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借物喻人的诗词(写借物喻人的诗句有哪些)
一、写借物喻人的诗句有哪些
1、1:散文(散文诗)、随笔、小说作品在2000字内;
2、就在这百花凋零的时候,梅花绽放在枝头,展示出它的勃勃生机。
3、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4、是啊,皖南人,喜欢吃咸菜。是祖祖辈辈的流在血液里的习惯了。
5、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6、@定义:就是借助某一事物(动物、植物、静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7、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①,流响出疏桐②。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③。(注释)①緌(ruí):这里指蝉的触须。②流响:形容声音传得很远。疏桐:不太茂密的桐树。③藉(jiè):凭借。(解说)此篇借物喻人,以蝉的自然习性来比拟品格端庄的人生活高洁,“饮清露”,“出疏桐”,均是对蝉的自然描绘,“居高”表层意思是蝉依树为生,而更深层的含义是有才德的人受敬重而声居高位,人因洁身自好,志向高原,而声名远扬,这是作者对自己青睐的人格偶像的写照。
8、柳树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俗话说:“淹不死的柳。”柳树一般生长在河岸边。到了盛夏,暴雨如注,河水暴涨,即使柳树的身子被河水淹没一两个月,也不会影响它的生长。柳树的种植也十分简单,只要从柳树上折下一根枝条,随便往泥土里一插,便会生根发芽。它好像在说:“生活在这地方真好!”它不像有些树木,虽然能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香甜的果实,却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洗礼。
9、本文的结尾2段,明确点出了苦瓜与母亲的相似之处。“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日‘君子菜’。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1、但,留着皖南人基因里的勤劳和智慧,一定永远不会作废!
12、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赞颂竹的刚毅、顽强。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刚毅性格。后二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进一步写在恶劣环境下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秋霜寒冬,青竹仍然傲然挺立。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竹子,隐晦地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1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5、母亲,与君子,有相似之处,都是把苦留给自己,把“甜”带给他人。
16、借物喻人的诗句在写法上都能够让所借之物和他所写之人它们之间应该有着共同的特点。因为他们都有共同之处所以才能够用借物喻人。比如说石灰吟里面的竹子就是这样
17、写“借物喻人”的文章具体要求:
18、在数不清的植物中,最让我敬佩的就是柳树了。最打动我的是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和谦虚、不忘本的品格。
19、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20、青黄不接的时候,一碗咸菜,就是最好的佳肴。
二、关于借物喻人的诗词
1、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2、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3、三叶草的花语是——幸运。也许你会认为像三叶草这样的人很少,因为他们本来就不会引起周围人们的注意。但如果你能碰见,那也绝对是你的——幸运。
4、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5、@好处:突出中心思想,立意更深远,情感表达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7、译文: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怎么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8、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9、小蚂蚁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真令我敬佩。一提起小蚂蚁,我的心中就会浮现出我们的建筑工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情景。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11、“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了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12、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
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秋天的时候,她寄腌萝卜响,春天的时候,她寄腌糖蒜,夏天的时候,她寄腌生姜,冬天的时候,她寄腌鱼,腌肉……
15、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以菊花自喻)
16、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17、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8、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19、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20、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三、写出借物喻人的诗句
1、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这不是我熟悉的菱角,不是被一个女人在岁月的寒风里种下,一心呵护而成的菱角,我所熟悉的菱角,坚硬的壳包裹柔软的肉里。在油与水的煎熬中,溢出苦中带甜的香,这是菱角,更是奶奶的一辈子。
4、引导学生找到梅花的特点是“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地愈精神,愈秀气。”而所要比喻的中国人的品格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建议还可再举《落花生》、《白杨》等例子,意在强调不是简单的找到物和人,而是要把重点放在物的“特点”和人的“品格”上。
5、咸菜有很多品种,有腌雪里蕻,腌大白菜,腌萝卜,腌韭菜,腌红薯茎,腌豇豆,腌生姜、腌辣椒……凡是能腌的,都会被母亲用盐码上,包括鸡、鸭、鹅、肉、蛋!
6、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8、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蝉自喻)
9、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美,它无声无息,但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哪有汽车的笛鸣,那就有警察的身影,不管风霜雨雪,不管严寒酷暑,他(她)都在坚守岗位,吸进的是汽车的尾气,听见的是喇叭的噪音,嗅到的是尾气的异味,而换来的却是交通的快捷通畅。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奉献吗?
10、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哦?
11、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12、找出“物”与人的相似处;
13、时代变了,咸菜的这些功能,似乎已经作废了。
14、郑板桥 (郑燮) 《竹石》
15、诗人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显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那一股向上的钻劲正是我们务必具备的品质。
16、《竹石》(作者)郑燮(朝代)清
17、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子,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意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子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子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子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子的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1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9、我也是听信的。我们也想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但无奈,与生俱来的喜好是改不掉的,四川人爱吃辣,上海人爱吃甜,皖南人,口味重,又辣又咸!特别是咸菜!
20、感悟“物”与人的精神品质,抒发情感。
四、写借物喻人的古诗
1、含笑银杏禾雀花、榕树枸骨和茶花、枫树香樟桂花树、红继罗汉红豆杉、各种园林绿化树、基地就在桂林处、一帆苗场大把有、规格品种齐全数、价格合理好服务、阿里巴巴有发布、品种说明配有图、若问电话怎么找、阿里巴巴已公布、一帆花木点百度、点开网页找对路、看准一帆花木场、地址桂林临桂处、基地有个李师傅、还有一手好技术、为人做事好态度。
2、郑板桥(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竹自喻)
3、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的跑到座位上,挺直胸板,等待着老师的到来。老师迈着大步走进来,将文件放到桌子上,开始了这节课的内容。老师拿起了一支刚好能拿住的粉笔,转身从黑板上为我们写者。沙沙沙,沙沙沙,粉笔化作粒粒白色的颗粒状物体,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后,一点点消失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当这一支小小的粉笔为我们写出最后一个字,为我们传授最后一个知识,完成它最后一个任务后,便消失了。从这一支小小的粉笔身上,体现出了多么一个伟大的品质呀。那就是——奉献。
4、具有三叶草品格的人啊,你的外表看似普普通通,内在却有着一颗三叶草花一般的小而高贵的心。三叶草,你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花草。
5、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于都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
6、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却从不骄傲自大。它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7、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8、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9、我抬起头,仿佛看见了奶奶的笑脸,一股甜,蔓延到了我的心里。
10、《竹石》全诗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11、“老牛亦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12、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以蜜蜂自喻)
13、一年四季,我们都有随时能拿得出手的小菜,佐以面条或稀饭。按先生的话说:这是“故乡的味道”,是“根”的味道。
1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5、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16、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子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17、以物喻人的句子:若脱笼之鹄以人喻物的句子: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喻物的句子: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18、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9、《石灰吟》——明代:于谦
20、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五、有关借物喻人的诗句
1、柳树谦虚、不忘本的品格打动着我。其它的树木枝叶都是向上生长、仰望着天空。而它的枝条却是向下低垂,永远注视着给它提供营养的的根须和土地。我们国家的很多留学生也正具有这种品格吗?他们在国外掌握了顶尖技术,依然选择回来报效祖国。怎能不令人敬佩和感动?
2、粉笔呀,你的美是无私的,伟大的美,奉献自己,助于他人,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奉献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这是对你的赞颂,你是多么的伟大,我赞颂你,粉笔!
3、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日‘君子菜’。”
4、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但是也有人表示其代表胸无点墨。
5、如今,祖母已经年过古稀了。祖母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她历经了生活的无数磨难,养育了父亲和叔叔两兄弟。如今,她的孩子们已经在城里安家立业。我的父母也一直要接祖母到上海和我们生活,可是她就是坚持不愿意来。
6、分析“物”的形象本质(品质);
7、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8、那段时间,爸妈想接她到城里来住,毕竟村里的老人大多进城享起了清福,而且奶奶年轻时受了太多的苦,身体也不好,可她拒绝了。
9、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1、寻找人与物的相似点。
12、此歌词,共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了一只自闭而坚强的蜗牛;第二小节写了一只翘首期盼,怀揣梦想的蜗牛;第三节写了一只奋勇向前、无所畏惧的蜗牛。作者很巧妙地选择了蜗牛“尽管速度慢,但却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特点,比喻自己在成名之路上虽然走得很艰辛但却始终没有放弃的品质。相信这对启发学生选择新颖意象,写出真情实感有一定的帮助。
13、《竹石》(作者)郑燮(朝代)清
14、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5、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16、解决了以上问题,借物喻人的文章就成功一半了。那么,怎样才算一篇优秀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呢?
17、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18、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9、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子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20、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