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句蒹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精选句子
一、蒹葭比兴手法的句子赏析
1、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溯洄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阻:险阻,难走。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宛:仿佛。
2、(答案)(2分)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1分)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1分)(意思对即可)
3、点评:学习古诗,对古诗中有关知识要有所了解。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
5、答案:示例: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6、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7、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8、B.领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9、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10、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11、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2、第二节(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结合诗歌写作背景,了解诗人送“杜少府”有关情况,理解“风烟”所表达的含义。
15、(2)《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6、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17、《诗经》的表现手法运用了“赋”、“比”、“兴”三种。所谓“赋”就是铺陈途述的意思,是一种直接叙事物而不假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用彼一事物来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突出,使读者获得更深刻的印象;所谓“兴”,就是起兴的意思,诗人借助别的事物作个开头,以引起下面的所咏之词。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伊人”,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希望能与“伊人”一遇.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寻求自然顺理成章之.尽管诗人满腔热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
18、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19、答案: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20、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二、蒹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
1、(1)比兴手法的运用。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方法。
2、律诗有四联,分别是、。
3、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请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贻我彤管”“说怿女美”“归荑”“美人之贻”分析作答。
4、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点评:本诗表达的情感比较独特,学习时要注意体会理解。
6、⑴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7、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8、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9、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埃。
10、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11、B.与君/离/别意,D.同是/宦/游人。
12、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13、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
14、答案:红色的管箫。喜欢。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给“我”的。
15、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16、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17、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
18、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南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答案:《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三、蒹葭的比兴手法的句子
1、吴小轶:教育博主,非著名语文老师,新浪头条文章作者、语文课超级话题主持人。
2、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3、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4、点评: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作答。
5、◆瞎说无知论坛NO.2幼儿双语学习
6、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一诗句,描绘萧瑟的秋景,以增添离别的哀愁。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送客的主人与相别的客人,于船中执手无言,遥望江面,唯有茫茫的万顷碧波之上洒下皎洁的月光。这里的江边月景,衬托了别离的忧伤。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9、先秦·佚名《蒹葭》原文:
10、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11、《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平泥中?
12、(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13、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1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5、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16、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7、《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18、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19、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20、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
四、蒹葭中比兴手法的句子
1、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答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5、《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6、“少府”是,“蜀州”在。
7、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
8、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9、在古典诗歌中,渲染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起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
10、答案:送别诗|五言律诗|惜别|留恋慰勉|高远
11、《蒹葭》前两句采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