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太平猴魁茶叶好句(赞美猴魁茶叶的句子)

2023-03-01 00:22:28

一、赞美猴魁茶叶的句子

1、⑭萑菌:生长在河边沼泽的芦苇根部的白色真菌菇类,可以食用。

2、①《娇女诗》:原诗五十六句,陆羽所引仅为有关茶的十二句。

3、②冬生叶:冬天叶子也不凋零。

4、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①:“我灵座②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5、②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

6、和茶相关的传说,也让成都的茶充满沧桑古意。在成都有个叫“茶店子”的地方,很久以前,这里原是一片荒凉的墓地。每到清明时节,会有很多扫墓的人来这里祭奠先人,但扫墓者常常找不到可以躲避清明雨的地方。于是一刘姓人家在此设立茶棚,为路人方便之用。不想后来商贾行人都喜欢到此歇脚饮茶,这里慢慢兴旺起来。时至今日,此处地名依旧,只是茶棚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茶馆茶楼。

7、茶叶入馔不只限于中餐,日本料理中也有它的影子,多数是以抹茶制作各种糕点。现在抹茶也在西式蛋糕中被大量运用,微微的苦配上低调的甜,典型东方审美,有节制的优雅。欧洲人更加彻底,从茶叶进入他们的生活开始就已经将其单独搭配黑胡椒和海盐一起享用了。恬静淡雅、温馨醇和的玄米茶是一种日韩风味的绿茶饮品,它以糙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熟、滚炒等工艺制成的玄米与日式蒸清茶拼配而成,既保持了茶叶的自然香气,又增添了炒米的芳香,滋味鲜醇、适口,使茶叶中的苦涩大大降低,且茶汤更香浓,不伤肠胃。

8、清热除烦猴魁性凉,入心、肺经,有清热除烦、润肺的功效,适宜心烦口渴、风热上攻、慢性咽炎、头昏目痛者服用,经常抽烟的人服用猴魁对于身体健康非常有益。提神醒脑猴魁有提神醒脑的功效,这是因为猴魁中含有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加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从而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效果,并且对于缓解偏头痛也有一定效果。抗菌消炎猴魁中的茶多酚、鞣质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小儿腹泻也有明显效果;将猴魁捣碎外敷还能治疗脚趾缝烂疮。降血压猴魁具有降血压的功效,这是因为猴魁中含有的咖啡碱和儿茶素类能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还能够防治动脉硬化。

9、光熙元年(306),东海王司马越消灭各路反王,惠帝也结束了四处流窜的生活,回到了洛阳。即便到了洛阳,傀儡皇帝的身份也一点也没有好转,等于被监禁起来,饮食起居也不像以前的待遇了。一天晚上,身边的臣子给他用瓦盂盛了一碗茶来喝,惠帝对此茶赞不绝口。事实上,它不过是孤臣无以贡奉,不知从哪儿找来的一碗粗茶!残乱年代,困苦帝王,这碗茶应该是帝王饮茶史上最悲凉的一碗。

10、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①西二十里,有温山②,出御荈。”

11、在茶乡云南阿佤山一带,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佤族。从佤族人民那里,可以看到最原始、最古老的饮茶习惯,其中最为特别的就是喝苦茶。

12、由于古代印刷技术不发达,很多书的流传靠手抄。手抄的弊端就是笔误太多,弘君举的《食檄》和其他古书的命运相同。不过好在《太平御览》《书钞》《全晋文》等书都对其进行过摘录,所以现在还留存有该书的部分内容。

13、《括地图》①:“临蒸县②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14、《华阳国志》中有记载说,在周武王伐纣时期,巴蜀之地献给统治者的贡品中有“芳翡”“香茗”,通过这段记录,可以把中原之地的用茶时间定于周初。这个时期,茶应该主要作为药物使用。茶从药用到饮用中间有一段时期是作为食物的,人们把它和饭菜一起煮熟食用。《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桐君采药录》等古代文献资料中,记录了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

15、《茶陵图经》里记载:“茶陵,即陵谷中生长着茶树的意思。”

16、②琨:刘琨,西晋将领,诗人。

17、朝临明窗,夜伏烛案,经过十年呕心沥血,左思写出了不朽名篇《三都赋》。

18、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皇天本圣仁,此地一何辜?

19、②愍怀太子:晋惠帝庶出长子司马遹,被立为太子,元康元年(300)为贾后害死,年仅二十一岁。

20、汉魏以后,巴蜀的茶业进一步发展,种茶和饮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西晋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名句,说明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品之冠,而且茶的声誉也越来越大,饮茶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

二、形容太平猴魁茶叶好句

1、冬季天寒地冻,万物都蛰伏起来避寒,此时寒邪易侵人体,所以人的阳气渐弱,中医认为:“时届寒冬……养生之道,贵乎御寒保暖”,此时节以饮红茶为上。红茶性甘温,对于补充人体阳气有奇效,且红茶富含蛋白质和糖,可生热暖肠胃,增强人的御寒能力。

2、①《神农食经》:古书名,已佚,应该是西汉儒士托名神农氏所编著,历代《艺文志》中未见关于此书的记载。

3、《本草·菜部》①:“苦菜,一名荼②,一名选③,一名游冬④,生益州⑤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云⑥: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本草注》⑦:按,《诗》云“谁谓荼苦”⑧,又云“堇荼如饴”⑨,皆苦菜也,陶谓之苦茶,木类,非菜流。茗春采,谓之苦(木+茶)。

4、一方面,它是天下升平的瑞兆,所谓“天下升平则甘露降”;另一方面,它被誉为延年益寿的圣药。据说吃了这种从天而降的神浆,人可长寿。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水甘露》中,也对甘露大加赞赏:“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可见,古时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希望有一天能品尝到甘露。

5、周公写的《尔雅》中记载:“槚,就是苦荼。”

6、②晏婴:字仲,谥平,世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齐国大夫。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7、②灵座:指新丧既葬,供神主的几筵。

8、当然,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因素,这部书中也存在不少糟粕。但作为一部流传弥久的养生名著,自然有它不可小觑的价值。在中国养生史上,它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9、南朝时期梁朝廷尉刘孝绰,贞白先生陶弘景。

10、⑪操如琼之粲:馈赠的大米如玉粒般晶莹。操,拿着。琼,美玉。粲,优质白米。

11、清代养生书《养小录》定的可以用来做香茶的芳香植物标准是“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蒸露”指用蒸馏方法提取香露,从这段描述可以推测出,当时人们利用芳香植物的方法,已具备相当高的水平。

12、根据史书记载,自东晋章安郡被撤销改此地为永嘉县后,一直到清朝末年,该县治一直未曾改变,所以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茶经》所说的永嘉县,即温州鹿城区。但据此找白茶山,却让人费解,因为据陆羽说白茶山在永嘉县东三百里,但温州东一百里左右就是岛屿了,再往东,是茫茫大海,也不可能出产茶叶。

13、⑭丹阳:镇江市下辖的县级市,是现今江苏地域,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十五个县份之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

14、《三都赋》将三国时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城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物产、建筑等都囊括其中,辞藻宏丽,内容丰实。

15、虽然夷陵区茶叶类型以绿茶为主,但也有相当产量的红茶。因宜昌地名而得名的“宜红”功夫茶,就是红茶中的佳品。“宜红”功夫茶,早在十八世纪就销往俄国、英国,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后,更是大量出口,销往世界各地。

16、孙楚在《歌》中记载:“茱萸生长树颠上,鲤鱼出自洛水中。白盐出产河东,美豉产自鲁渊。姜、桂、茶来自巴蜀,椒、橘、木兰生长在高山。蓼苏出自沟渠,水稻、稗子生长田中。”

17、①寒温:寒暄,嘘寒问暖。这里指宾主见面时的客套话。

18、《神异记》里记载:“余姚人虞洪到山里采茶叶,遇到了一位道士,手里牵着三条青牛。他作为向导领着虞洪来到瀑布山,说:‘我是丹丘子,听闻你擅长煮茶喝,常想借一下你的光。山中有棵大茶树,能够让你采摘。但愿你往后把那喝不完的茶,送一点让我喝。’虞洪于是设奠祭祀,后来他命家人进山,果然找到了那棵大茶树。”

19、⑤望州:今宜昌市西边。

20、《食檄》里记载的食谱,真可谓“食不厌精”,有一种菜,是“太湖天头之白兰,肉乳之豚,饥仓之鸡,色如玳瑁,骨解肉离。又取滠湖独穴之鲤,赤山后陂之莼,伺漉冷豉,及热应分,食毕作躁,酒炙宜传,酒便清香”。意思是把太湖白兰(推测应该是一种动物)的肉、乳猪肉、受饿之鸡的肉剔骨,加上滠湖里特殊穴居的鲤鱼以及赤山后水塘里的莼菜,浇上豆豉,在锅中蒸熟,佐以美酒,其味清香无比。

三、描写太平猴魁茶的古诗

1、黄山猴魁产于黄山区(原太平县所以也叫太平猴魁);新明乡猴坑一带的猴坑、猴村、颜家三个自然村。猴魁最好放在玻璃杯中用沸水冲泡,可以欣赏它美妙的姿态。太平猴魁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对你搔首弄姿呢。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有独特的"猴韵"。

2、①《凡将篇》:汉代司马相如作的字书,已佚,此处引文为后人所辑。

3、由于东晋、南朝统治阶层“借重茶叶”的需要,从而使我国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茶业的向东南推进。《永嘉图经》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这一时期我国东南植茶,由浙西扩展到了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只如此,如《桐君录》所说,“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是今常州的古名,其茶出宜兴,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叶,已成了人所共知的好茶。

4、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记》中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指的是茶味酽浓的哈尼煨酽茶。而佤族苦茶茶汤呈黑红色,其浓度比哈尼族的煨酽茶更甚。佤族苦茶的苦涩味,如同中药汤,一般人不敢问津。但这样煮出来的苦茶虽然味苦,饮后却清凉无比,对于生活在炎热气候中、整日劳作的佤族人来说,它祛热解渴的作用是其他茶饮无法相比的。

5、《神异记》①:“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②,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6、②永嘉县:州治在现在的浙江温州市。

7、①“孙皓每飨宴……以代酒”:这是《三国志》卷六五中《韦曜传》所记的故事,陆羽引用的文字和今本略有不同。

8、不过到了明代,葵的地位就不复从前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把葵剔除出蔬菜类属,列入草类。如今,除了江西、湖南几省还能见到葵(冬寒菜),其他地方已经难觅其踪影了。

9、②西阳:西晋时有西阳县,为戈阳郡治,治所在今河南与山西一带。

10、①《宋录》:相传是南朝齐人王智深所编撰。

11、①黄山君:汉代因喝茶而成仙的仙人。

12、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客人到来,见面寒暄之后,先请饮三杯茶。茶是士大夫家庭待客的必备之物,晋时客来敬茶的礼俗已经形成。

13、③自过江失志:自从过江之后神思恍惚。刘聪灭西晋之后,司马睿在南京建东晋王朝,西晋旧臣纷纷渡长江投靠司马睿,任瞻也是其中之一。

14、在洛阳,左思广泛收集资料,并进入皇家图书馆,担任了管理经籍的秘书郎,遍阅关涉三都的正史、方志。

15、晋武帝司马炎让白痴儿子司马衷继位,是因为很看好司马衷聪慧过人的儿子司马遹——也即愍怀太子。相传司马遹极为聪明,《晋书》中记载,养尊处优的他在东宫开市时,竟然可以“手揣斤两,轻重不差”。当然,这种技能也和他生母娘家在市井经商有关。司马遹虽然聪明,却不太好学,反而对商贾之事极感兴趣。当时的皇后贾南风本就怕其会继承皇位,看司马遹对市场买卖非常感兴趣,就密使太监去怂恿司马遹“极意所欲”。在贾皇后的“帮助”下,司马遹在东宫的集市很快开张了,所售物品也是很日常的生活用品,甚至包括油盐酱醋茶。太子司马遹悠哉乐哉坐收其利,不知大祸将至——后遭贾后害死,年仅二十一岁。

16、种种史料表明,当时人工种茶,已经是一种普通的行为了。

17、古时咏茶的诗作不胜枚举,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在唐朝之前,文人诗作中提到茶的不过四首:晋代孙楚所做《出歌》;张载所做《登成都白菟楼》;左思的《娇女诗》;南朝宋王微的《杂诗》。

18、正文提到的“性味”,是中药的重要理论,一般是有“四气五味”。四气分别是寒、凉、温、热,用以阐明药物的寒热特性。五味即辛、甘、酸、苦、咸,用以阐明药物的味道。性味的划分和该药的功效有密切关系。《新修本草》把茶的性味定为“味甘、苦,微寒,无毒”,后来的《本草纲目》改作“味苦、甘,微寒,无毒”,与此基本相同——这是公认符合茶的本质的定义。而中医一般认为甘者补而苦则泻,所以知茶叶是兼有补和泻两种功效的良药。

19、范祖述在《杭俗遗风》中描述:“杭州有茶司一行,最为便当:每担一副,有锡壶两张,其杯箸、调羹、瓢托、茶盅、茶船、茶碗……无不足用。”《梦粱录》中也记载:“在五间楼前大街坐铺中瓦前,有带三朵花点茶婆婆,敲响盏,掇头儿拍板,大街游玩人们看了,无不哂笑。”在江南的桥道坊巷间,“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至三更后,方有提瓶卖茶。冬闲,担架子卖茶、馓子,葱茶始过。公私营干,深夜方归故也。”“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

20、周时有鲁国的周公(名“旦”),和曾任齐国国相的晏婴。

四、猴魁茶叶图

1、⑦鼎食:山珍海味。古时候贵族之家进食,用鼎盛菜,并且会鸣钟击鼓,所谓钟鸣鼎食便由此而来。

2、梁①刘廷尉②,陶先生弘景③。

3、《淮阴①图经》:“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

4、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伟重实,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至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性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此乃极品的显著特征,其他级别形状相差甚远,则要从色、香、味仔细辨识。

5、览尽太平情未了,猴魁品罢味真浓。

6、刘孝绰写给晋安王的这份呈文,文采飞扬,信息量不小。它证明了当时茶和米、酒等已经可以并列,是比较普遍的饮食。同时,从文献记载来看,这也是对赐茶的第一次描述,大概后来唐宋时期宫廷向臣下或番使赐茶的传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吧。

7、③选:应为一种植物名称,究竟是哪种植物不得而知。

8、②王肃:字恭懿,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北魏著名文士,曾任著作郎、太子舍人等职。

9、《艺术传》①:“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②而已。”

10、①乌程县:现在的浙江湖州市。

11、①晋安王:晋安王名萧纲,昭明太子卒后,继为皇太子。后登位称简文帝。

12、⑤益州:现在的四川成都。

13、刘孝绰是彭城人,自幼聪慧,七岁便能写文章。别看他这份写给晋安王的回呈语气谦卑客气,实际上此人才高气傲,经常得罪人。

14、车骑司马傅咸相对正直,他上疏武帝,要是这些奢侈之风不减,国家可危险了,但武帝认为晋国富足,摆摆阔气无可厚非。有这样的皇帝,陶侃、桓温之流再节衣缩食,饮茶度日,也挽不回已去的大势。

15、①琅琊:古地名,周始位于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东汉以后琅琊郡治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区。

16、②刘廷尉:刘孝绰,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为梁昭明太子赏识,任太子仆兼延尉卿。

17、不仅传说中的神仙道士喜欢饮茶,现实中的道人也喜欢饮茶。道家人饮茶不似佛家执着于精神上的追求,也不似儒家饮茶需要一套数十种茶器且极为烦琐的礼仪。相对来讲,茶对于道家的养生意义更为重要。相传活了八百多岁的彭祖之徒丹丘子、黄山君,就是因喝茶才羽化成仙。皎然和尚曾说:“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虽然是传说,却可以从中看出茶的养生保健功能,至少在黄山君那个时代已被发现并利用了。

18、明成化八年(1472),茶陵人李东阳随父回乡祭祖,其间李东阳根据见闻写成了组诗《茶陵竹枝词》。其中第六首是这样写的:“侬饱蒸藜郎插田,劝郎休上贩茶船。郎在田中暮相见,郎乘船去是何年。”此诗借助女子口吻创作,传递出和茶陵茶有关的信息有两种:一是表明当时茶陵茶的产量非常高,有很多茶陵人以贩卖茶叶为生。二是茶陵茶不但产量高,而且名气大,来此购买茶叶的人多。茶陵人因卖茶而发家致富,有资本在外地置办产业,甚至在外地落脚而不回家乡——这也是诗中女主人公忧心的原因。

19、④八公山: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古城以北两公里,是著名的文化胜地。八公山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主要活动地,这儿曾集中了大量当时国内的一流知识分子,博大精深的《淮南子》也是在这里诞生的。

20、山摧茶已死,江枯鱼亦无,山不摧江不枯,吾民何以苏!

五、猴魁茶叶有什么好处

1、①《艺术传》:唐房玄龄所著《晋书·艺术列传》。

2、用茶来料理美食,尊重所选用的茶叶的特性十分关键,葱、姜、蒜、五香粉等重味的作料很容易盖过茶香,所以传统茶餐一般粤菜和淮扬菜中才有,中餐最经典的茶馔莫过于淮扬菜中的“龙井虾仁”。龙井茶的清香中和了虾的腥味,也提升了它的鲜美,而这道菜的“灵气”,则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

3、①《晋四王起事》:南朝卢綝著,原书已佚。

4、在我国民间,一些善男信女常用“清茶四(种)果”或“三(杯)茶六(杯)酒”祭天谢地,期望能得到神灵的保佑。所以,在中国古刹禅院中,常备有“寺院茶”,并且将最好的茶叶用来供佛。据《蛮瓯志》记载:觉林院的僧侣,“待客以惊雷荚(中等茶),自奉以萱带草(下等茶),供佛以紫茸茶(上等茶)。盖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有鉴于此,一些虔诚的佛教徒常以茶为供品,向寺院佛祖献茶,这在中国寺院特别是在西藏寺院中最为常见。

5、《桐君录》①:“西阳②、武昌③、庐江④、晋陵⑤好茗,皆东人作清茗⑥。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⑦、拔葜⑧取根,皆益人。又巴东⑨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⑩作茶,并冷⑪。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⑫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⑬。”

6、③洗马:古代官职,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

7、因茶性味苦,所以在一段时期内,古人统称茶为“苦茶”,后来人们把茶细细分类,苦茶就指苦味较浓的一类茶。这类茶的药用价值要比别的茶高一些,古代茶疗药方中,也多以苦茶入药。

8、根据《本草纲目》的描述,常吃苦菜,能够安心益气,使人体轻耐老。从古至今,医生们多以苦菜来治疗热证,古人还用它醒酒。在食用上,西北人喜欢把苦菜过水烫熟,然后冷淘凉拌,再用盐、醋、辣油或蒜泥等作料一起调拌。这种凉拌苦菜吃起来清凉辣香,是非常美味的下饭菜。还有人喜欢将苦菜用开水焯一下,然后把浓苦的菜汁挤出,再来煮汤、调馅、热炒、煮面,做出的食物无不风味独特。

9、④游冬:指苦菜。在秋冬冷寒时节发芽,经过春季,到夏初时成熟,由此得名为“游冬”。

10、魏晋时期,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士族手中,这些士族拥有广阔的庄园和诸多劳动力。经济实力雄厚的士族,生活上难免走上排场奢侈的道路。这种奢侈表现在饮食上,可以说其奢华程度几乎没有哪个朝代的人可以比肩。

11、(红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太平猴魁)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

12、司马相如《凡将篇》①:“鸟喙②、桔梗③、芫华④、款冬⑤、贝母⑥、木檗⑦、蒌⑧、苓草⑨、芍药⑩、桂⑪、漏芦⑫、蜚廉⑬、萑菌⑭、荈诧⑮、白敛⑯、白芷⑰、菖蒲⑱、芒消⑲、莞椒⑳、茱萸。”

13、把这些文献集中起来,透露的信息大致是,神农氏时期,人口已经达到相当数量,但是食物等生活资料非常匮乏,农业亟待发展。神农氏不但发现合适的种子,并且已经懂得选用适宜的土地来种植谷物,并且发明了耒耜、锄耨、蚌刀、蚌镰等农用工具。除此之外,他还会烧制陶器,掌握纺织技术,能制衣物……

14、③安州:晋时州名,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县一带。

15、⑦木檗:即黄檗,黄柏,芸香料黄檗属落叶乔木,木材坚硬,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入药,简称“檗”。

16、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17、据《世说新语·政事》记载,东晋大臣陶侃勤勉于政事,品性非常简朴。陶侃任荆州刺史时,经常去造船的场地巡视,还命令负责的官员把锯下的木屑都收起来储存好,那些官员只好按他说的做。后来,冬天大雪满地,衙门公堂前的积雪化水,陶侃就让人把存藏的木屑取出铺到路上,行走起来方便多了。南方竹子多,官衙中很多地方要用竹子,陶侃就让下人把用不着的竹根收集起来。后来桓温将军征讨蜀地,就用竹根削成竹签来装备战船。

18、《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悉以七胜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荼荈以代酒。”①

19、茶叶不仅可沏茶,参与饮食也是不错的选择。唐代以前,烹茶一般会加入芝麻、食盐、瓜仁、桃仁等佐料,故茶名也都以主要佐料冠称,茶膳也是由此而来。茶叶入膳,用茶来料理美食,取茶叶的清香,使茶与食物完美结合,为菜肴锦上添花,成为茶香满溢的茶膳。

20、《晋四王起事》①:“惠帝蒙尘②还洛阳,黄门③以瓦盂④盛茶上至尊⑤。”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形容猴魁的句子(太平猴魁的优美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