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大概的意思是什么(出塞的大意是什么意思)

2023-02-01 09:51:22

一、出塞的大意是什么意思

1、《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的边塞,秦汉以来守卫边塞的军人,他们所守的是中原辉煌的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家。离家万里,不是个人的小家,是从边塞开始,是无故人,多胡语的异地,是传统的化外之地,天下之外的地方。

2、全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4、《出塞》是乐府诗歌的旧题,唐代诗人常用这个题目描写边塞生活。这首诗即借此题写了唐代戍边将士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长期戍边战士的同情,希望能有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使边境得以安宁。诗的大意说:从秦汉时,明月就照临着边境上的古老关塞,至今,这里仍然还有无数离家万里的战士,在这关塞上戍守,不能返还家乡。只要能有像李广那样的将领在这边界上把守,外来的敌人就不敢来侵犯了。

5、是啊,你们都体会到了,假如这些诗句由这些亲人们来写,又会怎么写呢?白发苍苍的父母,望着明月,遥对边关,吟到——全班齐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部分学生反映到:应该是“儿”未还)

6、蔡邕反对"和亲",汉元帝,才子皇帝一枚,《汉书》赞他"多才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cǔn)节度,穷极幼眇(miǎo)。"活脱脱李后主前世啊!蔡邕著《琴操》,焉能不加收录?才子得有佳人配,为了对王昭君错过帝王面表示遗憾,虚构其高超琴技,一曲《琵琶怨》,大雁落平沙,很有些蔡文姬的影子,于是王昭君有了"落雁"之雅称,跻身古代四大美女之列。

7、师:谁来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8、名字叫做出塞(其一)。

9、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10、百度百科——出塞(唐代王昌龄诗作)《出塞》这首诗的诗意是: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原文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意思是:远出边塞。

11、就让我们结合这首诗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看一看能否读出些什么?

1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13、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想象画面,体会诗境;品悟字词,体味诗情”的方法学会了《出塞》。请看,我把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也带来了。(PPT出示: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4、(1)(PPT出示相关边塞诗句,师生合作读。)

15、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很开心和大家共同开启美妙的早读时光!

16、(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这两句,其实是难点。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我理解——老师疏解难点——理解明月意象——角色代入——体会情感,多次反复读,让学生不仅明白了难解的诗句意思,对于其中表达的情感,也水到渠成的理解到位了。)

17、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18、师:这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凄凉)读出你的感受来。

19、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20、师:同样的道理,难道这边关仅仅在汉朝才存在,而在秦朝就没有这边关吗?(不是)

二、出塞大概的意思是什么

1、在这首诗当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但使),是只要的意思。而(龙城飞将),一种说法是指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另一种说法是指李广,因其勇猛善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2、师:这寥寥28个字,就是诗人一片赤诚之心的见证!难怪明代诗评家李攀龙评价他的《出塞》是——(PPT出示,生读“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3、3.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4、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5、师:对的,这边关,千年未易,历来是战乱不休。所以,不论秦朝汉朝,明月还是那个明月,边关也还是那个边关,所以在理解的时候我们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谁再来说一说?

6、品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体会诗中对戍边战士的同情以及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8、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一说山西太原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9、想和蜻蜓姐姐做朋友的话,就动动手指在文章的右下角留言告诉蜻蜓姐姐你的答案吧~蜻蜓姐姐会抽取留言点赞量的前三名送上蜻蜓姐姐的签名照哦~

10、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11、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12、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板书诗题和诗人)。

13、4)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14、师:是的,家中的亲人如此的思念,如此的呼唤,唤回自己的儿子,丈夫、亲人了吗?

15、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6、接下来,到了我们有奖问答的环节啦,今天的问题是:

1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不仅品出了征人和亲人之间的思念,还悟出了他们对战争的愤恨。看来,采用想象画面、品悟重点字词来体味诗情的方法很好用!推荐给大家!

18、好啦小朋友们,今天的古诗《出塞(其一)》你们学会了吗~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20、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

三、出塞的意思简单一点

1、在这时如果不是追忆秦汉时的艰难,写唐的胡马南下,简直是杞人忧天。所以,很大程度上,没有人认识到盛世中的危险因素。同时,中国传统文人乃至兵家对战争都不是向往或鼓励的。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万里所指,是从边塞到远方的战争之地的距离,并不是边塞到军人故乡的距离。

2、《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3、意思: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5、“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马),是指胡人的军队。

6、(2)读出节奏有韵味。

7、师:那诗中,期盼李广将军来,其实是期盼什么人来?

8、(预习单)21古诗三首预习单(部编四上)

9、《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盛唐,所以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10、但使:只要。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不教:不叫,不让。教,让。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度:越过。

11、(4)拓展理解“人未还”所表现的战争激烈。

12、只是那些远离家乡,长期驻守在边关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13、(3)抓住“但使”、“不教”一词,体会飞将军李广的威武、英雄气概。板书:但使

14、你们发现了明月的秘密了吗?

15、小朋友们快和蜻蜓姐姐一起来读一遍吧~

16、(1)学生自由读后两句。

17、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18、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19、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

20、板块二:熟读古诗,解诗意

四、出塞的大概意思是什么意思

1、师:天伦之乐不能享,为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现在你的心中还仅仅是思念的哀伤吗?还有什么?(悲愤)师:对什么的悲愤?(战争)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师:是的,他们盼望良将带领他们一起保家卫国。板书保家国

4、指名谈感受。(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5、诵诗句(PPT出示全诗)

6、教师巡视,并指导。

7、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8、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

9、同学们,今天的古诗诵读就到这里了,现在你能充分理解这首诗、了解诗人王昌龄了吗?我们今天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却反映了中国人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美好愿望,让我们远离硝烟,远离疫情,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愿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

10、(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板书:秦汉

11、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不是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没有什么变化,战争自秦汉以来都没有间断,离家出征到万里之外的人还没有回归家乡,只要有李广飞将军镇守龙城,就不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侵略.答案补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12、只要让龙城飞将军(李广)还在,

13、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但使:只要。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14、(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15、教学目标: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16、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你们认真的观看,看看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播放视频)

17、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

18、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19、(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20、诗题《出塞》,塞多音字,这里读sài,指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出塞的意思就是指到边防去守卫边疆。现在你能理解诗题了吗?这首诗实际上用我们常用的词语替换法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在这首诗中还有一些需要理解的字词:

五、出塞意思是什么意思

1、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2、《出塞》古诗的诗意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3、在教师的引导下试背全诗。

4、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5、小结:诗人巧妙地用普通景物向我们传递出了这么多“言外之意”,这充分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凝练之美。

6、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评价。

7、“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8、师:体会得真好。这首诗当中,蕴含的决不仅仅只是战士们悲切的思乡之意,更多的是抗敌的决心,守关的坚定和以身许国的悲壮。(板书悲壮)带着这种感觉,再读。

9、师介绍: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即是边塞。

10、★学法迁移(如果时间不足,把拓展学习引向课外。)

11、在这时如果不是追忆秦汉时的艰难,写唐的胡马南下,简直是杞人忧天。所以,很大程度上,没有人认识到盛世中的危险因素。

12、查阅诗人和本诗背景资料。

13、(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何为边塞诗,目的在于,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对于边塞诗的感知上来,为下一环节学习古诗作好铺垫。)

14、1.王昌龄是()代诗人。《出塞》一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图。后两句()表达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就是()。

15、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在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王昌龄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出塞》为乐府《横吹曲》旧题,多写军旅征戍。原作二首,此其一。诗人借用乐府旧题,写下这首铿锵有力的诗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表现了诗人诚挚的爱国热忱。

16、不教:不叫,不让。

17、2.“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18、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守卫在龙城(边塞),

1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0、那什么又是“龙城飞将”呢?有人认为指卫青,有人认为指李广,因为卫青曾经打到过匈奴的王廷所在地——龙城,而李广呢,则被匈奴人誉为“飞将军”,都是汉匈战争的英雄啊。那单说龙城,自然是卫青,单说“飞将”应该是李广,问题是在这首诗里,龙城飞将是放在一起的,所以还有人认为,这龙城飞将是卫青和李广的合称,所谓“但使龙城飞将在”,就是只要卫青和李广这两个人还在。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螃蟹的说说朋友圈(吃螃蟹发朋友圈的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