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手法的诗句有哪些(借代手法的古诗名句)

2023-02-04 17:03:18

一、借代手法的古诗名句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3、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4、■□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5、(注)《宋史·孝宗本纪》载,隆兴二年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动,酝酿向金求和。这就是作此词的政治背景。

6、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7、高考古诗阅读题(22)|古诗名句表达技巧辨析K(高考古诗阅读题版)

8、“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9、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10、“双减”政策的落地,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1、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1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3、《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梳理

14、修辞手法答题“3步骤”

15、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唐代: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6、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方式。正对是指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反指是指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多对对偶的形式。如:“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串对也叫流水对,是指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7、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烽火借代战争。

18、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9、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20、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二、借代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孩子的自主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看到如此专业权威的师资阵容,如此经典的课程内容,如此有趣的教学方式,你还等待什么,动动你的手指,扫码赶快报名吧!

2、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3、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4、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6、释义: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7、☞王步高经典课程|诗词格律与写作(24集珍藏版)名家教你写诗词

8、■□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之意,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9、课程好不好,要看家长的评价。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四章》《﹡五石之瓠》知识点梳理

1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3、点面结合: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15、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17、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有明考型和暗考型两种。

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9、如宋代诗人邵康节的《花乡村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20、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已经客观存在的。如温庭筠的《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想象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观的创想。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三、借代手法的古诗词

1、“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2、比拟(拟人)。天地的空阔正显出了孤舟(即诗人)的渺小孤独无助。但月亮却是有情有义的,能及时而来,与诗人默然相对,为诗人排解贬谪的失意情怀。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夸张即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5、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6、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7、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8、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9、“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10、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1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12、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13、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

14、■□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1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送别》作者李叔同

16、书湖阴先生①壁二首(其一)

1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8、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9、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四、古诗词借代修辞手法

1、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2、表现手法,是鉴赏诗歌时重点需要鉴赏的对象之下文为古诗词中常见的手法及鉴赏示例,认真阅读,对诗歌鉴赏定会有所助益。

3、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杜牧《寄远》)

4、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三月晦日偶题》)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6、结合诗句具体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7、■□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8、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诗眼”精妙

9、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10、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11、读懂诗歌离不开对技巧的把握,因为把握了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把握了诗歌艺术内涵,把握了诗歌景、情、意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关系指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和各种手法的搭配使用。主要从4个角度进行把握,即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技巧。

12、“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13、部编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中名句默写

14、6.雄壮美。都是名词连缀,似乎给人的感觉是单薄的、清雅的,其实,它也可用来表现雄壮之美。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诗人横空出笔,开篇就把西风、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五个形象连缀在—起,形成远近掩映、动静交错的战斗场面,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气氛的严峻、险恶,以及红军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再如《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与上句马踏霜晨、号咽西风相呼应,借助高天。

15、“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16、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可以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17、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19、黄鹤楼中传来一声如怨如素的玉笛,使人感到悲伤凄凉,仿佛看到了梅花正在纷纷飘落。听觉和视觉相互交错,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对长安的眷恋,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牵肠挂肚。

2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五、关于借代手法诗的诗句有哪些

1、今昔对比,寓情于景。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侧面落笔,含蓄表达诗人对沧海桑田、荣枯盛衰的感慨。

2、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还会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3、■□双关也称隐语或者谐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4、素养教育的方式有很多,而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一种。

5、(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6、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同上)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

7、■□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8、■□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可以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9、“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0、“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1、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12、■□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修辞手法。

1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5、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16、古代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1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18、绝句杜甫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还有一首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风一更,雨一更,恬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9、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20、(注)山枕,因枕形如凹,形似山形,故称山枕。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带楠字古朴点的网名(带楠的古风名字)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