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乞巧古诗(乞巧古诗句的意思五年级)
一、乞巧古诗句的意思五年级
1、(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2、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3、北宋的灭亡,原因当然很多,但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必居其一;南宋的偏安,原因也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梦死,也必居其一;林升这首见于《西湖游览志余》的诗,所写正是当时公然的,常见的,谁都不以为奇的,毫不注意的社会现象,给他一写,便觉触目惊心,令人难以为情,所以是成功的讽刺。
4、(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5、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6、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7、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8、(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0、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11、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12、首句写七夕节,第二句写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三四句则写乞巧风俗,家家户户的女孩子都对着月亮穿针,以求得到织女的青睐,赐给她一双巧手。所谓“穿尽红丝几万条”,就是对这种行为的概论性地描写——咱们甚至不能说他是夸张,因为风俗到处,可能远远不止几万条。
13、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14、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15、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
16、(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17、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18、(尽):尽头,消失了。
19、?部编版四(上)古诗讲解:第6首《出塞》
20、(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
二、五年级语文乞巧古诗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3、这首诗从天写到地,从神写到人,从虚写到实,整首诗都在叙述,叙述就是讲故事,讲神话故事,讲耳闻目睹的故事,在故事中表达愿望,抒发感情就是叙述抒情。叙事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入叙事之中。
4、?部编版二(上)古诗讲解:第6首《夜宿山寺》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6、?部编版三(上)古诗讲解:第3首《赠刘景文》
7、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一是天上没有自由,工作劳累;二是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景物。
10、《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11、“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中的“老”与下列哪个句子中的“老”意思一样?()(3分)
12、2,七夕抬头望碧霄,喜鹊双双连鹊桥;家家乞巧对秋月,无尽心思君知晓?悠悠心意短信送,浪漫祝福朋友情;愿你早日遇真爱,幸福美满过一生。七夕快乐!
13、《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1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4分)
15、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16、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17、(家祭):旧俗后辈对先人的祭奠(diàn)。
18、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19、今宵:今天晚上。碧霄:青天、天空。牵牛:牛郎。渡河桥:牛郎织女渡过天河,踏上鹊桥。尽:完。几万条”的“几万”是虚指,比喻多。
20、?部编版二(上)古诗讲解:第7首《敕勒歌》
三、五年级上册语文乞巧古诗的意思
1、天上仙境,往往是人们向往之所,可织女却常常想离开,为什么?(3分)
2、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3、(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4、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5、?部编版三(上)古诗讲解:第2首《山行》
6、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7、(下):顺流向下而行。
8、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9、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10、?部编版三(上)古诗讲解:第8首《早发白帝城》
11、执着追求美好爱情,敢于对封建社会与传统束缚进行反抗。
12、?部编版四(上)古诗讲解:第3首《题西林壁》
13、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14、乞巧林杰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注释)⑴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⑵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⑶几万条:虚指,比喻多。(题解)《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15、(艨艟(méngchōng)):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16、(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17、(1)孟姜女的丈夫是范喜良。()
18、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19、给文中加点的两个字注音。(2分)
20、《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的一首七绝作品:
四、乞巧古诗写的是什么
1、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2、见唐·林杰《乞巧》。乞巧:旧时风俗,妇女们于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穿尽红丝:宗懔《荆楚岁时记》:“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这里指以红丝穿针。这两句大意是: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完了红丝几万条。两句诗绘出一幅七夕乞巧的妇女群像。七夕之夜,新月初升,千家万户的妇女们。摆上瓜果,望月下拜,纤纤玉手拿着红丝往针孔里穿,虔诚地想学会织女的本领。这幅画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问,任美丽的想象去驰骋。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4、(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5、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6、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7、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8、老爷爷得了重病,医生们正在全力()。
9、(乃翁):乃,代词,你。即你的父亲。
10、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1、乞巧林杰(唐)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意思: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来了,家家都抬头望着无边浩瀚的青天,想着牵牛与织女那感人的故事!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12、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13、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14、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15、你读过哪些民间故事?请把你读过的民间故事用简短的话讲述出来(不要写《猎人海力布》,其余故事均可)。叙写的时候,故事情节要有详有略,结构要完整,字数400字左右。
16、5,七夕又称乞巧节。愿你七夕收获一块七巧板,使你事业巧、爱情巧、家庭巧、友情巧、运气巧、财富巧、心情巧。手巧嘴巧心更巧,幸福健康乐陶陶!乞巧林杰(唐)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意思: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来了,家家都抬头望着无边浩瀚的青天,想着牵牛与织女那感人的故事!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白话译文
17、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18、抢救救助挽救拯救
1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0、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1
五、乞巧古诗诗意五年级
1、(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2、?部编版四(上)古诗讲解:第5首《嫦娥》
3、有了宝石就可以听懂动物说的话他要救乡亲们舍己为人
4、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5、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6、11岁女童身高已163厘米,儿科主任:这习惯不错,值得家长借鉴
7、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二萧”部的七绝,平仄严合,格律规整。
8、(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9、(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10、古诗解析:第1首《蝉》
11、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12、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3、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14、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15、(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16、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2
17、乞巧每一句诗句的意思是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18、“罗密欧与朱丽叶”
19、(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20、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