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三国人物的诗(描写三国人物的诗词)
一、描写三国人物的诗词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4、作者稿酬来自打赏的百分之另百分之五十用于平台维护。赞赏五元(包括五元)以下者,不再发放。无打赏,无稿酬。稿件自发布之日起,七天后,稿酬以红包形式发放。
5、怡情把盏求同醉,养性耕花感更欢。
6、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7、©点击上方绿色音频聆听
8、解释:世间万事不是人能做主改变的,拼尽全力也争不过命运。
9、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10、解释:所谓大丈夫就要立功名,只有立下功名才能慰藉平生,因为我求得的功名所带来的心理安慰足以使我陶醉,所以醉意朦胧中我发出这样的狂放之言。
1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2、苏轼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矶,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13、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14、峭壁穷峙江流东,当年鏖战乘天风。
1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已经成为咏叹、伤怀诸葛亮人生命运的绝唱。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禁黯然泪下。
1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7、最忧虑: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18、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19、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20、谷雨微凉赏牡丹,春风拂绿薄衫寒。
二、赞美三国人物的诗
1、百万北走无曹公,鼎立已成烟焰中。
2、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4、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5、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6、12本字帖,103个飞花令主题,带你玩转诗词练就一手好字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河上鲤鱼腾细浪、溪边燕雀恋高鸾。
9、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0、最感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有勇豪夺峦隘谷、无谋赤胆战功延。
12、论琴|学习古琴之前你需要掌握的知识
13、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14、睹物生情。这里的“江山如画",美丽风光,很自然地就使人想到了“千古风流人物",想到了当年三国的天才军事家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便让“强虏灰飞烟灭,"从此创下了三国鼎立的业绩!
15、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1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17、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8、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陆游《秋思》
19、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20、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形容三国演义人物的诗
1、三国已成为历史,英雄人物已变成尘土,可江水不息,青山常在。历史的兴亡总会成为过去,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
2、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3、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4、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5、一代枭雄论曹操,五虎上将属关羽。吕布寡断终被擒,张飞作恶亦掉头。刀光剑影赵子龙,足智多谋孔明嘱。周郎妙计天下安,刘备孤行终臣服。
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7、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8、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9、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0、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11、古琴|《古琴禅修》宁静以致远,七弦通古今
12、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出自明施耐庵《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13、古琴|《玄默》修身养性,物我两忘
14、邺(yè)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开元二十七年(739)春天,岑参自长安往游河朔途径邺城时写下此诗。
15、最感慨: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16、解释:倒上一壶浊酒为了这相遇的缘分庆贺共饮,畅谈那自古以来的许多著名事迹!禁不住的感叹:再伟大的事迹,随着时间的远去,也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17、这首诗是诗人瞻仲诸葛武侯祠追怀诸葛亮而作的。全诗以议论为主,由赞颂诸葛亮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以历代伟人与之相比,来称颂他的丰功伟业,惜其心愿最终没能达成。诗议论但不空洞,句句含情,层层深入,体现出了诗人坦荡的胸襟和动人的情怀。
18、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19、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20、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
四、有关三国人物的诗句
1、赤壁诗 (唐 杜牧)
2、身高九尺,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五绺长髯,黄金甲,绿罗袍,胯下赤兔胭脂马,掌中青龙偃月刀。
3、最无奈:生子当如孙仲谋。
4、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5、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6、《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桃园结拜盟明誓、疆域驱狼灭佞奸。
8、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9、赤壁怀古 (唐 王周)
1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万里籋浮云,一喷空凡马。叹息曹瞒老骥诗,伏枥如公者。山鸟哢窥檐,野鼠饥翻瓦。老我痴顽合住山,此地菟裘也。——辛弃疾《卜算子•万里籋浮云》
1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13、致全体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封信:读完惊出一身冷汗!
14、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15、一部藏在古诗词里的中国地理,让孩子学习一举两得
16、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17、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18、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9、注;精扶、指精准扶贫。
2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五、关于三国人物的诗句
1、《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唐诗三百首不够爽?这里有怪咖金圣叹选批的唐诗六百首
3、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4、我最喜欢的是曹植的七步诗:
5、破敌闯阵浑身胆、秣马屯兵大智商。
6、《卧龙》明•佚名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7、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
8、文韬武略赢军政、挟制先王假檄联。
9、来源:诗词世界(shicishijie)
10、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11、对于三国历史,杜牧大胆假设: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12、解释:鲜血染红了战袍,在当阳谁敢与其争锋!自古以来单枪匹马冲出敌军救处在危险的少主,只有常山的赵子龙才能做到。
13、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14、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15、司马懿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16、翻译: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17、文人墨客赋以诗词,民间艺人说戏文,每个人都在自己心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三国梦”。
18、东有吴王业绩功、战争烽火整装戎。
19、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20、荆襄横扫千军退、仁士少活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