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消愁愁更愁上一句是啥(举杯消愁愁更愁下一句怎么接)

2023-03-07 07:45:52

一、举杯消愁愁更愁下一句怎么接

1、师:准确。说说啥意思?

2、师:回过头来看看,诗人写自己的“愁”,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景物呢?相互讨论一下。

3、生:住在建德江上。(生笑)

4、好象应该是“举杯销愁愁更愁”它出自李白的一首诗应该是一种怀才不遇,不被理解的心情前一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应该是对人生不如意的一种无法磨灭,而又无能为力的人生观。“借酒消愁愁更愁”可能是后人篡改的吧,应该是一个意思吧。有人说喝醉酒并不是头脑什么都不知道,好象只有四肢不受支配,头脑好象很清醒。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销愁”而是解决“愁”!。

5、⑻销:另一版本为“消”。。

6、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9、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10、因为喝过了酒,他没有开车,当然也没有叫出租车,只是一个人默默地走在路上,看着这条不知道走了多少次的路,吹着凉爽的晚风,老张脸上挂着微笑。

11、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杯畅饮。

1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3、生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15、喝醉了酒,我谁都不服,就扶墙。

16、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17、(本周二主题:励志编辑:桐)

18、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

19、师:不不不,叫“富春江”。(生笑)古时候那儿叫“富春”,后来改名“富阳”,但是江流的名字可没改。据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就是那儿的,有个古镇叫“龙门”。再接下来,就是“钱塘江”。钱江潮,大家都熟悉不过的吧,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通常,我们把整条大河称为“钱塘江”。孟浩然在建德江上写下的一首诗,所以取名——《宿建德江》。一起读。

20、〖意图与反思〗山水诗在小学阶段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学生已经掌握圈画景物、想象画面,寻找诗眼、体验情感等学习方法,所以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达成自主发现。

二、举杯消愁愁更愁上一句是啥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首歌词里没有一句提及到“消愁”这两个字,却道尽了愁的无尽,借酒消愁,非但没有让愁消散,反而让愁变得更愁,他不得不佩服这个年轻人的才华,听着听着,他的眼睛湿润了。

2、(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3、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兴起超忽。

4、意思: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来源于李白的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该诗以送别为题,却不写叙别,不写楼,直抒郁结,表达诗人在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荣辱和悲欢之后,仍然不能忘怀那十年前于长安呼风唤雨的得意,虽然它早已是过眼的烟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所以诗人只能举杯销

5、喝酒的女人懂得珍惜,喝酒的女人懂得理解。喝酒的女人懂得放弃。喝酒的女人会用酒抒发自己的情怀,敢爱敢恨,喝酒的女人会用酒诠释自己的人生,敢做敢当。

6、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

7、生①:“月”就是思乡。

8、举杯消愁愁更愁上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作者)李白(朝代)唐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9、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10、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11、感知古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12、师:是啊,一个人在路上,孤单总是难免的。一起读。

13、每天回到家中的老张,虽然很疲惫,但因为妻子的陪伴,就算再痛苦,烦恼也全都烟消云散,为了这个温馨的家,再苦,也值得。

14、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15、〖意图与反思〗“愁”的直接缘由是科举不第。《自洛之越》,直接点明诗人游历吴越的来由。而《问舟子》则隐晦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前途的担忧。与船夫一问一答的戏剧化场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而一语双关的问话,文不对题的答话,则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愁”的内涵从标签化的“思乡”中解脱出来,引发学生的多元思考。

16、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天宝十一载(752年)李云任监察御史。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17、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18、高棅《唐诗品汇》:刘云:崔嵬迭宕,正在起一句。“不称意”,诺欲绝。

19、“老公,你终于醒了!”妻子激动得抱住老张,大哭了起来,老张的儿子也哇哇大哭,一时间安静的病房被哭声充斥。

20、⑺览:通“揽”,摘取。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另一版本为揽。

三、举杯消愁愁更愁下一句是什么?

1、妻子眼睛红肿,显然是哭了一夜,而且眼中也布满了血丝,老张心疼地说:“快去好好睡一觉吧,一晚上都没合眼了吧。”

2、晚上,老张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

3、师:最后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孟浩然游历吴越时的诗歌,主要的当然是《宿建德江》。一个字,“愁”,诗眼;诸多景物,寄托了诗人复杂的感受,说不清道不明,重叠在一处,归结在一起,“愁”。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他可能想念家乡的人、家乡的事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可能想到自己前程未卜,煌煌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还可能此情此景,孤独寂寞。都有可能。来吧,再读一次,你就是天涯孤客,你就是孟浩然——

4、(作者)李白(朝代)唐

5、师:还有。经过淮河时——(出示《问舟子》)一起读——

6、方东树《昭昧詹言》:起二句,发兴无端。“长风”二句,落入;如此落法,非寻常所知。“抽刀”二句,仍应起意为章法。“人生”二句,言所以愁。

7、师: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生笑)来,去他的家乡看看。他的家乡在襄阳,也就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孟浩然就曾隐居在附近的鹿门山,据说李白仗剑出川后也曾在此居住。孟浩然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读——(出示《春晓》)

8、“没事,就是觉得这首歌写的太好了。”

9、老张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他冲上去抱住了所有人,一家人开怀大笑起来。

10、上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

1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12、“这次能起死回生,离不开众位的不离不弃,我先敬大家伙一杯!”老板站起身来,一口干了杯中的白酒。全场人纷纷鼓掌,然后也干了杯中的白酒,众人的眼眶都有些泛红,这段日子的付出,全在酒里了,他们灌入口中,眼里都泛出了泪花。

13、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14、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5、六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16、“辛苦你了,小张。”老板叹了叹气,抓起老张的手拍了拍。

17、唐玄宗在开元二十二年正月至二十四年十月一直都住在东都。此赋当是李白在开元二十三年前后游东都亲见紫微城明堂后所作。

18、“走吧老张,去吃个饭吧。”同事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形,满是担心,很害怕老张累垮了身子。

19、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起句破格,赖此救之(“长风万里”二句下)。中四句不贯,以其无愁也(“蓬莱文章”四句下)。

20、酒,让我想起了你,而你却忘记了我。

四、举杯消愁愁更愁上半句

1、眼泪落入酒中,老张鼻子一酸,一股脑地把酒全倒入口中,辛辣、苦涩,转化为暖流,这是老张这辈子,喝的最开心的一顿酒了。

2、沈德潜《唐诗别裁》:此种格调,太白从心中化出(首二句下)。

3、生:没有官做。(生又笑)

4、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5、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6、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7、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8、?生活中走得远的,都是自愈能力很强的人

9、生:我爱孟浩然,孟浩然的风流天下闻名。(生笑)

10、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11、欢呼声很大,但没有吵醒老张,他实在是太累了。

12、“那我去买,今天我陪你喝。”同事知晓了老张的意思,去了隔壁的便利店,买了两箱啤酒和几瓶白酒,还有一些花生米。二人来到一个公园,坐着喝起酒来。

13、“我没事,老婆。”老张心中一暖,搂住妻子,轻轻地拍着妻子的背,安抚着她。

14、“这次我要格外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小张同志!他的付出,想必大家有目共睹,来,小张,这一杯,我敬你!”老张在所有人羡慕与敬佩的注视中,缓缓起身,他面前的这杯酒,沉甸甸的。

15、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16、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7、?相信别人的努力,看得起当下的自己

18、老张如释重负,身上的重担好像一下子卸掉了,他的眼前一黑,趴在办公桌上呼呼大睡起来。

19、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20、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五、举杯消愁愁更愁.上一句是什么

1、“所以啊,当你连着喝下啤酒、红酒和白酒等不同种类的酒时,你会感到五味杂陈,很不好受,这就是人生带给你的感触。趁你现在还不算太老,好好珍惜吧,人生的这杯酒,你还得喝一辈子呐。”

2、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3、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4、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5、师:典型的山水诗,怎么学?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黄仲金书)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1)

7、“工作的这几年,没少喝酒吧。你小子,当初不是最讨厌酒的吗?哈哈,没办法吧。”父亲打趣道。

8、师:吃着鸡,喝着酒,聊着生活中的琐事,还约好了重阳节的时候再来!神仙一样的生活啊!(生笑)你是不是也有点儿羡慕了?可是眼前呢?有鸟语花香吗?有朋友相聚、把酒言欢吗?(生摇头)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10、生:作者表达的是“愁”。

11、⑹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12、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的一叶扁舟。

1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4、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15、师:鸟语花香的田园生活啊!再读——(出示《过故人庄》)

16、师:不是“好像”,就是。(生笑)“客”,“人”,都是他自己。你就是孟浩然,你来读一下自己的诗。(生笑)

17、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想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

18、师:也许吧。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19、“怎么说?”老张有些不解。

20、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风的清秀。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刀月。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抽刀断水水更流蕴含的哲理(抽刀断水水更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