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剪梅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一剪梅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
1、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词人眼中的余香袅袅的秋景图。荷花已谢,虽仍留有残香,却不免透出秋的冷落与萧条。
3、这三个“自”的意思的不一样的,第一个“自”写的是谁自由流动的一种状态,在谁自流的过程中作者赋予了一种凄凄戚戚的愁绪在里面,说是自流,其实作者的小小无奈还是可以体现;第二句,云无心水自闲,白云泉,流出的是悠悠,流不尽的是作者的感情,第三个“自”可以理解为来自,杜甫的沉郁顿挫的悲风里面的亮色,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以乐景写哀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美丽的春色,却抵挡不住,“未捷身先死,泪满襟”的悲哀。
4、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
5、举目四望,相伴的只一“兰舟”而已!本是为“消愁”而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
6、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
7、dúshànglánzhōu。独上兰舟。yúnzhōngshuíjìjǐnshūlái?云中谁寄锦书来?yànzìhuíshí,雁字回时,
8、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
9、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浣溪沙》
10、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总领全篇,此句一开头就营造了凄婉的环境氛围和体现了词人的孤独情怀。“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可见词人惦念游子,望断天涯,急盼锦书,神驰象外的遐思。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自然过渡,承上阕叙事写景转为抒怀,是直露胸臆的内心独白。
11、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12、醉美宋词·2020年12月12号
13、意思是: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
1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15、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
16、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
17、展开全部1表达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是游子的心情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是送别诗)2还有就是闺怨诗中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李清照的一剪梅中就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3壮志难酬的宦游诗中也常会出现杜甫的孤雁中就有雁的意向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1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
19、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20、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二、李清照 花自飘零水自流
1、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2、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3、yuèmǎnxīlóu。月满西楼。
4、▾戴上耳机点击右侧播放键▾
5、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
6、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
7、承上启下,并体现出了李清照略带失落与悲哀的情感。借景抒情,以物喻人,比喻自己是“落花”,终归是要飘零的;又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是流水,终归是要流走的。此句在此词中,落脚毫无痕迹,与下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呼应,在不经意间烘托出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8、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9、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了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舟中所望、所思;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的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了雁足传书的遐想。
10、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11、内容上: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真实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相思之情,起衬托作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作用,又与上阙中“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呼应。
12、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13、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14、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15、❤点击抢购➔厂家直销:宣纸买二送超级划算。
16、十言|每个人生来都是君王
17、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而后其父李格非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18、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南楼令》
19、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在床上。仰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20、可是空间上的距离使二人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自思念着、愁闷着。这也是女性特有的细腻之处。但是这只是铺垫,词的主旨落在最后两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
三、一剪梅李清照诗意
1、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2、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
4、为排遣心中的愁绪而“轻解罗赏,独上兰舟”。一个“独”字而意境全出:曾经是夫唱妇随,曾经是携手并肩,曾经是举案齐眉,而现在却是茕茕孑立,形单影只。
5、liǎngchǔxiánchóu。两处闲愁。
6、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7、18堂美字修练课:零基础小白必备,每天30分钟,轻松写出一手好字!
8、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
9、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10、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残花》
11、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南楼令》
12、花开花落,不但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不但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受到后世词评家的极力赞赏。
13、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14、这首词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15、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首词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之后,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因此,第二天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16、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7、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18、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19、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与其他词人一些词句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
20、十言|美好而没有希望,是
四、一剪梅李清照诗歌鉴赏
1、诗与词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是相似。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3、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相对于范句,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
4、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5、“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6、硬笔书法|书法作品|行书字帖|硬笔楷书|书法教程
7、sònglǐqīngzhào宋李清照
8、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9、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了全篇。上半句的“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的“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的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了词人情怀。
11、“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12、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醉意意先融。疏钟应以晚来风。——《浣溪沙》
1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不仅写到了自己苦闷的相思和闲愁,同时也推己及人,最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词的主旨句的落实。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14、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15、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永遇乐》
1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7、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9、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孤雁儿》
20、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五、李清照的诗花自飘零水自流
1、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2、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
3、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浪淘沙》
4、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
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6、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7、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蝶恋花》
8、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关注!
9、知乎书法大V:零基础硬笔书法跟练,9节课教你写出一手好字
10、十言|身无所寄,心无所忧
11、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12、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3、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怨王孙》
14、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15、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16、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17、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蝶恋花》
18、展开全部邻家有女两无猜,逐年相长互生爱。勤奋苦读榜提名,两人相约把酒饮。泣泣丝语没进榜,愿在家中等君郎。昔日来往今无音,家中多事不来信?四年学海已归涯,情人他嫁吾心寒。再度相遇人已非,两人无语各自归。道是有缘却无缘,脑中无绪苦埋怨。破房烂瓦下顿愁,财势两无冷暧忧。寒窗苦读为何求,功名利禄两相抛。苦背虚名现已扔,下世宁愿不为人。
19、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了全篇。上半句的“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的“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的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了词人情怀。
20、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