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翻译全文(登高的翻译及赏析)

2023-02-23 08:43:56

一、登高的翻译及赏析

1、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3、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4、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5、杜甫《登高》这首诗既描写了深秋万物萧条的自然“悲”象,又写了自己年老体弱多病的悲观和凄凉。尤其是“风急天高猿啸哀”、“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引人入境。

6、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7、全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9、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0、看过张若昀、陈道明、李沁主演的电视剧《庆余年》的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情节吧,穿越回古代的范闲为了展示自己的文学功底,当场给他们书写了一篇七言格律诗,震惊了现场的所有人,这就是被誉为古今七言格律第一的《登高》。这首诗是诗圣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作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当时是在严武幕府谋差,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幸有当地都督的照顾,他在夔州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11、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依新粧。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識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翻譯:彩雲是你衣衫鮮花是姣好容顏,紅牡丹帶著濃露春風吹拂欄杆。超凡絕俗的花容定非生長人世,該是群玉山頭瑤臺月下的神仙。像一枝紅豔的牡丹帶露散發清香,像神女雲雨巫山讓楚王枉自斷腸。請問眼前如花容貌漢宮有誰能比?即使可愛的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名花和美人相映生輝,常得到君王含笑賞觀。她能消散無邊的春恨,當沉香亭北倚著欄杆。

12、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13、(图文并茂)《三十六计》完整版及记忆口诀

14、读诗学英语|情人节没赶上?元宵节也有美丽邂逅!

15、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16、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17、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实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不像有的古诗词艰深晦涩,佶屈聱牙,而是很容易理解。下面用诗意的语言译为现代文: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18、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19、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20、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二、登高翻译全文

1、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2、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3、诗名《登高》,在前面的《九日》中,老杜写道:“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从时间和描述的相似处可以看出,《九日》与《登高》应是姐妹篇。《九日》写于767年的重阳节,写得比较平铺直叙,而《登高》在前者的基础上,结合“夔门”特有的地理特点,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使之成为了千古名诗。在清朝“杨伦”的《杜诗镜铨quan2》中,称其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而明代的“胡应麟”的《诗薮sou3》中,称其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好,我们来看原诗:

4、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5、作为律诗,平仄有严密的规则,我们可关注每句的偶数字(第二四六字)位置如何交替,具体如下:

6、《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7、吉神方位:喜神东南、贵神正东、财神正南。

8、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9、诗的前四句写诗人重阳登高后所见之景,有山有水,有声有形,有走兽有飞鸟。诗人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呈现出一幅无边苍凉且满含悲壮的秋日江山图;后四句写诗人站在高处,面对浩瀚江山发出的悲秋之声,既悲自然之秋色,亦悲国运之衰颓,还悲自身之老病,实是一首深婉动人的佳作。

10、(赏析)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11、首联的两句,译文基本做到了字字对应,唯有一个细微之处值得一提:“天高”的“高”译为wide而非high。诗人登高正值秋日,我们平时说“秋高气爽”,实际上是因为万里无云,显得天空格外高远和开阔。此时登高望远,“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尽收眼底,“阔”才更符合诗歌的整体意境。

12、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13、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4、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15、许渊冲在翻译这首诗的时候,显然注意到了杜甫在形式上的独特用心,尽量以整齐的句式模拟汉诗的对仗,前四行尤为明显。后四行的句式则略有变化,避免了单调和板滞。译文在格律的严整方面并不退让,采用了许渊冲惯用的六音步抑扬格。原作在第一句和偶数句一韵到底(aabacada),是典型的律诗韵式;译文则采用了英诗中邻行押韵的随韵体(aabbccdd)。

16、李白的《将进酒》全解及赏析!

17、此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18、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19、赏析杜甫说,一望无边的落叶啊,于秋风中萧萧落下。无穷无尽的长江水啊,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2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三、登高的翻译及原文

1、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2、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3、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4、刘禹锡的九日登高翻译:

5、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

6、这首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7、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8、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9、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10、读诗学英语|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1、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12、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3、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14、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15、《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16、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17、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18、《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杜甫在夔州时期已是人生迟暮,故人凋零。而作品苍凉的色调之下,心境却近乎澄明。从风格上说,这首诗可谓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集大成体现。

19、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20、(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四、登高的解析与翻译

1、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描写秋景,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2、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3、Watersoclearandbeachsowhite,birdswheelandfly.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8、《登高》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被认为是杜甫最好的诗歌之一。但这首诗也因其韵律而闻名。译者许渊冲在他的翻译中保留了这一特点。例如,许使用了平行结构"...soswift...sowide,...soclear...sowhite"和"showerbyshower...hourbyhour",以保持原诗的韵律之美。

9、《登高》古诗内容及翻译。

1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1、在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他看到的情景:森林落叶,河流波涛滚滚;猿猴哀号,飞鸟归家。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是悲伤的。在后半部分,诗揭示了杜甫悲伤的原因。杜甫在56岁时写了这首诗,当时杜甫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著名学者。但是,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可以为国为民做出更多贡献、解决国家问题的杰出政治家。更糟糕的是,当国家遭受战争和分裂时,杜不得不离开家乡,在其他地方谋生以养家糊口。贫穷和疾病使他的头发变白了。即便如此,他也不能买酒来暂时麻痹自己,把自己从绝望中拉出来。

12、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1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

14、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登高》。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成了千古名句。“萧萧”和“滚滚”是一种单数叠加,“萧萧”最后叠加成“无尽落木”,“滚滚”汇成了“不尽长江”。它的美感就在于此,既有长龙的壮观,又有片片龙鳞的闪烁。老杜站在夔门这里,望着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落下;看着无穷无尽的江水,滚滚而来。落叶无奈,亦如四处漂泊的老杜;江水无情,亦如一去不返的时光。

16、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17、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18、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19、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0、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五、登高名句翻译

1、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2、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3、字词典故“落木”:(落叶,落叶乔木。)“萧萧”:(萧瑟,风声。)

4、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5、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是杜甫的这首登高吗?

6、Theboundlessforestshedsitsleavesshowerbyshower;

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8、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9、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10、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1、2019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廿二。

12、Castdownbypoverty,Ihavetogiveupwine.

13、颔联自古为人所称道。“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在这里是“落叶”的意思,但用质感上更为凝重的“木”而不用轻飘飘的“叶”,是为了营造沉郁的氛围。萧萧落木象征着诗人的生命也在乱世的烈风中剥落殆尽,而滚滚长江依旧亘古奔流。这里表现的是个体的脆弱生命与永恒时空之间的对比。译文中的showerbyshower和hourafterhour将这种对比轰轰烈烈地呈现出来。饶有妙趣的是,showerbyshower在发音上竟然与“萧萧”暗合,此处正是许老的得意手笔。

14、学更多古诗词,关注(古诗词全解)

1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6、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17、古诗词鉴赏:《沁园春·雪》—毛泽东

18、赏析杜甫说,一路走来,艰难困苦多少恨,两鬓苍白如繁霜。颓废散漫,新近停掉了手中的浊酒杯。

19、此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20、杜甫《登高》这首诗运用了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营造了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唐诗七绝100首(七绝100首)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