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钟声到客船下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

2023-02-01 09:52:47

一、夜半钟声到客船

1、《枫桥夜泊》整首诗的内在逻辑(按事物发展顺序)其实应是: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张继那首著名的七绝《枫桥夜泊》:

3、只是我想告诉你,其实它不灵动,灵动的是你自己的心。

4、寒山寺是一个不大的寺院,既不是佛教宗派的祖庭所在,也少有著名的高僧大德在这里住锡传禅。然而,命运何以偏偏钟情于她?难道仅仅因为这一首诗和夜半的钟声吗?

5、张继虽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痕迹,他这首诗却安慰了无数孤寂的旅人,也让寒山寺和枫桥名闻天下。

6、寺院“夜半”到底有没有钟声呢?

7、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8、所以,来到苏州做住持,自然就是羽化成仙以后的故事了。

9、僧人撞钟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每年有12个月、有24节气、72个候(五天为一候),相加正好是10钟响108声,代表着一年的终结,辞旧迎新;二是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108种烦恼,钟响108声,代表着人的所有烦恼就可以消除了。

10、据《寒山寺志》记载,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故改名为寒山寺,并沿用至今,这也就是寒山寺的名字由来。

11、你说的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13、后来,寒山的家庭也意外发生了重大的变故,原来很富裕的家庭,被爱好赌博的哥哥给糟蹋的一干二净,嫂子跑了,自己的老婆带着孩子也回娘家了,年迈的父母受不了晚年的这些变故,也相继去世。在这个世界上,就剩下他一个人,孤苦飘零。

14、今人樵山童子也有首七律专门描写苏州寒山寺藏经楼:

15、南宋淳熙八年(1181)进士谈钥,他在《嘉泰吴兴志》中说到:

16、《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17、只能一脸忧愁的准备睡眠

18、《枫桥夜泊》是鲜为人知的唐代诗人张继所作,作者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作者留存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诗就是这首诗《枫桥夜泊》。

19、诗人却怀念起了远方的故土

20、然而,这一次,他失败了!仿佛命运的作弄,这次他落榜了!曾经心怀美好的憧憬,在看完榜单的那一刻,如泡影般破裂了!

二、夜半钟声到客船下一句

1、对于他这个失意落魄的书生,此时他最需要的是找一个可以让心安静下来的地方,找回那丢失的灵魂!

2、诗开头描绘出一幅凄寒的深秋景象。“月落”表明夜已深,同时也让人联想到这位游子孤独地坐在船中凝视着月亮已经很久了。古诗中经常用月亮表达思乡的情绪,就像李白的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么张继此刻也是在怀念家乡的山川或者亲人?“乌啼”在夜晚是一种不安的声音,那么鸟儿被什么……

3、创作背景: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4、从上面宋朝人说的这些故事,以及引用的唐诗来看,唐宋时期寺庙里半夜敲钟是很普遍的事情。

5、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6、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7、坐落于苏州城阊门外,京杭运河畔的寒山寺规模不大,每天慕名而来的香客,游人却络绎不绝,一般烧香礼佛后,大多数香客游人都会登上古钟楼,亲手敲响寒山寺古钟,伴随着悠悠远扬的钟声,许下心愿,祈求幸福安康。

8、又皇甫冉《秋夜宿严维宅》云:“昔闻开元寺,门向会稽峰。君住东湖下,清风继旧踪。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陈羽《梓州与温商夜别》亦曰:“隔水悠悠午夜钟。”

9、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0、意思是: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11、关于夜半打钟这件事,很多人对于欧阳修的说法不以为然。

12、……中,今吴中寺,实夜半打钟",证明吴中一带的寺庙一直有夜半打钟的习俗。

13、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14、买了票上去敲了三下大钟,不为祈福或好奇,只是想满足一下虚荣:我和唐代的一首诗也沾了一点联系了,诗歌中的钟声,在这个时刻,敲响了!一边敲钟,我一边想,在这人声吵杂热闹的寒山寺里,钟声轰响不休,敲响的钟声混杂其间,是没有谁听入耳了,我想我也不会敲动了谁的心弦吧。不断问自己,为谁敲钟祈福,谁又敲动了我的心弦?

15、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16、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1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枫桥夜泊》,意思: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8、刘长卿是从盛唐进入中唐的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有一段时期他生活在今江浙一带,喜研佛理,喜与僧人交游。

19、欧公以"夜半钟声到客船"为语病。《南史》载"齐武帝景阳楼有三更五更钟。丘仲孚读书以中宵钟为限。阮景仲为吴兴守,禁半夜钟。(至唐诗人如于鹄、白乐天、温庭筠尤多言之,)今佛宫一夜鸣铃,俗谓之定夜钟。不知唐人所谓半夜钟者,景阳三更钟耶?今之定夜钟邪?然于义皆无害,文忠偶不考耳。

20、感谢大家浏览!我们还会持续推出关于旅游分享,美食分享及美妆经验的推文,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呀!

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上一句

1、一段时间内,许多人曾对张继的这句诗提出了疑义:晨钟暮鼓,怎么会有半夜的钟声?其实,不是张继杜撰,而苏州寒山寺真是半夜敲钟,直到宋代仍然依然。

2、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3、扶摇直上白云天,鸟瞰姑苏古寺前。

4、就从这一刻起,先学着放下,学着看淡,学着去宽让他人,也学着原谅自我!自我和谐了,才会与人和谐,也才会与这个社会和谐!

5、命运的长河可能会把很多掏空、填满,如同这曾失去的钟声的寒山寺和又得到钟声的寒山寺。一遍遍的在原址翻盖,一遍遍的等到找寻钟声的人。

6、“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

7、《送灵澈上人》这首短小的五绝写诗人与灵澈告别,目送他回归竹林寺的情形。诗中几乎没有对背景的交代,直接以一个单纯的画面来呈现。因为刘长卿写这首诗并不只是为了泛泛表述一种惜别之情,而是要描绘灵澈的精神气质。诗中的画面既是以灵澈为描绘对象的,同时也可以说是诗人心灵的外化……

8、出自(唐)张继的《枫桥夜泊》。

9、送别时,父老乡亲们的殷殷期望,换来的却是名落孙山,失意而归?愁绪万千......

10、张继留下来的生平资料很少,大概可以知道他是天宝十二载(753年)的进士,担任过一些官职。生活年代与刘长卿差不多,两人也是好朋友,刘长卿为他写过诗。从他留下的诗作来看,他曾在江浙一带游历,这首诗应该就是游历过程中的作品。

11、我想到了张继当年去唐时首都长安(今西安)赴考,一半是因为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为个名叫王晓薇的富庶人家的女子赶考的。当他落第返回时,沮丧透顶的他,选择去天堂苏州游历散心,途经寒山寺,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难以成眠,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才有感而作《枫桥夜泊》。一介书生,为爱人赴万里赶考,不禁为人赞叹!

12、但是,让人惋惜的是,今天挂在寒山寺里的这口古钟,已不是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口古钟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也已不知下落。民间有一种说法是说当时为了抵御倭寇,销熔改铸成大炮;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已流入日本,如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为此,还曾在日本国内大力搜寻过,但徒劳无功,没有找到古钟的下落。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该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

13、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枫桥夜泊

15、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枫江》。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16、寒山问: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17、那寒山的钟声与其他寺院的相比,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18、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後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後家中伴,遥听维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後。”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19、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0、看着江南水乡幽美的景色

四、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的情感

1、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钟声,早起庄饰。

2、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3、《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4、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5、如果有机会,可以参与下这个听钟活动,祛除烦忧,洗涤灵魂!

6、争是徒劳的,而弃己的结果是在悖论中晕眩,甚至倒置。

7、南方的江南地区较为安定

8、城郭初鸣定夜钟,苾刍过尽法堂空。移床独向西南角,卧看琅珰动晚风。

9、当个人意识与众人意识相抵时,是抗争,还是承认集体意识形成的就是思想,这种典型东方宿命哲学吃透每一个人的灵魂。

10、故事要从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说起,落第才子张继为排解忧愁转道苏州(还有一种说法,当时安史之乱之后,局势动荡,忧国忧民,但无考证,姑且随主流说法),当晚小船停泊在枫桥边,秋风撩起离愁,无边寂寥和惆怅滋生于心底,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个人走出船舱,伫立船头,秋霜弥漫,星空微明,眼前一片朦胧,恰似这未来之路,何处是方向?

11、写在前面:我在西安,biangbiang面为热干面加油!

12、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到意思是:到达于某一点;到了;达到。《枫桥夜泊/夜泊枫江》(作者)张继(朝代)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3、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14、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人。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祠部负责祠庙祭祀、天文方面的事。

15、后来看到中唐白居易、皇甫冉、于鹄(hú)、陈羽,以及晚唐温庭筠等人的诗中,都提到了夜半钟声。可以看出,不仅仅张继作诗说夜半敲钟。

16、那为什么又会是108下呢?

17、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18、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19、现在看来,风烟流年,紫陌红尘,都说美丽易碎,恩宠难回,爱是一场不知归路的宿醉,谁会是谁前世难舍的情缘,谁又是谁今生饮恨的劫难?也许,有些缘分,明明不过咫尺距离,却始终无法牵手。有些人,明明有缘,却终要擦肩。可不管如何,既然认定,便再无回头。张继做到了,今生,她要在最深的红尘里,等他所爱!

20、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五、夜半钟声到客船代表什么数字

1、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2、似是而非,忽然间另一个异度空间冒出一句话来“夜半钟声到客船”,不是经声佛号,却牵着自己开始游走。夜半不消说,钟声呢,却不能不思,这钟音谁曾听过,是张继吗,是哪一年哪一月?这时的钟吟还是旧约吗,断然不是吧,千年岁月里,寒山寺几毁却未成灰,那口铜钟呢,命运嘲讽着的是谁的无奈。据说这首《枫桥夜泊》最受日本人倾慕,遂以那口铜钟传闻去了东洋,后来听说全日本举国翻找这口钟的下落,却是无果,到后来,居然一些人送回一个,传说现在挂着的就是这个莫名吧。那么每夜敲打的钟声中,撞钟的和尚和听钟的人,是什么感觉呢。

3、难道是后来的诗人是参考张继诗来写的吗?或者其他地方也如姑苏寺庙一样半夜敲钟吗?

4、这在当时是叫“分夜钟”

5、今乡中诸寺,至四更五点皆鸣钟,钟声绝则转五更。

6、后来王播写了一首诗,记载自己当年的囧事:

7、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传诵于众口了。

8、欧阳修说很多诗人舍不得好句,因此作诗的时候罔顾事实,因此出现语病。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自然是佳句,但是三更可不是打钟的时间哟。

9、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上一句是:姑苏城外寒山寺。这句诗的意思是,姑苏城外有一座清冷凄寒的寺庙,这寺庙夜半三更的钟鸣声随风飘到了我的船上。该句出自唐代诗人张继所创作的《枫桥夜泊》,全诗如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只是钟声响起时,你可知道,这千年的沧桑是无人能解的抱憾。

11、白话文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12、……唐诗中写寺庙钟声的作品,张继的《枫桥夜泊》更为人们熟知:

13、姑苏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就是苏州。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穿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枫桥桥头,举目即可见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院内青松翠柏,曲径通幽。

14、结果,通过对吴中地区的僧寺求证下来,这寒山寺还真是,早不敲晚不敲,偏偏半夜敲钟。确有半夜鸣钟的习俗,这被称为“定夜钟”。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自一九七九年开始,寒山寺每年都会举行新年听钟活动,每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晚,寒山寺都会敲钟108下。

15、枫桥,在苏州城外的西郊,横跨上塘河,上塘河是京杭大运河中的一段,我们知道,京杭大运河是隋朝隋炀帝下令修建的,枫桥的建成时间没有确切记载,大约也是在唐朝初年就建成的,是一座非常古老的桥。

16、夜晚,泊船在枫桥的旁边,月亮已经西斜快要沉下去了,这时听到了在夜里啼叫的乌鸦声。在幽暗静谧之中,人对夜凉的感觉会变得格外敏锐,“霜满天”其实并不符合自然的实际情况,霜是附着在大地上植物上而非天上的,但这里的描写却完全是诗人对夜凉的感受:秋夜的霜透着侵肌刺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夜泊的小船,让人感到那茫茫夜空中到处都弥漫着沁凉的霜华。

17、前两句的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原文: 《枫桥夜泊》

18、一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玄宗奔蜀,国家动乱不安。当时江南稍为安定,不少文人纷纷逃到江浙一带避乱,这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夜,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霜华满天,夜半无眠,诗人想到身处乱世暂无归宿,遂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作品。

19、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20、另一种说法是,张继最初进京参加科考时,曾满怀憧憬,无奈名落孙山。张继伤心欲绝,没有立即还乡,而是来到江南姑苏城(也就是苏州)。时值晚秋,夜泊寒山寺外,满目的萧索加上诗人无以排解的心情,感慨之中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滕王阁序这首诗怎么样(滕王阁序这首诗)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