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对偶句的古诗(古诗中有对偶句的句子)

2023-03-06 09:15:32

一、古诗中有对偶句的句子

1、高考语文学习QQ群号:315363989

2、■□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3、(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4、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5、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解释:吃它的话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它却又未免可惜。(这是字典上的答案,偶认为那是本意,其引申意应为某种利益太小,争取的话没有多大意思,放弃掉又觉得可惜。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为。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8、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9、(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10、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11、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七里濑》)

12、这首诗的用韵,谢灵运参照何种韵书,已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从后来的《广韵》知道,其用韵全在“侵第二十一”中,此作未越雷池一步。

13、到南齐永明时,沈约、谢朓、王融等善识声韵,作诗不仅注意押韵,而且调平仄、讲四声,于是形成了一种新诗体——永明体,开唐代近体诗的先河。可以说没有南北朝时的诗,特别是没有沈约、谢朓等人的声律研究,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对仗句产生,也就没有唐代近体诗特别是律诗的产生。

1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1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16、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7、(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

18、你望着我,眼神那样清澈可是那样又如何;我想着你,觉得满心欢乐,可是那样又如何;我为你起舞,为你唱歌,可是那样又如何;我们分分合合,我们道路坎坷,你的心变幻莫测,而我永远不是你的选择。

19、在诗词中,对偶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

20、(1)从内容上,是慨叹光阴似水流的正对;从形式上是隔句对。

二、带有对偶句的古诗

1、■□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可以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2、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中国最深情的九首宋词,再忙也要背下来!

6、按照对偶的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对偶句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

7、“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刻心里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8、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9、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10、(11)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孔雀东南飞》)

11、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12、木槿,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木槿花开短暂,晨开暮落,所以《诗经》称为“舜华”,老百姓叫做“朝开暮落花酷暑初秋,是木槿花盛开之季。此时,众芳凋零,唯此花与荷花交相辉映,加之花朵或红、或紫、或白、或蓝,艳丽多彩,所以颇具诗情画意,最能陶冶心神,引出诗句。因此,舒顺有诗云:“亭亭映清池,风动亦绰约,仿佛芙蓉花,依稀木芍药。炎天众芳凋,而此独凌铄。”

13、■□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修辞手法。

14、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5、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湖湘楹联”,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

16、|古典文学|诗词|古文|国学|

17、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8、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对偶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偶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对偶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对偶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偶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9、■□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20、按构成对偶的句子或词语的对应方式,对偶句可分为句中对和隔句对。

三、哪些古诗有对偶句

1、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2、中国古代10篇最美的古文,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孩子写作业太慢,原因有这几种,趁早改正!

5、今天,您点“在看”了吗?

6、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宿府》)

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9、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10)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12、声明:投稿视为授权本平台刊发,出版等权益。

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4、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15、一楼的朋友搞错了,对偶句的定义你最好是去亲自查查。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对偶句是由对偶组成的句子。严对偶格式极严,上下两句对应位置要求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更不可有一样的字出现。宽对偶对平仄要求不严,但其他要求基本相同的。我来写两句:长袖弄琴意,绿竹洗红尘长袖对绿竹,都是名词且还算风雅(呵呵),词性相同,弄对洗,都是动词,也还斯文(再呵呵),琴意对红尘,词性仍然相同。再看语调,长是平,绿为仄;袖是仄,竹为平;结尾处意仄尘平。这样才勉强算是符合严对偶的标准了。再把我自作挂在书房的对联奉上:七步居可读天下,半亩园亦知春秋。

16、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17、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18、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如(1)句。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如(2)句中“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3)中以分号为界的前三句与后三句相对。

19、(2)从内容上是反对,暗点出人各有长处短处,要取长补短的道理。

20、(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四、古诗里的对偶句

1、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2、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对于诗歌来说,对偶是修辞的需要,对仗是格律的要求。可以说,对仗是要求严苛的对偶。对仗的要求大致是;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字面相对、词性一致、平仄相对、避免同字同位相对。所谓词性一致中,数词、颜色词、方位词,一般不和其他词类相对。窃以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诗成为学习对仗者的范本。以对仗的要求来衡量谢灵运山水诗的对偶,并不完全相符,每每“缺项”,故而只能以对偶称之。但是,谢灵运诗作的对偶,又比一般的对偶严谨,故有此文,以求正于方家。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5、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入彭蠡湖口》)

6、(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打赏随意,多谢转发??

9、当然不是!;奉上对偶句的要求,同时说明一下,对偶不一定要有叠词的;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10、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特点:(1)上下句字数相等。(2)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3)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例如:石间溪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碧波闪闪,似锦似缎。例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1、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是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自成对偶。如(4)中“晓风”“残月”互对;(5)中“野水”“田水”互对,“晴鸠”“雨鸠”互对,而上下联又遥相成对,十分工稳。隔句对又称扇面对、扇对,是两联诗句中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对第四句。即单句与单句对,双句与双句对。如(6)中“昔年”和对句的“松折”不能对仗,而是和隔句的“今日”形成对仗。

1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3、(1)凝眸,尧舜殷汤纣;回头,梁唐晋汉周。(无名氏《雁儿落过得胜令》)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5、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16、饮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劲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沔水诗经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8、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富春渚》)

19、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20、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五、对偶句的诗句有哪些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按构成对偶的句子数量,对偶句可分为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和多句对偶。

3、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4、诗中将春夜之雨拟人化了,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懂得客观需要,难道不是吗?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品一首诗词,与古人邂逅

7、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8、上三例中“惊急”为同纽双声,“参错”为同位双声;“想象”为同位双声,“缅邈”为同纽双声;“回合”为同纽双声,“崩奔”为同纽双声。

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0、“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11、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一般是通用的。不过在做诗词阅读的时候,问句子的修辞手法,一般不会是“对仗/对偶”的,因为这样没有多大意义。)

12、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具有了立体感,也让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13、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读书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过白岸亭》等,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句子全以对偶的形式出现的。

14、从唐以前诗中对偶句的发展探索对联的起源

15、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16、到战国时的《楚辞》,对偶句较《诗经》稍多,屈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对偶句。但此时的对偶句句中或句末有些加上了一些虚词作音节衬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偶。如《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国殇》中“庭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涉江》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等等。《楚辞》中的对偶句具有楚地的地方色彩,因加上了一些句中助词,音韵比较和谐,便于吟唱。

17、《诗经》中所用对偶句极少,只有零星可数的几例,可见当时的作者是无意为之。“靓闵既多,受侮不少”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它出自《柏舟》(邶风)篇。“靓”同“遘”,“闵”同“悯”,全句为:遇到的痛心事已经很多,受到的侮辱实在不少。还有如《小雅·采微》诗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也是极为工整的对偶句。

18、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9、(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形容又能文又能武的人的句子(形容人能文能武的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