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翻译白居易(夜雪的译文)

2023-03-01 00:24:09

一、夜雪的译文

1、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2、”复见窗户明”,雪依然没有露面,只是转为视觉的角度来写。本来夜已深,夜色应该是黑漆漆一片,但是诗人抬眼看窗户,却发现窗户白亮。这正是积雪很大很厚,反射的光给黑夜带来了光明。

3、yè shēn zhì xuě zhòng,shí wén zhé zhú shēng。

4、九国只有一个前传叫《九国·伽蓝之羽》出版了的,《寻梦人》最近才要出版,它是第一卷,《花与月》是第二卷要在第一卷出版后才上市。《寻梦人》是连载到了狮猫奇缘(完了),没有什么幻系列

5、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6、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7、《马说》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8、白居易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这正是白体特有的风格。

9、(中唐·白居易·五言古诗)

10、在大自然众多的景物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冰清玉洁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卷帙浩繁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

11、Nightfargone,Iknowthesnowmustbedeep

12、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13、末尾一句则是从听觉角度来写,折竹的声音是怎么来的呢,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一定是雪下得大到了竹子不能承受的厚度,把竹子给压折了。”时闻”二字表明竹子接二连三的断,在表明夜的寂静之时也表明了诗人没有睡着。

14、短文写夜雪之景,抓住特征,简笔勾勒,传形写照,笔触轻灵,极富韵味。

15、译文: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冰凉,又见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16、百度知道>文化/艺术>文学>小说添加到搜藏已解决夜雪译文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城,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嘎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夜间的大雪下得很厉害。本来当时想乘坐小船去沙城,却被雨雪阻碍住了。然而万根绿竹中,雪粒子敲得铿锵有声,窗户阴暗,炉火火红。随便看几卷书,也觉得有少许趣味。

17、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18、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19、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20、《唐诗鉴赏辞典》是国内文艺类鉴赏辞典的发轫制作。它首创的融文学赏析和工具书于一体的编写体例,已成为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的固有模式。《唐诗鉴赏辞典》第一版于1983年出版,是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的第一部。2013年的新一版《唐诗鉴赏辞典》共收唐代190多位诗人诗作1100余篇,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学专家撰写赏析文章。所收唐诗作品面广,各种艺术流派的诗篇兼收并蓄,较全面地展现了唐诗绚丽多彩的艺术风姿。全书约190万字。另配有唐代诗人年表、唐诗书目、诗体诗律等多种附录,是文学爱好者的首选读物。

二、夜雪翻译白居易

1、“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2、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3、“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4、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5、已讶衾枕冷,(yǐyàqīnzhěnlěng)复见窗户明。(fùjiànchuānghùmíng)夜深知雪重,(yèshēnzhīxuězhòng)时闻折竹声。(shíwénzhézhúshēng)

6、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7、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冰凉,又见窗外一片通明。

8、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9、夜雪原文: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10、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11、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

12、 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天虫害一扫空。 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

13、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14、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15、夜间的大雪下得很厉害。本来当时想乘坐小船去沙城,却被雨雪阻碍住了。然而万根绿竹中,雪粒子敲得铿锵有声,窗户阴暗,炉火火红。随便看几卷书,也觉得有少许趣味。

16、找到一个汉字,感知一首古诗词。

17、下雪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别说文人骚客了,就连我们普通人遇见纷纷扬扬的大雪的时候,也非常兴奋。面对这上天赐予的精灵,前人留下了很多瑰丽的诗篇,但是白居易这首诗,却以其朴实的语言,另辟蹊径,成为众多咏雪诗词中的奇葩。

18、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间折竹声被子枕头的寒冷已经让我很惊讶了,又看见窗户特别的明亮,是被雪泛出的光照亮了。夜深的时候才知道雪下得很大,不时的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19、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20、图绘山野雪景,天色阴沉,近景危岩寒林,一人赶着牲口,走在山涧的栈道上。山腰有几间茅屋点缀。栈道虬曲伸进山中,给人以深远之感。图中山石用钢劲线条勾轮廓,浓墨乾笔皴染,皑雪用烘托法,林木、茅舍信笔勾画,简率之中见生动之致。全图用笔简劲,笔墨厚重,画风近李唐一路而又有自己的风格,不愧为南宋山水画精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三、夜雪这首诗的意思

1、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

2、春雪应秋雨,腊雪应夏雨。

3、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4、⑴讶:惊讶。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5、《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6、这首五绝作于任江州司马时.是说,夜间忽觉被窝里有点冷,继而看见窗户发亮,原来是下雪了;时时听见竹子被压折的声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觉衾寒窗明,而知有雪,闻折竹之声,而知雪重,写来曲折有致,构思巧妙,别具一格.就景写景,又景中寓情,“冷”、“夜雪”和“折竹声”,委婉传出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

7、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8、赏析:“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9、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

10、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1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转换角度从听觉来写。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感受的,才使得这首《夜雪》独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12、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

13、是因为不时地听到竹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

14、雪,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它以天赋丽质装扮山川,飘洒寰宇,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诗思寄托物。古人咏雪,有“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有“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有“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等等。在如此众多的咏雪诗词中,白居易的这首《夜雪》,并非光彩夺目,也没有波澜起伏,更没有能让人刻骨铭心,但是这一朵小花,却也开出了别有一番的韵味,耐人寻味,让人一感其清新淡雅、无尽韵味。

15、yǐyàqīnzhěnlěng,fùjiànchuānghùmíng。

16、古风泊客┃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17、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18、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

19、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

20、管宁,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xuanmian)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译文: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末人。一天早晨,两个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当做没看见,把它看作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十分高兴,偷偷看看管宁的脸色,就扔掉了。又曾经有一次,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四、夜雪的译文是什么

1、⑵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2、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

3、备注“家长合伙人”,我会集中拉你进群

4、《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原诗句如下:

5、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6、yèshēnzhīxuězhòng,shíwénshézhúshēng。

7、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

8、译文: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9、其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柿录》(《袁小修日记》)20卷。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

10、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减。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11、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12、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13、31省2000+高中学校的支持认可

14、在新课标及高考评价体系理念的指导下,为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语文能力,科学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新课标大语文课题组在寒假举办“第四届‘新课标大语文’寒假读写计划”。

15、 小雪飞满天,来岁必丰年。

16、“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17、思维训练:筛选、归纳信息。

18、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写“夜雪”,透露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

19、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20、公益读写,全程免费,还有证书奖品

五、夜雪古诗翻译

1、《夜雪》作者袁中道,原文及翻译如下:

2、首句“中”衾“和”枕“表明了时间是晚上。半夜里惊”讶”于”冷“,则暗合了雪。紧扣诗题”夜雪“。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刚下雪的时候,气温不会下降,只有下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感受到雪的威力。这里的”冷“则暗示出雪不是初降,而是下了很久。雪本来就是无声无息的,一个”讶“字表明作者根本就不知道,这些都是通过诗人的感觉描写的。

3、这首诗明写人,暗写雪。可谓苦心造诣,诗人落笔于人,侧面写雪,韵味悠长,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

4、和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共同进步|班内定期免费发放语文资料|班内学委对每日通识课学习进行监督打卡|作为线下班的辅助,每天留10分钟左右可完成的小作业,以及进行语文题的在线解答。|更多惊喜……

5、气寒冷睡梦冻醒惊讶发现盖身已经些冰冷疑惑间抬眼望见窗户映明亮亮才知道夜间场雪雪听院落竹雪压折声响

6、“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转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独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7、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柿录》(《袁小修日记》)20卷。

8、《夜雪》作者袁中道,原文及翻译如下:夜雪原文: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9、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

10、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11、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没有了。那天,初更了,我划了一只小船,围裹着皮衣和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只见)白气茫茫地一片,天空和云彩,山色,水光,上下都是白茫茫的;湖上(能辨别的)只有长堤的一线痕迹,一个小点般的湖心亭,一片草叶般的我小船和两三粒谷子般的船里的人。来到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张毡子对面而坐,一个小童正在烧酒,炉子里的水正烧开。看见我来,他们非常惊喜,说:"湖中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起喝酒。我勉强喝了三杯后告别。问他们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人,客居在这。等我下了船,船夫喃喃地说:"别说相公痴迷,真还有像相公一样痴迷的人!"。

12、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冬。诗人当时45岁,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诗人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13、讶:惊讶。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14、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文解释)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15、翻译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16、这首五绝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时年任江州司马。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

17、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18、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9、晚上下起了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数卷书,也是很有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20、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夜雪古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关于雪夜抒情的诗词)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