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石燕然原文(勒石燕然)

2023-03-03 07:44:36

一、勒石燕然

1、”燕然勒石”这一典故与卫青无关,而是与东汉将军窦宪有关。东汉时期,将军窦宪率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

2、1990年蒙古国两位牧民发现此石刻,但无法解读

3、地球上最早的“蝴蝶效应”,也许就是窦宪整出来的,这只蝴蝶在中国北部扇动了一下翅膀,遥远的罗马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4、卫青,西汉时期名将、外戚、军事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5、从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的狼狈为起点,历经三百年的和亲与战争交错,窦宪燕然勒功成为最后胜利的巅峰。“且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经此一役,“大汉天声”最终扬眉吐气,匈奴再无实力与汉朝对抗,用“一劳永逸”来评价这次胜利毫不夸张。

6、直到2017年7月下旬,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和中国内蒙古大学专家组成一支联合考察队,来到位于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县,他们花费了多日,对摩崖石刻拓片进行了仔细研究,实地认真进行了考察。

7、直到汉和帝登基,窦宪的妹妹摄政,窦宪才又大权在握。

8、几十年后,鲜卑人成为漠北草原的霸主、汉廷更大的边患。三百年后,范晔在《后汉书》里写到:

9、齐木德道尔吉(左)与高建国(右)在考古现场。齐木德道尔吉供图

10、经过多年疗伤,北部匈奴已经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侵犯大汉边境。

11、范晔《后汉书》曰:齐殇王子都乡侯畅来吊国忧,窦宪遣客刺杀畅,发觉,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大破单于。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12、居功自傲,这似乎是功臣的宿命,历史上无数功臣都没有摆脱这个宿命。

13、石燕丹方炉甘石(炉甘石人大银罐内,盐泥封固,用炭火煅一炷香,以罐通红为度,取起为末,用黄连水飞过,再入黄芩黄连黄柏汤内,将汤煮干,以甘石如松花色)四两硼砂(铜杓内同水煮干)石燕琥珀朱砂(水飞)各取净末一钱五分鹰屎白(如无,白丁香代之)一钱冰片麝香各分半上为极细末,研至无声,每用少许,水蘸点眼大眦。枯涩无泪,加熊胆、白蜜。血翳,加真阿魏。黄翳,加鸡内金。风热翳,加蕤仁。热翳,加珍珠、牛黄。冷翳,加附子尖、雄黄。老翳,倍硼砂,加猪胰子。

14、再说窦宪被封为车骑将军后决心将功折罪,狠揍匈奴,朝廷命他率兵出击北匈奴的出征前夕,他特地去喊来了自己的好朋友班固。

15、刻尽了荣耀,却刻不下一声叹息

16、范仲淹词说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士们没有成功打败敌人之前不能回家。表现他们的矛盾心理,既想建功立业,又想与家人团圆。感情基调更加沉重。

17、窦宪北击匈奴,在极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勒铭纪念,但他无法想象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北匈奴的远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不久东胡的鲜卑族便乘虚而入,成为草原的新主人,在鲜卑的压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纷纷内迁汉朝境内,成为日后“五胡之乱”的远源。而北匈奴的西迁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土崩瓦解。窦宪恰似传说中的那只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动,无意中促成了遥远国度的狂风暴雨——这场暴风雨倾泻在近三百年后的欧洲。

18、似乎是它耐不住千年的寂寞,也似乎是老天不想再将它掩藏,1990年,《封燕然山铭》终于对朝思暮想的国人们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19、铭文离地3米多,约一丈

20、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首次带兵出征。汉军一共四路出兵,三路溃败无功,只有卫青一路胜利,奇袭了匈奴圣地龙城,俘虏七百余人,取得胜利。被封关内侯。

二、勒石燕然原文

1、骠骑将军骑兵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绝大幕,直左方兵,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卤获七万四百四十三级。

2、古诗有云“燕然未勒归无计”,意即未平定边疆的战乱,“燕然”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望高手指正),也可泛指的。扩展资料古诗有云“燕然未勒归无计”,意即未平定边疆的战乱,“燕然”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望高手指正),也可泛指的。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窦宪刺杀刘畅的真相,终于为窦太后所知。他杀的,可是她的小心肝啊!窦太后终于忍无可忍,把他关了禁闭。

4、而窦宪此人正是带着巅峰时期的东汉铁骑,去打已经分解的匈奴部落。并且在战争之前,北匈奴还中了南匈奴的埋伏损兵折将。这窦宪可以说是看准了机会,捡漏的!

5、窦固是一个另类。《后汉书》说他“好览书传,喜兵法”。虽然洁身自好,却因为窦穆的案子受牵连,在家闭门思过十余年。

6、窦宪、耿秉随后登上燕然山,由班固作铭,刻石记功,后称”燕然勒石“。

7、据《后汉书》卷二十三并以此标志着我朝军人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毅力。

8、为了把匈奴打服,打怕,打到不敢再战,从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朝大军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在河南、河西和漠北打了三大战役,重创匈奴。

9、封狼居胥”与“勒石燕然”并称古代武将最高荣誉,而完成这两项壮举的人物分别是少年英雄冠军侯霍去病与外戚权臣窦宪!对于霍去病我们总是用无尽的辞藻去赞扬,可是对于窦宪我们大多数人却十分不了解。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我看来无非是以下两个!

10、抢了公主的田宅,大不了还回去,杀了窦太后的心上人,这事儿就大了。皇族饶不了他,窦太后也气愤,窦宪这时就有点慌了,于是想率军出击匈奴,用军功来为自己赎罪。没想到这一仗就打出了窦宪的威风,打出了窦宪的水平,也打出了窦宪的真正能力并最终封神!

11、即至汉武帝时期,大汉立国近百年国富民强。因此汉武帝不拘一格重用卫青与霍去病等人,带领大汉铁骑打击匈奴。经过长达十数年的战斗才将匈奴打的不敢南下而牧马。霍去病也在战争中建立不世功勋~封狼居胥!

12、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地区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13、那时候的汉和帝,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刚断奶的小孩子了,他对窦宪及其党羽,早就忍无可忍了,决定一锅端——不但要剪除叛党,还要搞掉他们的总后台!

14、这真是一个气死白起、韩信的节奏。

15、对窦宪来说,这些都是小事,光干小事没意思,他得干点“大事”。于是他开始杀人,先是杀了他老爸案件的审判官韩纡的儿子(那时韩纡已死),用他的头祭奠他老爸窦勋的亡灵;接着杀皇室成员——汉章帝挂掉后,齐王的儿子刘畅前来吊丧,窦太后对他印象不错,数次召他进宫摆龙门阵,实际上是年少新寡的她看上了这个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小鲜肉。窦宪心想这可不行,他们搞到一起,今后哪有我的好日子过,我的权力,肯定要被分掉。他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果断派刺客杀了刘畅,并嫁祸于刘畅的弟弟刘刚,还派人把刘刚抓起来审问。

16、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的骑兵军车和辎重都与大将军卫青相同,但没有副将,将李敢等人全都任命为大校,充当副将,从代郡、右北平郡出塞二千余里,穿越大沙漠,与匈奴左部的军队遭遇,擒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在狼居胥山祭祀天神,姑衍山祭祀地神,又登上翰海旁边的山峰眺望,共俘获匈奴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汉武帝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八百户,又封其部将右北平太守路博德等四人为列侯,从骠侯赵破奴等二人增加食邑,封校尉李敢为关内侯,赐食邑。低级军官和兵卒升官,受赏的人很多。而大将卫青却没有增加食邑,部下军吏士兵全都没有被封侯的。

17、《燕然勒功》和《燕然勒石》作为重要典故,已成为后世大英雄们向往的成就顶峰。

18、但学术界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匈人就是北匈奴后裔!

19、细究起来,其实汉和帝即位之初也就是窦宪出征之际,北匈奴的威胁已经大不如前,需不需要北征、如何北征都需要仔细考虑利弊得失。单纯听从南匈奴之言,多少有点冒失。作为南匈奴本身来说,他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进攻北匈奴,破北成南,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中央朝廷,则还要考虑到边疆大局。

20、此文甚是扬我大汉国威,看后,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有说咱们的历史学家看了之后都落泪,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窦宪凯旋的古战场,如今早已是异国他乡,却怎不叫人感慨万千?

三、勒石燕然

1、两人父辈是好友,班固满腹经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见窦宪来喊,喜出望外,当即随军前往。

2、当时西汉高祖刘邦,曾经率领大军征伐匈奴。却被匈奴大军团团围住,最后还是贿赂匈奴王妃才得以逃脱。此后惠帝、文帝、景帝深知匈奴强大,都采取和亲的方式麻痹匈奴,换来两个国家的安宁。

3、后来许多伟人以此来代表成功的意思,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说想起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用燕然一词代表功业,成功。

4、如王维《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窦宪没想到皇帝姐夫会发这么大的火,吓得小心脏扑通扑通的,乖乖地把田园还给了沁水公主。

6、内容来源:《光明日报》8月16日

7、窦融的苦心却白费了。他们窦家人,仿佛天生就木有安分守己的基因,不闹出点幺蛾子来枉自为人,先是窦宪的祖父窦穆假托太后诏犯事丢命,然后是他父亲被下狱,随后被处死。

8、当时继位的汉和帝年仅十岁,因此女主称制,窦太后临朝。故而,作为太后的兄长——窦宪则是青云直上,执掌大权。

9、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他的党羽邓叠、邓磊、郭举、郭璜等人相互勾结共同策划杀害和帝。和帝知道后,与宦官郑众将他们逮捕并全部处死。接着,汉和帝收回了窦宪的大将军印,命窦宪及三个弟弟回到各自的封地,然后逼迫他们自杀。

1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此时适逢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

12、而深得汉和帝信任的郑众,也不是什么好鸟,因首功升任大长秋、封剿乡侯之后,郑众也开始把持朝政,虽然他“一心王室,不事豪党”,却开启了宦官专权的历史。

13、这就是“勒石燕然”典故的由来,与西汉冠军侯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齐名。

14、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惟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既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鳄。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埽,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单,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上德。其辞曰:

15、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少年英雄、帝国新星,却在二十三岁就生病去世。汉武帝为了祭奠他将他陪葬茂陵,还在去世前将他的弟弟霍光安排为辅政大臣。霍去病的英年早逝,留下的只剩他的传奇故事!

16、当时,在中国北方有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入寇内地,抢劫杀人,是汉朝的心头大患。然而,汉朝在和匈奴几百年的交战中,也打出了国威。如西汉时,霍去病率兵奔袭两千里,深入漠北,追杀匈奴七万多人,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

17、没办法,古代没有经纬度的概念,无法进行精准定位,如果是记载一个有很多山川河流城池等周边明显地标为佐证的地点,后世考据、纪念起来都比较简单,但史书中"刻石勒功,纪汉威德"的《封燕然山铭》,远处于大漠之中,无从考据,后世何曾有几人见过它的真面目?

18、此时的吐鲁番盆地为北匈奴的两个附属国——车师前部和车师后部所控制。两国分别由前王和后王统治。前王是后王的儿子。两座王城相距五百余里,各控制着吐鲁番盆地的一个战略性交通枢纽。

19、按照老规矩,先盘盘家底儿。汉惠帝时期,吕后的一个小宫女嫁给了时为代王的汉文帝刘恒,这就是后来的窦皇后窦漪房,窦漪房的兄弟窦广国便是窦宪的先祖。汉武帝时期,窦太后,这时应该叫窦太皇太后的侄儿窦婴官至丞相,位列三公。

20、然后是"勒石燕然",在东汉时期,匈奴已经分裂称为南北两匈奴,南匈奴对汉朝臣服,北匈奴对汉朝仇视,于是当时的外戚窦宪便率领汉军和南匈奴的军队讨伐北匈奴,结果北匈奴大败,于是窦宪来到了但是的燕然山,在那里刻字,记录了自己和汉朝的功绩,于是就被称为"勒石燕然"。

四、勒石燕然是什么意思

1、❾论段子手朋友圈,我只服张潮的幽梦影

2、“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后泛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亦称为“燕然勒石”。

3、2017年,铭文的摩崖石刻在蒙古杭爱山被发现。

4、一是既然征北之事是南匈奴之求,可以令南匈奴北返故地,由汉廷派使节领护;

5、汉廷同意,于是,南单于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受重伤逃走。窦宪认为北单于势力微弱,想乘机将其彻底消灭。

6、今年7月29日至31日,中蒙联合考察队对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力格尔杭爱苏木境内的一处汉文摩崖石刻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摩崖位置在蒙古国中戈壁省稍微靠西南的地方,刻在杭爱山一个支脉的向西南突出的岩石上。经过两天的艰苦工作,考察队完成了对该摩崖石刻的拓片、照相等工作,并对石刻文字做了仔细的核对和辨识。考察队最终确认了该摩崖石刻的20行约260多个汉字中的220多个汉字,确定该摩崖石刻即为东汉永元元年班固所作的《封燕然山铭》。文字形式为典型汉隶,内容和《后汉书·窦宪传》完全匹配。文字内容如下:

7、公元89年,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六月,汉军统帅车骑将军窦宪率三路大军出击北匈奴,汉军针对北匈奴飘忽不定、行动快速的特点,以远程奔袭、先围后歼、穷追不舍的作战方略取胜。

8、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惆怅。

9、“封燕然山铭”真迹发现的消息传出后,网上立即出现了关于永元元年那次远征的激烈争论。争论双方主要围绕这次远征有无价值、是对是错展开。却都搞错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这次远征的指挥官究竟是谁?

10、几乎所有人,都众口一词地说,这次远征是由东汉著名军事家窦宪指挥。甚至还有人煞有介事地写文章总结所谓的窦宪军事思想和窦宪用兵特色。

11、后世谈及追求功勋,亦以燕然勒功为寄托,如明代文人徐熥在《送李太守擢宪滇南》中有云,“他日勒功留片碣,点苍如黛石嵯峨”,便是语出窦宪破匈奴的掌故。

12、骠骑将军霍去病窦宪面对的匈奴自西汉时期汉武帝对匈奴连番打击,匈奴不仅实力大减。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东汉年间匈奴内部发生严重不合导致分解。匈奴部落,分解成为南匈奴与北匈奴!

13、一日,她诏令刘畅到上东门等候接见。窦宪听到之后就紧张了,他担心长此以往,刘畅会分去他的宫省之宠,削弱自己的权势。

14、窦宪燕然大破北匈奴之役概况

15、为了避免这个可怕的后果,北单于连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故地也不要了,带着剩余的子民,一路向西向西向西,能逃多远就逃多远。

16、文人用“燕然”代表丰功伟绩以及出征时的孤寂,渴望战争的胜利以及仕途的顺利。

17、这两个部落相互不服气,你来我往也是自相残杀。而其中这北匈奴实力稍微强大一点,于是想着去劫掠东汉边境。可是此时的东汉经过汉光武帝等人励精图治,国力正盛!

18、耿秉的计划得到了采纳,他本人也亲自参加了这次远征。他先是率领一支独立部队打击北匈奴,为窦宪西征创造条件。一年后又参加了对吐鲁番盆地的远征。

19、史家班固不愧是一代文章大家,此铭文独具匠心。首先,从体例结构来说,序与铭的配合别出心裁。一般来说,铭文当是长铭与短序。但此文恰恰相反,其叙主帅之贵、军威之盛、此战之义、战争之捷和立碑之意,长达二百多字,而真正的铭却只有只五句而已。

20、其实吧,"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都是表达了我国古代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但是因为两位创造者截然不同的追求和性格,也就造成了现在这两个词语的差别,毕竟在古代那个讲究儒家礼仪的时代,像窦宪这样的人,就是大逆不道的!

五、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1、齐木德道尔吉认为,从字数上看,可以肯定,公元89年随军的班固写了《燕然山铭》,并摩崖刻石。《后汉书》中记载的《封燕然山铭》在此以后,是经过后人加工润色的。

2、❷唐寅:我和另一个我,互掐了一辈子

3、⑾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扬州属淮南东路。

4、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王朝,

5、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

6、我们知道在西汉时期,大汉名将辈出,卫青、霍去病、李广深入漠北,穷寇亦追,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开创了历朝历代武将的最高梦想。

7、勒石燕然,刻尽了荣耀,却刻不下一声叹息。

8、公元前209年,匈奴单于冒顿杀父自立,逐步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结束多年战乱,建立西汉,开创了强盛的汉王朝。

9、汉武帝将很小的霍去病接入宫中收养,并且亲自教导他兵法谋略。可以说,汉武帝对于霍去病是半个父亲与师父。而霍去病也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年仅十七岁便随军出征。一路建功立业,第一次打击匈奴就因功封为冠军侯,后累至骠骑大将军!

10、恰好此时,南匈奴请战。于是顺水推舟,不顾其他意见,窦太后派窦宪率军出发。

11、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两位都给匈奴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而且战功卓著,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不相上下才对,可是怎么就更加喜欢封狼居胥呢?主要还是霍去病和窦宪的区别。

12、不过,窦宪开始只是想招降北匈奴,因为让它投降一样可以达到“灭”掉北匈奴的目的,但与汉朝和好的南匈奴坚决反对。

13、而比班固早先投靠窦宪的崔骃却没有得到重用,并最终弃用。原因是二人对窦宪的态度起到了决定作用。二人写文都有着对窦宪功业的歌颂,但是班固还表现出是对窦宪给予其晚年立功机会的知恩图报和感激涕零,而崔骃却始终坚持劝谏规劝之意。

14、东汉时期,窦宪因为派刺客杀死太后幸臣刘畅,被囚禁于内宫,窦宪为赎死罪,向朝廷请求带兵出击匈奴。

15、“燕然勒功”、“勒石燕然”作为重要的典故,成为了后世功臣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

16、引用《张播后汉纪·和帝纪·永元二年》一书中一段话:“窦宪自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匈奴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由此可知,窦宪率军去攻打屡范我汉朝边境的嚣张北匈奴,并与北匈奴单于在稽落山大战,而且还击破敌军,大获全胜,之后窦宪登上燕然山,退却匈奴三千多里,窦宪在燕然山的石碑上刻下汉朝退敌大胜的功迹,以此来彰显大汉朝的威武厚德。

17、这一路,汉军翻雪山,过草地,跨戈壁,长驱直入,分进合击,一举包围击破车师后部的王城,并且在野战中消灭了敌军主力,斩首数千级。

18、尤其是在武功上更是赫赫威名,

19、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复请(傅)毅为主记室,崔骃为主簿,及宪迁大将军,复以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宪府文章之盛冠于当世。

20、燕然勒功,封狼居胥,是古代中原王朝展示武力功业的巅峰记忆。不同于后世那些在学院里孜孜矻矻的书生,班固随军出征,记录下了第一手的历史。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率大军大破北匈奴,作摩崖石刻文《封燕然山铭》,成为千古名篇。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描写竹子的作文100字(关于描写竹子的作文)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