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通感的句子(常见的通感的诗句)

2023-01-20 08:46:18

一、常见的通感的诗句

1、你难道不想知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话的修辞方式吗?

2、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如: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

5、例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是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6、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7、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8、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9、出现不应有的特殊字符或图像,经常无故死机,系统随机发生重新启动或者无法正常启动,运行速度明显变慢,自动连接到陌生的网站等。

10、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11、想象是指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将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描写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12、夸张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13、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14、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15、谈格律诗的拗救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以下几个概念:第什么是格律诗?第什么是格律诗的拗救?

16、联想: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着了火。

17、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18、“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贾唯孝《登螺峰四顾亭》)

19、在讨论之前,我们还须弄明白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问题;第二个是“孤平”的问题。

20、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二、古诗中的通感的句子

1、宛如远方数声悠⻓的回响

2、(11)月凉梦破鸡声白,枫霁烟醒鸟话红。

3、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4、看枫叶,全是火红的,看着心里一片暖和.河水一片清澈.听着哗哗声.就可以想像一下.这是甘甜的泉水.到处一片收获的景像,闻闻空气中还有香米的味道呢.那是因为前面不远处就有人在收水稻呢.,鸟的声音传过来,是那样的清晰可闻,那样的清丽动听,就像是被环抱着它们的水洗濯过一样。

5、分析:先说明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引出感慨人生时光短暂的观点,这就是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6、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7、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引起情感共鸣。

8、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9、彭祖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10、例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12、瞬间的怀旧,片刻的战栗,

13、顶真:顶真也作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

14、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15、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16、“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17、亲如手足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对答如流

18、明喻: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比喻。它常有三部分组成:即本体(甲事物)、喻体(乙事物)、比喻词。

19、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20、《张脉峰诗词选》由著名诗人贺敬之、刘征题写书名,郑伯农、杨金亭、周笃文作序,近期由华龄出版社正式出版。

三、使用通感的古诗

1、感性的冲动与理性的控制可谓艺术创作的一体两面。高茜和倪有鱼都有一种体会,创作过程中,虽由感性引领着落笔,但背后是长期的审美感受积累和理性。杨丹凤则由通感想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物我合一”与“天人合一”。她以宋代牧溪画的《六柿图》为例分享说:“以我观物的时候,你能够惟妙惟肖地画出柿子的外形;但以物观物,即以柿子的身份去观察柿子,你能画到它的精神。”

2、分析:在本诗中,作者表面上描写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实际上是彰显自己尽管历经磨难依然不气馁的品质以及愿望,这种表达方式就叫作托物言志。

3、(诗词学堂)五律作法:对仗与谋篇

4、(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文本所引用的古典诗词主要源自“古诗文网”(https://www.gushiwen.org/)。

5、(1)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7、艺术家杨丹凤乐于尝试多元的创作材料与媒介。景泰蓝、漆器、苏绣、湘绣、北京料器等中国传统材料之外,回收的香水瓶是她新近的尝试。杨丹凤为展览带来的《内在的别致》是基于一个九十年代香水瓶的装置创作,她用中国传统的气味容器——鼻烟壶内壶画的方式在旧香水瓶里绘制了一方小竹林。

8、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9、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10、微霜拂宫桂,凄吹扫庭槐。

11、嗅通于形,即以视觉写嗅觉

12、请作者将格律校对无误后的作品自行按顺序排列整理好后提交给本台主编。投稿请注明:汇编投稿。质量佳且作品数量多的诗友将会被聘为本卷编委。

13、和排比一样,设问也是会出现在诗中的,像是蟾宫曲中的,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朔曹公。

14、译文3:Hercloudycoiffureismoistened/Byamistofodorousflavour;/Themoonsfairlustreiscooling/Hergemhuedarmstodeliver/Ashapelycurvature.

15、刻画女子,有人这样写:“这女子的长相十分甜美”。

16、李凭中国弹箜篌都是通感作者以感官的通感来互为比喻,以视觉喻听觉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吴质不眠倚桂树江娥啼竹素女愁老鱼跳波瘦蛟舞女娲炼石补天处二十三丝动紫皇老鱼跳波瘦蛟舞昆山玉碎凤凰叫使音乐变得更为绚丽多彩,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露脚斜飞湿寒兔既有声。梦入神山教神妪昆山玉碎凤凰叫十二门前融冷光芙蓉泣露香兰笑空山凝云颓不流梦入神山教神妪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15

17、(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18、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19、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20、她和一只来自凡汀康特的

四、通感的古诗句子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2、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吕叔湘.200中诗英译比录(C).北京:中华书局.

4、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表示猜测

5、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6、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7、修辞方式之一。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

8、原创首发:现代诗5首;古韵10首合辑,20首专辑

9、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10、在本诗中,“月出”“鸟鸣”都是动景,通过描写这些动景更加衬托了的月色的静。

11、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12、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13、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14、绝句宋石柔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山园小梅·其一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15、分析:该诗中诗人用“长安”指代“朝廷”,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沉痛的伴随着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16、首先,是第三字换为仄声字,即“仄仄仄平仄”的情况,这属于小拗,也叫半拗,可救,也可不救。若要救,则在对句第三字补一平声字,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7、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18、因为是名人博客,评论的人也比较多。看得出来,有的评论是属于懂诗词的人所为。其中有一个评论,让我印象较深。有人说此诗出律44处之多。从赵忠祥老师的其他诗词作品里一些句子如“李琰荣光惊六合”、“四十春秋从艺忙,豪情仍炽识开张”等来看,赵老师当用的是古声韵。那么,以上七律有没有格律的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不是44处,而是只有一个“出”字是出律的。44处出律的说法,显然是不负责的说法。也因此,我决定给学院的学生谈谈有关诗词格律拗救的问题。

19、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20、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五、诗句中的通感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那什么叫孤平呢?说到孤平,诗词界争论颇大,大家观点也不甚相同。这其中,主要有两派,一派以王力为代表,我们暂且把这一派叫“除韵一平论”派。他们认为,在格律诗句中,如果这个平声字改用了仄声字,那么除了韵脚外,全句就只剩下了一个平声字,必然影响格律诗音韵之美,因此叫孤平。这种说法虽然受更多人的接受,但是这种说法本身就是矛盾的。比如“仄仄仄平平”的句子,这是个标准的律句,按照“除韵一平论”的观点,那么这岂不是孤平么?显然不是孤平。

3、(20)一曲银钩帘半卷,绿窗睡足莺声软。

4、则丰富、腐败和喜气洋洋;

5、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6、1封狼居胥建功立业

7、译文1:Thosetwentyfourbridgesstillarchedthere.Beneaththemsilentwavesweretossing/Thecoldimageofthemoon.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次为君开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马尘车驰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车马,他的富贵我的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9、如儿童肌肤;甜蜜如双簧管;

10、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分析:在本诗中诗人把杏花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让人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联想到春日百鸟争鸣,使整首诗生动活泼起来。

12、译文2:TheTwentyFourBridgescanstillbeseen,/Butthecoldmoonfloatingamong/Thewaveswouldnomoresingasong.

1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5、(6)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16、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17、这里香气带有颜色,由看不见的东西变成了看得见的东西,是为嗅通于形的通感手法。

18、用所在地的标志性建筑来指代本体

19、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主要方式:〈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20、10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赞美峨眉山的古诗词(关于赞美峨眉山的现代诗词)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