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内心浮躁需要平静下来的文言文(做事不专一浮躁用文言文怎么说)
一、做事不专一浮躁用文言文怎么说
1、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孟子是怎样从正面展开论述的?
3、(古:指安静,精力集中。今: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4、作出神曲《成都》,一夜走红的民谣歌手赵雷,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的武亦姝……这些人仿佛是这污浊大地上的一股清流,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他们用自身的例子,解释了什么是梦想,什么是热爱。
5、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6、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7、赏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D.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冒险。
1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句话从什么角度写秋景?试分析。
12、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13、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14、躁者不静。——《管子·心术》
15、离位之谓躁。——《韩非子·喻老》
16、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7、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18、从,古义:学习;今义:介词,从。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0、编辑:徐子冰(龙华区新华中学)
二、形容内心浮躁需要平静下来的文言文
1、师:非常好,铿锵有力,节奏分明。再来(出示PPT):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3、正确的来说是乌这是关于通假字的问题一般“乌”通“无”,意为“没有”比如我们平常说一切都化为乌有以上都为原创谢谢请lz采纳我的回答!谢谢支持!
4、(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5、(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7、师:非常好!逐字讲解,条理清晰,意思准确。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诫”字(出示PPT):
8、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9、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就无法达成远大目标。
10、前一个“喜”表现了杞人内心的担心解除后的放心、喜悦心情;后一个“喜”则表现了开导者的热心与善良的品质,他的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劝导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
11、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12、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母亲熬百草汤的整个过程。(4分)
13、①注重实践。语段以嘉肴为喻,论述了在学习中只有亲身体验、实践才能真正领悟“道”:②重视学和教的辩证关系,做到以“教”促“学”。语段提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指出应该从“教”后所产生的“困”中达到“自强”的境界:③内心宁静,静心求学。语段指出“夫学须静也”:④树立高远的志向。语段指出“非志无以成学”,强调高远的志向对学习成功的巨大作用。
14、“洗了百草汤,身体好似钢。”儿时泡洗百草汤的我,蚊虫至今不喜叮咬,也少有生病,则是事实。或许,通过代代相传的百草汤,我们也能够彼此触摸到生命里的另一种温暖。这温暖有一股草香的记忆,刻骨铭心。
15、(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16、狼也太狡猾了,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7、C.狭隘(ài)蜿蜒(yán)坍塌(dān)刨根问底(páo)
18、师:这个“诫”与那个“戒”有什么区别?
19、(2)下列画线词用法和意思相同是一项是()
20、白话译文: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三、不专心用文言文怎么说
1、静—(正)—淡泊、宁静修身、养德、明志、成学、治性
2、2019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
3、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4、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5、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横蛮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认为只有和人争竞短长才算赢,那么就是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7、(2)我们要宁静专屏除感染和杂念,淡泊名利,专心学习,学习才能增长才干,不愿意刻苦学习,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2)我们要珍惜时光,因为时光飞逝,意志力也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年不努力,就会一事无成。
8、非志无以成学(立志)
9、答: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10、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11、读下面的语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2分)
12、师:正式上课前,我要先表扬几位同学,因为她们在抄写课文时弥补了我的疏漏。我在制作抄写稿的时候,漏了个“静”字,有八位同学在抄写的时候把它补上去了,非常好,感谢八位细心的孩子。我这次的书写要求是“端正、工整、漂亮”。有两位完全达到这三个要求,所以我要表扬陶书月和~。也希望其他同学今后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认真。好,现在我们开始学习《诫子书》。
13、熬好的百草汤,颜色呈现出深褐色,本草香味浓郁。于是,母亲用簸箕将百草的残渣过滤掉,把清爽的百草汤倒进大脚盆里,然后再熬第二锅。母亲备好第二锅,一般就会令我们脱了衣服裤子泡在脚盆里。有时还烫,母亲就用百草汤浸透毛巾,提起两个角,拉起来在空中来回晃摇两下,等水温一降,就把粘有百草汤的毛巾裹在我的身上,不停擦拭,直说汤水好,对身体有用。有一年,我不知感染了什么真菌,皮肤总是痒痒的。母亲就用百草汤给我连续洗泡,几次之后,自然痊愈。后来,我查有关资料,才知道桉树叶、麻柳叶、九节枫、柳叶、荨麻等百草,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杀虫止痛、止痒嫩肤等作用。
14、D.两篇文章都是寓言故事,语段(甲)节选自《吕氏春秋》,语段(乙)节选自《列子》。
15、不是一个意思。对于知识来说,“学”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习”则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
16、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7、本文中的讹传是怎样造成的?
18、去年端午,父亲母亲都没有回农村。母亲提前一周就开始到小区里里外外转悠,希望能采到百草。但事与愿违。偏远一点的菜市场有箬叶、艾草出售,但终是没有母亲期待的那些百草。
19、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20、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四、太浮躁,需要静心,古文如何表达
1、师:怎么不是姓“诸”?
2、节俭,是美德的集中体现;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3、杜威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唯一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陌生化的处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思考的情境,因此,课堂比较热烈,学生的思考也是比较深入的。
4、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1)下列画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6、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7、骨头被扔完了,两狼“并驱如故”,狼并没有满足,暴露了狼贪婪的本性。屠户迁就妥协的策略失败,再没有可以引开狼的东西,处境更加危险。情节引人入胜。
8、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澹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语句多用双重否定句、对偶句。
10、除此之外,沉静还给予我们毅力。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时常保持沉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静谧的内心能明晰信仰,使我们清楚地认知自己在坚守什么。一位僧侣为了寻求佛教真谛,甘愿舍弃繁华,踏上苦行之旅,在茫茫寂静中坚忍。并非漫漫长途让人顽强,而是在这无人相随的沉静中才能悟出生命的意义。
11、古人以煮药譬喻读书,先用猛火煮开、再“以慢火养之”,味道就会慢慢出来。文化建设,又何尝不是如此。《荀子·劝学》中有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将其精神浓缩为两个字“积微”。“尽小者大,积微成著”。他在《强国》篇中明确提出“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强调政事教化需要积累微小的成果。这恰恰体现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内在规律。
12、(1)示()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B.给人看C.表示D.教导
13、(1)①讲述,②告知,开导
1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15、在《诫子书子书》的学习上,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诸葛亮的良苦用心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笔者从文化背景角度还原宗法制和儒家思想、从时代背景还原三国的时代特征、个人背景还原诸葛亮人生经历三个角度从历史和文化层面思考诸葛亮写诫子书的原因:宗法制背景下,古代中华民族重视家教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儒家传统文化特色:①体现了古代士大夫修身养德的道德素养要求;②尚志守道的崇高傲岸人格风范;③勤学成才、为世所用的积极入世精神。《诫子书》不仅是一代儒臣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16、《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17、(4)示例:学习贵在努力坚持,否则将难以成才。修身养性、戒骄戒躁是成才的前提条件。
18、他们都在安静中追求着纯净,终归显现出了巨大的力量。
19、B.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20、躁:浮躁,不专心.
五、不浮躁的文言文
1、人生本就需要积淀,从出生开始生活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越多,你得到的就不会少。前提是你得耐下心性来积累,在你无望时,你要坚信厚积才能薄发。我们高中生生活亦是如此,厚积才能薄发,不经历长时间耳朵积累,怎能一跃考上理想的好大学,相信厚积才能薄发,努力积淀吧!
2、安静,并非是羞于表达而产生的内向,相反,安静是一种胸有成竹的沉稳,是大将立于阵前而临危不乱的风度。武亦姝之所以拥有淡定从容如斯的气质,是有二千多首诗词积淀于胸的自信在支撑。同样的,大家出手,必是安静从容。沈从文创作,一盏灯一杆笔,用的是最质朴纯净的语言,讲的是最平淡温暖的故事。而这一切,是他沅水边看尽自然风光,北上之路看尽是世事纷乱后积淀出的安静。这种安静带给人的,是对灵魂深处对原始的美的呼唤,是对人性的赞美与发掘。
3、赵雷打动人心的是安静中纯粹的美,而人们之所以在突然之间接受、吸纳、认可他,正是因为太多人缺乏这纯净。高科技日新月异,冲击着各个领域。人们被这股激流顶着,在外在形式上加入绚丽的装点,运用机器配合各种声音,丰富是不假,但只能流于人的耳,入不了人的心。于是,赵雷等民谣如一股清流于人耳畔响起时,喧哗中的人被这平静而打动、震撼,谁说安静中的纯净不是美呢?
4、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解析:正确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而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6、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
7、(3)悲守穷庐穷庐:(4)此即日习于傲矣习:
8、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
9、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以皇帝的感叹作结,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还表现了汉文帝知人善任的特点。当劳军结束后“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惊什么?作者虽未写明,但很清楚,就是对周亚夫和汉文帝的态度感到惊异。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话,其中一褒一贬,非常分明。这段话出自皇帝之口,而且是在皇帝调查研究之后,其力量就不同寻常了。因此这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并不多余。
1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12、开头第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有什么作用?
13、翻译:只能悲哀地守着陋室,(到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14、(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15、因为如果奢侈就会招致祸患、败家丧身。
16、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17、风尘与烟雾都已消散,天空与青山浑然一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水路,奇异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
18、师:同学们知道复姓,了不起。比如武侠小说中有一个人叫“东方不败”(笑)。复姓是中国人的姓氏文化现象,了解一下,有必要,不要闹出笑话。
19、 《南池》宋代:陶弼五月红莲繁盛时,隼旆同赏郡南池。
20、生11:放松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