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边塞诗大全100首(初一至初三全部边塞诗)
一、初一至初三全部边塞诗
1、军书急迫,发至上郡,春色青青,越过了中州河阳。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4、尾联情意更切。“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长安宫中的柳条已经婀娜多姿,塞北地区的桑条依然颜色青青。
7、文学常识贵在平时积累,如若平日里同学朋友之间聊起唐代诗人,你能如数家珍地把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一一道来,想来是会收到很多崇拜目光的。
8、下阙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借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9、(写作特点)①运用双声叠韵连绵词,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②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③运用起兴手法。
10、(写作特点)①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③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④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11、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1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3、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14、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15、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1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1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西汉(朝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19、(诗词赏析)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之时,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的满腔悲愤之情。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的思想情感。
20、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二、初中边塞诗大全100首
1、上阙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云山”。接下来“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三四句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4、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材(电子版)
5、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是初十到塞尚,这肯定是边塞诗,再加上诗歌中的内容是写的边塞的风光,边塞的事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个是说明这个烟往上没有风吹,袁圆应该是指太阳下山圆圆的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8、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名不详)因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
9、起句陡然发问,奇思妙想,破空而出。词人把青天当作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惑,寄寓着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恐”字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结尾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10、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屡遭贬谪,为人旷达乐观,在的作品中多有体现。《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江城子》等。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3、一二句以一对雎鸠鸟相和而鸣的叫声起兴,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三四句统摄全诗,直接抒写男主人公的爱情愿望。五六句写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七至十句写男主人公追求、想念佳人的迫切心情。十二句写男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悠哉悠哉”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思念之情。十三至二十句是虚写,写出了饱受相思之苦的男主人公对未来的设想,这是他寤寐以求的愿望,是全篇的精髓。“琴瑟友之”想象相会相处时的愉快,“钟鼓乐之”想象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14、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15、(写作特点)①借景抒情,直抒胸臆。②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16、点击“师如四季研修团队”,关注我们
17、(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18、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9、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
三、初一学的边塞诗
1、(诗词赏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4、对国事的关心,代父从军的叙事诗
5、下阙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词中的寥廓意境尽情的表现出来。结尾“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6、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7、(写作特点)①借古讽今,又很讲究含蓄蕴藉。②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9、1~9年级,100本给孩子看的好书(图文并茂完整版),家长替孩子收藏吧~
10、(写作特点)①运用比喻、夸张、暗示、烘托等手法。②抓住特征描写事物,使战斗场面有声有色,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11、(诗词赏析)这首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12、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13、(写作特点)①丰富的想象。②寓情于景。③拟人修辞。
14、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塞下曲六首(选
15、《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诸葛丞相集》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广开言路,二是严明赏罚,三是亲贤远佞。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1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7、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18、(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19、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20、《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四、初一初二初三的边塞诗
1、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4、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
5、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雄伟的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聚”“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和灵性,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地势的险要。
6、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前两句写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塔高。第一句“千寻”从正面衬托出塔高,第二句用“鸡鸣”就能“见日升”之早,从侧面衬托出塔高,这两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的感受作铺垫。后两句抒情。“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可能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诗眼是“不畏”,这二字气势夺人,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可见诗人的构思之精深。
8、首联不从题目中的“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边塞凄凉景象:所见路断行人,所闻戍鼓雁声。“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9、(写作特点)①形象鲜明,主题突出,语言通俗而生动,叙事简洁而完整。②以事实和形象本身来显示诗人的情感倾向,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让读者自己去作结论。
10、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1、(诗词赏析)这首诗写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1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1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5、(写作特点)①动静结合。②虚实结合。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6、前两句:追忆历史,无缘拜会古代贤德的君主;向往未来,不能生逢后代圣明的君主。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后两句:登楼远眺,想到天地的广大和时间的久远,独自凭吊,诗人悲伤而潸然泪下!诗人以孤单、悲苦的心绪作结,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17、饮酒(其五)陶渊明
1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9、“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是景物描写。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20、上阙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词人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五、初中边塞诗名句
1、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2、唐代王维《送别/山中送别》
3、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4、王维,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世人称"王右丞",晚年醉心佛学,被称为“诗佛”,作品多有空灵之感,擅长书画,苏轼赞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竹里馆》
5、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10、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11、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2、(写作特点)①虚实结合。②气象恢宏。③音韵和谐,声调优美。
13、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
14、(写作特点)①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②“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对仗工整。③比喻的巧妙运用,用“浮云”比喻友人。
15、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归作者!
18、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19、赠从弟(其二)刘桢
20、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