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牧童的诗句(含有牧童的诗句有哪些)
一、含有牧童的诗句有哪些
1、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黄昏后回到家,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或米饭,这一天就算完美啦。
2、师:来第三小组,说说你们喜欢哪里?
3、芳草自生宫殿处,牧童谁识帝王城。
4、师:哦,可爱,调皮。谁再来读读这句诗。读的时候可以把“六七里”读得长而缓,“三四声”读得短而轻。
5、杏花村酒家家好,莫向桥边问牧童。
6、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7、犬误随行客,牛偏识牧童。
8、4月6日童趣名师工作室网络学习后,工作室成员提出以下修改建议:
9、诗文配图:根据你的想象,给《牧童》配一幅图。要求:不能与课文插图相同。
10、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11、授课环节如果能更清晰点会更好。比如:通过几首牧童诗歌,让孩子们谈感受;接着回归本诗,问孩子从哪里看出牧童的自在?引导抓关键字词。然后再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最后总结提升?
12、牧童遥指阴森处,杳杳孤村怎能去。
13、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14、 隔堤吹叶应同伴, 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 官家截尔头上角!”
15、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16、师:老师仿佛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草铺满了原野,微风轻轻吹过,涌起层层绿色的涟漪,牧童骑在牛背上,不停地逗弄着手中的笛子,晚风中传来,一阵阵悠扬的曲调,时有时无,时快时慢,时远时近。
17、得道年来八百秋,不曾飞剑取人头。
18、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
1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更天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20、好了,小朋友们,不听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历史上有关八仙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八仙过海,你们能讲一个吗?
二、诗中有牧童的诗句
1、(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紧紧结合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通过想象画面来给古诗配图,一则可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二则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2、师:同学们,那你们知道什么是蓑衣吗?蓑衣有什么作用?师:不要着急,站起来说吧。
3、师:现在老师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诗文,结合书中的插图和注释,交流讨论,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开始吧。
4、牧童无枕簟,但铺明月卧。
5、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6、指名吟诵。师示范吟诵。读完后,你眼前有怎样的画面?
7、杨柳阴初合,村童睡正迷。一牛贪草嫩,喫过断桥西。——《牧童》白玉蟾
8、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直接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9、比起一句句出示诗歌往下讲,能否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来引领,再进而讲解、教诵。
10、讨论反馈:淘气的、无忧无虑的、天真可爱的、无拘无束、贪玩的野小子等。
11、师:那个笛弄晚风,簑衣不脱便随意地躺在月夜的草地上的牧童;渔船上两个收篙停棹,张伞当帆的渔童;那个溪边悠闲地卧剥莲蓬的小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共同印象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的共同特点,你会选择哪个词?为什么?
12、平生我有脊梁铁,明年八十冻不折。
13、细细品读这首小诗,虽然简单,但是却有趣又有水平。全诗却极有画面感,尤其是对于牧童调皮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跃然纸上的艺术效果。读最后一句原谅更是让我不厚道地笑了,这结尾的转折实在是有趣,很像当年我们在学校因为调皮被老师叫家长,结果家长不在一样。虽然时空转换,但是这样的趣味性却是共通的。
14、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5、古人为何爱用“牧童”作诗?
16、师:在大文豪高尔基笔下,童年是一段疼痛的成长旅程,“铅一般沉重的丑事”揭示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百态;在罗大佑的歌曲中,童年成了一幕“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纯真印刻。那么,在唐代诗人吕岩的《牧童》中,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呢?(板书:牧童)
17、吟唱并背诵整首诗。
18、《清明》杜牧〔唐代〕
1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6)小结:牧童形象。
三、关于牧童的诗句还有哪些
1、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雷震
3、片断设计举例一(《舟过安仁》)
4、B笛弄晚风三四声“弄”:(板书“弄”字)
5、翻译: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6、释义: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7、师:从此,你对牧童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千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相信写牧童的诗还会延续,写牧童的歌不会间断。
8、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也有不同的解读,今天想起杜牧《清明》这首诗,却有一个更大的疑问:诗中那个冒雨的牧童呢?会有多少流泪的眼睛在他身上停留一下,哪怕是惊鸿一瞥?
9、第四句更是非常精彩,“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以地为床以以地为床以天被、为帐篷。周围乃是一片苍茫大地,牧童和老牛在一起,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躺下来看到天空一轮明月。
10、(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11、原创首发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12、总结:回顾诗中牧童形象,你发现了什么?牧童这一形象一出现,就代表了什么?(引导进一步上升为一种自由自在、充满乡土气息文化的象征)。信不信?再出示三首带有吟诵符号的组诗《题画》《村晚》《牧童》,吟诵古诗(读一读,果然如此)。
13、有必要提一提古人的清明习俗,古代的清明节除了现在还保留下来的扫墓祭祖外,还有很多活动,还有踏青郊游、放风筝等,甚至在城里还有打马球、拔河、斗鸡蛋、蹴鞠、扑蝶、射柳等多种活动,有点类似外国的狂欢节。
14、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1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师:同学们,牧童是做什么的?师:哦!放牛,放羊的孩子就叫牧童,请大家齐读课题。
17、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8、含有动物名称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东省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题自画小像。
19、再次祝愿,天下的小朋友,儿童节快乐!
20、《所见》作者是清朝文学家袁枚。
四、关于牧童的诗句有哪些?
1、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2、引导学生抓住“青青草”“相媚好”“最喜”“卧”等词语领悟令人陶醉之情趣,并结合创作背景感悟诗人的内心的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教会学生吟诵《牧童》这首诗。在吟唱中尝试背诵古诗。
4、这是一首表现童趣的诗。《所见》清代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相似的有:村居朝代:清代作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花语吾本是,荷花女,衷肠未诉泪如雨。君若看到荷花泪,可知荷花几多苦?吾本是,荷花女,只是与君心相许。今宵为君把歌唱,句句都是伤心曲。吾本是,荷花女,朝朝暮暮为君舞。看尽人间多少事?知己只有吾和汝。吾本是,荷花女,梦里与君做诗侣。但愿天下有情人,总有一天成眷属。吾本是,荷花女,一片芳心请记取。他年荷花盛开日,朵朵带去吾祝福。。
6、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7、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8、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9、“借问酒家何处有”,现在的酒家是一些高档的消费场所,那种叫“杏花村”的酒十年涨了好几倍的价,“牧童”也没有了遥指的潇洒了,或许他们站在酒家门前当了车童和保安,正在躬身导引衣服光鲜的顾客,或许他们正端着盘子穿梭在西装革履之间,人们饭饱酒酣之后,乘坐车子一骑绝尘而去,留下狼藉的杯盘,谁还记得那首押韵的唐诗呢?
10、学生自主研读,再互相交流启发,然后组织师生对话。
11、野店相依门向背,牧童对语岸东西。
12、江村一雪复一雪,三白丰年与玉屑。多事诗人要闲管,想像高唐写奇绝。真曾质明杖屦无,前随牧童后樵夫。
13、师:没错,这是一个孩童最自然,最率真的表现呢。怎么想就怎么做,不去考虑细枝末节,跟着自己放松的心走,享受着自己最自由的生活状态。
14、⑺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15、提胡卢,提胡卢,借问牧童何处沽。
16、小标题显别扭,不对称,平仄也不对,无意境,可改为合适的现代语。
17、《村晚》雷震〔宋代〕
18、(4)是啊,何人得似尔,引读: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何人得似尔,引读: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9、牧童樵子自来往,水拥断沟留残沙。
20、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五、带有牧童的诗句有哪些
1、那场清明雨,从唐朝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下了,诗人杜牧要雨读成了自怨自艾的眼泪,后来很多人读这首诗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跟着流泪,仿佛从唐朝开始,天空就是一只流泪的眼瞳,地上的树木只是挂着雨滴的睫毛。
2、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质朴的语言,简洁的白描手法,将诗人偶然捕捉的一个生活镜头,明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课堂上,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透过一个“喜”字,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调动经验的积累,感悟字里行间包蕴的情意、情趣,尤其是通过诵读,分享到小儿那份无忧无虑、憨态可掬的童趣。
4、所以前面的这两句唐诗,显然就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概括所看到的场景。也是为后文当中主人公的出出现做好铺垫。果不其然,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就写牧童吃饱了饭以后,就已经是黄昏时候。
5、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6、翻译: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7、牧童临水立,野鹜避人飞。
8、牧童,指放牧牛、羊的儿童,出自《吕氏春秋·疑似》。古诗词中多为常见,那么,含有牧童的诗句,你知道多少?
9、诗人对于牧童寄寓的美好形象,不正是诗人保持童心,保持怜悯之心,保持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柔软之心么。
10、过渡:这一静一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生活环境的美好画面。接下来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11、反思:初稿的设计想到让学生积累词语,却未想到在积累的同时可能会打破古诗原有的意境。在意象部分讲解时,只是出示意象,比较僵硬,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生动活泼的特点,且对“牧童”这个意象理解不透,只是通过简单的一首诗就让学生去理解,稍显牵强。所以,在听完工作室各位老师的意见后,对原稿进行了二次设计,以下是第二稿,红色为修改部分。
12、过渡:一个“铺”字让我们从视觉上享受到了草原的碧绿,让我们再往下读读,你又听到了什么?
13、黄庭坚《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4、学生自主读书,感知诗词中的儿童形象。
15、这是一幅多么精彩的画面。这是独属于中国文学所表达的场景,就像是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让我们的心灵在这里感受到一份安宁。
16、作者介绍:谢科范,湖南益阳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7、这样的学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去感知诗词中表现的多姿多彩的童趣,沟通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为进一步的入情入境做好铺垫。
18、过渡:这一静一动,让我们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到了牧童生活环境的美好画面。接下来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19、《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20、牧童归来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