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表达愁绪的诗句八年级(古代诗歌中表达愁绪的诗句)
一、古代诗歌中表达愁绪的诗句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理解诗歌中“愁”的表现形式。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4、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诗歌矣。”这段话,同《毛诗序》的意思差不多,也认为诗是由诗人动了感情而产生的。但他进了一步,指出了诗人的情是“感于事”,由客观的“事”,激发出来的,这当然是说得很对的。
5、《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6、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月亮
7、◎示例: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8、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9、古典诗词中说不尽的桃花,写不完的情感。正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开时鲜妍明媚,落时又无限感伤。小小桃花,寄托了古人的悲欢离合与一往深情。
10、古代人善用谐音表达情感,“柳”与“留”、“丝”与“思”相谐,长期以往就产生了以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亲人或友朋离别,折柳以表达对离别者的不舍之情。
11、本人愿与大家一道分享交流,如有不到之处谨请网友们批评指正!再次谢邀!
12、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设问、博喻、夸张)
13、这种写法与前一种有些相似,都是在借设想写当前,但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设想着眼于时间,后一种设想着眼于对方,故有人称之为“对写法”。
14、我为了区别本文前面讲述的4点诗歌创作中的情感生成技法,我特意给第5点命名为“创景抒情法”。
15、◎赏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无尽的情味。
16、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17、于自己:平生抱负,科举仕宦家国等;于家人:游子思乡怀人,闺人思夫等;
18、上片写词人因思念而辗转难眠,起来了又重新睡下,反复折腾又终究不能睡,一夜如同一年那样漫长。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现了游子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复杂的内心。面对不得已的天涯漂泊,词人发出了有如誓言的“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的两情别离之痛。情感百转千回,婉曲动人,真切地把一个孤独痛苦的游子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词语白情深,既是词人痛苦的相思之情的写照,同时也显示出词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后世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可见柳词影响之大。
19、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比兴、抑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但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而以下所讲的则是狭义的表现手法,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外的常用的诗歌表达技巧。
20、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梅花
二、古代诗歌中表达愁绪的诗句八年级
1、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2、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比喻,极言愁苦之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词人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
3、人生如梦梦如烟,烟雾缭绕绕心间。
4、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5、.即景抒情,移情于景。
6、(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这首诗的大体意思;在此基础上,概括诗人形象,再作简要分析。
7、《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8、刘勰不仅明确地指出睹物可以兴情,而且指出了情景之间的有机关系,即情往景还,情赠景答,以及创作主体的吐情纳答,说明景对情的影响。这比《毛诗序》又大大进了一步。可看做是“情景交融”说的初坯。
9、(问题)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10、诗人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琴”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1、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12、《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语文教材,唐宋诗词鉴赏辞典,古诗文网,
14、《阿房宫赋》中作者讽谏时弊以秦朝灭亡为借鉴的诗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5、《积雨辋川庄作》中体现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诗句是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6、宿建德江(孟浩然)
17、B.词人精于炼字。首句中“咽”字,表现蝉声时鸣时止,尚不流利;下片中“燃”字化静为动,突出了榴花的红艳。
1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9、(解析)月亮照在离家万里之遥的瞿唐峡的上空,是春天初六的上弦月。月光皎洁,时时照亮幽暗的居室,像往常一样洒满清幽幽的天空。这四句是写月的,表现的是环境的清幽。天气凉爽,衣襟下垂不动,月亮高悬,对着流满泪的脸。这里的“泪脸”很直接的表明了诗人的漂泊之苦,忧国之愁。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乌鹄向南飞,在这深深的夜里,它栖落在江边。
20、一片碧绿。远望着这碁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내声,杜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吗。我只好举酒送春归去,春却没有回答。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细雨。
三、古代表达忧愁的诗
1、情感: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2、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5、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6、(问题)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7、同样的诗句还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还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8、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9、古代诗人描写乡愁、寄托愁思的诗词特别多,比如”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样的诗句表达的就是是诗人的愁思。古诗中的愁思也分很多种,如伤怀古今、怀才不遇,好友分别等等。比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都反映出诗人心中的苦闷,以及壮志难酬的悲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的是诗人的离别之愁。描写愁思的诗句还有很多,如下:
10、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诗人借寒菊表达了什么情怀?
11、《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2、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具体地说,古典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有如下几种情况。
13、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14、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5、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蝉
16、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7、“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简直就是一幅本该令人欣喜的山水画。春天的大好时光是多么没好呀,然而“今春看又过”我何日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以乐景写哀情——离愁别绪。
18、古代诗人的愁大体上表现几个方面:
19、《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0、.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四、古代诗歌中表达愁绪的诗句有哪些
1、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诗歌先写青青的杨柳,再写漫漫的飞絮,然后以折尽柳条来表达希望亲人早日归来的美好愿望。李商隐在《杨柳枝词》中写道:“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诗人咏柳而抒别情,笔下柳条亦多情依依,并由折柳相送而生出折柳“迎归”的联想。令狐楚的《远离别》:“昨日卢梅渡口,整见诸人镇守,都护三年不归,折尽江边杨柳。”与李贺的《致酒行》“主父西游闲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道出了这样一个共同现象:“家人不归”,“亲人”攀树而望行人之归,折柳频寄,竟致枝髡树秃,断折而犹未得归,以此来表达思念盼归之意。
3、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4、手法:设问、比喻、夸张,抽象情感形象化、具体化。
5、《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言厌兵”。
6、参考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7、《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宋代贺铸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译文: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8、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9、(2)概括具体的愁情并点明如何表现的。
10、(注)①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它来熏室内。
1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2、到了清代诗论家蜂起论述“情景交融”说,将此说进一步向前推进。
13、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14、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婵娟
15、王夫之明确指出:“情景名为而实不可离。
16、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17、《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18、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19、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彭祖
20、(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五、写出古代诗歌中表达愁绪的诗句
1、《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4、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5、《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寞。
6、译文: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8、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9、今春看又到,夜月缺重追。
10、他的《原诗》被公认为继刘勰《文心雕龙》之后我国文艺理论史上最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理论著作。他有过这样一句话,高度概括了诗的本质和诗歌情感生成的方法:
11、“桃”谐音“逃”,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借写桃花源中人的安定生活,表达了逃避俗世生活的安宁和悠闲。唐伯虎在《桃花庵诗》中也曾用“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需花下眠。”来表达自己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与自得。既写出了诗人种桃树,卖桃花、换酒钱的日常生活写照,又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来映衬隐士生活。
12、手法:渲染烘托,借景抒情,拟人
13、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4、(注)刘允济,初唐诗人。武后在位时嘉其文才,中宗即位后贬其为地方官员。
15、◎赏析: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16、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7、最早把“情”和“景”的关系作为一对诗学范畴的建立是六朝以后的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睹物兴情”“物以情观”,“山沓水迎,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以赠,兴来如答”(《物色》)。
18、(答案)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风”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水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19、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0、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