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的景象(山行后两句诗的景象)
一、山行后两句诗的景象
1、这三首诗都是写秋天的。这三首诗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秋天?请把这些能让人感受到秋天词句圈画出来。
2、——诗人看着这灯火,想起了家乡的孩子在捉蟋蟀,孩子们的快乐让他的内心温暖起来。
3、我们继续沿着山路往前走,过了一会儿,就看见一片枫林。我们停了下来。正巧停下的一瞬间,一片枫叶飘到了我的手中。我仔细一看,啊!原来经过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我开心地捡了几片枫叶作为纪念。
4、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5、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6、作者落笔就说明他出游的寒山枫林,走的羊肠小道。将寂寞的寒山枫林和"有人家"三字有机的融合,写出了灵气,写出了活气。诗人在观赏绚丽多彩晚霞和火红枫叶相互交融的同时,也沒忘记春天的山花烂漫,"霜叶红于二月花"。
7、同学们,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我们将迎来又一个新的秋天。在你的印象里,秋天是一番什么景象?谁来说一说你之前看到的秋天?
8、?统编课例|《白鹭》教学设计
9、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我们一家人去山里欣赏秋景。
10、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11、转发、评论点赞本文可领30元优惠券
1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山中美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风景和景色的赞美。
13、老师范写。(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14、仔细看看,有几户人家隐约出现在我们眼前;仔细听听,时而还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
15、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乍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指名说)
16、吴中之美,还有一种掌故之美。在今年一年当中,我跟郑老师还有我们请的嘉宾,会跟大家一起游山玩水、读诗,还要谈吴地的掌故。
17、秋天的美丽是真实的,也是梦幻的,它存在于山水间,也存在于我们心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秋天,会有不一样的旅行、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心情……
18、(3)秋风吹过树叶,吹过江面,吹到诗人身上,这带来寒意的秋风让诗人感到凄凉、孤寂,开始思念家乡。我们带着我们的感受读整首诗。
19、十里行春桥,八月虎丘路。
20、杨万里在写苏州的时候,正好是下着大雪来到苏州。在苏州写到了什么呢?他就赞美到了——吴中风物许清奇。
二、山行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的景象
1、马眼枣三山岛出名的,非常好吃。还有柿子,日本的柿子也弄到我们西山来种。
2、我曾经讲过一段话,也写过一篇小文章,讲《六一诗话》不是诗话。我们都讲《六一诗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诗话著作,我说《六一诗话》不是诗话。因为后来我们已经把诗话定义为一种作为专门论述诗歌的理论著作,但是欧阳修先生写《六一诗话》的时候,他说我《六一诗话》的目的是干什么?我不是来品评诗歌的艺术理论的问题,而是“以资谈谐谑”,用来作为谈资的,谈一些诗坛的掌故。
3、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
4、(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6、我们一路向西,被大山深情地拥入了怀中,一幅五彩斑斓的秋景图铺展开来,令人赞叹不已,心旷神怡!将车行至山前,我们惊喜地发现,一条石头小路曲径通幽,蜿蜒伸向白云缭绕的山头,仿佛一条银色丝带从天而降。
7、从巜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和《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可以看出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景色的,体现“旅愁”和赞美秋天美好之情,后一句诗让我们体会到的却是诗人内心对美好秋天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8、?(课例观摩)范丽娜《呼风唤雨的世纪》(四上)
9、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了什么?(板书:动客情)
10、——前两句写的是秋风。
11、(哇塞)停车坐爱枫林晚,
12、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
13、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些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你们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14、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画线,说说感受。
15、不知不觉,我们已深深地陶醉在这迷人的秋景之中,夕阳西下,大家还是兴致勃勃,流连忘返。停下车来,竟走进一片红色世界,在落日余晖中,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灿若云霞,鲜红似火,比那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艳丽,还要绚烂!
16、会试取得进士,殿试取得了探花。
17、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8、《山行》——唐朝——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一首优美景物诗,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景物的感情。诗的前两句写秋山远景,把一幅白云缭绕景象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而这幅景象却不是冷幽的,在那“白云生处”的身山之中,仍然“有人家”,有生活的活力。后两句着力写出一片火红的枫叶,分外艳丽。全诗把秋天的景物写得极富生命力,使这首诗具有开朗的意境,成为人们传颂的佳作。全诗情景交融,一气呵成,势如形云流水。要用明快畅达的心情去朗诵。
19、——秋风吹动梧叶,发出萧萧的声音,有萧条、寒冷的感觉。
20、谈话导入,走进秋景
三、山行后两句诗意
1、我们再来看看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写了哪些景物,想表达什么感情。
2、(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3、行驶在山间小路上,我眺望远方,看到了峰峦叠嶂的大山。山上成片成片的枫林,经历风霜之后,红彤彤的、金灿灿的,艳丽夺目,胜似二月春花。山间的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像一条丝带飘入山的深处,把大山内外连接起来,若隐若现,恰似少女舞动的曼妙身姿。飞流而下的瀑布,如银河般悬挂在山腰间,好似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云雾缭绕的山间,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一户人家,如在仙境中居住一般。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望,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5、杨梅为吴中佳果,味不减闽中荔枝。
6、也印证了韦谦恒诗歌最后所讲的一句话“吴中风景资谈柄”,韦谦恒本身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谈资。
7、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两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全班交流)
8、先来看看两首古诗的共同点:
9、顺着这条小径拾阶而上,不知名的小花默默开放,山缝里的泉水汩汩涌出,清澈的小河淙淙流淌。极目远眺,在一朵朵白云的掩映下,依稀有几户人家坐落其中,好似人间仙境。我不禁想到“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的悠然意境,羡慕起诗人那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了。
10、这种娱乐是什么呢?他作为一个僧侣看见了苏州非常繁华,以及苏州人会玩乐(苏州话),是说苏州人的业余生活非常丰富。
11、——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也凋残了,但依然挺立着坚韧的菊枝。“犹有傲霜枝”,能感觉到苏轼对菊枝的欣赏。
12、(5)同桌之间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13、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晚”字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14、他把整个苏州、江南一年的好风景、好娱乐都写到了。
15、阿胡子出来说苏州好得不得了。
16、——后两句写的是远处的灯光。
17、东山和西山最主要的是东山茶叶——碧螺春。接下来就是西山青种枇杷,东山白玉枇杷,西山乌梅种浪荡子杨梅等。杨梅是王鏊写过、评述吴中第称:
18、(5)是啊,这首诗前后的情感是不太一样的,前半首让人感觉孤寂、凄凉,后半首温暖起来,让我们带着理解读这首诗。
19、——我从“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看出来的,霜是一种自然现象,深秋的时候霜天比较多。
20、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四、山行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情景
1、我们继续向山上走,远离了瀑布的喧嚣,走进了一户人家。我在惊讶之余,不知不觉间忘记了一切的纷扰,心情变得异常平静。
2、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诗的侧面提供了一些词语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3、苍雪读彻是一个在诗歌领域非常有成就,也很有造诣的一位诗人。他被称为清初第一诗僧。钱谦益对他评价也非常之高。
4、在我老家常州有一句话“虾有虾路蟹有蟹路,河蚌没有路,滑都要滑出一条血路出来”,这大概可以形容我们钻天洞庭商帮的创业精神,钻劲和闯劲。
5、贵一点。浪荡子杨梅在樟坞里边出产,现在作为一个品牌村。
6、到了山脚下,高高的山峰耸立在眼前,曲曲折折的石阶铺成了一条上山的小路。我感叹到:“这山可真高呀!”
7、今天早上,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我和爸爸妈妈到郊外去爬山。
8、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人,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9、乡愁、书画、美食等十二个主题。
10、——“最是橙黄橘绿时”,橙子和橘子成熟的季节,那肯定是秋天。
11、书局怱怱策马回,招要重到小蓬莱。
12、?统编课例|《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13、——可能是想鼓励刘景文,遇到困难,应该像菊花,绝不低头,更应该像橘子,在严酷的环境中依然茁壮生长、结果。
14、山行这首诗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深秋山林枫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感谢金老师,感谢金会长。今天参加我们节目的是金庭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会长,金培德老师。
16、大约行了十来里的路程,我们便来到山脚下,顺着石头小路向上攀爬,啊,多美啊!看到了山顶上有两户人家。白云就在我们的脚下。
17、学生: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诗人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18、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车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啊!
19、(4)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古诗。
20、同学们的故事都很精彩!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夜书所见》。
五、山行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什么
1、坐:此处是“因为”的意思。
2、——我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看出是秋天,枫叶在春夏秋冬都有,但是在秋天会变得更红。
3、“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4、果真在三年之中的不同时间里看到了景象各异的山市奇景。“初看山市在子丑,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
5、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上的美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7、创作背景:要想考究杜牧的这首《山行》的创作背景,还真是有难度。因为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是在什么时候创作的这首诗。我们只知道他坐着车到了山里,是专门去山里游玩?还是访友?没有人记录,他自己也没有在诗后标出来。不过,这都不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杜牧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首描写秋天山景、枫林晚景的好诗。
8、苏州人特别好事——人因花出游,每到春天,苏州人每个礼拜都会出去玩,为什么?这个礼拜看杏花,那个礼拜看桃花,下个礼拜看梨花,再下个礼拜看紫藤,到二十四番花信结束看楝花,每个礼拜都去看花。人因花信而出去玩,是非常准确的概括。
9、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0、——我从“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句可以看出,因为里面直接提到了秋风了。
11、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12、才雪又晴晴又雪,吴中风物许清奇。
13、还有枣,冬枣也在我们这里落地生根了。
14、读了四时田园杂兴的后两句,能想象出怎样的情景:答:能想象到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这也写出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15、也很好吃的,西山也种的。西山农业园区也有无花果的园子,现在能够适应江南气候的、能够种的都在种,许多品种,多了,但不是成为批量型的。比如说梨子,翠冠梨现在也好吃的,西山的翠冠梨,葡萄都有的。
16、从横塘出发到西山,大清早出发,一路上看见有很多的农户在水车上辛苦地奔忙,但也有冶游的男女在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第三点我们要注意的是,它的词序其实是调整过的,“麦响家家碓”是“家家响麦碓”,是脱粒的意思;“茶提处处筐”是“处处提茶筐”。茶筐是劳作的人带茶点到田里去时所用的——
17、——“寒声”这个词让人有寒冷、凄凉的感觉。
1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19、听众朋友在2021年听我们节目的时候还记忆犹新,陆机的那句——土风清且嘉。“清嘉”成为苏州、吴中地区非常重要的风土人情的一个修饰词,在这里也是“风物清奇”。我们请金老师介绍一下太湖地区,尤其是洞庭东西山,有些很独特的风物。
20、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