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原文(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2023-01-23 09:10:01

一、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1、的确,《范文正公集》中内容涉及茶的诗作仅有三首。至于题目中带茶的诗作,仅是这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而已。

2、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茶学文献及茶文化教学。“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

3、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4、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5、《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6、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7、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8、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9、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同年的进士,为官时互相支持。

10、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11、庆历六年9月15日在河南邓州花洲书院写就《岳阳楼记》。

12、但是:范仲淹压根儿没去过岳阳楼!

13、提起范仲淹,你会想起什么?

14、“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15、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6、范仲淹以身作则,是一个爱国诗人,在文中托物言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人生态度,告诉我们人不应该被外物所奴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一个有气节的文人,心怀国家。这些思想内涵对每个时代的人其实都具有警示意义。

1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全。空,消散。

18、换言之,蔡襄记载的斗茶,比的是盏面汤花的色泽匀度以及汤花持续时间长短。

19、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20、宋代范公?牎豆ヂ肌分泄赜凇对姥袈ゼ恰沸醋鞅尘爸?“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二、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原文

1、直接原因:是受友人滕子京之托所作。

2、其次,范仲淹胸怀家国,志在天下。

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为什么范仲淹仅仅凭借一幅画就能够写出《岳阳楼记》这样名传千古的名篇,有以下两点原因。

5、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岳阳楼记》所述内容有实物可查,然而《偃虹堤记》则无迹可寻。

6、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他由于在苏州治水功,第三次被召进东京,授天章阁待制。但这次他因揭露宰相吕夷简等人结党营私、嫉妒贤能的丑行而受到打击再次被贬,到陕西任职。

7、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

8、这首茶诗,你最喜欢哪一句?

9、藤子京因为与范仲淹走得太近,也被人诬告“用工使钱无度”,因此被贬逐到偏僻的小郡巴陵任职。

10、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11、唐贤今人:唐代和当代名人。贤,形容词作名词用。

12、明人孙绪:“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或谓其用赋体,殆未深考耳。此是学吕温《三堂记》,体制如出一轴”“然《岳阳楼记》闳远超越,青出于蓝矣。夫以文正千载人物,而乃肯学吕温,亦见君子不以人废言之盛心也。”

13、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14、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15、由于史料极度缺乏,范仲淹从4岁到22岁这段长达18年的时间的事迹几近湮没无闻,22岁以后的范仲淹就去了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读书了,离开了山东,在那里考中了进士。根据范仲淹的自述,他在山东淄州生活学习了有15年之久,这说明至少还有3年时间,他是在淄州之外度过的,这3年时间里,范公是否是在洞庭湖边的安乡县读书呢?有可能!如果他少年时代在安乡读书,就很可能去过洞庭湖甚至岳阳楼,那两个地方离的很近,只有80多公里。

16、如此背景下,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所写的《岳阳楼记》,实则是对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寄托和宣泄,所以无需见过岳阳楼实物,也能成就千古名篇。

17、常自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做宰相,就做良医,一心为民造福。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作者才能创作出格局宏大的千古绝唱。

18、有人认为范仲淹在赞美贪官滕子京,这会给孩子们一个错误的价值观导向。但其实范仲淹大部分篇幅是在写景和劝诫友人,希望做官能够把百姓放在心里。实为劝诫,并不是赞美。

19、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FM6《吃喝玩乐大搜索》周二嘉宾

20、后来,他选择了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求学。在求学期间,范仲淹"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过着这种别人过不下去的划粥割齑的艰苦生活,范仲淹却并没有流露出不喜之情,而是专心苦读。

三、为什么范仲淹写《岳阳楼记》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耀一作:隐曜;淫雨通:霪雨)

2、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天禧五年(1021),范仲淹又被调任为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淮盐贮运及转销的一些事宜。

5、范仲淹在该文中,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近千年来,这句格言一直影响、教育着后人,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廉洁自立,自强不息。他的忧乐观内容博大精深,蕴涵了儒家文化的民本思想、忧患意识、入世精神。

6、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有的是因为典型的人物,有的是因为曲折的情节,有的则是因为传世的名言而广为人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因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而独领风骚。千年后的今天,再次重温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依然能够感受到他跳动的脉搏、沸腾的热血、火热的忠君爱国情怀,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华、他的胸襟和他的赤诚。欣赏这篇名文,既能领略到文章之美,也能感受到作者的人格之美。

7、除上面说的以外,应该是受滕子京之邀而作,作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以及“先天下后天下”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滕子京做一个此类的人。

8、书法原创/释普品(赵国钧)

9、《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10、《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1、请看这样一则材料:“2006年11月5日,古老的邓州城内到处张灯结彩,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河南首届范仲淹文化节在这里隆重举办。

12、于是就有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个凭借滕子京一副《洞庭秋晚图》就做出借景喻情的文章,并且把他的治国抱负,他的思忧天下的心情于其中,可谓是古代文人典范。

13、除上面说的以外,应该是受滕子京之邀而作,作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以及“先天下后天下”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滕子京做一个此类的人。

14、有人争议的是滕子京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为官不清廉,挪用公款的形象。滕子京被发现贪污后赶紧销毁证据,最后被贬官。滕子京在做官期间的功绩不可磨灭,但是小孩子不应该去学习滕子京的品行。

15、回顾范仲淹的仕途,可谓是文武并举、喜忧参半、是改革派与顽固派的斗争的牺牲。最初范仲淹只是个九品的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一些案件审理。后来他由于为官公正,治狱得当,被提拔为文林郎、集庆军节度推官。

16、正如郁达夫在《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中所云:“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岳阳楼的著称于世,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范仲淹的那篇惊世著作《岳阳楼记》。

17、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

18、首先,范仲淹饱读诗书,功底深厚。他读书用功刻苦,鸡鸣即起,五年不曾解衣,冬夜稍有困怠则冷水拂面。工夫不负有心人,考取了功名。这也为他日后的文章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当然,《岳阳楼记》之所以堪称千古名篇,绝非在于景色描写,而是在于思想境界。若要真正理解范仲淹隐藏在景色描写中的深刻寓意,我们就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

20、章岷作为建州浦城人,自然熟悉甚至擅长此道。北宋建国之后,建州茶升列贡茶。建州的斗茶习俗,也借此机会推广到全国范围之内。

四、范仲淹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岳阳楼记

1、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这就如同以前北方都是大壶泡茶,大杯牛饮。小盖碗,蛋壳杯这样的物件,也是伴随着铁观音的推广而为人所熟知的。

3、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4、浮光跃金: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有些版本作“浮光耀金”。

5、显然,一是斗味,二是斗香。

6、而若这样的忠义之士还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觉悟,那其一生的闪光之处便多如繁星。而这样的人,便是北宋名臣范仲淹。

7、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8、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9、可结果,范仲淹受友人嘱托写下的这篇名为岳阳楼记的散文,对重修后的岳阳楼只以「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寥寥数语敷衍之,而且连登临岳阳楼所观之景也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作为散文大师和滕子京好友的范仲淹,竟不顾友人所嘱,也不顾这类记物体散文的体裁特点,不仅对岳阳楼的盛景不加记述,反而将其写成了一篇类似登楼赋的借物咏怀言志的抒情散文,并且还能使友人满意,并使历来的研读者对其文题不符的矛盾之处一无所察,原因何在,奥秘何在呢?

10、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11、他把八百里洞庭风光描绘得惟妙惟肖,绘声绘色,把洞庭湖的风光与岳阳楼周围的景色进行融合,借景抒情。完全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2、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13、第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14、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15、在任期间,他本来只用监督好盐业,却主动上书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以保护沿海民众的家园和盐田。之后,朝廷便任命范仲淹为兴化县令操办此事。可惜不久他又丁母忧,回到应天府。

16、排空,冲向天空。

17、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8、四段的排比句写出迁客骚人的感慨,一悲一喜,一暗一明。

19、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20、《岳阳楼记》的音乐美——正声雅乐

五、范仲淹为什么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岳阳楼记

2、我认为上述四点是范仲淹不临岳阳楼而能创作出《岳阳楼记》的重要原因。至于这篇文章能够流芳千古,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符合传统文人的主流价值取向。通俗来说,就是文章的思想品质高尚,传达的是正能量,不怨天尤人,把自己置之度外,积极用世,忠君爱民。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前承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巳”,后启王阳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及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统文人以天下为己任,忠君爱民,忧劳家国。而《岳阳楼记》表达的正是这种思想,这是为历代传诵的重要原因。

3、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4、庆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皇祐四年(1052),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5、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

6、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7、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楼,这篇《岳阳楼记》据说是范仲淹根据滕子京赠送他的一幅画《洞庭晚秋图》而写的。“文中有画”是这篇文章的显著特色。作者调动了众多的景物,分两大类着色:一是霪雨、阴风、浊浪、日星、山岳、薄暮、虎、猿等;一是波澜、天光、沙鸥、锦鳞、岸芷、汀兰、长烟、皓月、浮光、静影等。有白天的景色,有夜晚的景色。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画。景物布局有高有低,有远有近;状态有动有静,有虚有实,无不曲尽其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不是一幅单纯的山水画,而是寄托了作者感情的画卷,可以说是景为情设、情因景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画卷。这篇《岳阳楼记》总共才三百六十多字,哲理精深,文情并茂,感人肺腑,确实是一篇当之无愧的美文。

8、首先,范仲淹答应滕子京写岳阳楼记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两个人有被贬的共同遭遇,他为了劝慰与鼓励好朋友,还有对自己的勉励。

9、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10、但不得不说,就凭这一首茶诗,范仲淹已绝对可以名留茶史了。

11、南宋理学家朱熹《江陵府曲江楼记》:“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也。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12、我们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中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黎民百姓的思考,对于国家政治前途的思考。

13、虽然改革之梦未能实现,再回地方的范仲淹却还是那个为民着想的好官。在邓州(今河南省境内)的三年间,他修书院,治州务,让邓州百姓安居乐业。也正是在这里,他奉好友之托,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14、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极尽笔墨描写了岳阳楼和洞庭湖奇丽的风景:

15、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连词,表顺接。

16、多:大多。会:聚集。

17、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18、毋庸置疑,这样一个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大型活动是不会搞错地方,搞错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地点的。但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是查了相关的材料多种,居然没有一个说《岳阳楼记》的写作地点是延安的。

19、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想要范仲淹写一篇记,他就把自己所画的《洞庭晚秋图》和一封信给了范仲淹,范仲淹看到信之后,也仔细地观摩了这幅图结合自己的经验,最后创作出了《岳阳楼记》。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古诗有哪些(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古诗)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