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张僧繇的故事(画龙点睛张僧繇)

2023-02-27 09:23:22

一、画龙点睛张僧繇

1、张僧繇拗不过大家,只好拿起笔来。当他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时,刹那间,电光闪闪,雷电轰鸣,两条龙破壁飞去。

2、在张僧繇以前,中国人物画表现都是通过线条来完成,线条的完美是画面成功的唯一保障,知道他改变了这一现状,线条还是画面完成的重要因素,但不起决定作用,张僧繇引书法用笔中的“点、曳、斫、拂”等方法入画,很象现在的速写,这种画法有了名称——疏体。

3、画龙点睛的故事说明张僧繇的写实水平极高,对物象的描绘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4、所谓凹凸画法,就是现在所说的明暗法、透视法,这在中国本土绘画中是没有的,这种方法对于形体的空间塑造有很大帮助,能使画面具有立体感,收到逼真的效果。

5、《闪闪的红星》《小英雄雨来》《西游记》……看到这一本本耳熟能详的小人书,那些经典的形象是不是也一幕幕在你眼前浮现?小人书不仅是孩子们的知识乐园,也是大人们的记忆宫殿。1月17起,中共闽侯县委宣传部、闽侯县教育局、闽侯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一天一本小人书”线上讲故事活动,周一至周五每天发布一篇由阅读爱好者推荐的小人书简介,与你们一起分享书中的精彩故事。

6、有个叫张僧繇的人,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四条龙栩栩如生但是人们奇怪地发现)却没有画上龙的眼睛。他常常跟大家说:“如果给龙画上了眼睛龙就会飞走。”人们觉得他的话听起来荒诞不可信,就点上了一条龙的眼睛。(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一会儿,雷电交加,一条龙穿破墙壁腾空飞起。其他没点眼睛的龙还安然在墙壁上。

7、很多人认为说张僧繇是吴兴人,是同治《湖州府志》里证实了的。那么,《湖州府志》是怎么证实的呢?《湖州府志·人物·艺术》在《张僧繇》里说“张僧繇,吴兴人。”理由是出自“姚最《续画品》”。认为“最,武康(吴兴郡所辖县)人。从梁入周,其时目击,当不妄指他郡人为吴兴人也。”原来是这样证实的!按前所述,《续画品》里那句“五代梁时吴兴人”,“则决不出最手,盖皆后人所益也”,那么这样的证实就是“妄证”了。后人再以此为据,就更是以讹传讹了。

8、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9、张僧繇,南朝梁朝画家,善画佛道、人物、龙、鹰等,大多是卷轴画和壁画。深受梁武帝看重,梁武帝曾派张僧繇为驻守外地的王子画像,其画让梁武帝“览之若面”......梁武帝好佛教,大凡装饰佛家寺庙,都是让张僧繇画壁画,当时有人就赞叹道,张僧繇“善图塔庙,超越群工。”

10、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11、张僧繇引书法用笔中的“点、曳、斫、拂”等方法入画,这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技法,同时也给画面带来了新的形式。

12、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张)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13、此畫幅右側雖有「僧繇」兩字款,

14、画龙点睛的近义词:锦上添花、点睛之笔。

15、《宣和画谱》卷《张僧繇调》:“僧繇画,释氏为多,盖武帝时崇尚释氏,故僧繇之画,往往从一时之好。”

16、邮箱:1339633807@qq.com

17、画龙点睛主人公:张僧繇。

18、(出处):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19、||《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局部(梁令瓒临摹),现藏于日本大坂市立美术馆

20、答案:马。(理由)因为龙的各个部分是别的动物一部分组成的,比如龙爪,就是画鹰的爪,龙鳞,就是画鱼的鳞,龙角,就是画鹿的角,画龙头,就是画马的头,头包括眼睛鼻子脸等,所以画龙的眼睛,就是画马的眼睛。

二、画龙点睛张僧繇的故事

1、近义: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2、明代藍瑛仿张僧繇山水图无锡市博物馆藏

3、对后世影响很大,梁以后,张的风格成为二百多年间的主流画风。

4、张僧繇的绘画真迹,已无从探知。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倒还流传在世(在日本)。不过从画面上看。张僧繇的画貌并不明显,张氏绘画的很多精妙技艺像点曳斫拂、简笔、凹凸法都无从辨识,或许是因为临摹者未能得其真迹拓写所致。只是画神人之体态、面目、衣饰倒还有僧繇“诡状殊形、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的特色。从影印本看,作者是以细画见长。这虽不能使张僧繇的艺术特徵完全再现,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作的某些特点,对研究张僧繇的技法风格,仍不失为现在所能有的唯一资料。

5、有的人听了将信将疑,有的人则认为荒诞不经。于是,你一言,我一语,一定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试试。

6、张僧繇对绘画的另一大贡献是吸收天竺佛画中的“凹凸花”技法,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寺门遍画凹凸花,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极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说白了就是立体透视,以及明暗区分,这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增添了奇光异彩。

7、为与顾、陆紧劲绵密的一笔画相区分,张僧繇的这种画法被称作“疏体”。从此,一种新的双向论画规范建立了,它是对以前绘画原则的丰富与拓展:“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这种新原则、新规范的确立,张僧繇功不可没。

8、“(大同三年)置一乘寺,西北去县六里……寺门遍画凹凸花,代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极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

9、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10、但是,现在很多著述都说张僧繇是吴兴人。

11、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2、可是没有画眼睛。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张僧繇说:“眼睛是龙的精髓,只要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人们一阵哄笑,认为他是个疯子。只见张僧繇提起画笔,运足了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老妈子间,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两条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

13、《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唐梁令瓒摹)

14、张僧繇所画的佛像,是标准的“面短而艳”的“张家样”式,这是他与其他人物画大家最明显的区别。他的人物形体丰腴美艳,当然这种形象的出现与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尚转变密切相关,却也足以成为他独有的风格特色。

15、又见于明代无名氏的《宣和画谱》。南北朝时期的张僧繇是有名的画家,画技非常高超。相传他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条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但是都没有点上眼珠,令人看后总觉得有点美中不足。有人问他其中的缘帮,他说:“如点上眼睛,龙就要飞走。”人们对此非常怀疑,一定要他试一试。张僧繇被迫无奈,只好答应大家的要求,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谁知刚一点上,顿时乌云翻滚,雷电交加,两条龙果然破壁而起,飞走了。这个故事是人们仰慕张僧繇的绘画才能而编造出来的。

16、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张)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两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17、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张僧繇在寺庙的墙壁上画龙,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不到半天的功夫他就画好了四条栩栩如生的龙。

18、这项工程本来很好了,经过他画龙点睛的修改后,变得更完美了。

19、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说话和写作。

20、张僧繇:南朝梁画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天监年间(502—519年),为武陵王国侍郎。擅长绘画人物,特别是绘画佛教故事里的人物,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作模范;兼工画龙。他任职于直秘阁,执掌绘画事宜。

三、画龙点睛张僧繇最擅长画什么

1、张僧繇的绘画艺术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后人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并列为六朝三大家。

2、“画家四祖”是指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与他的学生陆探微,南朝画家张僧繇及唐代画家吴道子。在四祖中,张僧繇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3、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4、是的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5、画龙点睛:(huàlóngdiǎnjīng)

6、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7、生卒年不详,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朝著名画家。他在仕途上一直较为顺利,在梁武帝时做过武陵王国侍郎、吴兴太守,掌宫廷秘阁绘事,后来又历任右军将军、吴兴太守等职务。张僧繇吸取天竺(今印度)佛画中的“凹凸花”技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明暗法、透视法,一改魏晋以来人物画的“秀骨清像”型,而致力于形体的空间塑造,从而创作出一种与以往大不相同的丰满健康、华艳悦目且具有立体感的新形象,这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他还是专绘寺院佛像的高手,被后世奉为楷模,称之为“张家样”。张僧繇在艺术表现的传神和逼真性方面达到了一个前所未及的崭新高度,包括“画圣”吴道子在内的很多大画家都深受他的影响。可惜他的画迹今已不存。。

8、据传他又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法,全用色彩画成,改变了顾陆以来的瘦削型的形象,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面短而艳”。张怀瓘评语“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9、遣qiǎn:本义是派,送,打发.如派遣、遣送.也作排解,发泄.如遣闷,消遣.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如须臾不可离.

10、湖广填四川,那些开发金堂的先驱

11、原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⑽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12、部分文字和美图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

13、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他都擅长画龙点睛。

14、释义: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二警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传神有力。

15、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16、张僧繇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像,并作风俗画,兼工画龙,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

17、释义:比喻把不好的文字改好。

18、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世纪上半叶。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曾任武陵王国侍郎,以后又任直秘书阁知画事、右军将军、吴兴太守等职。

19、文献里说他作画,“笔才一像已应焉”,很象现代的速写,被称为“疏体”。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此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

20、张僧繇神奇的绘画技艺,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谈起他时,都赞不绝口。但是,也有些人将信将疑。

四、画龙点睛张僧繇是个怎样的人

1、于是就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却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谁信?迫于民意,张僧繇只好答应给龙“点睛”...这天,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瞬间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而在雷电之中,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腾云驾雾飞向天空,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

2、据《建康实录》所载:“一乘寺,梁邵陵王纶造,寺门遗画凸凹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云。”

3、反义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4、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5、陆探微与东晋顾恺之、萧梁张僧繇并称“六朝三大家”,在绘画史上有“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的说法。这三个人再加上唐代的“画圣”吴道子,合称“画家四祖”。

6、张僧繇的“疏体”画法,至隋唐而兴盛起来。后人论其作画用笔多依书法,点曳斫拂,如钩戟利剑,点画时有缺落而形象具备,一变东晋顾桤之、南朝宋陆探微连绵循环的“密体”画法。

7、《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绢本设色尺寸:纵5厘米,横4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8、张僧繇从事绘画创作,构思敏捷,工作勤奋,数十年中,手不释笔。在技法上,能独辟蹊径,广收博取,曾将晋代女书法家卫铄《笔阵图》中的书法用笔方法融入绘画,使其更富于表现力。他的艺术手法简练,富于变化,创造了一种“笔才一像已应焉”的画法,与唐代的吴道子一同被后世推为疏体的代表,与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密体各擅千秋之誉。

9、人们以为他的话很荒诞,就试着画上了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击破了墙壁,一条龙乘云飞向空中。其余三条没有画上眼睛的龙却依旧还在。

10、在此以前张怀瓘就认为:“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得其肉”即指僧繇之画,人物形体丰腴美艳,这种形象的出现与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尚转变密切相关。

11、画龙点睛出处: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12、唐·李嗣真:顾陆已往,郁为冠冕,盛称后叶,独有僧繇。今之学者,望其尘躅,如周孔焉,何寺塔之云乎?且顾陆人物衣冠,信称绝作,未睹其余。至张公骨气奇伟,师模宏远,岂唯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经诸目,运诸掌,得之心,应之手。意者天降圣人,为后生则。何以制作之妙,拟于阴阳者乎?请与顾陆同居上品。(《续画品录》)

13、张僧繇对绘画的另一大贡献是吸收天竺(今印度)佛画中的“凹凸画”技法。所谓凹凸画法,就是现在所说的明暗法、透视法,这在中国本土绘画中是没有的,这种方法对于形体的空间塑造有很大帮助,能使画面具有立体感,收到逼真的效果。

14、同时又善于吸收和消化外来艺术的表现手法,据记载,张僧繇曾在建康(今南京市)一乘寺用凹凸画法创作壁画,所绘物象,远观具有立体感,近视则平,因此该寺又被人称为凹凸寺。

15、释义: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二警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传神有力。

16、唐·张怀瓘:姚最称:“虽云后生,殆亚前品。”未为知音之言。且张公思若涌泉,取资天造。笔才一而像已应焉。周材取之,今古独立。(《画断》)

17、张僧繇的绘画真迹,已无从探知。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倒还流传在世(在日本)。不过从画面上看。张僧繇的画貌并不明显,张氏绘画的很多精妙技艺像点曳斫拂、简笔、凹凸法都无从辨识,或许是因为临摹者未能得其真迹拓写所致。只是画神人之体态、面目、衣饰倒还有僧繇“诡状殊形”、“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的特色。从影印本看,作者是以细画见长。这虽不能使张僧繇的艺术特徵完全再现,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作的某些特点,对研究张僧繇的技法风格,仍不失为现在所能有的唯一资料。

18、神乎其技,画技一流。在墙上画龙,点睛后龙飞走。古人有夸大的嫌疑,但无疑是说明画家画工高超。

19、画龙点睛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uàlóngdiǎnjīng。释义为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20、(示例):我们写文章要简洁概括,画龙点睛。

五、画龙点睛张僧繇画了几条龙

1、后人将其画法与唐吴道子并称为“疏体”。子善果、儒童,均擅绘宗教画。

2、张僧繇是历史上很有影响的画家,评者谓僧繇勤于作画,师模宏远,骨气奇伟,“六法”精备。他的画,着笔不多,点划时见缺落,而形象俱备,有“意到笔不到”之妙,故与唐吴道子的画并称“疏体”。

3、“张、吴(道子)之妙,笔才一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

4、漫步淮州(下)沱江西岸的传奇故事

5、又:润州兴国寺,苦于鸠鸽等野雀栖在房梁上,它们拉下的粪便玷污了佛象。张僧繇在东面墙壁上画一只苍鹰,在西面墙壁上画一只隼鹞,都侧头向檐外睨视。从此,鸠鸽等鸟雀再不敢到屋梁上来啦。

6、(原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眼睛.每曰:"点之则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译文)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东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很快就画好了,但是没有画上眼睛。自己说:“如果点上眼睛,就会飞去的。”

7、《雪山紅樹圖軸》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8、明·徐沁:龙之为物,灵奇变化,张僧繇画成点睛,会当飞去,固不可杂于凡类。(《明画录》)

9、他的艺术手法简练,富于变化,创造了一种“笔才一像已应焉”的画法,与唐代的吴道子一同被后世推为疏体的代表,与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密体各擅千秋之誉。

10、所繪的山石不勾勒輪廓的技巧,即沒骨法。

11、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12、出处:汉·刘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白话文:许逊是南昌人。晋代初期担任旌阳县令,通过把不好的文字改好,来缴纳赋税。)

13、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有一年,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牆壁上,画了四条龙。这些龙画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样。游人纷纷前来观看,讚不绝口。但是,大家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于是,大家请求张僧繇把龙眼睛点上。张僧繇说:「如果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他这话人们认为很荒唐,根本不可相信,就一再要求他给龙点睛。大家一再要求,他推辞不下只好挥舞画笔,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画上。刚刚画完,只见雷鸣电闪,风雨交加,两条巨龙撞毁牆壁,腾云驾雾,凌空而起,飞向天空去了。没有画上眼睛的那两条龙,依然留在牆壁上。

14、”张僧繇的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图》、《梠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栠武图》、《行道天王图》、《清溪宫氠怪图》、《摩纳仙人图》、《醉僧图》等,分别著录于《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

15、有着这样神奇而灵异画技的大画家张僧繇,就是我们金堂云顶山人。

16、近义: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17、这人估计没人认识,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其实人人都听过......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庙,都让一位名叫张僧繇的画家去作画。有一年,梁武帝要他为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只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简直就像真龙一样,当时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可是人们发现,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

18、但是如今张僧繇的绘画真迹,已经找不到了,只有现存于日本的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

19、张僧繇所画佛像“面短而艳”的“张家样”式,是与其他人物画大家进行区分的明显标志。在此以前张怀瓘就认为:“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得其肉”即指僧繇之画,人物形体丰腴美艳,这种形象的出现与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尚转变密切相关。“张家样”对后世影响很大,梁以后,张的风格成为二百多年间的主流画风。

20、张僧繇在技法上,能独辟蹊径,广收博取,曾将晋代女书法家卫铄《笔阵图》中的书法用笔方法融入绘画,使其更富于表现力。他的艺术手法简练,富于变化,创造了一种“笔才一像已应焉”的画法,与唐代的吴道子一同被后世推为疏体的代表,与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密体各擅千秋之誉,后人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并列为六朝三大家。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有用字的古诗(古诗词中用得绝妙的字)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