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这首古诗的意思(登高古诗词的意思和赏析)
一、登高古诗词的意思和赏析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2、昆山市教坛新秀;2013年昆山市青年教师大比武二等奖;2014年江苏省课件比赛二等奖;2014年苏州市优秀教案评比二等奖;2015年苏州市优秀教案评比二等奖,苏州市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2015年“一师一优课”昆山市二等奖;2017年“一师一优课”市优。
3、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4、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5、纵观杜甫的一生,年轻时登高,凌云之志正盛;壮年时登高,忧国之思已深;及至暮年登高,只余“艰难苦恨”。恨不能匡君辅国,恨百姓受苦太深。前面的四句环境描写都是为渲染感情而铺垫,颈联写自己人生迟暮,尾联直抒胸臆。全诗浑然一体,后人盛赞其为“古今七律第一”,第一的不是它的文法,而是诗歌中饱含的对时代与个人命运的悲情,其境界与情怀,是其他诗歌难以企及的。
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8、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9、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10、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已的感情。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3、作者:赵时春(原文)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注释)①这首诗选自《宣统固原州志》。原州,北魏至唐代州名。治今固原市原州区城关。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始置,因治高平城,盖取“高平”之意名原州。辖今固原地区大部、同心县南部及甘肃平凉、镇原北部。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也就是重阳节。②咽: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塞笳:塞外的胡笳。③霜华:有月光的意思,也可解读为霜的光气。④入望:进入视野。赊(shē):长,远。⑤苍蒹:深青色没有长穗的芦苇。⑥鸿鹄:古人对天鹅的称呼。
1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5、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1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7、在小学考试的众多考试题型中,古诗词鉴赏一直都是众多小学生的失分重灾区。其实,想要在此类题型中少扣分,甚至是不扣分,就需要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18、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19、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20、⑥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二、登高这首古诗的意思
1、《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2、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3、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4、B.“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
5、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
6、C.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更耐吟咏和思索。
7、birds are flying homeward over the clear lake and white sand,
8、李瑛云:前四句凭空写景,突然而起,层叠而下,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澎湃潆回,不可端倪。而以六句承明作客,登高情事,是何等神力!末二句对结,“苦恨”与“新停”对,“苦”字活用。(《诗法易简录》)
9、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10、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11、D.《虞美人》以其形式别致给人美感愉悦。
12、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13、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4、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6、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17、作为小学生应该明确,修辞手法,是鉴赏诗歌时重点需要鉴赏的对象之掌握了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便能够更精准的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下面就为广大的小学生整理了12中修辞手法及鉴赏示例,建议家长为孩子收藏,并让孩子认真阅读。
18、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19、D.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和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创造出了欢快轻松、悠然自得的艺术境界。
20、A.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诗的第二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似水流年的追忆.
三、登高这首古诗的诗意
1、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2、杜甫的《登高》是在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诗人病卧夔州时所写。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后人推为古今七律之冠。
3、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5、地址:奉节县夔门街道诗城东路83号
6、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7、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浣溪沙》晏殊赏析:此两句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表现了诗人很高的艺术技巧,是颇有盛誉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同学可以从他的手法表达的感情上面出发来写这两句你可以参考下。
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11、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12、初遇《登高》,至于今日,弹指二十三年,总是想书写一下对《登高》的观感,但数次提笔都茫然不知所云怅然辍笔而退,扪心自问,以我的才力学识,想要说清登高的好处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当初上海辞书出版《唐诗鉴赏辞典》,兴兴然翻找《登高》的鉴赏,却发现通篇只是翻扒了胡应麟的分析,舍此殊无新意乏善可陈,便又悻悻然撇在一边。后来又见过一些鉴赏分析《登高》的文字,虽不乏可观处,但也都流于泛泛,用比较普遍的说法分析十分特殊的《登高》,其言不及意难以搔到痒处也就可想而知了。于是自己不免又要不自量力地提起笔来,试着说说对《登高》的理解,虽不敢说搔到痒处,但异于二三子者还是不忍珍为敝帚的。
13、你想啊蜗牛那么一个小小的东西走的慢还要背着大大的壳子所以他往高处爬是很困难的!蜗牛登高应该是指一个人去努力做意见不容易的事情!
14、掌握12种古诗词修辞手法,考试不扣分!
15、D.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16、这首诗作于公元767年,诗圣杜甫时年55岁,他流落江湖,于酒醉之时登高望远,无边落木,滚滚长江,大自然已是深秋。杜甫此时漂泊万里,孤穷多病,一生潦倒,杜甫自己也走到了深秋。
17、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8、《登高》诗的写法,是先写开阔动感的自然远景、再从外景转到自己个人的人生时空,最后的镜头聚焦到了自己身上。峡江急风中的高台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白发乱飘的形象。诗人因病停酒,人生的乐趣又减了一桩。“艰难”“潦倒”,杜甫用这两个词语,概括了自己目前的生活。然后,诗句就戛然而止了。
19、“悲”指自然之悲象(秋)、人生之艰难(霜鬓)。自然之悲象体现在诗的前四句,人生之艰难体现在诗的后四句。“独”指诗人独知人生之悲怆,独自承担苦难的情怀。全诗用苍凉的色调,将风急、猿啸、鸟飞、叶落与滚滚江水描写成天地同悲的宏大意境,再引出自己的悲苦、孤独的感伤情怀,全诗既流畅浑厚,又高歌激越。气势磅礴、情景交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历来被赞为七言律诗第一。
2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登高 古诗意思
1、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2、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4、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5、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6、温馨提醒:欢迎把诗词卡片保存到相册,随时复习查看
7、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描写秋景,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9、《登高》中的“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怀的?
10、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11、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12、C.上片抒发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下片借景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13、官方微博:新浪微博@夔州博物馆
14、⑦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15、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16、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17、D.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他登北固亭时写下的,上阕赞扬孙权、刘裕,表现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之情;下阕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错误主张,结尾写到廉颇,抒发了未能尽展才能的感慨.
18、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9、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20、由于在夔州获得了一段比较安稳的生活,有精力和时间专门在诗歌音律方面精雕细刻,杜甫对于七律诗艺的探索确实进入了一种应该属于“审美游戏”的“形式化冲动”,作诗已逾千首,人生已到暮年,他也可以对自己几十年的诗歌创作经验进行总结了。在《解闷十二首》中他说“颇学阴何苦用心”(阴铿、何逊),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中他称自己“晚节渐于诗律细”,说明他在诗艺方面的追求和自我感觉达到了极佳的状态。
五、登高古诗解释
1、《登高》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答案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2、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3、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4、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5、D.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6、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
7、and with my hundred years of woe, i climb this height alone.
8、教科书式品鉴诗词,唐诗宋词品鉴的第251首古诗词
9、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10、品手法,悟妙用手法,简单地说,就是古诗词怎么写的?它分为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互文、双关等。表现手法就是对比、衬托、象征、渲染、悬念等。前者让诗词形象生动,典雅,意蕴深厚,后者让诗词主题鲜明,突出,意味深长。一般地,诗词名句是诗词的精华部分,所用手法也别具匠心。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妙在借助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气势磅礴的景象。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高
12、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13、《山居秋暝》唐朝王维五言律诗诗空山雨秋凉松间明月光照石清泉声音及浣归竹林喧笑声鱼船穿荷花态谐完美融合起给种丰富新鲜受像幅清新秀丽山水画像支恬静优美抒情乐曲体现诗诗画创作特点《登高》诗唐朝伟现实主义诗杜甫所作属于七言律诗公元767(历二)秋诗病卧夔州所写全诗前四句写景四句抒情慷慨激越弦推古今七律冠首诗五十六岁诗极端困窘情况写独自登夔州白帝城外高台登高临眺百交集望所见激起意所触;萧瑟秋江景色引发身世飘零慨渗入病孤愁悲哀
14、每天一首原创音频陪伴你
15、C.词作以实虚相间的手法来绘景、抒情、达意,忽而写眼前,忽而写想像。
16、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7、不正确的一项是()
18、紧接着杜甫写下了《登高》中最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一句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渚清沙白,尽在眼底,飞鸟徘回,举目可及,似乎诗人的心情也因此从天风浩荡的激越中平静下来,但是这种平静不是一种简单的反弹和平庸的失落,继之而起的深沉的压抑感更是让这种悠扬的平静生出一种一默如雷的深邃感和震撼力。无边落木,萧然飘落,道尽了秋意遮天蔽日的苍凉,不尽长江,滚滚而来,道尽了世事蹉跎的沧桑,在尽在眼底举目可及之间,无边不尽陡然而出,直如异军突起,读来不由自主随着诗人一同扩大其心胸,开阔其眼界,不由自主痛感营营小我之渺小,滔滔物议之微不足道。
19、2019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廿二。
20、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五种,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多出现在曲或词中)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大致相同。其他常用表现手法: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白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