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戏曲说说(戏曲说说女子)
一、戏曲说说女子
1、青衣唱词繁多,唱腔复杂;花旦几乎不唱,以白居多。唱念做打中,青衣以唱为主,以做为辅;花旦则更重于念白、做功,很少有唱。
2、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儿干,
3、点击下面的视频欣赏:常香玉版
4、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幕戏曲在一些人注视另外一些人下进入一个空间里而构成。可以发现戏曲能够引人入胜,一个空间和一群人就能够把一个舞台变化得异彩纷呈和美不胜收,舞台看似微小,但却像一个魔方一样变化无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挥洒他们的热情和汗水的同时,也把他们对于生活、对于周围事物、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原原本本地释放了出来,让观众来感受。这就是戏曲的魅力。
5、青衣因常穿青素褶子而得名,也称青衫,在旦行中的地位最重要,故也称正旦。现在的青衣一改过去只唱不演得表演方式,加进了许多的动作、舞蹈,故也称花衫。
6、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
7、http://music.guqu.net/xiqu/中国古曲网,里面内容很丰富,涵盖了几乎你想知道的戏曲
8、当然留了,中国戏曲是我国的文艺宝典,它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古代人民精神文明的代表尤其在元朝戏曲发展到高峰像著名的《桃花扇》《长生殿》至今唱不绝口,当代的《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等都十分好,我认为戏曲要突破唱腔让青年人也喜欢才好
9、中国戏曲博大精深,舞台上人物角色众多,读书人当然也不仅仅只有这三种哦!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昆曲苏剧为在校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也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剧目,所以就等待大家自己来开发吧。
10、后期:张昊大铭大迪张洁杨宇静
11、演变:古代巡更或旧时衙门用以集散人众所敲的响器。用竹子或挖空的木头制成。《水浒传》第二回:“那庄前庄后,庄东庄西,三四百史家庄户,听得梆子响,都拖枪拽棒,聚起三四百人,一齐都到史家庄上。
12、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
13、承办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中心
14、小香玉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孙女,攻花旦兼闺门旦、小生。出身梨园世家,得祖母常香玉嫡传,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有《白蛇传》、《五女拜寿》、《花木兰》《拷红》等优秀作品。创办“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北京小香玉农民工子女艺术培训计划”培养艺术人才。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有《鸡犬不宁》(2006)、《鸳鸯戏水》(1988)《田桂香》,电视剧《常香玉》《贞姐》《鹿鼎记》(2008)等。
15、《花木兰》是一部由剧作家陈宪章和王景中从《木兰从军》改编的豫剧,主唱为豫剧大师常香玉,是1951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进行义演时的主要剧目。
16、为了庆祝今年的世界戏剧日,以及为年满三岁的壹豆戏剧做一个纪念,壹豆戏剧的宝藏女孩们将要在此分享她们与戏剧的故事。文字比较长,如果你对她们的故事感兴趣的话,请耐心读下去——
17、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
18、旦角最早在杂剧中也流行,如祝枝山就说过“生、净、旦、末“等名。生则指的是男子角色,旦装也就是旦角,这就很明白地否决了戏曲角色说”旦角“是“反喻”的一种说法。京剧中把女性角色全部成为为"旦"角,不过其中按照扮演人物的年龄、以及性格和社会地位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
19、牛欣欣出生于河南夏邑县李黑楼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小爱扭爱唱,就在牛欣欣三岁多一点儿的时候,她的表演天赋被发现。
20、谭小令、谭茗心、谭筱羽是来自京剧谭门第七代的三位女将,其祖父是著名京剧鼓师谭世秀,姐妹三人在熏陶与培养中,相继投身梨园,并且各擅其长。
二、听听戏曲说说
1、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居住在太仓的魏良辅总结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一系列唱曲理论,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这时的昆腔也只是清唱,闲雅整肃、清俊温润。
2、刀马旦: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不用打出手。
3、卡洛斯•塞尔德兰CarlosCELDRÁN,古巴舞台导演、剧作家、戏剧教育者、教授
4、这是指两出戏,夜奔是指《林冲夜奔》,思凡是指《尼姑思凡》。分别是两出功夫戏(也说是考纲戏)。均是两则只有一个演员的折子戏。夜奔是一出描写林冲受迫害后一个人夜晚独自逃奔水泊梁山落草的过程,由林冲一个人载歌载舞表演完成,其中又有大段的唱腔和高难度的身段表演,是一出全面考察一个武生唱念做打翻等各种技巧的功夫戏,对演员的要求很高,因为就用“男怕夜奔”来比喻这出戏的难度,就是男演员最怕演夜奔的意思。《思凡》则是一出描写尼姑思念凡尘的旦角戏,也是由一名女演员从头演到尾。因而也就有女演员最怕演思凡一说,也是用于表示思凡这出戏难度高。
5、读书人考取了功名,自然是要做官的。做了官,还是正面形象的官,那这类读书人的主要职责是——劝人向善,戏曲舞台上多以官生、老生来应工。
6、点点星辰,孤月难相对。风花雪月恨寒冬,此情不曾永恒,故人在何方?黄沙漫漫,落日更长空。夕阳西下笑红尘,自古反复无常,沧海桑田去。
7、兴辉传媒业务范围:专题片、广告片、微电影的创意摄制;录音混音、个人专辑录制;演艺统筹、庆典策划等。
8、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9、点击下面的视频欣赏:小香玉版
10、合作联系:zhaozb@cnr.cn
11、搜索“欢天戏地”专属频道
12、解放后的几十年黄梅戏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除了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贡献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如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出他们精湛的演技,博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古代有一定的显示意义。树大招风,古代之才女佳人往往都是因才而使自己的命运坎坷。。。。上面的那几位都有一些现代女性的精神追求:自由恋爱,自动追求自己的幸福、开始反抗命运的摆布等。详细的到网上一搜便可得到更详尽的资料了。旦。
13、每年的世界戏剧日,国际戏剧协会都会邀请世界各地知名的戏剧人发表献辞。最后,我们将与大家分享今年世界戏剧日的献辞——
14、在我对戏剧觉醒之前,我的老师们早已献身于此。他们以自己遗存的生命建造了房屋,创造了富有诗意的工作方法。他们之中很多人籍籍无名,或极少被人记起:他们在沉默中工作,在排练室里谦恭有礼,在满是观众的剧场之中忙忙碌碌,年复一年,取得非同凡响的成就之后,他们却逐渐从这些地方隐退,最终消失。当我明白我个人的命运也会步他们的后尘之时,我也领悟到,我继承了那种执着且独特的传统:活在当下,不怀任何期待,只是期望透彻领悟那些无法重复的时刻:人与人在昏暗的剧院相遇,没有其他任何的保护,只有真实的肢体动作和发人深省的台词。
15、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16、凡戏曲音乐中的节奏统称为板眼。与音乐记谱法中的拍子对照可分为有板无眼(相当于1/4拍记谱),一板一眼(即2/4拍子),一板三眼(即4/4拍子),还有散板。例如:一板三眼,它的板就是4/4拍子的第一拍,它的头眼就是第二拍,中眼是第三拍,末眼是第四拍。这种拍子的板式分慢三眼、快三眼。就京剧而言,(正板)即用慢三眼,介于慢板和原板之间为快三眼。f哮指2/4拍子,即一板一眼。豫剧的慢板就是一板三眼(4/4拍记谱),二八板就是一板一眼(2/4拍子记谱),流水板有板无眼(2/4拍子记谱,但听起来像1/4拍子),如紧打慢唱。在戏曲中很少见一板两眼的拍子(3/4拍子),现代戏中可见。
17、这么想来,倒是释然。变化意味着机会,死亡意味着重生。而我依旧坚持当时的看法——只要不停止对生命的探索、对世界的好奇,我们就依然走在探索教育戏剧的路上。
18、昆剧,旧称昆(山)腔、昆曲,相传为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人顾坚初创,明中叶经魏良辅改革,形成曲调婉转,以管笛伴奏为主的新风格,俗称“水磨腔”,受到观众欢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出现大批作家和作品,并以苏州为中心向长江南北广泛传播。
19、古人读书,最终都是为了考取功名。在中国戏曲中,有一些书生形象,他们还未考取功名,或者在考取功名的路上。他们在戏曲舞台上,承担了一个很重要的责任——谈恋爱。这一类的“读书人”,往往都是由巾生行当应工的。
20、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三、戏曲花旦说说
1、历史改编剧《花木兰》是常香玉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而创作的,并是当时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的豫剧剧目之也因此而成为流传广泛人人耳熟能详的豫剧唱段。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常香玉也因此《花木兰》一剧获荣誉奖。
2、青衣的动作幅度是很小的,动起来是很慢的。常常是缓缓地在舞台上轻移脚步,慢慢挥动水袖表达感情,十分委婉含蓄。她们通常都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稳重安祥,所以过去在舞台上表演妇女一般的正常姿态,不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着胸口和肚子中间的一块,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边,而且永远要慢条斯理的,或坐,或走,经常要保持这样一种姿态。
3、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
4、中国戏曲是“脸谱化”的,人物一出现在舞台上,观众就已经心知肚明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了。因此有这样一种读书人,他们虽然读过书,甚至有人还做了一点小官,但是他们却做了一些不太光彩的的事情。因此他们的鼻子上,有个小小的“豆腐块儿”,多以付、丑行当应工。
5、在中国戏曲发展早期,戏曲角色的名称一直在变化,直到元代,角色的名称才基本固定,大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类。旦角是京剧中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的一类角色的总称。旦角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专行。
6、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推动了他的发展,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
7、不过撑船的过程并不总是顺畅的,有时候水流会阻碍你,有时候迷雾会遮住你,有时候乘船人会质疑你,有时候你自己的力气消耗完了却没有了补给,于是船前进得越来越缓慢,几乎要停留在河面。而且,船很小,你很小,愿意做你的乘船人的人也少,船灯在黑夜里闪着微弱的光,彼岸不知还有多远。
8、2013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教育戏剧(包含论坛剧场),对我的震撼简直像黑暗中射来的一道光。那时的我还只是个满怀一腔对教育的热忱的鸡血少女,只知道什么教育不好,却不知道该追求什么。84亩地做了个面向青年公益人的艺术教育项目,我报名了。在我开始进入工作坊前,还带着“什么是教育戏剧?把教育和戏剧放一起好奇怪哦”的想法。却在进入工作坊后的七天里,在廖佩芳老师的带领下——又哭又笑地经历了自己的一生;在各种戏剧情境里不断拷问自己,不断反思自己行动背后的原因;将当时自己最感兴趣的“性侵”议题推上了论坛剧场,在各种艰难的绝境中,哭着寻找那一点点的希望……
9、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
10、#01还未中举的读书人
11、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12、提示一:今天我们猜的这部戏的故事,最早只是见诸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直到北宋朝才被郭茂倩收录至《乐府诗集》。剧中的人物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女性,而且是女汉子。后来被改编成很多艺术形式,今天我们猜的是发源于河南的一个剧种,这是哪个剧种的哪部戏剧呢?
13、可是,因为我经历过戏剧带给我的温暖和触动,所以我相信这趟摆渡的必要性。光芒虽弱,但总是还有光啊。希望共同守护这束光的伙伴们都能更加明亮。
14、有人说演员是慈悲的,他允许这些灵魂进驻到自己生命里。确实是这样。即使再平凡的一个生命,也有夜莺在他身体里歌唱。我听到过。
15、监制:魏胜利尹亦诚莫晓芳
16、在中国戏曲发展早期,戏曲角色的名称一直在变化,直到元代,角色的名称才基本固定,大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类。旦角是京剧中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的一类角色的总称。旦角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专行。
17、编辑:刘辰莹李津婵赵倧博
18、每当戏中的女子情到深处,牵挂便如水袖般若即若离;而悲到切处,恨,也在拂袖而去那一霎那间凝固。那份深沉的情感,则在台上久久不息,令人荡气回肠。姐姐又说,这古女子的心思就如同水袖一般含蓄,即使是郎情妾意难分难舍,那思思量量的心事也像是女子的纤纤玉手,总要被水袖层层叠叠地遮掩了去,哪怕是顾影自怜,抑或回眸一笑,也需水袖若有若无地涵盖着。
19、这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20、主办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四、戏曲爱好说说
1、难不难自己知道,痛不痛心里明了,人人都有苦衷,事事都有无奈,别羡慕别人的辉煌,别嘲笑别人的不幸。人这一辈子,机遇难同,姻缘各异,幸也好,不幸也罢,都是自己的人生,全力做好事情,全力做好自己,人生就算完整。早安!
2、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封丘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3、特点: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4、这样的想象和愿景是我们义无反顾选择戏剧的原因。然而这条路真的不是康庄大道,壹豆太弱小,未来又有太多不确定。“还能存活多久?”这个问题就像一把悬在我头顶上方的刀。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无助也很恐惧,惴惴于不知头顶上方那把刀何时会掉下来。
5、2021年6月3日19:40
6、青衣多半扮演千金小姐、侯门公主,是养尊处优的女子;而花旦则往往是她们的跟班,丫鬟之类的角色,但两者亲密无间,很有默契。这一点从两蛇言语、表情的默契可以得出。
7、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字分头、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腔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
8、从明天启初到清康熙末,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从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戏。折子戏的演出既删除了软散的场子,又选出剧中的一些精彩的段落加以充实、丰富,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
9、特点: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封丘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
10、折子戏以其生动的内容,细致的表演,多样的艺术风格弥补了当时剧本的冗长、拖沓、雷同的缺陷,给昆曲演出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出现了一批生、旦、净、丑本行为主的应工戏,是观众百看不厌的精品。
11、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他如服装、化装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12、2016年以前,我只是一个热爱戏剧的大学生。那时候戏剧对我来说已经很重要了,因为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多重可能性,作为一个在现实生活里有一点敏感、怯于表达的人,戏剧给了我一个安全的空间,放下戒备,借由情境和角色表达自己,并不断梳理自己的生命,学着觉察当下的每一刻,不管是通过观看、阅读还是排演,它都是与我极为合拍的生命伴侣。
13、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14、另外如昆剧《玉簪记》中的潘必正、《西厢记》中的张生、《西楼记》中的于叔夜,都是巾生行当应工,主攻“谈恋爱”的读书人们。
15、最明显的是,青衣有水袖,而花旦没有。青衣的衣服多是长衫,简洁但是高贵大方,令人一看就觉得是斯文的小姐,即使落魄了,也朴素大方;而花旦服饰色彩艳丽,以短衫、裤子或裙子、小袄配以围裙为或坎肩为主。
16、特点: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17、演化: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3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成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18、沉醉百年采茶调,衣襟总带黄梅香。诸君漫说登场好,曲部风流斗巧妆。
19、我的戏剧家园存在于那些与观众相遇的时刻。他们来自我所在城市的不同角落,他们夜复一夜地来到我们的剧院,陪伴我们,与我们分享几个小时,或者几分钟。我的人生由这样一些独特的时刻筑成——当我不再是我,当我不再为我自己受苦,我获得了重生并理解了戏剧这一职业的涵义:为追求纯粹的短暂真实而存在。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知道我们在舞台灯光下的所言所行,是真实的而且反映了最深沉、最个性的那部分自我。我戏剧的国度,无论是我自己的还是演员们的,都是由这样的一些时刻组成:我们抛弃了面具、修饰以及对我们自身的恐惧,我们在黑暗中携手。
20、明清是我国地方戏曲剧种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清康熙、乾隆之际,盛行“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戏曲声腔。“南昆”,是指产生于元末的昆山腔。“北弋”,是指产生于元末的弋阳腔。“东柳”,原指山东的柳子腔,后来则是泛指唱山歌小调的声腔剧种。而“梆子”则是指明末清初“始于陕西、以梆为板”的“梆子腔”。到了清代中期,又出现了影响深远的皮黄调,皮黄调系统中的京剧则是风行全国的主要剧种。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现有戏曲剧种317种。
五、戏曲形容女子
1、另外如昆剧《荆钗记》中的王十朋(小官生应工)、《太白醉写》中的李白(大官生应工)、《吟风阁》中的寇准(老生应工),都是做官的,且具有正面形象的读书人。
2、“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啊,请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裢啊~~~~~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说起这段豫剧唱词,估计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就是豫剧“皇后”常香玉那脍炙人口,几十年来一直回响在中国,并传唱到海外的代表剧目《花木兰》中的著名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3、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4、我们送戏进校园经常上演的苏剧《十五贯·访鼠测字》中,况钟即为这样的读书人。他有勇有谋,在断案中用妙计让真凶娄阿鼠露出马脚,无意中说出了犯罪事实。
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外面那洋号一回一回的,吹得呜呜响,人来人往的脚步声,又是那打更的梆子敲个不住,如何睡得着。”巴金《砂丁》一:“二更的梆子果然响起来,清脆的木头的声音在这静夜里和那一声两声的狗叫互相应答。”
6、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舞台艺术,综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方式,包括了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评剧、粤剧、越剧、昆曲、黄梅戏、潮剧、晋剧、花鼓戏等多个剧种
7、#03反面形象的读书人
8、戏曲毕竟不是生活,但正如于丹所说,她爱昆曲这种生活方式。在一出出戏目中,一段琴音就能挑起一缕情丝,佳节观灯也能观出那么多乐事。戏曲本身就是一种品位,一种享受,很难得,荡涤了千年的时光,还有这样的艺术能让我们细细品尝。我喜欢经得住时间里荡涤的东西,更淳更深刻。
9、为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大青少年审美素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印发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配合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联合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等推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动漫系列”,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剧目中的广为传唱的经典唱段,精心制作了一批中国戏曲经典片段动漫作品,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了解中国戏曲。
10、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啊)。
11、提示二:这部戏是著名艺术家常香玉大师的代表剧目。故事本身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迪士尼曾经在1998年把它翻拍成动画片。这是哪个剧种的哪部剧呢?
12、水袖并不易运用得好。欠则暗淡无力,过则猛而无姿,只有理解了它,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才能做到出神入化,让心绪与水袖一同飘飞。正如母亲教我儿时所做的那古老而又简单的游戏,需要那反反复复的重叠,周而复始的轮回,然后挥收自如,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13、在京剧戏曲中,饰演大家闺秀的小姐,或者是有身份地位的女性称为"正旦",正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青衣",原因是正旦所扮演的角色通常会穿青色长衫而得以命名的。旦行中还有一种是"花旦",多指天真活泼或性格泼辣的青衣妇女,侧重动作和念白,还有一种叫老旦,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14、我不会唱戏,但我喜欢看着一个个角色包容着一切的悲欢离合,那些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放大,可能现实生活中几秒的思绪,会演变成几分钟的演绎。人生里的相遇,本来就带着欢乐,在戏曲里就像是民歌的对答。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恒久的生命力。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5、青衣和花旦,在中国传统的历史上,就像是两个风华卓绝,风情万种的带有像谜一样的色彩的角色。而她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16、特指女人的这个角色,名称衍化的顺序是先有“姐”,再由“姐”慢慢衍化为“妲”,最后再由“妲”简笔书写为“旦”,就像原来的戏曲名《老孤遣妲》成了现在的《老孤遣旦》一样的道理。“姐”自古以来是对女性的一种称谓,因此“旦”即“姐”的衍化,所以戏曲中的“旦角”则就是专指女性,也就很好理解了。
17、“佘太君”是京剧舞台上常见的老旦形象之但在不同戏中的表现也是略有差别。京剧《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可称为“最不一样”的佘太君,节目中谭小令老师将为大家剖析讲解“巡营”中的表演。
18、(英译汉:逄锦来、汤益明)
19、说到“京剧谭门”,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谭门七代人从事京剧、六代传承“谭派”老生艺术,这无论是在世界戏剧史还是中国京剧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个过程中,谭家的男人们大多赫赫有名,而谭门女将却很少被人提及,这其中蕴藏了哪些秘密?本期节目中,三位年轻、优秀的谭门女将们将为大家一一揭晓。
20、昆剧的表演,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昆剧的音乐伴奏也颇为齐全,管乐有:笛、箫、唢呐等,弦乐有:琵琶、三弦、月琴等,打击乐有:鼓板、大锣、小锣、铴锣、云锣、小钹、堂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