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项羽的三首诗(对项羽的评价的诗或句子)

2023-03-02 07:18:14

一、对项羽的评价的诗或句子

1、A“并责罚了萧何”错误,从文中汉王听取了萧何封韩信为大将军的内容可知说法错误。

2、D.文章写法巧妙,叙写赵尚志善于用侧面烘托,比如叙述作家王忠瑜写赵尚志与导演李文歧竭尽全力将赵尚志搬上电视荧屏,都是因为崇仰他。

3、生当作人杰,(人杰,刘邦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为人杰)

4、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5、示例四: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首》)

6、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7、B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错在“将诗人所居山村的风光与若耶的风光对比”。题中“村舍”,指诗人修建于故乡山东博山城东五十里的“红叶山楼”。诗人说,他的红叶山庄虽地处山东博山,风景之优美则仿佛如绍兴的若耶一样。诗人把他红叶山楼的风景比之若耶,可见这里富于山光水色。D项,错在“诗人在山村游山,赏月的活动”。“雨玩山姿晴对月”是说,雨中的山,烟雾空濛;晴夜的月,清幽悄悄,两者都呈现淡远朦胧之美。这句话是描写雨中山和晴夜月的景色,并不是说诗人“在山村游山,赏月的活动”。故选BD。

8、C.三秦,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给秦三个投降的将领,合称“三秦”。

9、批评不肯过江的杜牧

10、①赵尚志爱好抽亚布力烟,亚布力烟雾终日弥漫在他的嘴边,笼罩了他的一生,是赵尚志的生活特征之写亚布力烟,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②文章题目是“亚布力烟什么滋味”,在文章前面又提出问题“亚布力烟什么滋味”,后文回答“亚布力烟有滋味”,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③“亚布力烟有滋味”暗示文章主旨,增强情感表达,反复渲染,强调热血、激情、骨气永远令人们景仰,永远让历史铭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影片,业余生活更加充实,让人(),同时也为推动乡村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12、莎士比亚说,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司马迁在生与死之间,选择了生,那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完成,这是以死践志;史可法选择了死,那是因为苟活让他觉得虽生犹死,这是以死明志。而项羽面对生的机会,面对“江东虽小,亦足望也”的诱惑,却毫不为之所动,毅然选择放下一切,以死谢罪,做一个不愧于心、顶天立地的英雄,他虽败犹荣,他虽死犹生。他成就了一代霸王的传奇,赢得了后人的尊重。

13、乱峰重叠水横斜,村舍依稀在若耶②。

14、D“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说法错误,檄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征召、声讨和晓喻的文书。

15、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6、当宽大的银幕上显示出清晰的电影画面,耳边传来令人震撼的音响效果,正在看电影的群众乐得合不拢嘴。

17、⑶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扩展资料: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题乌江亭》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满赴京途经乌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县),针对杜牧的议论,写了这首《乌江亭》。

18、踩着赵尚志和他战友们留在雪地上的脚窝,我们被硝烟裹挟,回到那个也许已在平静的日子里渐渐淡忘了的岁月。

19、C.欣赏“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侧面烘托效果。

20、学生回答,教师确认: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二、评价项羽的三首诗

1、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2、项羽是一个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残暴的人。(评分参考:3分)

3、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

4、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5、注①赵执信: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②若耶:在浙江绍兴之南,是著名的风景胜地。③卫足花:据《左传武王十七年》记,其大夫鲍庄子,为人所谗,被齐君处以断足之刑。孔子说:“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6、其一:李清照——夏日绝句

7、译文:秋风里响起四面楚歌,像花儿一样的美人死在了军帐中,眼中有两个眸子(比喻帝王气概)的将军是个盖世英雄,却泪洒乌江。

8、A.抑郁症的病情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9、杜牧的《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个是七言绝句,一个是五言绝句,同样的言简意赅,同样的通俗易懂,不同的是,他们对项羽乌江自刎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

10、故事被传诵着又被不断賦予新的解释最后再被忘却,甚至包括故事主人公的姓名。所有的背素渐渐远去,留下来的只是一个真正成为人的男人才具备的骨气。

11、译文: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13、③羞愧之心的萌生,使其耻于东渡。乌江亭长的一段话,是项羽产生了愧疚之心和羞耻心,如胡曾诗中所说,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14、本来历史学家写历史。很少是象某些小说家一样要塑完美的大英雄。但后世历史动责把某个人塑造成大英雄!项羽、袁崇焕、岳飞等都是这种幸运儿。之所以非议这种英雄,只是这种英雄通常太过霸道。以至弄得与他相关的历史都因他而被篡改殆尽了!总而言之,历史都得为了塑造他完美服务。稍有抵触就得模糊。也许是受了太史公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项羽高贵坦荡,目光短浅而又妇人之仁。项羽的才华,我是衷心佩服的,他既不短视也不仁慈,至于人品他并不比他的对手高尚。。

15、A.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便去追赶他,汉王大怒,误以为萧何逃跑了,萧何回来后向汉王解释了原因,汉王认为萧何纯粹是在骗人,并责罚了萧何。

16、我们再来看这5点原因,其中前两点是渡乌江前已有的,在第4段,项羽欲渡乌江的“欲”,说明项羽还想挣扎拼死来求一条生路,然而听了乌江亭长的一番话后,才选择拒绝渡过乌江,所以后3点才是项羽拒绝渡江的根本原因。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18、乌骓马不前进了我又能怎样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19、剑折沙尽血洗风,七载成败转头空。

20、A.首句取远观视角,从整体上对村舍风光做了描绘,展现论文重恋叠峰、河道纵横的山村风光。

三、后人对项羽的评价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1、项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后人对于他有过许多的评价,特别是他在楚汉战争中失败,逃到了乌江选择了自刎,对于这一段历史,很多的历史学家反复讨论,有人认为他应该要渡过乌江,或许还有机会卷土重来;但又有人持相的意见认为一切已成败局,即使是渡过了乌江,那也是无济于事,只终还是会失败。其实除了历史学家之外,古代的很多诗人,对于这一段历史,也有过很多的评价,并且还写过了很多的诗,尤其是晚唐时期的杜牧,他就写过一首《题乌江亭》,在这首诗中他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评价。

2、D.韩信认为汉王终将夺取天下,因为汉王在入关以后,没有伤害任何东西,还废除了秦朝的严酷的法令,与秦地的百姓约法三章,受到了秦地百姓的欢迎。

3、反观李清照,她写《夏日绝句》时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军入侵中原,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后来,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却在城中暴乱时置国家和百姓于不顾,临阵脱逃。

4、最后两句也是整首诗的精华,同时也是直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江东子弟大多都是很有才华,同时也很有能力,只要渡过了乌江,再结合自己的力量,以及领导能力,还有机会东山再起,从而卷土重来,再次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这里杜牧认为项羽应该要渡过乌江,只过了江回到江东,一切还是有机会。

5、我虽没有尝试的勇气,但我相信。

6、沈从文说过,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思考项羽是有条件渡江的,为什么拒绝东渡乌江?历来名家对此众说纷纭,请谈谈你的看法。

7、王安石的这首《叠题乌江亭》,应当说是更加理性,他的观点与杜牧完全不一样,开篇的两句便是表明了不同的观点,连年的战争搞得人们怨声载道,手下的士兵也是很疲劳,完全没有士气,中原一战再也没有以往的能力,那一战也就注定了失败,项羽也是难以再挽回。

8、当代著名诗人叶延滨《活着》节选,“窗外的太阳是新出炉的面包/项羽说我的太阳已经二千年了/……他不爱看史书/虽然哪本都离不开他/……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但胜利者死了/活了两千年的项羽最后胜过了对手/……项羽活了两千年/……只关心一件事/新版的历史书怎样写项羽。”胜利者都死了,失败的项羽却活到了现在,我们为什么对这个失败者念念不忘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项羽之死

9、A.欣赏通过语言刻画形象。引导解读战前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三种心绪—回顾战斗历程且说是“天之亡我”时的极度自负;明知无法脱身时还说“愿为诸君快战”的大勇;“复聚其骑”时一问“何如”的豪迈。

10、A.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11、那古人的评价是否更为多样化呢?笔者从几十首有关项羽的诗词中挑选出了三首立论与文笔俱佳的作品,而这三首诗恰好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12、不得不说,李清照确实是学富五车的一代才女,《夏日绝句》全诗虽然只有20个字,却典故频出,其中“人杰”是汉高祖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的赞词,而“鬼雄”则是屈原在《国殇》一文中的名言。李清照用“人杰”和“鬼雄”来形容项羽,可见项羽在她心中的至高地位。

13、①天命思想的主导,使其失去斗志。(中国古人尤其是君王贵族,大多有着非常浓厚的天命思想,连项羽的对手刘邦也不例外,刘邦在临终时就说过,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14、其三:王安石——乌江亭

15、樊川居士是极为擅长咏史题材的,这首诗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通过前两句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项羽真不该因为垓下战败就气馁,学会包羞忍耻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但项羽却没有做到;其二是通过后两句指出除了要包羞忍耻外,更应该听从他人劝告。项羽的一大败因便是因为刚愎自用,身边唯有一范增而不用,当他自刎乌江前,乌江亭长更是直接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依然听不进去,而意气用事,把一切都归结于‘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杜牧此诗,对项羽惋惜、批判、讽刺,三种感情兼而有之。

16、“亚布力烟”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8、形容项羽霸气的诗句有: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江亭

20、楚歌四面秋声起,美人如花帐中死。重瞳将军盖世雄,泪流暗逐乌江水。——明·张宣《虞姬》

四、评价项羽的诗歌

1、我们从杜牧的这首诗中,便是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杜牧是认为项羽尽管是失败了,可是只要渡过了乌江,再加上江东子弟多才俊,一定是可以卷土重来。那这样的一种评价应当说还是比较理性,也是充满了个人情感。毕竟对于杜牧来说,他是站在一个同情者的角度来评价项羽的失败,并且认为他只要渡过了乌江,那么一定是可以卷土重来,可以再次实现自己的理想。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3、时光荏苒,当历史的长河奔涌到宋朝,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途经乌江时,就项羽之死写下了同样著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④船只太小,只能容项羽自己求活,项羽不忍独自逃命而致二十余部下于死地,这与刘邦危急关头将至亲推下战车三次,形成鲜明的对比。试想,如果是刘邦处于这种绝境,他会怎么选择?

5、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6、乌江是一个地名,项羽是在那个地方自杀的,项羽是个英雄,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惜他不是一个好君主,他一个范增都用不好,韩信在他手底下只是一个拿戈的。

7、死亦为鬼雄。(鬼雄,出自屈原《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为鬼中英雄之意)

8、⑤忏悔意识的觉醒,使其回归人性。我们先来看拓展的资料,“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这句话正反映项羽体恤天下人民,想早日结束战争,虽然这想法很幼稚,很直率很可爱,但也说明项羽此时对荣辱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造福百姓为荣,祸国扰民为主,最后是刘邦违约出了兵,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景象,使他有一种忏悔意识,人性中善的一面开始回归。同样在生死关头,项羽一听卷土重来,就想到了百姓的安危。就不愿渡江,不愿再掀起战争了。

9、杜牧这首诗写得很感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最真实的观点,这也正是由于他喜欢项羽,对于这位悲情英雄称赞不已,才会在第一句就自我安慰式的表述,胜败本来就是兵家常说,谁也不可能一一帆风顺,总会有失败的时候,只要能够忍受住失败和羞耻,那么就是好男儿,是真正的男子汉。

10、③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

11、于是《赵尚志》的主题歌最后一句是:亚布力烟,有滋味……

12、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13、C.文章中的一些议论语句含义深刻、富有哲理。如“历史活着……因人生生不息的延续而辉煌”肯定了人的骨气、民族气节在历史传承中的作用。

14、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史记项羽本记》

15、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16、▲欣赏东城快战(突出“叱”字——勇猛自负)

17、第一二句便是写到了当时的形式,毕竟对于项羽来说,一切都无可挽回,“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项羽常年带着士兵征战,使得这些将士都疲惫不堪,再也没有士气,尤其是中原一战之后,项羽就注定要失败,再也无法实现他的理想。在这两句诗中,王安石正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看待这段历史,所以点评的也是比较精准。

18、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19、译文:是男儿就应该有远大的抱负,不该眷恋家园,而应以天下为家,建功立业。汉高祖自新丰起兵后,项羽又何曾在故乡待过。

20、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五、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诗句

1、歌数阕(解释含义:遍)

2、B.宽大的银幕上显露出清晰的电影画面,耳边传来令人震撼的音响效果,让正在看电影的群众乐得合不拢嘴。

3、趟开没膝深的白雪,我们走进山林。

4、C.津津有味精彩赞不绝口振兴

5、北伐秦朝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却不想在秦地称王。

6、(2)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的将士,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诛灭!(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诚”“任”“何所”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7、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词类活用: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8、A.文章叙写“我”观看电视剧《赵尚志》的经历与感受,再现抗联当年的战斗场面,赞美了赵尚志等抗联战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英勇气概。

9、示例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10、项羽,是一位充满争议和矛盾的历史人物,盖棺定论很难。从几年的网络风向来看,捧项(羽)贬刘(邦)是占据主流的,为何失败了的项羽反而更能收获现代网民的推崇?这实在是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11、B.萧何认为汉王想争夺天下,就必须留下韩信,并劝说汉王重用韩信,并且说如果汉王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跑的。

12、(1)韩信推测萧何等人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但汉王一直没有重用韩信,于是韩信逃跑了。(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度”“数”“亡”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3、领悟项羽悲剧美及其价值意义。

14、唐朝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大诗人杜牧在途径项羽兵败自刎遗址——安徽和县乌江亭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5、不肯过江东。(垓下一役后,项羽突围至乌江,虽有逃走的机会,项羽却自刎而死)

16、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咏项羽》唐代:于季子

17、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18、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19、几年前,曾经读过《赵尚志》的原著——老作家王忠瑜先生的长篇小说《总司令的悲剧》。于是坐在电视机前时就很悲壮地想:假如没有年轻的导演李文岐豁出身家性命,四处筹资将其搬上荧屏,那个苍茫岂不是留下一个大大的空白么?

20、两千多年来,世人从未停止过对西楚霸王之死的争论,更有无数文人骚客就此写下了诸多不朽名篇,其中最为后人熟知的无疑就是杜牧的《题乌江亭》,以及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由孟母三迁说起(孟母三迁作者是)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