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名言名句集锦(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2023-01-24 08:58:12

一、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1、暑必挟湿,二者皆伤气分。(《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叶天士医案》)

2、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3、解读:古人重视精神层面的养生,认为读书可以愉悦心灵,山林出游可以陶冶情操,释放兴致,精神层面的养生,对延年益寿很重要。

4、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5、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清·吴瑭《温病条辨·治病法论》)

6、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7、(网盘资源)中医古籍二364本PDF版

8、上越之阳,起于肝木,而沧陷之阳,处于脾胃。—《张聿青医案》

9、医德为玉,医术为金。

10、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

11、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12、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3、解读:“牙齿坚完”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叩齿术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术。肾主骨,齿为肾之余,也属于骨头的一部分。龋齿,是牙齿的大患,人们每天早晨口中上下牙齿相互敲啄,指上下相对应的每颗牙齿互啄,就可以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健康。

14、凡治脾胃.当以调肺气.交心肾为先.—清.唐大烈

15、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素问·至真要大论》)

16、——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17、从阳化热,从阴化寒。

18、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进难经表》纪天锡《集注难经》)

19、 时珍著本草 仲景组良方

20、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二、中医的名言名句集锦

1、——〔清〕程芝田《医法心传.医宜通变论》

2、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3、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

4、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5、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素问·至真要大论》)

6、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7、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素问·调经论》)

8、——〔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9、手心热来腹中热,手心凉来腹中凉。

10、胃本不呕,胆木克之则呕。

11、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12、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13、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

14、——〔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15、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素问·至真要大论》)

16、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17、——〔清〕徐灵胎《杂病源.虚实》

18、石膏非大剂则无效。(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伤寒兼有伏热证》)

19、 具五味 调五脏

20、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正不争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

三、中医名言200句

1、解读: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人生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追求安宁那么外物感动我就轻,崇尚和谐那么我感应外物就顺,外轻内顺,那么人生的道理就具备了。

2、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

3、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

4、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南齐·褚澄《褚氏遗书·除疾》)

5、安谷则昌,绝谷则亡。(金·李杲《脾胃论·仲景引内经所说脾胃》)

6、外湿表散,内湿宜淡渗。

7、踏实做事,正派做人。

8、足太阳痰厥头疼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9、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素问·至真要大论》)

10、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1、——〔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12、医术是根、医德是本。

13、慎独慎言,利己利人。

14、解读:上古时代的人,是知晓养生大道的,能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符合自然运作的规则和定数,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

1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汉·张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16、解读: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懂得在饿之前而吃东西,在渴之前而饮水。吃的次数多,摄入的食物量就少,不想吃的次数少,吃的次数少摄入的食物量就多。常想吃就会有饱腹感,饿极了就会吃很多。

17、解读: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他还指出:“早起不在鸡鸣前。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辰时(晨7时)日出阳气升腾,应起身晨操,进食,不宜再卧床。晨起应在这两个时代中间。

18、治病必求其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9、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0、(网盘资源)吴雄志视频音频全集

四、中医医家名言

1、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2、——〔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3、病不许治,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4、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呕,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汉·张机《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5、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6、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

7、中医题词名句,“悬壶济世,杏林春暖,华佗再世”。这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中医药文化。比如说北京同仁堂的店铺门口就有这样一幅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仔细品味同仁堂的这两句话,就能品味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两个“必不敢”说的是对消费者的承诺,“无论药材组成多么贵重稀缺,都要真材实料,无论炮制过程多么繁琐复杂,都会不厌其烦。”这是一种企业文化,也是老祖宗行医要有的一份品德。

8、解读:养生之道,要顺应自然和规律。善于养生的人,不违背日月自然的规律,不违背岁月年龄的特点。

9、肝气通于目,肝的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脉度》)

10、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

11、淋属肝胆,泻属脾胃。

12、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13、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清·吴瑭《温病条辨·中焦篇》)

14、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5、百病挟痰,顽病多痰,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16、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17、护士有着无私的爱,面对多重性格的患者,她们奉献的是海一样博大的情怀;面对刁难者纵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们对病人讲得也是医德和表率;众人面前一笑而过,有谁知?一个人的时候她们却在暗洒的泪涛中苦苦地徘徊;饮下苦酒之后留给自己的是一份体验的悲哀。

18、学医一道,既不能离开书本,也不能专靠书本,既要凭些经验阅历,也要懂得经籍要义。

19、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荣则不痛,不荣也痛。

20、——〔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五、中医文化名言名句

1、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

2、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3、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

4、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5、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6、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7、知方而不知经,则失其理;知经而不知方,则失其宜。(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刘浴德序)

8、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素问·五藏别论》)

9、肺而唾腥;卫虚则寒入脾而吐涎沫。

10、五脏六腑,俱受气于肺。(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

11、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清·唐宗海《血证论·脉证死生论》)

12、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清·唐宗海《血证论·吐血》)

13、无痰不作眩。(元·朱震亨《丹溪必法·头眩》)

14、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明·虞抟《医学正传·哮喘》)

15、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16、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7、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18、麻是气虚,木是血虚。

1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20、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写中药的诗(中药的诗词美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