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与自然的诗(人与自然关系的诗句)

2023-02-02 10:32:10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诗句

1、当风柔柔的吹过你的面颊你是否想过它将会卷着泥沙当雨湿润了你的头发你是否想过它或许将来会烧焦你的头发当你仰望淡蓝色的天空你是否想过会有一天变成灰色或是黄色当你远眺你爱的那片绿色你是否会想过有那么一天它会夹杂着白色点点还我清风还我雨水还我蓝天草依然那么翠绿水依然那么清澈保护自然爱护家园便是享受人生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2、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3、《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4、这是一组集中书写自然感性的诗,情趣盎然,灵光四溢,是普里什文自然生态主义诗写的汉语回声。它以与家人相处的温和、幽默语调,在精致、光洁的修辞隐喻的起承转合中带着读者徜徉在大自然鸟语花香的怀抱之中,满眼皆尽少年的清香与青春的生机。

5、沈健(左五)12月11日与伊甸等诗友一起举行的退休宴

6、为散文诗作家、理论家提供最新创作和研究成果,向公众推介优秀散文诗人及作品。主要栏目有:大家访谈、精品点评、重温经典、名家新作、来稿选萃、新锐空间、爱情散板、且行且吟、诗坛动态、中心资讯等。

7、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8、山水的清音,蕴含着古人深沉的思索。拢山海于笔端,收天地于眼底,情之所发、笔之所至,处处跳荡着大自然蓬勃盎然的生机。诗人将情感和人格转化到自然之中,写出的不光是客观的美景,还有丰富的心灵与自然的人性。

9、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10、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2、2019年5月1日初稿,5日改定

13、同样的故事出现两次,可见这则寓言故事在庄子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不过,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他者的个性特点和人类如何对待他者的问题,而没有深层地挖掘这种对待方式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关系模式。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关系模式,从而探讨其对现代构建人与自然关系所能提供的有益启示。

1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游山西村》中表明人与农家关系亲密的诗句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16、每个人对自然的感受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们来到这儿,来到漓江边?有着属于自己的感受呢。我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宿命的。诗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宿命的。这座山,这些人,这些句子,有意义或者无意义,也必然有人写出来。

17、这是《百年之后》的一部分,个体的达观喜悦,在亲切、轻松的言辞中娓娓展开,交织成一曲人与自然万物有灵的轮回关系,我与树、生与死、行走与安眠、入根与再生……就像地球围绕个我的星光自转和太阳顺应着宇宙公转那样,春来秋去,生生不息。

18、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是近年文学界颇为关注的话题。无论秉持怎样一种诗学立场和艺术原则,作为诗人,无论是臧棣、胡弦,还是雨田,都深刻意识到唯有在与天地万物的交融交往中“寻求与万物的一致”,才是跨越“界限与黑暗”,探寻生命与精神秘境的唯一途经。本期“新批评”关注三位诗人的新作,他们各自的最新诗集,都意在将人和自然之间的“隔断”弥合起来,重建两者的精神契合。

19、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有关人与自然的诗

1、早期人类学对人与物关系的认识,离不开笛卡尔哲学的二元划分法:人是主体,非人类的物是客体。“同时,物也会被人的主观性目光/认知赋予不同的意义,并引发思想、观念与情绪,成为‘象征的物’。”(谢冰雪梁燕:《分隔、弥合与异化——西方人类学对于人与物关系的探讨》)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目光下,物从属于人,居于次要位置。植物与人的关系亦然。然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消费社会中,人与物的关系已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例如,在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中,就强调了非人元素(物)的能动性。人类中心主义被打破,人与物的力量趋于平衡,相互博弈、转译。

2、关键词:《庄子》;鲁侯养鸟;人与自然

3、与这一转捩的大背景不谋而合,臧棣的诗里出现了某种“植物主体”。而“人”,作为与“植物”不同的另一个物种,既是观察者,又在某些时候充当了被植物所观察的对象。植物与人有了更深刻、复杂的联系。

4、自然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永恒母题。海子曾将诗人分为“热爱生命中自我”的诗人和“热爱风景中灵魂”的诗人,他在《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中告诫人们,“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必须克服诗歌中对于修辞的追求,对于视觉的官能感觉的刺激,对于细切的琐碎的描绘。”这也许隐含着对波德莱尔以降现代技术主义诗学取向的批评,但是,作为语言艺术皇冠上的钻石,在面临日趋繁复的现代性必须通过极端个人化呈现难题之时,诗人将如何实现语言的创新?诗人的“一手经验”怎样获得,如何个人化地予以语言凸现?这不仅是散文诗的困境,也是整个现代诗歌的困境,永恒地橫亘在每一个诗人面前。

5、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数“天人合一”,这不仅是儒家的思想表达,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好表达。儒家关于人与人关系思想的表达,我觉得有很多,比如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又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都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思想。

6、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7、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风柔柔吹面颊否想卷着泥沙雨湿润发否想或许烧焦发仰望淡蓝色空否想变灰色或黄色远眺片绿色否想夹杂着白色点点我清风我雨水我蓝草依翠绿水依清澈保护自护家园便享受知道想要?

9、与非散文诗相比,散文诗之所以被称为“青春的文体”,我想也许与散文诗在口语嵌入、事象引入、戏剧性植入等及物抒情技术加入行动过缓不无关系。令人欣喜的是,《自然书》既保留了散文诗一以贯之的雅致、纯粹的书面化抒情门面,也挂满了口语抒情的锁,同时还布置了许多细化、深化自然物象的抒情小锁环,引发人们通过各自的钥匙深入其中而留连忘返。

10、顺着街道,年轻的哈莱姆

11、就跳下去,管它水深浅。

12、鸣谢/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13、在上面引用的诗歌中,河水与人之间并没有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们所推崇的和谐,对于希望投身其中的言说者而言河水无疑是拒斥的、冷酷的。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的、甚至充满敌意的关系,成为休斯诗歌自然书写的一个共性。在他的诗歌中,自然常常承载着负能量,如残阳常常带着血色、玉兰树常常与被吊死的黑人身影相联,因而凸显了自然对人的敌意和对抗。例如,在《逃难者》(“Refugee”)一诗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与人之间全然是敌对的关系:

14、通过自然教学,教育学生懂得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如果被破坏,人类就失去了生存的保障

1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几乎每一首描写自然的诗词,都是一幅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

16、我已经沉尸河底死翘翘。

17、休斯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自然题材诗歌勾画了一个二战期间及其结束之初美国非裔民族从南方乡村到北方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展现了自然作为一种体制化的社会存在。就美国社会而言,二战时期非裔向城市移民有着诸多现实原因;但就休斯而言,非裔民众向城市流动是一种逃离,是一种源于他们对南方自然心怀恐惧的精神逃离。在休斯的诗歌中,美国南方的自然对于非裔而言是苦难与不幸,是南方种族主义与资本主义操纵和扭曲的异化自然。在《蓝色的牛轭湖》(“BlueBayou”)中,黑人被迫长时间劳作,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到头来经济上几无所获,生活中妻子被白人夺走,他自己也被处以私刑:

18、《诗经》里的植物“荇菜”

19、“微妙的前提/也还是要保留一点的”,既在说植物/食物,也在说诗。从大自然到厨房,从“轻轻一掐”到具体的口感,在一次次出神的转移中,臧棣不动声色地完成了“诗之一辩”,最终,从植物身上看到了人自身。

20、由此可见,休斯在20世纪40年代的自然书写反映出他艺术视角的拓展,也反映出他在冷战开始之初政治环境趋于严峻时坚守社会理想、表达激进思想的高明的艺术策略,体现了诗人在这一时期诗歌艺术上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

三、与自然相关的诗句

1、南方的树木花草、山川日月都在种族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共同作用下被工具化、私有化了,成为种族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种族奴役和压迫的工具。

2、即便是传承于中国传统,仍然直指当下。

3、稿件编辑:傅小平;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4、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5、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6、唐诗中人与自然相融合,首先表现在把自然“人性化”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些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山水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征。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描写的秋雨后的空山,沐浴在松林间的清辉,石头上缓缓流淌的清泉,竹林里浣纱归来少女的嬉笑,在莲叶间轻快穿行的鱼舟,彼此组成了一幅清丽明快、和谐生动的生活场景。在这里,空山、秋雨、明月、清泉不再是距人千里之外、与人格格不入的僵死生硬的自然物;浣纱捕鱼人的劳动也不见艰辛,山川日月与人的活动默契而成为生活相连的部分。诗人的眼中是温馨生动,富有人情味的自然景观。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7、以物见人,人中有物,乃至物我两忘……如此海量的植物书写也让我们相信:诗人的精神世界与植物发生了真实的共振。这可以说是一种极为稀缺的状态。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与自然普遍割裂。如今,人们对自然的陌生,很大一部分来自对植物的陌生。在植物与人、植物与新诗之间,更是缺少富有根性的写作。而臧棣的植物诗既源于日常,又高于日常,在恢复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树立了一种不脱离于物感的抽象经验。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9、“鲁侯养鸟”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庄子·至乐》以及《庄子·达生》中:“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10、我认为漓江边就是一个喝酒、谈诗的地方。诗歌与自然关系密切微妙,二者的关系,也是我国诗歌传统里一个很重要的议题。我本人多年来一直在大城市里生活、工作,自然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恢复,一种背景;而在另一些诗人的认识里,自然是城市的对立面;尤其是在当代,自然如何被人类和城市伤害,我想这都是诗歌该思考和表现的。

11、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竹怜新雨后, 山爱夕阳时. 湖上 徐元杰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12、“以己养养鸟”与道德金律一样,实现的条件是假定人与自然的同但是这种假定并不是客观实在的,所以,在“鲁侯养鸟”的结尾,庄子评述道:“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对此,成玄英疏曰:“夫因实立名,而名以召实,故名止于实,不用实外求名。”也就是说,自然之“实”是先于人为之“名”的。“实”蕴含于万物本身,不用在万物之外强求人为之“名”,以人为去追逐实然是不合时宜的。可见,庄子所谓“以己养养鸟”正是“实外求名”的表现,一厢情愿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同一关系,却没有抓住自然的本质,最终有名无实。

13、以上,便是臧棣植物诗写作的基本背景。但要辨别的是:在大多数诗里,植物只是作为意象被提到而已。而那些专写植物的诗,也很少集中地、大量地使用状物手法。状物,自然是以表现具体物象为主,物的形状、色彩、姿态等,都在其表现范围内。好的状物,还应该有对事物特征的细致观察与深入表达。

1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5、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无径之林,常有情趣;无人之岸,几多惊喜;世外桃源,何处寻觅;聆听涛乐,须在海里。爱我爱你,更爱自然。河水静静地流着,我们在水中尽情地玩着,笑声、水声融在了一起,人与自然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几片黄树叶、红树叶从水面上职过,贴着小河的脸,抒写着秋的诗句。人与自然间的正常关系,应当是欣赏与保护,对自然的欣赏,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欣赏大自然的山河壮阔,鬼斧神工;欣赏风花雪月的四季轮回;欣赏鸟翔蓝天,鱼潜水底的物竞天择。人将大地比作母亲,人类在母亲的怀抱中生存,体现的是真正的和谐。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伙伴。

1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7、上午游漓江,徒步古驿道,看到很多白鹭。我想,这些鸟儿会飞到诗里面去的。不是现在,就是多年以后也行,总之它们一定会飞到诗里去。

18、唐代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9、你应是从深山里走出来的好人。

20、自然书写虽然并不是直接进行社会批判,却揭示了种族主义、资本主义更深远、更广泛的破坏力。也正因为这一视角的含蓄性,才使得它在二战即将结束、冷战之初日趋严酷的政治语境中的意义更加丰富。这一时期的美国政治日趋保守、排斥苏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逐渐抬头,使得很多左翼作家在意识形态上转向温和,避免政治麻烦,休斯也是如此;而且1939年苏联入侵捷克和波兰令休斯对苏联充满失望。但是,他采用自然视角对美国社会进行尖锐批评时,只不过是批评策略更加含蓄,但批评锋芒不仅未减,反而更为深刻,延续了他在20世纪30年代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观念和社会主义革命理想。

四、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诗句

1、2021上海之鱼国际公共艺术双年展

2、材质/Material:不锈钢/Stainlesssteel

3、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4、thebookrecordedtheexplorationofauthorwhichconernsrelationofhumanandnature.

5、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6、状物:一种植物诗写方式

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视觉与听觉的审美盛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嗅觉的直观体验。

8、点击上方蓝字“人文小苑”,与我们一同学习!

9、《十月》大型文学期刊以此与读者建立紧密的联系,新刊发布、文坛资讯、编读往来等等。

10、采撷方便,也给我们带来了

1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诗如下:

12、从字面义揣摩,臧棣最新诗集《诗歌植物学》书名显示了一组基本关系:诗歌与植物。或许,臧棣早就为自己设立了一个“小目标”:用诗歌的形式书写植物,构建一套具有说服力的“诗歌植物学”。千万不要小看了“小目标”,它隐藏着很大的写作欲望:植物,本可以被画出来,被拍下来,被科学语言准确地定义出来,臧棣偏偏要走最难走的路——用诗歌来复刻并重塑植物的肖像。与“诗歌政治学”“诗歌社会学”“诗歌历史学”等体型宏大、面目抽象的远亲相比,“诗歌植物学”似乎更细致,也更具体。至少,用诗歌书写植物,已透露出状物的可能。

13、人与自然差异关系的重构

1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5、《山居秋暝》(唐)王 维

16、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17、亲切的口语,夸奖的语调,溢于言表的喜悦,像一幅速写勾勒出“绿萝”蓬勃雅静的活力与个性,情趣盎然的描述中隐在地绘制了一双大地的眼睛,在眺望的线条和回眸的水墨里,在时间的深邃与历史的广阔中,人类从一株绿萝肉身照见了自身。

18、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0、尺寸/Dimension:H350×φ200cm

五、古诗词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1、一种真实的安慰:就仿佛

2、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3、生活在日常之中,就是“行走在地”,“拥有一棵草木的姿态”,人类不灭,“行走”不息。而“行走”的具体表现,就是尽情地敞开自我细微丰盈的感官,呼吸自然的气味,品尝天地的滋味,聆听万物的声音,欣赏人间的色彩,在生长与欣赏中完善、升华和丰富人作为主体的一生。诗人在这里所经验到的诗意,与薛爱华在《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所描述的唐代诗人笔下“南方”“千变万化的气、味、音、色”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时间新质的区别,是诗人在万物襟怀中对人类精神的回望和肯定。

4、休斯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表现自然的工具化和私有化及其后果,反映了他从20世纪30年代对资本主义和种族主义进行的公开、激进批判转向了修辞性的政治表达。这是他20世纪30年代在从阶级视角对资本主义、种族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社会视野和艺术视野的进一步扩展,为他自己的社会批判建构了一个新的平台,也展现了休斯的文学创造力。

5、其实从“己”的内涵里也可以看出这种同一关系。在古人用于记录年号和日期的“天干地支”中,“己”处于天干的第六位,也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以《说文解字》里解释“己”为:“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人腹。凡己之属皆从己。”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进一步解释说:“己引申之义为人己。言己以别于人者。己在中。人在外。”可见,“己”含有“中心”“中央”之意。

6、诗人转向了形而上的思索,从植物写到人自身。结合整段内容来看,第三段起始处本是一个转折,若硬转的话,极有可能与前文发生突兀的断裂。而臧棣只用“退一步”三字,就将充满风险的“转折”化为不动声色的“平稳过渡”。与此同时,时间线从“此时”拉向“过去”:“回想起来,年轻时你读不太懂/斯宾诺莎,近乎一种幸福。”诗歌在此处戛然而止,状物、沉思、感怀……多种元素在诗里自在流淌。

7、兰斯顿·休斯第一部诗集《疲倦的布鲁斯》

8、因而他的装置总是远离商品化。

9、额而尼诺现象,是西太平洋的一种异常气候,因最近地球气候异常,过多的排放温室气体,全球气温上升,它变的越来越频繁,给人类造成更大的灾难.可见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10、我站着,光着头,任凭暴雨倾下。

11、/里/有/束/光眼/里/有/片/

12、该书选择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与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进行重点介绍。同时,该书对唐诗和宋词的艺术渊源、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影响进行了解说,并择要介绍了其他重要的唐代诗人与宋代词人。

13、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远归。

14、——从鲁侯养鸟看人与自然关系

15、这位仁兄真是好运,我这里刚好有,哈哈.孔子:“土敝则草木不长”荀子:“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树成荫而众鸟息焉”“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得地则生,失地则死”“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易传·说卦传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

16、河水静静地流着,我们在水中尽情地玩着,笑声、水声融在了一起,人与自然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几片黄树叶、红树叶从水面上职过,贴着小河的脸,抒写着秋的诗句。

17、年份/Year:2020

18、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19、这位95后女孩,陪山里娃写下1000多首诗

20、“置于哪里,都无愧于你的名儿,绿着便使劲地绿。绿得动人,绿得诱人。没有苛求,只要能适时予以水,你便绿给人看,经得狂野。一点点伸开藤蔓,一点一点,直到伸展成一挂挂让人为之一振的惊喜”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想发个开心的朋友圈(发个开心的朋友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