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是怎么以动衬托静的(《鸟鸣涧》这首诗是怎样一动衬托静的)

2023-02-02 10:30:47

一、《鸟鸣涧》这首诗是怎样一动衬托静的

1、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借代、互文、双关、列锦、叠字等。

2、成年以后,王维更是沉醉佛法,创作了大量充满禅意的诗作,惊艳文坛。例如他的《鹿柴》《竹里馆》《画》《过香积寺》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这些诗作无不空灵静谧,纯美如画,让人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沉醉不已。

3、分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4、前两句,寂静的山谷中,人烟稀少,只有桂花在无声地凋落,春天夜晚宁静的山谷中一片空寂。

5、赏析: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可以感受到山间春夜中的幽静而美丽;也可以感受到鸟儿们十分自在、无忧无虑,也可以感受到花朵开满枝头、艳丽夺目。

6、(4)苍茫、苍凉、悲凉、辽阔、开阔、雄阔、雄浑、慷慨、激昂、热烈

7、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8、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9、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10、《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1、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诗歌的大意是: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1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13、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14、鹊桥:引申为能够连结男女之间良缘的各种事物,喻指爱情。

15、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16、鸟鸣涧》节奏划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17、燕子: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18、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尾联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通过议论,高度概括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了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充满着人生哲理。

19、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20、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二、鸟鸣涧是怎么以动衬托静的

1、(1)试分析两首元曲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2、赵彦端《点绛唇·途中逢管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3、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诗歌中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4、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5、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6、定义: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7、指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有的是静态的,二者有机的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在艺术创作中,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8、作者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宁静幽美。

9、钮老师说:最后一句“扑”字用得特别好,阳光扑面而来,像一只调皮的小花猫,使本来没有生命的阳光,一下子活了,而且还很活泼、调皮。所以“我”很喜欢阳光,“我”要每天都把小窗打开,把阳光请进房间里来。

10、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11、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12、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13、例如:“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14、分析:欲抑先扬,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后两句却道出,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15、例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6、菊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17、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

18、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

19、即通过动景和静景,或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来立体地写景。包括两点:

20、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体等。

三、鸟鸣涧的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什么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桂花落”衬托人闲,用“鸟鸣”衬托夜静。

2、“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3、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4、景物描写在古诗词中比较常见,注意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为:

5、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这七组叠词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7、分析: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8、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抱负

9、王维出生即是世人羡慕的贵公子,良好的家学加之聪颖的天赋,让他自幼便能弹奏各式乐器,工于书画、明晓佛理,成了“冠绝当时”的一代神童。

10、译文: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11、(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③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④借用典故抒情达意;⑤咏史抒怀或借古讽今。

12、(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3、“这曲子,我怎么从来没听过?”

14、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5、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

16、例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7、月亮:因其独特的形象,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故乡、亲人。

18、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19、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的很多诗都被认为是充满禅意的作品。也有人认为,这首诗中人的闲适,夜的静寂,山的空旷,鸟的鸣叫,而后的再次平静,反映了佛教虚幻寂灭的思想。

20、由于古诗词中经常运用到的是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因此下面主要就这两种进行具体梳理。

四、鸟鸣涧是怎样以动衬托静的吗

1、战争类意象(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2、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3、鸟鸣涧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写出了春涧的静。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4、定义:叠字是指同一个字的重叠使用。

5、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6、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7、①绘形、绘声、绘色,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又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8、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9、分析:“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10、《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的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11、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

12、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13、(3)指出意象所表达情感或营造意境。

14、例句: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15、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等。

16、这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7、《鸟鸣涧》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季节,从诗中的“春山”、“春涧”的“春”字看出来。鸟鸣涧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译文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18、定义: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19、(1)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岁暮归南山》中的“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2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五、鸟鸣涧这首诗是怎样以动衬托静的吗

1、五湖客:表示功成名就之后就急流勇退遨游江湖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2、一曲终了,满座寂静,如痴如醉。

3、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桂花)、(山))、(鸟)、(明月)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幽静

4、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5、分析: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6、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7、捣衣砧声: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8、请简要分析诗中某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9、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实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10、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11、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

12、判断表达方式的:结合具体诗句辨别是哪种方式即可,难度较小。

1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常见的描写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立足点的变化,有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的变化,有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14、鸟鸣涧一诗,王维后两句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诗人用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15、你好!下面解答供你参考:《鸟鸣涧》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16、(1)前者在内容上既渲染秋日萧索冷寂的气氛,又展现秋日明朗绚丽的景象,后者则主要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

17、例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18、作用: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可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营造生动形象的画面,给人想象的空间。

19、《鸟鸣涧》这首诗主要描写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恬适淡然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人生理想。

20、长亭:送别之所,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鸟鸣涧唐王维的诗意(鸟鸣涧唐王维诗词大意)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