14、一个“繁华”便可概括的古杭州城,在《望海潮》里却使用了106个字进行铺叙点染,柳永是如何铺叙点染杭州的“繁华”的呢?
15、对比阅读《酒泉子(长忆观潮)》,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的“声律之美”“铺叙之美”。
16、(远景)江面广阔,雾气浓重,女子和山水都消融在雾气之中。
17、⑩天堑(qiàn):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的“天堑”借指钱塘江。无涯:没有边际。
18、答案:(特写)女子的手轻柔地为男子整装。
19、C.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想象刻画心理。
20、来源丨区文联、杭州之声、区朗协
四、望海潮必考名句
1、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2、(2)寓意:批判了社会上那些固守经验、思维僵化(或做事不知变通、看不惯新生事物)的人。
3、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4、D.“户盈罗绮,竞豪奢”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反映了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5、解析:B项,“三秋”应为“秋季”的意思。
6、师:《望海潮》一问世便被人竞相传唱。虽然只是歌咏了杭州的繁华,却也是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反应,怪不得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借用汤因比的话,老师问你:如果是你,你愿意生活在柳永笔下的古杭州吗?为什么?
7、集体记忆是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一个“记忆的场所”是任何重要的东西,不论它是物质或非物质的,由于人们的意愿或者时代的洗礼而变成一个群体的记忆遗产中标志性的元素。——(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
8、(2)《雨霖铃》中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是“”,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也是具有相同写法的句子。
9、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10、9鼙鼓:原意为在将帅身边做指挥用的军中大鼓,此代指皇帝。
11、师:明白意思之后,请大家再细细品读全词,看柳永是怎样具体铺叙古杭州的“繁华”的。注意圈画批注啊!
12、生4:“嬉嬉”让我想到的是“无比开心”的神情。“嬉嬉钓叟莲娃”,多么和美的生活图景啊!我想老少皆乐应该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最大追求吧!所以,古杭州人幸福开心的生活状态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3、北宋都市经济的高度繁荣和崇奢竞侈的消费文化,是柳永创作的独特背景。耆卿屡举不第,不得不在各大城市漫游干谒,即便是考取进士之后,也只是辗转各地做地方官。他一生中较长时间地居住过开封(汴京,当时首都)、长安、会稽、杭州、扬州、苏州、金陵等地,对城市的经济生活和民俗民风都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其词常滞笔于市井题材,反映民众和乐的太平盛世。鲍鹏山《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论及柳词在内容方面的开拓时就评价说:“他的一部分作品虽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恋情、歌情舞态,却颇有新鲜气息,感情表达坦率真挚,富于市井气。他的另一些词,还描绘出当时都市的繁荣华丽,这类题材可以说是前人从未触及的。”
14、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绣,竞豪奢。
15、师:这是咱们市的候选市歌《大美舒城》,于2014年12月26日对外发布。今天,我们得以欣赏咏唱自己家乡的歌曲,感觉怎样?
16、⑤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17、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8、柳词长于铺叙,充分借鉴了前代赋体文学的艺术经验,教学中当引导学生具体感知这一手法。铺叙就是铺陈叙说,把事、情、景等被言说的内容铺展开来,进行充分周到的叙说。作为一首慢词长调,《望海潮》形象地展现了“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的一面。开头三句总说钱塘的“形胜”“繁华”,开门见山,入手擒题,后文便围绕“形胜”和“繁华”层层铺叙,分别从风景、人口以及城市经济的角度赞美钱塘。下阕,通过描绘美丽的西湖,进一步丰富了民众游乐的背景。整首词层层铺展出杭州城繁花似锦、民殷财阜的气象,节奏平缓,脉络清晰,恰似一篇微型游记,美不胜收。
19、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心情愉悦
20、师:老师的问题里出现了大家不太熟悉的两个词——铺叙、点染(有学生点头)。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吧。
五、望海潮欣赏句子
1、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篇,就是把整篇文章,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流畅地回忆起来。"篇"的流畅回忆,是建立在前面"字、词、句"流畅回忆的基础上的。每一句都读得很顺口了,但是整篇的回忆就总是在某些地方卡住,这就是"记忆万能公式"中联想记忆法灵活运用的时候了。我们常常说"背课文",主要就是指"字、词、句"都熟练的情况下,怎样把课文从前到后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我们能流畅地回忆.
4、C.“天堑无涯”意指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6、生(自由接对):有!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7、⑫重(chóng)湖:那时西湖分为内湖和外湖两区,故称“重湖”。叠巘(yǎn):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清嘉:清秀佳丽。嘉,一作“佳”。
8、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9、可以说,在引导学生对词作篇性的感悟中,李李老师比较出色地做到了点染与启悟的统挖掘与拓展的统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10、接着作者来到白帝山下,先写江边景象:霜鹭、汀洲,景象由大到小,从远到近,犹如电影镜头的摇移切换,一个“绕”字,让江边景致充满生机和活力。然后作者以仰视的角度,仰望白帝城:翠隐琼楼。简单四字,蕴无限风情于其中,扩大想象空间,令人神往。白帝城同样是夔州的标志性名胜,为西汉时期公孙述称帝时所建,公孙述字子阳,故称子阳白帝。作者为何在山上不写白帝城,反而下山后才写?只缘身在此山中也!
11、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①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来源:Z*xx*k.Com)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13、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14、生2:我喜欢“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的画面。因为它呈现出钱塘江观潮的美景,境界阔大恢弘,蓊蓊郁郁的树如云般在江堤迤逦环绕,潮落时自是静美怡人,然而涨潮时便不这样了,怒涛的气势让人望而生寒,遥无际涯。尤其是“怒涛卷霜雪”一句,不仅呈现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视觉冲击力,而且给人以凉寒之感。“霜雪”二字既写出滚卷浪涛的雪白颜色,也透出排天而来的波涛给人的清寒触觉。
15、D.清嘉佳丽搏弈兰舟催发
16、⑬三秋:指秋季第三个月,即阴历九月。桂子:桂花。杭州灵隐山上多桂树,灵隐寺僧说此桂树为月中种,夜半往往有种子从月中落下。骆宾王《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8、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19、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0、师:很美的想象,很浪漫的追求!同学们想象出的画面不仅美丽而且大气,有一种难得的脱俗之气。所以,《望海潮》虽然只写了古杭州的美丽富庶,却普遍反映了百姓对和平安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能被人竞相传唱,不正说明它反映了人们的心声吗?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读出向往欣羡之情。
六、望海潮名句赏析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
2、答案:(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杨柳岸,晓风残月小桥流水人家(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歌舞升平——“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4、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5、答案:上片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了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了行旅的艰辛,烘托了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冬初,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
6、7磔(zhé):古代祭祀时裂牲称为磔。
7、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师:能用《望海潮》中的某个词语概括一下古杭州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9、《望海潮》一词,柳永采用铺叙的手法,渲染烘托,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
10、(大远)暴风骤雨后的汴京郊外。画外响起蝉的鸣叫,音乐起,蝉声渐消。
11、生2: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读上片,看到词人的视角由城内转到郊外而后又折回到城内,就在疑惑:为什么会作这种视觉转换呢?仅仅是意象的叠加吗?所以,想象中,我总觉得郊外钱塘江边的如云般的堤树,滚卷的波涛就像护城河一样守护着繁华的古杭州,而古杭州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守护才怡然地繁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