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李鸿章的话(对李鸿章传的评价诗句)
一、对李鸿章传的评价诗句
1、《李鸿章传》是由梁启超所著的书籍,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2、几年来,他很少外出拜亲访友,也不喜欢接待有数的几位来访的客人。
3、故交忽千里,輏车莅远盟。
4、这句话是作者范晔对汉献帝的评价。大约可以译作:献帝其人生不逢时,丢掉了皇位失去了国家。汉朝400年的国运终结,献帝只能像上古时期尧帝的儿子丹朱被舜帝流放到虞地那样永远做曹魏的臣子了。注A:辰,时也。播,迁也。言献帝生不逢时,身既播迁,国又屯难。诗曰:“我生不辰。”左传曰:“震荡播越。”注B:春秋演孔图曰:“刘四百岁之际,曪汉王辅,皇王以期,有名不就。”宋均注曰:“虽曪族人为汉王以自辅,以当有应期,名见摄录者,故名不就也。”注C:虞宾谓舜以尧子丹朱为宾,*(商)**(虞)*书曰“虞宾在位”是也。以喻山阳公为魏之宾也。
5、虽然这个故事对李鸿章略有褒奖,但在文章的末尾,却对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败绩进行辛辣的嘲讽: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曾被称虽然这个故事对李鸿章略有褒奖,但在文章的末尾,却对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败绩进行辛辣的嘲讽:“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曾被称为东方第一政治家的李鸿章,现亦老迈至此境地
6、《李鸿章传》是梁启超先生所撰人物传记中最著名的一种。梁先生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是“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全书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部书让人耳目一新,开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7、李:比如现在有一个大臣,他的君主无论谁的话都听,君主身边那些大臣的侍从,经常狐假虎威,借君主的名义干涉大事,要是这样,这个大臣该怎么办?
8、中国近现代史风云人物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
9、李鸿章在美国访问期间到中国驻美大使馆看望了清朝驻美使节人员,见到墙壁上挂着李鸿章手写的隋卢思道的《赠别司马幼之南聘》一诗,那是几年前,他为壮行大洋彼岸使节所书:
10、梁启超《李鸿章传》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11、垂老伏波犹矍铄,五溪南去不胜情。
12、他是一个弱国的外交强手,也是经济天才;军事上内战属强者,外战属庸者(不完全是弱者),军事思想不如他的后辈先进;文化上是奉行“中体西用”的代表——这点个人比较欣赏,这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比“全盘西化”和“闭关自守”都来得符合实际;官场生存方面,也属于强者,一直能立于政治的中心;政治理念上,他只能属于封建王朝的卫道士,根本不是什么新时代的代表——他就是自己评价自己的那种“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根本不会想到把那间“破屋子”完全推倒了,再建一座新的。梁启超说得好:“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1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4、晚霞浮极溥,落影照长亭。
15、1898年北京的冬天,一片苦肃。落日的余晖倾洒在东安门外冰盏胡同的贤良寺院内。院门紧闭,看得出,已经多日无人来访。此刻,一位长躯疏髯、饱经沧桑的老人正静静地坐在窗前,闭目想着心事。
16、解决香港问题时,大人物说,“不收回香港,我就是李鸿章”。由之前到其后,一顶“卖国贼”的帽子便在李鸿章头上结结实实,挥之不去。其实,李虽有卖国之名,却足有爱国之实。
17、他就是甲午战争以来被千人骂、万人唾,“国人皆曰可杀”的“汉奸”李鸿章。
18、环顾四周,早年胸怀壮志,一起致力“求强”“求富”,发起洋务运动的老伙伴们都一个个先后故去了。李鸿章,真正感到了孤独。
19、可能是天意的凑巧。他下榻的地方,正好就是他的老师曾国藩当年因天津教案,受到各方攻击,心情抑郁时的僦居之地。
20、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最早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早期各类工矿交通企业中规模最大和最早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民用企业。此处仅就其人事管理制度上看淮系的控制和运作。轮船招商之议,早在太平天国平定后的同治六七年间即已开始,当时在淮系班底工作的道员许道身、同知容宏率先提出《华商置造洋船章法》,即输入西方航运方式,分运漕米兼揽客货的方案,但结果是“因循日久,未有成局”。面对“各口通商以来,中国沿江沿海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的严峻形势,李鸿章对鼓励华商发展本国轮船航运之事,一直颇为关注。
二、评价李鸿章的话
1、但他不甘心,也没有绝望。他时时体会着老师曾国藩传授给他的秘传心法——十八条挺经。
2、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3、《李鸿章传》是由梁启超所著的书籍,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最深刻的惋惜,最中肯的评价。
4、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被一名日本刺客打中面颊,险些丢了性命,象征着他身份的黄马褂被横流的鲜血染红。最终,因为这颗子弹,李鸿章替大清王朝减免了一亿两白银。
5、”这就是李鸿章,一个在国内无法公开支持全面改革、在国外却具有鲜明开放意识和现代意识的士大夫,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
6、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时,曾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7、据载,戊戌政变后,慈禧拿着弹章对李鸿章说:“有人谗尔为康党。”李鸿章镇静地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明确地表达了他支持变法的态度。
8、说实在的,对于维新运动,对于变法图强,他并不反对,相反充满了同情和期望。他从戊戌变法的运动中,依稀找到了自己当年在洋务运动中的矫健身影。所不同的是,他凭借自己70年的阅历与经验,对于康梁这一帮“新进青年”,试图用“快变、大变、全变”的一揽子解决国事的方案,持着极大怀疑与保留的态度。因为他知道,对于一个已经气息奄奄的病人,用一剂猛药促其振醒,无疑只能是加快其死亡及其回光返照前更加痛苦的做法。
9、李鸿章此时对西方社会的民主共和制度和进化论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他甚至希望中国会很快走向“公天下之局”,也就是类似西方的民主社会。而李鸿章这个思想的变化,距离马关签约才仅仅两个多月。
10、李鸿章对于中国的意义,就如同格拉斯顿之于英国、俾斯麦之于德国、迪亚斯之于墨西哥、麦金利之于美国。
11、他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真正尝到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滋味。
12、他在到荷兰、英国看到近代的科学繁荣的景象时写了两首诗:
13、他再也不想面对这片屈辱之地,这是他的坚持。
14、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
15、河山表里本天成,寄语贤王建树宏。
16、幽人重离别,握手送征行。
17、李鸿章是清朝晚期的一个重要人物,是推动自强运动的主要主要官员,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的思想比较先进的人,但是清朝进入晚期,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可能进行彻底的改革,只能是修修补补,维持腐败的统治,造成了时代的悲剧。
18、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李鸿章对此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大加赞赏,甚至自愿捐献白银三千两以求入会。这样的行动,能说明他是保守、顽固、守旧的人物吗?
19、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20、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三、形容李鸿章的诗句
1、4年来,他被剥夺直隶总督与北洋大臣的职务,奉旨入阁办事。所谓入阁办事,就是仅仅保留文华殿大学士的头衔,以全勋臣脸面而已。
2、想到这里,李鸿章的脸上浮上了更加忧心忡忡的神色。
3、回顾4年来,朝廷对他的处罚,他领受了;国人对他的责骂,他也领受了。70多岁的人了,已经过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他只能抱着“功计于预定而上不行,过出于难言而人不谅,此中苦况,将向何处宣说”的苦闷,抱着对时局的担心与关切,在默默中消耗着有限的岁月。
4、书名:李鸿章传ISBN:7805905568作者:梁启超著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年份:197
5、原句为“项羽之乌骓不逝,文山之漆室无灵,天耶,人耶?”其中文山是指文天祥,文山是一个地名,文天祥曾居于此,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文山”。“漆室”是一个典故,比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鲁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国事甚危。漆室有少女倚柱而啸,忧国忧民。见汉刘向《列女传.漆室女》)。“不灵”意思是不得志或者说无力改变。明白了没?
6、但是,这位已经62岁的老者依然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
7、1896年10月2日李鸿章结束欧美之行,回到中国。李鸿章万分感慨地说:“这四个月中游历于西方大国,亲身感受到这些国家的新气象……这些国家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优越才能的方法,我都牢牢地学习了,并且掌握了,等我回到国内之后,将重整旗鼓,齐心协力,利用我所学到的,再为我们国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8、甲午战争使他从权力的顶峰上滚落下来。
9、雕题部落三关控,尝胆君臣百虑生。
10、1894年的夏天,当战争的范围不断扩大时,身在直隶总督衙门的李鸿章,一方面遥控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等人进行作战部署,另一方面试图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存北洋的最后一点力量
11、李鸿章抵达美国,同样受到隆重的欢迎和礼遇。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后来这样评价李鸿章:“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代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性质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纪中最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国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12、按照标准的教材,李鸿章当属晚清第一卖国贼,而随着更多史料的面世以及史识的拓展,客观评价李鸿章应该是功过参半。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新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展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13、1872年1月,内阁学士宋晋以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局“糜费太重”为由,奏请停止造船,由此引发洋务派和守旧派关于造船工业兴废的一场大论争。在这场论争中,李鸿章坚定地站在曾国藩、左宗棠、沈葆桢等洋务派官员一边,指出:“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船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不得强矣。”针对如何解决造船养船耗费巨款的问题,他又提出“配运漕粮,商人租贷”的变通办法,并主张“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准其兼运漕粮,方有专门生意,不致为洋商排挤”。这就开了筹建轮船招商局之端绪。
14、俾:最重要的是得到皇帝的支持,有他们支持就能独揽大权,那还有什么事办不了?
15、在历史剧《走向共和》里,李鸿章也是最让人感慨的一个人物。任性乱折腾的是别人,收拾烂摊子的却只能是他。
16、应该辩证的看待他,李鸿章有爱国心,在签定对外不平等条约时他有许多顾忌,他因时代的局限和自身的懦弱而放弃了对外的雄心,其实他是没有认识到那些问题。他虽然足以说被千万人唾弃。但他的洋务运动,富强祖国的决心永远不会变。谢谢聆听。
17、在德国访问期间,李鸿章下榻于柏林豪华的凯撒大旅馆,德国政府对他款待甚隆,连李鸿章爱抽的雪茄烟,喜欢的画眉鸟,也“陈于几而悬于笼”,居室墙壁上挂着两张照片,左边是李鸿章,右边是德国前总理俾斯麦。李鸿章对德国政府表示感谢,特别提到他们在归还辽东、帮助中国训练军队、购买器械、战船等方面给予的支持。德国政府官员建议李鸿章到医院检查身体,拍X光片,诊断那颗被日本刺客击中左额的子弹残片的位置。他接受了手术,亲眼看见了那颗子弹镶嵌在左眼下的骨头上,大为惊奇,称之为“照骨术”。这是X光被发明仅七个月后的世界医学的最新技术。而李鸿章则成为拍X光片的第一个中国人。
18、拂雾扬龙节,乘风破鸟旌。
19、普天之下,只有庸常之人既没有过错,也没有称赞。如果有人能让全天下人都厌恶他,那他一定是举世闻名的奸雄。如果有人能让全天下人敬爱他,那他一定是非比寻常的豪杰。但是,全天下的芸芸众是,其中的庸常之辈占了绝大多数,不寻常之人不到百分之用庸常之辈的标准,来评价不寻常之人,能够看到其中的可行之处吗?所以被全天下的人都称赞的,未必就是好人;被全天下的人都诽谤的,也未必不是真伟人。
20、李鸿章第一站造访的自然是俄罗斯。受到俄国君臣以盛况空前礼遇。但却布下了阴谋陷阱,签定了不平等的《中俄密约》,使李鸿章的历史上又增加了不光彩的一页。
四、后人评价李鸿章诗句
1、最深刻的惋惜,最中肯的评价。真实再现晚清版“国进民退”,重温背负百年历史黑锅的晚清改革总设计师!
2、1894年,当中日双方在海上、陆上激战时,一支来自日方的庞大记者团,时刻紧盯战事进展,并在第一时间把报道发向日本和西方媒体
3、他的晚景过得很忧郁,忧谗畏讥,苦闷无聊。
4、“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候”。对于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褒贬不批评者称之为“卖国贼”,称赞者说他是第一流的外交家,更有人称其为“东方的俾斯麦”。不论怎样评价,李氏在晚清的重要地位不容否认,正如梁启超评说,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40年的历史就是李鸿章的一部传记。
5、蒋廷黻评李鸿章:“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
6、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7、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
8、李鸿章在京城没有房产,只得借住在贤良寺。
9、6—9月,青年皇帝不听恭亲王的临终劝告,纠集了几个没有任何行政历练与治国经验的热血青年,发起了史无前例的维新变法运动。仿佛凭借一副热肠、几道诏谕就可以带领晚清帝国的这艘破船绕过重重暗礁,渡过万水千山,追求到同光以来朝野上下孜孜救亡的光明。但是,这个脱离了帝国实际的“大跃进”运动,给帝国带来的结果却是官场混乱、民心不稳、朝野震动的后遗病症。
10、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
11、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以一人而敌一国”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
12、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13、离开俄国之后,李鸿章先后到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和美国、加拿大访问。
14、李鸿章可谓地地道道的悲剧性人物。然而,他的悲剧并非个人悲剧,而是国家悲剧、民族悲剧、时代悲剧的缩影。对此,梁启超相当中肯地评价道:“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也说他是“水浅而舟大也”。
15、《荀子》的疆国篇中,曾经借孙卿子与范雎的谈话这样总结说:秦自秦孝公以来,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商鞅路线,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16、晚清重臣李鸿章故去之后,留下了一桩众说纷纭的历史公案。或以平发平捻为李鸿章功,或以数次和议为李鸿章罪。有感于此,两个月后,梁启超著就《李鸿章传》一书。
17、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差异:克己与任性
18、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9、在奏折中,李鸿章愧愤交集,他说道:“敌焰方张,得我巨款及沿海富庶之区,如虎缚翼,后患将不可知。臣昏耋,实无能力。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
20、团结出版社/换个角度看文化
五、评价李鸿章的一首最著名的诗
1、在正统教材中身背“软弱”“卖国贼”“刽子手”恶名的李鸿章,在西方却有“东方俾斯麦”的美誉——这种差异可能不仅仅是“屁股”的影响,更有东西方文化观念和政治需要的因素。而同样身为清末名士的梁启超,在其所著《李鸿章传》中,却也将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并对李鸿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3、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的要人如: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了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
4、1896年4月3日船抵越南西贡,本来在中法战争中,李鸿章曾打败侵略越南的法军,却匪夷所思地签定了《中法会定越南条约》,战胜国却签失败之约。此时的越南已沦为法国殖民地。李鸿章顺道西贡受到越南总理、国王的款待,难免尴尬而感慨,于是作诗《寄越南王诗》:
5、索书号:K827=52/13/2
6、6月,大清帝国的洋务总管——恭亲王奕䜣去世,使得李鸿章有痛失知己之感,使他一下子悟通了俞伯牙在闻知钟子期离世就碎琴绝音的道理。
7、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语出梁启超《李鸿章传》“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己。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
8、传统的同乡、乡土观念在李鸿章的政治生涯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他积极联络皖籍京官,回乡办团练,后乘时趁势招兵选将,组建淮军
9、一百年后,李鸿章在冥冥之中忽然惊喜地看到,他的玄孙李道豫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全权大使,当年美国外交部的官员曾为李鸿章画像,一百年后那位美国画家的后裔向李道豫大使献上了先人为李鸿章所作的画像。
10、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早期近代化企业的一个典型,也是李鸿章自诩的“开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得手文字”。从对它经营管理和人事制度上的剖析,可以概见集团政治运作在经济领域中的诸般特点:一是从创办到衰落,淮系集团要员始终保持着对它的绝对控制,并为此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二是当其面临外部势力(如湘系集团)争夺控制权的挑战时,其内部的离心力马上又能转化为向心力而一致对外;三是作为“官督商办”的经营样板,淮系集团中凡是有近代管理经验的菁英,均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参与过招商局的管理,并由此引发,拓伸向近代化领域的其他部门,如煤铁、电信、纺织等,从而使淮系集团在近代化事业的开拓方面,相对其他集团来得更为宽广和深远。
11、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12、俾:一个当大臣的,假如用真心操劳国事,估计没有不被君主体谅的,唯独在妇人女子手底下办事,就不好说了。我们欧洲人把抵御外侮当作功劳。而为了一家的利益而残杀同胞,我们不认为这值得荣耀。
13、李鸿章最后留下的几首诗,是在他1896年2月出使欧美等国时写的。《马关条约》签定之后,俄法等列强对日本获取东北三省眼红了,假惺惺地出面干预日本。日本迫于威慑,以三千万两银子“赎辽费”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籍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之机,派李鸿章率庞大使团出席并遍访欧美以与西方列强拉拢关系。李鸿章感激涕零,说,“某当辞华赴俄之日,自知前半生行事,于此已作一大结束。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者,诚为某今日咏矣。”他总以为自己“以夷制夷”方略的英明,殊不知俄国的野心更大,骨子里最坏,最阴险、最狡诈,西方列强各怀鬼胎,无非都想瓜分中国而已。
14、助您各类考试都拿满分!
15、简单方便,答案基本都是秒回的噢!
16、文字:费琪璐美编:苗雪未
17、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18、毛泽东评李鸿章:“水浅而舟大也。”
19、美国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20、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