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月亮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一、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芭蕉不仅是历代画家们的最爱,诗人、词人们也喜欢吟诵芭蕉,并赋予芭蕉特定的含义。唐代诗人王维有诗“雨打芭蕉叶带愁”,寄托的是诗人的愁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有词《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在这里,芭蕉的叶子,卷舒都带情。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咏芭蕉》:“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更是将“相思”的含义赋予在了芭蕉身上。在诗人眼里,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联系。
2、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3、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4、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随园诗话』
5、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6、《乡愁》作者: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7、一年又一年,万家灯火时,人又老了一岁,思乡的情绪总是更加强烈。
8、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诗中与“我底妈”、“我底姊”并置的“那人儿”,就是故乡的恋人。潘漠华写于同期的《游子》,与《落花》相似,留在游子“迷漠的记忆里”的,不仅有“父亲干枯的眼睛,/母亲没奈何的空安慰,/兄弟姊妹底对哭”,还有“那人儿底湿遍泪的青衫袖”。余光中的名诗《乡愁》的前三节,亦是血缘亲情和爱情合写。厂民30年代的《采桑女》值得特别关注:
10、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11、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14、我寻你千百度,日出到迟暮,
1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6、语出晏几道的《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何处的人情能温厚似故乡?
17、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0、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二、古人用月亮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3、张籍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4、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6、解析:《乡思》是北宋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
7、语出赵嘏(gǔ)的《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意为:马的嘶鸣像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听见那钟声,就不由得想起故乡青翠的山峦。
8、再看闻声思乡,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昌龄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人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还有前已引录过的李益的《从军北征》,都是采用闻乐声起乡情的心理和表现模式,其中王昌龄诗和李益诗,闻声思乡与望月思乡合写。
9、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10、台风季,巴士峡的水族很拥挤/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喂!再来杯高粱//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传说祖父射落了九只太阳/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吓退单于/听见没有?来一瓶高粱//千金裘在拍卖行的橱窗里挂着/当掉五花马只剩下关节炎/再没有周末在西门町等我/于是枕头下孵一窝武侠小说/来一瓶高粱哪,店小二!
11、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王勃的名篇,是他供职长安时写的一首送别诗.开头两句把秦地的长安遥接蜀地的五津,绘出一幅风烟迷离的壮阔图画,同时寓有离别之意.送客的况味本是令人凄伤的,但诗人用豪健的言语安慰友人,一扫通常送别之作的哀愁之气,显示出大丈夫洒落的胸襟.“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句意,语言更精炼概括,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13、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
1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作者)杜甫(朝代)唐
16、片片的落花,尽随着流水流去。//流水呀!/你好好地流罢。/你流到我家底门前时,/请给几片我底妈;——戴在伊底头上,/于是伊底白发可以遮了一些了。/请给几片我底姊;——贴在伊底两耳旁,/也许伊照镜时可以开个青春的笑呵。/还请给几片那人儿,——那人儿你认识么?/伊底脸上是时常有泪的。
17、一阵潇瑟的春雨卷过,/故园的陌上已挂满绿的桑枝了吧?//故园陌上的绿桑枝,我是怀念的;/绿桑枝下的采桑女/更是我惓惓不忘的呵!//把嫩嫩的桑芽,/当作爱情的食粮吃下吧!//我喜欢那蚁蚕样乌黑的头发,/透明的软腰,和吃叶时的,/像黄梅雨般明快的歌。//吐不尽的长丝/结成的纯洁坚固的果,/正是我们爱情的象征哪!
18、诗词君:这一年冬末春初时,诗人由楚入吴,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19、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0、这一年冬末春初时,诗人由楚入吴,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三、寄托思乡之情的名句
1、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现代新诗人笔下的乡愁主题中,多有将血缘亲情与爱情合并一处加以表现的,如冯雪峰湖畔时期的《落花》:
4、《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就是她,改变了8000万知青的命运
6、解析: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7、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8、抬头望见了这极美的月亮,寒气四溢,流云飘散。秋夜微凉,想回家了。
9、《江外思乡》唐·韦庄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0、电影《追捕》被删剪的裸露镜头究竟有多黄多暴力?
11、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12、在《大雅·公刘》篇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小雅》的《斯干》篇,不仅有对居室的生动形容:“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而且明确说出了居室的功用:“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并进一步预祝入住这好居所后将会寝安梦美,喜降贵男贤女。这些诗里的如下诗句:“爰居爰处,爰笑爰语”,“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无不流露出上古先民建立家园、安居乐业的由衷喜悦之情。
13、《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4、《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5、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定居。//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家室。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迺立皋门,皋门有伉。迺立应门,应门将将。迺立冢土,戎丑攸行。
16、诗词君:据说,宋之问被贬到岭南,因不适应那里的的生活,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
1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18、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家乡有很重的感情,古人多会用诗来寄托思乡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非常多。
19、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20、朝暮与年岁并往,愿与你共至光年
四、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旅次朔方》唐·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5、赏析:表达了一位慈母对即将离开自己的儿子的深深的爱
6、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7、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8、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诀北梁兮永辞柳宗元《闻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9、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王建《行见月》
10、梅花又开了吧?漂泊的游子,内心的流浪者,又一次想起了故乡?此时若有人自故乡来,万千心情,或许也将化作淡然一问:来日绮窗前,寒梅著未?
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12、在中国画历史上,以画芭蕉闻名的画家不少,明清的徐渭、八大山人、金农,都是画芭蕉的高手。徐渭画的芭蕉,首创大写意泼墨,以墨代笔,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八大山人画的芭蕉,含蓄内敛,肃穆宁静,有方外之音。金农画的芭蕉有禅意,其题画诗云“绿得僧窗梦不成,芭蕉偏向短墙生。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近代徐悲鸿、张大千、李苦禅也常画芭蕉,如徐悲鸿的《芭蕉麻雀》、张大千的《芭蕉高士》、李苦禅的《芭蕉双鹌》等,都各有特色。
13、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14、任凭时间过往,不论生前死后,母子亲情永不变质:“哦!母亲/不管岁月如何无情流逝/不管现在我们怎样的苍老/也许我们能活过一百岁/也许五十年后/我们的尸首比严冬的霜雪更冷澈/然而,母亲,您永远,永远是/轻拂我们坟前的萧萧的白杨”。母爱永恒,生死不渝,暮年游子面对母亲照片的声声倾诉,异常感人。
15、在诗中,诗人通过写家书这个场景,来表现思乡之深。洛阳城里起秋风了,勾起了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他写下一封家书给捎信的人带回家,想说的话太多了,捎信人要出发时,又赶紧拆开信,又写上几笔,再还给捎信人。寥寥数语,却耐人寻味。
16、中国古代早熟的农业文明形态,决定了上古先民们定居田土的农耕生活方式,培育了他们对家园的热爱之情,滋育了他们的氏族、宗族和家族血缘伦理观念。这是传统社会里离乡背井的游子乡愁得以滋生的深层原因。古典诗歌对乡愁情感的反复抒写,形成了诗歌史上一个带有母题性质的诗学主题,和几种普遍采用的表现乡愁情感的原型模式。20世纪新诗人的乡愁诗创作,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对古老的诗学主题的母题内涵和原型模式的赓续。
17、朋友圈这样发,瞬间诗意满满高大上!
18、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9、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20、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五、用梅花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在一个除夕之夜,诗人还羁旅在外,在一个旅馆里,映着寒灯,他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2、《故乡杏花》唐·司空图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3、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赞哟~纸条君会继续更新哒!
4、白话文: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5、诗词君: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6、《客中寒食》唐·李中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7、那些美到骨头里的句子
8、赏析: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9、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10、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11、ps:优果派还会每天定期推出一款口味和套装
12、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3、这些看来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实现美好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征途上,有时需要我们昂首阔步,奋勇前进;有时需要我们低头弯腰,才能跨过这道关键的门槛,获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
14、在中国古代血缘宗法社会的关系秩序链条上,家是国的雏形,国是家的扩大。先秦儒家典籍的思路总是以家为基础和起点,推而广之,及于国家天下。《周易·家人》云:“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诗经》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孝经》云:“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孔子把“事父”与“事君”、“父父子子”与“君君臣臣”等同看待(《论语》);孟子强调“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孟子》)。由家族的血缘伦理关系,衍生出国家的政治伦理关系,中国古代社会就此达成了家与国的统一。
15、白话文: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16、自从离家后,都不想站得太高,怕看见家乡的方向而忍不住落泪。
17、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18、▌齐白石《芭蕉》20世纪30年代
19、每年除夕,多少游子在归途中行色匆匆,归心似箭。团圆之夜,又有多少人只能留在异地,遥望故乡,暗自神伤。
20、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