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有深度的一句话【精选64句】
一、道德经最有深度的一句话
1、杨鹏老师,他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大学古典文献学教授。
2、掌握了凡运动必然产生结果的客观规律,可以说“不出户而能知天下”
3、如果你管住了自己,就可以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但如果你管不好自己,就只能被现实所左右。
4、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伟大在于它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偏不倚地运行着,没有一点私心。自盘古开天,一片混沌,天地分开孕育万物。日升日落有规律、打雷下雨有规律、生长凋零有规律、物种更替有规律,一切都按规律办事。
5、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这个“道”,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还是诸子百家,讲的都是“道”。这个“道”就是宇宙万物最原始的那个东西,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包含在“道”中,都离不开“道”,所以说“百姓日用而不知”。但是究竟什么是“道”呢?又很难用言语表达出来,因为只要用言语表述出来,就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永恒的“道”了。
6、如何效法?人们看到大地生长万物,就懂得厚重载物,学会包容,学会奉献,大地包容一切,这是它最大的美德。中国人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
7、汪涵说:“有,天地之母也;无,天地之始也。”但是汪涵说错了。或许他慌乱了。因为道德经说的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不过,意思没错,说明汪涵对道德经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所以不要过分苛求完美了。
8、你若心不急,脚不停,自然走得久,走得远。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些善于反省的人,才能一直选择正确的道路,从而不断突破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1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阐明了不争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人。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
12、二生三阴阳开天辟地,阳气上升为天,阴气下沉为地,而人居天地之间,连接天地,承接阴阳。
13、特邀行业内几十年如一日进行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通过高清视频的方式讲授课程,课程结合生活场景,融入人生阅历,拒绝“纸上谈兵”,真正让你领悟经典中的智慧,开启智慧人生。
14、我们常常以为只要加快速度,就能尽早达到目的地。
15、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1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19、不过,要刻意去找,也不能说一句也没有,比如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从字面上看够“霸气”的吧!
20、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二、
1、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人这一辈子,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
4、高欢的妈妈哭求红兵与高欢分手,红兵无奈只能选择分手。李老棍子去找刘海柱为土豆的死要钱,刘海柱断然拒绝。红兵为了还刘海柱的人情,去和刘海柱话别后回家磨刀去医院杀了李老棍子。后来被关进监狱,此时的赵父已身患肝癌晚期,红兵出狱时再也不会见到父亲。而父亲留给他的是一部《道德经》。这部《道德经》成了红兵一生的财富,使其每次在风口浪尖时皆能闲庭信步。古典流氓时代,就此终结。
5、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
6、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大,所以才能长久。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生活中,这句话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7、年轻的时候总是想着做这个世界的英雄,想着拯救地球,可是从来没有去像电影中的超人那样从小健身,也没有像任何英雄那样刻苦努力。只会躺在床上睡大觉,然后在梦里拯救世界,拯救地球。可是没有什么用,当梦醒后,十年过去了,地球没有被改变,世界也没有被改变,自己也没有改变,还是十年前的那个“混球样”。
8、如果从儒家的内涵去理解,也可能是这样的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错了能够改政,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9、我的兵比他多,装备比他好,看似我强敌弱,却仍然吃了败仗。
10、然而这句话的原本意思是说,一个人真能做到了“无争”,那么,天底下再没有什么能够与他争的了。
11、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2、这就是老子主张的“以反求正、以曲求全”的“道”。
13、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违背事物运行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就会遭受报应。比如乱砍滥伐就是导致水土流失、胡乱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导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个字价值连城,值得一生牢记。
14、当我们焦虑心急时,会疾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第道是柔软的。而柔软的东西可以战胜一切。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说我们要学习水的精神,谦虚、清澈,能有包容人的宽阔的胸怀,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反映在人生智慧上,我们要以柔克刚,要不争,要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自己的座右铭就是充满了无为和不争的精神。老子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们要注意,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退缩的人生精神,相反,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积极的人生精神。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的真正意思是,你只有不争,那么世上就没有人和你争,这样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16、刍狗:祭祀时用草堆扎成的狗,用完就丢弃了。这比喻天地对待万物都是任凭其自生自灭。
1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18、如果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就会觉得不霸气了。
19、一部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却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它是关于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和中国哲学的百科全书。道德经中阐发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美学、心理学等。
20、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三、
1、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是书法作品中最多见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个境界。这四个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包容”及“不争”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没有石头的坚硬,却可以水滴石穿;
2、希望提振精神,获得生命层次励志的你
3、代表着循环往复。正确的事情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出好的结果。错误的行为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带来坏的结果。比如:“事不过三”、“一而再,再而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往复就造就了万物。
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大致意思:鲜古文为“小鱼"之意。整句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应该象烹小鱼一样小心、动作轻,烹小鱼一不小心,动作一大就会把鱼翻碎烂,治理大国的执政者不能三天两头搞大运动,劳师动众折腾老百姓,不要轻易打扰甚至干涉百姓生活秩序,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
6、管理好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用辩证法三原则,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永远是对立的、统一的和相互转化的。所以要学会“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做到“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最后才能达到"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才是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含义。直取利益,把自己利益与他人利益对立起来的人,得不到最大利益。
7、人与万物生活在道的大环境中,也必然受制于道的宇宙法则。只有顺应天道,顺应阴阳,四时、八卦、二十四节气等等的变化,我们的生产、生活才能顺利,我们的身心才会健康。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道德经.第二章》
9、此后,伯启和士兵同吃同住,每日亲自操练军队,三顾茅庐延请有能力的人,自己刻苦训练武艺,熟读兵书,一日不曾懈怠。
10、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11、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12、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13、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爱自己,是最高级的生活态度。
14、时间如流水,可是时间除了在肉体上留下痕迹外,在精神上竟然毫无所觉。于是终于恍然大悟,之所以没能改变一切是因为自己从来都没有挪动一下脚步,只会白日做梦。哪怕十年之间只挪动了一步,那也比十年前进步了一步,而不会像今天这样无助。于是终于认识到,人这一生,无论做什么、想什么、有什么目标,都一定要稳步向前。哪怕前方是一片雾茫茫的沼泽,只要迈动了脚步,只要向前走,就一定能够走出去,看到光明。
15、我真的读懂了。对于《道德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解。所以,不管自己把《道德经》理解成什么样子都是合理的,因为顺应本心的理解才能真正的懂得《道德经》中的道理。很多人都觉得《道德经》是老子李耳在离开之时写给帝王的一部经典著作。后世帝王之中,也的确有不少都运用了《道德经》中的道理和治国的方法。
16、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必经之路。这里的“法”,意思就是效法,学习,遵循的意思。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则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要效法自然。“自”就是本身,“然”,就是当然如此。就是宇宙运行的绝对性。
17、毕淑敏说:“日子是一天天地走,书要一页页地读。”
18、倘若你真的能扎实地走好每一段路,慢一点就是最快的速度。
19、脑袋走就是动脑子,尽量透彻;走脑袋就是以胸中透彻而行,尽量顺应规律。合起来,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这种智慧,就是想得开。
20、课程采用训练营的形式,特邀“在线学习服务师”带你学习和实践,同时,社群中还会设置复盘分享等活动,学员之间彼此交流经验及成长收获,结识国学同好,让经典学习不再枯燥。
四、
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2、《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每句话都充满了智慧,随便拿一处一个字,一句话都值得玩味领悟
3、所以,老子姑且用“道”来代表万物的起源。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道”的规律一步一步逐渐发展,于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4、天下万物,在表现上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这两个对立的方面。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美的一面可造成坏的结果,善的一面可造成恶的结果。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如果把某一事物当作尽善尽美,结果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