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共鸣的诗句(古代表达心灵共鸣的诗句)
一、古代表达心灵共鸣的诗句
1、下面我们接着看:“山河破碎风飘絮”,这里的絮是指柳絮,风飘絮是指国家就像那狂风中的柳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萍就是浮萍。浮萍本无根,只能随水流而去,正如自己的一生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这两句是比喻的修辞,文天祥借“风飘絮”和“雨打萍”感叹国家的危在旦夕和自己命运的坎坷无依,更加形象生动。
2、但我觉得永宽内心也有难解的迷闷和痛苦。这表现在有的诗中包含有意蕴复杂、难以破解的内容。一首是《最好的礼物献给你》,诗中写道:“这件礼物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这件礼物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这件礼物对他人来说一钱不值/对我自己来说却是美玉无价//这件礼物是我心中的秘密/只有我最爱的人才配得到它/要想知道这件礼物是什么/献给你之后你才能明白”。然而,这究竟是一件什么礼物,究竟打算要献给谁,都没有明言,这就留下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谜。一首是《寻找》,诗中写道:“失落的烦恼使我心纠结/寻找的困惑使我心迷茫/不再寻找我于心不甘/继续寻找则徒劳无益”。然而,失落的究竟是什么物件,它究竟有多重要,都没有明言,也是一个扑朔迷离的谜。
3、尽管几千年过去了,沧海桑田
4、诗、小说、戏剧都是文学体裁,或曰文学样式,各具特色,各有价值,而又相通互渗,不必也无从论其高下;但从体量的大小、构造的繁简、编织的难易和生活内容的多寡而言,则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许多作者学习文学创作往往有一个从小诗到小说再到戏剧的过程。永宽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相信应该深明此理。中国古代戏曲正是诗、小说与戏剧的无间综合。在永宽的诗作中存在一定的戏剧因素,拓宽了诗的视野和境界,值得注意,并且宝贵。
5、湖南实力派诗人联播81//彭争武诗选
6、那些平平仄仄中的酸甜苦辣
7、上一期,我们做了一期“不读诗的理由”
8、比如,当生活经历沧桑坎坷后,曾经背过无数遍而从不知其味的那句“梦里不知身是客”,瞬间在心头大亮,方才明白其中蕴有多少感伤、惆怅和惘然。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两句引起心灵共鸣的诗句,在你最绝望的时候,能给你心灵上的慰藉。
9、接着诗人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你读这两句诗有没有觉得很有意思?每句首尾词语是一样的,读起来朗朗上口。惶恐滩是一个地名,那你们可以猜到零丁洋是什么吗?没错,也是一个地名。“惶恐”和“零丁”既是地名也是诗人的心情,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因亡国而悲伤痛苦的心情。
10、查先生把живы(生存,活着)译为“蓬勃”,大胆而富有创意。“蓬勃”一词音节响亮,且是上声,与“祖国”押韵十分谐调。把最重要、最响亮的词放在韵脚的位置,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再加上“沸腾”“倾注”“火焰”几个经过精心挑选的词汇,字里行间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跃动着爱国青年血气方刚的献身精神。其他七八个译本,全都达不到这样的精神高度。
11、把准学情,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考求教学内容。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过于简单的教学内容,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过于复杂的教学内容,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那些贴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在学生的“待开发区域”内,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能让学生“尝到甜头”的教学内容才是合适的教学内容。比如,前面第2位老师确定的“解释诗歌中‘去’‘省’‘春风面’‘青冢’‘环珮’‘紫台’含义”的教学内容就稍显简单,第4两位老师确定的“用高考题来训练学生对咏史诗情感理解”的教学内容又稍显复杂,原因在于他们在萃炼本首诗歌教学内容时没有把准学情。
12、气感蟾蜍冷,声归蟋蟀愁。
13、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14、王永宽,1946年1月出生,河南正阳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刘世德先生,获文学硕士学位。
15、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6、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7、(1)黄厚江.还课堂语文本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18、“以意逆志”的说法出于《孟子·万章上》,其中意指读者之意,志指作者之志,逆为迎取,“以意逆志”就是“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孟子章句》卷九),用自己的心灵去追寻诗人的心灵的踪迹,明了诗人之用心所在,而不是一味地拘泥于字面之意义。
19、扫描关注,领略不一样的新诗风韵
20、再看三四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却不是无情的东西,而是即使它化做春泥,也甘愿做花的肥料,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它不为独香,只为护花。在这里,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诗人自比于花,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来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宏大情怀,成为传世名句。
二、产生共鸣的诗句
1、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
2、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3、淮云万叠。但雨外疏钟,烟中断角,到晓共鸣咽。
4、这四首感人肺腑的爱国篇章,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深感触动呢?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5、董乃斌,男,江苏扬州人1942年生于上海。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该所副所长,兼该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专长是中国古典文学。
6、这样的比喻,或者可以用来说明前述黑格尔所表达的意思,诗是外界事物心灵化(主观化)的产物,同时又是心灵世界外化(客观化)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看,诗为发于心之声则可以说是“心籁”,诗的吟唱即是心灵的吟唱。
7、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8、永宽的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如,按旧的分类法,永宽的新诗有不少可算咏物之作,如《太阳之歌》、《闪电》、《冰山》、《春雨》、《翁仲》、《镜子》、《风筝》、《念珠》、《蜜蜂》、《猴子》、《圆石》、《玩具县官》等。咏物当然要刻画对象物的外在特征,创造出打着作者印记的意象,但归根到底还是要表达作者的心声,或者借以抒写怀抱,或者有所寄托和讽喻,而永宽咏物诗的价值正在于从咏物中引出的见解和思想。
9、一首汉乐府《箜篌引·公无渡河》,短短16个字,国学大师梁启超在给清华大学讲课时,竟然讲了数个小时,而在座的学生和大学教授们也鸦雀无声听了数个小时,被这只有16个字的短诗中的内涵和历史所震撼和感染。
10、有多少人在爱情里寻寻觅觅,只为求得那一人,却在经历无数分分合合后发现原来那人一直在那烟火繁华处,只要我一个转身就能发现。
11、数尽荷花数荷叶,碧云移过水东桥。
12、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13、(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内容;《咏怀古迹》(其三)
14、《颂古三十九首》宋代 释道枢
15、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16、让欢乐之歌、悲伤的眼泪
17、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
18、这组诗中最精彩的是那些刻画了人物、写出了故事,生活气息极为浓郁的短篇,如《残疾人》和《摸鳖》的故事性就很强,各描绘了一个人的命运和一种世态人情。这样的诗意和感慨由一己的哀乐扩及“他者”,跳出了自我抒情的藩篱。类似的情况我们在不少当代小说中遇到过,这两首诗的爱憎和同情却更集中而强烈。
19、(3)海涅《浮现出来吧,往日的旧梦》,见《海涅抒情诗集》,冯至、钱春绮、杨武能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49页。
20、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三、心灵共鸣的诗词
1、说到这里,我要跳到诗集的最后几篇,永宽写了残缺的维纳斯、蒙娜丽莎的微笑、永不散席的晚餐(耶稣与门徒犹大)、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打到一条大鱼的老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这几篇与上述诸篇有异曲同工之妙。永宽以诗的形式探索和描述雕塑、绘画、电影和小说所表现的故事,这几首诗具有诗性小说的色彩,甚至有某种戏剧性的意味,显示出其艺术思维由诗而小说而戏剧的渐进动向。
2、本期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感受文人们对祖国深沉的爱。
3、太穷苦的人写的诗不宜多读。出生权贵家族的人写的诗不宜多读。年轻并得病自杀的人写的诗不宜多读。不宜只在家读诗,还可走出去交诗友或参加诗歌活动。爱读诗很好,还要爱好其他的,比如音乐,电影,旅游,运动……多读些有能量的诗,有血肉的诗,有骨头的诗。交一些有年纪的,有能量的,有骨头的诗人朋友。……
4、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5、生活是诗歌之源,但从鲜活的生活到精美的诗篇,还需要诗人的才能和劳动。永宽的观察和感受常有独到之处。比如他看大山,超越人们常说的高大巍峨、挺拔壮伟之类概念,他笔下的大山苍老龙钟,“水流的冲刷/给大山的脸上刻下岁月的皱纹/大山老了,脊背弓起/依然艰难地同命运抗争”,这里有着深刻的真实,且因其独到而引人深思。苍老龙钟然而却苍劲岿然,绝不是衰老更不是老朽,作者笔锋一转,吟出“人类一代代老去,大山依然年轻”,感慨深沉,对比鲜明。
6、—————节选自《诗经·击鼓
7、“读诗的理由,独独一条就够了:我喜欢!”
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9、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该校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10、第六任馆长启功副馆长袁行霈
11、《山溪》是一篇诗的寓言,其构思、取境、赋象均迥异寻常:“山溪是残存的雨水/是掉队的洪流/是大部队之后的散兵/是剩到后来的弱者”,这样的对象也值得歌吟赞叹吗?请看作者先抑后扬之笔:“山溪顽强地奔波/追赶远去的洪流/山外的河床,远方的大海/是它前进的目标”。原来是这样!山溪代表了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他们固然不是强者,但他们奋斗不止努力不殆!作者赋予他们不息抗争的灵魂,也温情地抚慰着他们:“山溪越来越细,越来越小/那是山溪疲累得瘦了/瘦到后来,山溪断流/溪水飘散为岭上的云/下一次的云消雨散/下一次的洪流之后/还会有淙淙的溪流/那是山溪的来世”。永宽对山溪的命运感同身受,几乎是以山溪一员的身份倾情赞美山溪的精神。
12、教学研讨中的心得。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同组内其他老师的研讨,从研讨中获取教学内容。例如:其他老师开发的教学资源、教学心得、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萃炼对象。
13、我和永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年入学的硕士研究生文学系同班同学,即所谓中国社科院的“黄埔一期”同期。后来他回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入学至今倏然已经36年。
14、诗歌可以代替宗教,净化人的心灵
15、“以意逆志”法要求于读者的,是以追求诗人之志为旨归,因此,读者应平心静气,对作品反复涵咏,仔细体味,用真挚的情感来读诗,以求得诗人之用心所在。切忌走马观花,草草而过,那样最终只能是茫然不知或一知半解,甚至是误解诗意。姜夔《白石道人诗说》认为读诗要“以心会心”。元好问《与张仲杰郎中论文》也说:“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可见读诗时不应是一目十行,而应是十目一行。
16、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宋·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17、心领神会心心相印心领意会心有灵犀(xīnyǒulíngxī)解释:灵犀:旧说犀牛是灵兽,它的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两端,感应灵异。指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二首》诗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8、《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唐代 王维
19、现有的教学资源。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参、教辅资源,网络资源,名家对诗歌的解读,名师所开发的教学内容等等,这些资源都可以作为萃取对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拓宽阅读视野,尽可能多的占有教学资源。其次,要具备“去糟粕,取精华”的辨识能力。尤其是网络资源,确保正确是前提、是根本。最后,要确保萃炼的教学内容是适宜的,这又牵扯到萃炼诗歌教学内容的原则,后面再细谈。
20、《摸鱼儿 扬州》 元代 吴存
四、形容产生共鸣的诗句
1、总之,喜欢读诗,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2、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可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检查课前预习、学生代表座谈等形式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凭借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往的教学经验来揣度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就可作为教学内容萃炼对象。
3、夕鸦共鸣舞,屈草接芳菲。
4、我们先来看前两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的开头诗人便回顾了这一生,回想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亡国之战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这句话是暗示自己已经历过重重磨难,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无所畏惧。
5、1979年起,回国讲学,先后受聘为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任所长。现定居天津。2008年,获中华诗词学会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3年,获国家“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6、2017年十大经典文案,哪一个最扎你心?
7、中央文史研究馆是党和政府为团结和安排老年知识分子而设立的、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文史研究机构。它的宗旨是"敬老崇文"。馆长、副馆长、馆员由国务院总理聘任。受聘者都是耆年硕学之士、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
8、世间万事,只情之一字最为难解,情至深处难自禁。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情所困,甚至有人为此私奔离家。你若细问情是何物,恐怕不能说个具体,只知道爱了便想要和她在一起一辈子,正所谓“生同寝,死同穴。”
9、普希金有一首诗题为《战争》,这里引用查先生译稿的四行:
10、平山堂上朝中措,天载妙音几绝。
11、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12、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
13、知名文化学者王永宽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
14、数千年来,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人借诗词表达心情,传递精神信仰。他们或寓情于景、或咏物言志、或即事感怀、或怀古咏史,表达的或粗狂、或婉约、或凄美、或甜蜜,引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儿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出处。
15、译文:梦中的愁怨自难消受,更传来鹈鴂一声送春鸣。
16、浮现出来吧,往日的旧梦!
17、读古诗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18、我分明感到,永宽特别喜爱李商隐的诗,而且对于李商隐的诗有自己个性化的深入思考,因而能对拙著产生共鸣。于是,我们对于李商隐,对于诗,就有了共同语言。新体诗旧体诗都是诗,二者是相通的,李商隐的诗展示了他的心灵世界,其实,古今中外的诗人无不在自己的诗作中展示出自己丰富的心灵世界,这是诗歌创作的一个共同的规律。
19、呶呶竟无益,也胜唤晴鸠。
20、中达银升(河南)集团有限公司
五、表达引起共鸣的诗句
1、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让人为之动容;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一字一句都饱含了他抗敌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体现了浓浓的爱国情;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作于其被俘期间,诗人宁死不屈,以诗明志,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龚自珍这首《己亥杂诗·其五》既表达了对国家安危、民生疾苦的忧虑,又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始终都要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
2、在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字句含意有了充分理解之后,就可以进入诗歌鉴赏的最后阶段:体悟意境。这也是诗词鉴赏是否能够成功的最为重要的一步。
3、(1)(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49页。
4、朋友啊!趁我们为自由沸腾,
5、他的诗作中,有浮现出来的往日的旧梦,有微微打开了的一扇心扉,有欢乐的、感慨的、愤激的、忧伤的等丰富的情感,如同海涅所说的“一齐奇妙地涌出来”,如同许地山所比喻的“从前学的都吐出来了”。
6、幽闺勤杼柚,远塞急衾裘。
7、《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花落时节又逢君.《少年行》(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8、诗歌尽管大多短小,但里面包含着天文地理、民俗风情、历史传说、万物形态,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知识,所以历代许多诗歌会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参考对象之一。国学大师陈寅恪在研究唐史时,就偏爱元白诗歌。
9、来寻豆蔻梢头梦,二十四桥明月。
10、从这两首诗来看,作者的心中也有“秘密”和“失落”,也有“烦恼”和“迷茫”,这都是使人感到沉重甚至痛苦的情感。礼物与失物可能是确指,即作者内心深藏的一件隐私;也可能是泛指,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可能有准备献人而未献的礼物,都可能有失落而不能找回的宝物。无论确指还是泛指,都体现着诗的含蓄性及隐晦性特征,都体现着作者心灵世界的多样性和不可知性的特征。
11、“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的核心概念。意偏于主观方面,包括情与理,指主观情感和对于生活的认识;境偏于客观,可分为形和神,指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和内在意蕴。意境是指诗歌所呈现出的主观情思和审美对象相互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它超越了诗歌中情、景、意这些个别元素,所展现的是诗人对于宇宙、人生某种形而上的生命体验。意境的营造,要求诗人作到意与境偕,心与物共,情思与景物浑然一体,能够调动读者的情感,使其进入种审美的状态,引起他们的想像与联想等精神活动,感受到生命的情调和意味。
12、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13、在组诗中,我还喜欢“山里生活的记忆”,觉得几乎每首都有意思。这一组诗,正是海涅所说的浮现出来的“往日的旧梦”那一类。我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那是搞文学研究和评论的人经常挂在嘴上的:因为它们有生活,它们诗意地描写了生活,也可以说是作者发掘并写出了生活的诗意,所以它们格外精彩。
14、战乱灾荒祖先产业荡然空,弟兄漂泊寄居他乡各西东。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逃亡途中骨肉同胞流落离散。顾影自怜好象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无根的秋蓬。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15、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16、萃炼诗歌教学内容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17、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18、人事别。把故国兴亡,欲问无人说。
19、《离临安舟中有怀山薮朱文之子聊作五绝以寄》宋代 史尧弼
2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