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著名诗句(李鸿章最霸气的诗)
一、李鸿章最霸气的诗
1、颈联谓己喜诗嗜酒之名士习俗未改,用喻祥瑞。《汉书·王褒传》载上闻“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句谓生有此福,祥瑞自临,我李公宜如此也。
2、正常情况下,慈禧的很多锅都会甩给李鸿章,唯独这次真的赖不到李鸿章,慈禧闯下这样大祸的时候,李鸿章正在广东,但是死尿盆还是要李鸿章来端的,所以,李鸿章说“彻夜不眠”,实在是慈禧给的担子太大了。
3、大丈夫一只手持刀,意气风发,比百尺的楼都高。这一万年来都是谁书写了历史,即使是八千里外,也要不远千里,浴血杀敌,立功封侯。
4、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
5、《二十自述诗》序本文一九年二月作于上海城南草堂。堕地苦晚,又撄尘劳。木替花荣,驹隙一瞬。俯仰之间,岁已弱冠。回思曩事,恍如昨晨。欣戚无端,抑郁谁语?爰托毫素,取志遗踪。旅邸寒灯,光仅如豆,成之一夕,不事雕。言属心声,乃多哀怨。江关庾信,花鸟徐陵。为溯前贤,益增惭!凡属知我,庶几谅予。庚子正月《二十自述》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青眼时邀名士赏,赤心聊为故人酬。胸中自命真千古,世外浮沉只一鸥。久愧蓬莱仙岛客,簪花多在少年头。
6、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
7、人生惟有青春好,世事须防白首催。
8、(其五)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其六) 桑干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其七)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其八)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
9、《入都》诗出笼以后,便在士子中流传吟唱,饮誉京华。
10、我们再回来对比李鸿章这个人,他搞洋务运动跟张之洞完全不一样,没有什么巨大的动静,只是一步一步的往前拱,从来也不说我这个伟大的计画受到挫折之后,我有多受伤,我一颗玻璃心碎一地。
11、当李鸿章的轿子从人群中穿过的时候,突然一个日本壮汉暴起跃出,直奔轿前,黑手按住轿夫肩膀,轿夫大吃一惊,慌忙停住,这个暴徒乘机掏出手枪,对准老李面上猛的开了一枪,枪弹当下击中李鸿章左眼下,顿时满脸是血,老李当时还算镇静,手掩创口,在日本警察的协助下,急行赶入引接寺旅馆,到了旅馆之后才厥倒在地,不省人事
12、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13、“喀血碗余”后,对于正常人来说就应该交代自己的事情了,但是李鸿章没有,随后说的这一段话的措辞,堪比李密《陈情表》里面的高潮,还让人煽然泪下。
14、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瞰中州一点烟。
15、我要一定比你(指跟从乡试之一班俊乂)先成功,哪有闲情逸致追逐野鸥,我笑着问卢沟桥边的月亮,有几个入京求取功名的人能够功成名就。
16、这计划上路之后亏得一塌糊涂,最后把汉阳铁厂救回来的,还是李鸿章的一个小兄弟盛宣怀。
17、全球颜料咨询(订阅号)专注颜料、染料、色母粒、色浆、涂料、油墨等精细化工品发展最前沿资讯信息,目前拥有10万优质粉丝,每日总阅读近6万人次,已经打造成为中国最前沿的化工行业尤其是精细化工行业资讯新媒体,它是集精细化工技术、销售、研发、营销、推广、招聘为一体的自媒体化工信息传播第一品牌。
18、张之洞当年的形象,特别狂。
19、李鸿章对联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的下一句如下:下一句是“祈寿年无须服药”。完整的对联是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银,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疾,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这幅对联告诉我们,人不能没有追求,但奋斗目标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不择手段地去追求虚幻的目标,要适可而止,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这幅对联的特点:李鸿章大半生在清廷为官,威名显赫,享尽荣华富贵。但其晚年却好像看透了人生,良心发现而“顿悟”了,这幅对联说明他的“幸福观”发生了变化:享福不一定做官,只要口袋里有钱,仓房有粮,肚子里有文化水,身体无病不须服药,心无忧虑,没人上门讨债,就是“山大王”或“地上神仙”了,这就是典型的意识变化。
20、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二、李鸿章著名诗句
1、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2、此句出自李鸿章的《入都》十首其原文是“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欲封侯。”
3、作为大清臣子,参与镇压太平军,这是他职责所在。更何况,他没有像曾国藩(当时人称“曾剃头”)那样滥杀无辜、靠平民百姓的头颅去向朝廷邀功请赏,所以,不能称其为“刽子手”。当然,他的行为客观上维持了一个本该就木、极其腐朽的封建王朝的苟延残喘,但这是历史的局限,任何人都难以避免。对他的评价,在我看来,一言以蔽之:他和林则徐,是道光朝以来,既是清廷重臣,又可称为民族英雄的仅有的两人!
4、世界之人,殆知有李鸿章,不复知有北京朝廷。虽然,北京朝廷之于彼,必非深亲信者。不宁惟是,且常以猜疑憎嫉之眼待之,不过因外部之压迫,排难解纷,非彼莫能,故不得已而用之耳。况各省督抚,满廷群僚,其不释然于彼者,所在皆是。盖虽其全盛时代,而其在内之势力,固已甚微薄,而非如对外之有无限权力无限光荣也。
5、“穷通有命”,此乃儒教。李公深信,故无须占卜;至于富贵何时而能周济贫贱,此皆天数耳。长时角逐于士子功名,而“依然一幅旧儒巾”云者,谓己至今仍依然故我也。
6、慈禧当然知道甲午战争中的前因后果,也知道李鸿章在这件事中受了多大委屈。
7、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是非标准去评判当年人的是非对错。要认识李鸿章,更好的方法不是讲是非对错,而是讲当时的对比,我们把几个当年的厉害大人物跟李鸿章搁在一块儿,来看看李鸿章今天能为我们提供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8、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9、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
10、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
11、这句话,写出了李鸿章忧国忧民的看法,实在是忠诚!
12、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13、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李鸿章办一件事办出了名──他的注意力放在事上,所以西方人都知道,李鸿章是中国办洋务最棒的一个人,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看得最远、站得最高的一个人。品牌树起来了,整个市场都会认你。
14、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到的不仅是一个名为李鸿章的个体起伏波折的人生曲线,也是一个时代、一个没落王朝的苦苦挣扎,从而引发对近代中国的深入思考。
15、但是左宗棠不管那一套,每天升帐之后,跟将领们说上三言两语,就岔到骂曾国藩身上去了,搞得湘军将领面面相觑。
16、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17、其中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修铁路。其实早在1875年的时候,他就跟朝廷提过修铁路的事。1880年,也就是五年后,他又提出来了。但这次他不是自己提,而是让他手下一个叫刘铭传的淮军将领提。
18、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
19、这是一首悼念诗,悼念他的妾莫冬梅。
20、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三、李鸿章的诗句
1、戳中慈禧的第三个泪点:一边吐血,一边签订《辛丑条约》
2、首联就写了其愿意报效国家,并且认为自己一定有国之大志。
3、李鸿章自诩“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有远大抱负和豪迈性情的他,在临死前留下的这首诗却是极度的悲哀和无奈。慈禧太后看到之后,痛哭流涕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无人分担了。”由此可见,当时的清朝已经有多艰难,李鸿章对于大清朝的重要性。
4、1901年,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在辛丑条约上签字。国人舆情汹汹,大骂他为国贼仇雠:“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而逼迫合约落实的诸国列强,亦是步步紧逼。李鸿章吐紫血,郁郁而终。临死前,他悲愤的在临终诗句中写道:
5、从广东回到北京后,李鸿章又感觉“入都后又以事机不顺,朝夕焦思,往往彻夜不眠,胃纳日减,触发旧疾时作时止。”
6、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7、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野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8、直到1900年初,李鸿章被调任两广总督,才算是重新启用,然而这次任命是带着巨大使命的,当时康梁余党、孙文革命等势力都集聚广东,英法势力也在进一步扩张势力范围,甚至打算将两广从清政府中独立出去。
9、李鸿章原配是周氏,续弦赵氏。
10、这句话并不简单,1895年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到李鸿章绝笔(1901年)的“去夏”整整四年时间,李鸿章因为签订《马关条约》声誉急下,被迫远离清廷权力中枢。
11、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12、意思是:大丈夫应当在沙场建功立业,意气风发高于百尺之楼。一万年的历史由谁来著作,在三千里外封为侯爷。
13、这首诗写了李鸿章入京时的意气风发,
14、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15、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
16、张之洞就是这么一个人,一旦看到未来有什么好的前景,就贪婪无度,设一个巨大的目标让自己碰不到。
17、其实,李鸿章骨子里仍是个书生!
18、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19、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20、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
四、评价李鸿章的诗句
1、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2、劳劳车马未离鞍,一生在车马上东奔西走(为国家操劳),也没有离开过马鞍(也是说在车马上度过)临事方知一死难。到了重大事情之前,才发现,想一死了之还很难(并不能解决问题。)三百年来伤国步,一直为了清朝这三百年的基业而忧伤八千里外吊民残。就算在很远的地方也想着自己的子民困苦的生活。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和宝剑(比喻战争),孤独的大臣(指自己)的眼泪落日旌旗大将坛。落日,旗帜(比喻战争),大将的祭祀(指战死的将军)海内尘氛犹未靖,中国的战乱还没有完诸君莫做等闲看。请大家一定不要把这些事看轻了(指大家一定要继续努力)
3、直待清明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4、利益集团作为曾国潘成功的红利之保证了曾国藩将期衣钵传给李鸿章,并保证了李鸿章将其衣钵传给袁世凯等人。但与此同时,其流弊也显而易见。
5、入都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其三)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其四)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6、第二年(1843),二十一岁的李鸿章便被庐州府学入选优贡,同时收到父亲李文安自京城的来信,叫他做好准备,来年赴京参加顺天府乡试。
7、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半为好山川。
8、局促真如虱处禈,思乘春浪到龙门。
9、支那之名人物李鸿章逝,东洋之政局,自此不免有寂寞,不独为清廷起乔雕柱折之感而已。
10、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11、虽然这个故事对李鸿章略有褒奖,但在文章的末尾,却对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败绩进行辛辣的嘲讽: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曾被称虽然这个故事对李鸿章略有褒奖,但在文章的末尾,却对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败绩进行辛辣的嘲讽:“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曾被称为东方第一政治家的李鸿章,现亦老迈至此境地
12、1901年二月6日,北京贤良寺。临终之际的李鸿章口占七律一首,由其子李经述代为笔录。诗曰: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13、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14、当慈禧的脑子里闪过李鸿章一边咳血,一边签订条约的画面,能不戳中泪点嘛!
15、“虱处裈”用阮籍《大人先生传》语:“夫虱之处于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邱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句承上诗,谓往昔己之于世,如虱之处裈,穷达皆命也。“龙门”,《艺文类聚》引辛氏《三秦记》言鱼跃龙门,“上者为龙”,后因以科举会试中式为登龙门。句谓己欲乘翌年顺天乡试,一跃而除士子之服也。“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华年逐水源”云者,谓诸多同辈以科举而炫耀,而己已过青春年华,始追逐水源以求一跃也。
16、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乱,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17、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18、李鸿章以两广总督的身份与刘坤张之洞这些地方大员签订了东南互保,甚至一度提出了“死不奉诏”的口号。
19、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一
20、只要是他想做的事,他是有机会就往前拱一截,有机会就往前走一步。
五、李鸿章霸气诗句
1、左宗棠此人不得了,湖湘大才子,他自己也不客气的说:古时候有个诸葛亮,今天有个左宗棠,所以我是今亮。他的功绩确实也很大,早期参加镇压太平天国,后来又带兵收复了新疆,战功卓著。
2、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野鸥!
3、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4、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已: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诸君莫坐等闲看: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5、李鸿章的七律诗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赴试途中有感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赴试途中有感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6、在说完马关中枪后,李鸿章又说:“去夏冒暑北上,复患泄泻,元气大伤。”这句话看似简简单单,就是讲述自己拉稀了,为何成为戳中慈禧的第二个泪点呢?
7、解读: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都说了什么?为何句句戳中慈禧的泪点!
8、“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9、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10、久愧蓬莱仙岛客,簪花多在少年头。
11、这句话看似这么普通,怎么又成为戳中慈禧的第三个泪点呢?
12、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13、当时纽约的新闻报还专门登了李鸿章的照片,说:李鸿章从来不会错过我们周日的新闻报。这也是广告。甚至还有一些卖东方瓷器的人也公开打广告,说我是李鸿章的副官。
14、概而言之,谓李鸿章人物之伟大,事功之崇隆,不如谓其福命之过人也。彼早岁得科第,入词馆,占清贵名誉之地位,际长发之乱,为曾国藩幕僚,任淮军统帅,赖戈登之力以平定江苏,及其平捻也,亦实承曾国藩之遗策,遂成大功,及为直隶总督,分天津教案,正当要挟狼狈之际,忽遇普法战起,法英俄美,皆奔走喘息于西欧大事,而此教案遂销沉于无声无形之间。迩来二十有五年,彼统制北洋,开府天津,综支那之大政,立世界之舞台,此实彼之全盛时代也。
15、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
16、当然,李鸿章此行也充满了险阻,得罪人是一定的,刚到广东就差点被人炸死。
17、新书|美国现代小说巨头德莱塞经典著作“欲望三部曲”
18、李鸿章身上的这个特征非常明显──从来不沉浸在过去的恩怨之中。这是第一个对比。
19、日本战胜后,日本要求中方必须派遣李鸿章前来商议和谈,然而李鸿章在谈判期间却被日本激进分子给打了一枪,正中李鸿章的脸上,再偏一点,李鸿章的小命或许就报销了。
20、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马没离马鞍(比喻事业没完)临事知死难:事眼前才知道免死三百伤步:几百家发展缓慢悲伤八千外吊民残:几百外民残哀悼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宝剑孤城落泪落旌旗坛:落照着旗坛海外尘氛犹未已:外我侵略没停止诸君莫坐等闲看:家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