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中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引用诗句与材料的作用)
一、引用诗句与材料的作用
1、文学类文本阅读:(7——14分,力争10分以上)(约12分钟)
2、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3、解读:可用于各类务虚会讲话、作风纪律教育方面等材料。此语表面是传递一种“当机立断”的信息,实质要强调的是:在该担当的时候要敢于担当,在该斗争的时候要敢于斗争,要有工作胆略和气魄。
4、(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5、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
6、年岁越长,披阅越多,如果自问最倾心哪位散文家,我的答案依然没变。
7、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观点鲜明
8、运用:人生的美好中,必然有这样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知足常乐。能在全力追求的同时又能做到知足常乐,我们的人生一定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生路上,要警惕内心欲望的膨胀,时时用“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勉励、警醒自己。
9、本次征集活动共设三等奖若干,颁发证书与奖品,同时录入第二课堂。
10、运用:来吧,来xx尽情游玩吧。这里不只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迈,也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意境,来到xx,你便会感知什么是美不胜收。
11、I.答非所问: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一致,造成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生。
12、(3)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
13、(2)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14、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如《驿路梨花》在结尾处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释义: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是画龙点睛之笔,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处处弘扬。
15、(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16、(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7、咩咩“粗俗”译文:想把事儿做好,必须先把工作整巴适。
18、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9、它的作用主要包括: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引用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诗句、名人事例、格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看法。扩展资料:在文章引用古诗和人物事迹的手法是“引用”。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引用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处。暗
20、(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二、在文章中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1、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
2、(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2)人挪活,树挪死(3)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3、②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4、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
5、学点儿励志古诗词,让文章有气质
6、咩咩君:诗词、俗话、古语等经典名句,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同时也是汉字运用的精华。如果“恰好”运用到公文写作中来,能极大地增强材料色彩、提升材料质地,达到“文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
7、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8、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9、摹状貌。用“翩然归来”描绘燕子的轻捷、洒脱,身姿优美,用“簌簌地”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用“衰草连天”写出深秋景象的荒凉,用“风雪载途”写出严冬的酷寒。作引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打比方。文中把活生生的生物比喻为“活的仪器”,还说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举例子,作比较。举“北京──南京”物候现象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来说明。用了“大连──北京”、“济南──烟台”两个事例来说明。
10、B.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11、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12、运用:“不爱其亲,岂能及物。”今天,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在孕育新的生机,迫切需要大家激励斗志、更有作为,如果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干部都不上心,不热爱自己的家乡,不为家乡辛勤付出,又何谈爱国爱党呢?
13、文学类文本阅读:(4-6题,12分,力争10分以上)(约11分钟)
14、名人名句语言典范,往往在读者中留下的印象,深刻、鲜明,如能“妙手偶得之”,便能一下子让文章长出明亮的眉目,给人亲切感,增强感染力。
15、②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因此百般求告鬼判。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16、湿地?失地!(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中所描写的场景就是湿地。在人们眼中,湿地充满种种意象之美,引人产生无限遐想。(2)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跟森林、海洋并行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
17、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18、不爱其亲,岂能及物。(语出陈书)
19、我国古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汉代,汉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史记》。
20、当然,我们并非一概否认客观条件对事情所起的作用,但它比起主观能动性毕竟是次要的。正如清人彭端叔所说:“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再者,是不是说世间万事只要肯“为”,就一会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然而,“不为”则“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为”则“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因此,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还是要尽力而为,也只有“为”,才有成功的希望啊!如果一味等待万事俱备,又刮“东风”的时候,无非是重演富和尚的悲剧罢了。
三、文章引用古诗句的作用
1、如,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来说明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人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该句引自《尚书》,生僻但并不晦涩,虽然并不常见但字面意思容易理解,仅8个字就充分说明了志和勤的重要性,其效果远胜于“有志者,事竟成”等常用格言,虽然二者表达意思基本相同,但前者更能体现出领导人深厚的文化修养,更能说服听众。
2、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3、引用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方法。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散文更具文采、魅力。
4、咩咩“粗俗”译文:没有什么祸大过不知满足,没有什么灾能大过贪得无厌。
5、(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6、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8、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不读诗,无以言”。古典诗词将汉语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其语言特点或清新、明快,或含蓄、隽永,或生动、绚丽,或简洁、自然,形式优美,内涵丰富。领导人员讲话时,根据听众和现场环境的具体情况,旁征博引,选择合适的古典诗词,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达思想,使分析和说理做到有理有据。
9、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0、暗引:不说明引文出处,而将其编织在自己的话语中,或是引用原句,或是只引大意。运用引用辞格,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11、名人名言即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一般包括名言、格言、警句、古诗词名句等。在议论文或综合文体中,作者引用名人名言往往作为理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
12、多年来我一直被问,写作散文受谁的影响最深。我曾经如实地回答过“司马迁”,立即被提问者认为是“无厘头”式的幽默。
13、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
14、2021年4月23日—2021年5月5日
15、当断不断,其祸更生。(语出《魏书》)
16、防止文稿出错的25种办法!
17、(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8、我不知如何解释,后来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就不作回答了。
19、引用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处。暗引指不说明引文出处,而将其编织在自已的话语中,或是引用原句,或是只引大意。运用引用辞格,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20、以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为例,全文多处引用诗词佳句,或是在段首引用,总领全段,如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以说明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激励广大青年矢志艰苦奋斗;或是在段中引用,论证观点,如用“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阐述学习和才能的关系,进一步论述打好学习根基的重要性;或是在段(句)尾引用,升华主题,如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收尾,语言凝练精辟,既道出了创新的意义,又启人心智,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四、引用诗句什么作用
1、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2、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3、诗句赏析内容可包括诗词鉴赏、材料学专业知识分析、个人感悟等,赏析内容须为作者原创(如有引用的部分请做好标注);
4、(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5、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6、找准位置。诗句的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直接嵌入古典诗词。就领导人员讲话而言,一般以段或长句为单位,在段(句)首、中、尾等位置引用诗词。在不同位置引用古典诗词,所起的作用不同,引用人要围绕段落主题和谋篇布局,择机而用。
7、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8、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
9、司马迁的文笔,是对他周围流行文字的艰苦挣脱。在他之前,文坛充斥着浓郁的辞赋之风。以枚乘、司马相如等人为代表,追求文学上的铺张和奢侈。到了司马迁时代,此风越演越烈。好像是要呼应汉武帝所开创的大国风范和富裕局面,连散文也都竞相追求工丽、整齐、空洞、恣肆,甚至还要引经据典,磨砺音节。虽然确也不乏文采,却总是华而不实、装腔作态。这种倾向发展到以后,就成了过度讲究藻饰、骈偶、声律、用典的六朝骈文,致使到唐代,韩愈、柳宗元他们还要发起一个运动来反对。
10、引用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诗句、名人事例、格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看法。
11、耐人寻味,在文章中有着画龙点睛和升华主题的作用,起到水乳交融的效果。
12、②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
1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14、另外,央视2019全国主持人大赛文艺类一等奖获得者蔡紫也曾引用该诗词:“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仿佛和我的亲人们,来了一场隔空的拥抱”。
15、通读,了解内容;看题,明确所问;找点,圈定答题区域;过滤,综合判断;权衡,规范作答。
16、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17、(2)审(题干、选项),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
18、明引: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处。
19、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肢,比照互证邻里试题的题干、题肢。
20、议论文表现手法的作用
五、引用诗句的作用
1、其中不乏记录自然现象、描述科学规律的诗句
2、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
3、材料议论文五步曲:“一标二转三证四联五结”。一标,标题,二转,是指正文开头就要转述材料提出论点。三证,是指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正确,使之有说服力。四联,是指应该由点到面生发升华。五结,紧扣主题,写好结尾。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困难与阻挠才能够成功。自从经历了那件事后,我一下子懂得了这个道理。(下面就是写那件事)“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首歌家喻户晓,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体会过呢?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为母亲过一个节日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间,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所成就啊。“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我们的生活中,做每一件事,都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友情是我们生活的照明灯。”自从看过了《夏洛的网》这本书后,我真的觉得友情无价,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5、一种概念、两种心态、六个步骤
6、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7、假设你所在的学校将举行以“我心中的诗歌”或“我与诗歌同行”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你将作为班级代表参加,请写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恰当引用学过的诗句;不少于800字。
8、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9、引述材料的要求是简洁、有度、融合。简洁和有度是引述材料的基本要求,而融合则是引述材料的较高要求。引述材料要简洁,因为评卷老师太熟悉材料了,行文拖泥带水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从而影响得分。有度地引述材料,是一般考生都能够做到的,它使文章紧扣题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不至于在内容项、结构项大量失分。如能灵活地引述材料,使之如盐入水,便达到融合的标准,很能体现较高的写作水平,极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而获得高分。
10、很多古诗文本身就是饱含情感的,我们可以借用古人的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古为今用吧。大家看这段文字:
11、增加文章文学色彩、增加可信度、升华主题、再联系文章回答问题在说明文中引用往往是为了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这样引用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不但加强了文章的力度,而且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性。
12、(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13、四川边境上的贫富和尚都想到南海去。富和尚有的是钱,到南海去的条件不知比只有“一钵一瓶”的穷和尚好过多少倍,然而到达南海的不是富和尚,而是穷和尚。由此可见,做事情成败的关键乃在于“为’’或“不为”,而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劣;成功的秘诀全在一个字上——“为”!
14、变成可以绕指的柔软之物~
15、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
16、诗句表现了金属高强度、高塑性的性能。
17、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18、做引用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作诠释: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作比较:古代的屏的用途和现代的作比较分类别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举例子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19、主要围绕描述与材料学科有关的诗词展开诗句评析,可参考作品范例(附件一)。
20、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在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的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该成语由《左传》“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化用而来,四个大字胜过千言万语,凝聚了民心,点亮了希望,将灾区人民的悲恸化成了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