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衬静写作手法(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举个例子)

2023-01-22 09:52:46

一、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举个例子

1、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2、白话文释义: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3、有鸽声(飞声)、蝉声、雨声、人声。

4、(第434期)为你的考场写作支支招儿(5)我怎么努力也写不够六百字,咋办?

5、田野间静悄悄,只有一个农民伯伯在挥洒汗水。烈日下,蛐蛐、蟋蟀也懒得叫了,只有刷刷的镰刀挥舞声,麦子一片一片的倒下。

6、以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为突破口,指导学生读有感情读,整体感受安塞腰鼓的特点;并从中得到提示,给本文分段,理清本文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关注此文的抒情特色,进一步理解言语形式能影响抒情效果。学生的小论文,有多角度整体论说该文写作特色的,也有单点突破,深入阐述它对抒情的影响。作业设计体现了学教评一致性,是课堂教学的助攻。

7、优惠搭配:902+333一共365元

8、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白话文释义: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10、这道题当时的平均得分是四分。很多同学之所以没有得到满分,就是因为没有看到“对比”——动静结合。之所以没有看到,是因为答案第一点“比喻”是非常明显的,而第三点是全诗的中心思想也容易(考试嘛,不就是选拔人才么?首句中的“群英”,只要不傻,就可以想到作者是高兴的)。就第二点,往往被学生忽略。

1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②。万籁③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2、父爱,像那和熙的春风,轻抚过我的脸颊;像那湛蓝的天空,给予我宽阔的怀抱;像那浩翰的大海;给予我数不尽的关怀。父爱同母爱一样伟大,只是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与母亲不同而已父爱名言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如山一般淳朴;如海一般无垠;如风一般和煦;如光一般耀眼。父亲,拥有你的爱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父爱如山,刚毅中给人沉稳的力量和宽厚的包容父爱是一条严鞭,让你的前进步伐即使在遇到挫折时也能永远向前。父爱是一堵厚墙,让你的人生之旅即使风雨兼程也能安然无恙。

13、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14、他自己没有深入到语文的背后进行思考,没有抓到语文考试的本质。这样的人,其实不管学什么都只能是普通人。

15、在无人打鼓时场面是如此清冷,又安静,连风的飕飕声都听的格外清楚,当鼓声一响起清冷的空气瞬间变得热闹起来了。在文中开头,作者运用了对比,以静衬动来写出当时的氛围是多么热闹,舞蹈是多么热烈!个个小年轻们用尽自己的力气狂敲鼓面,这种场面是多么壮观!

16、下面是2017年全国一卷的高考真题:

17、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18、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9、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20、动静结合作为我国古诗词创作常用的传统艺术创作方法,它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以动衬动、动静互衬四种,被我国古代诗人在其作品中广泛而巧妙地运用,创作出了"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及艺术审美效果。

二、以动衬静写作手法

1、难到很多人认为语文学不学吧,都是一个样子。

2、说让读者愿意听到的事;

3、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曲就显得隐,而直就显。

4、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5、静。连鸽子的飞声、蝉衰弱的叫声,这些细微的声音都听得到,这就反衬了故都的静,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在《天山景物记》中学到的一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举一个例子,比如钟,在白天,你根本听不到它的走动声,但在晚上,夜深人静时,你便能听到清楚的滴答声,因此,假如要你写夜的静,你便可以以钟的走动声清晰可辨来衬托夜的静,这也就是以动衬静。

6、段落式的铺陈方法是指作品中用一个诗段或自然段落描绘一个主题。这种段落式的铺陈方法刘成章在《安塞腰鼓》中用了许多,举个典型的例子来说“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作者大都是用一些简短的语句来自成一段,再由多处相连从中能突出《安握腰鼓》中的文化味,又能体现腰鼓的非遗。

7、好吧,就写这么多,总结一下,应该是想说这四句话。

8、“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以此表达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强烈的感情奔涌而出!

9、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0、以静衬动:以静态的景物来反衬动态的.

11、最后声明,本文参考了国家玮老师的很多课程和思想。

12、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钱钟书《围城》)

13、并列式的铺陈方法是指全篇作品或整个段落从各个不同的方位、方面进行描绘的手法,使描绘的对象具有横向性,在这里作者也是十分巧妙的运用了铺陈的手法。《安塞腰鼓》中1~4段作者描写的是表演前景物的静。14~17段描绘的是鼓声的劲。而后,18~22段描绘的则是元气淋漓的后生。作者用多种感观,多种视角描写《安塞腰鼓》使它更具有活力,让读者不会厌烦。

14、当你明白了这个逻辑,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语文考试比较难的阅读理解题目中爱出“对比”作为答案了。因为它思维高级,因为考试就是要通过试题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所以越是难的考试,越爱出“对比”。

15、用动的景物反而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用这样的手法创造出来的意境,既单纯优美又不寒俭枯涩;既安恬平静又不死气沉沉;既绝少人迹又不幽僻冷寂。

16、这里的秋天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能激发人的诗情,甚至胜过春天。

17、对于古代音乐的描写手法,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先看下面四段古代音乐描写的精彩片段。

18、这件事情的反面就是很多人认为语文的提高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漫长到课外补习语文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19、风俗画,也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风俗画,指能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

20、风物画的范围,似乎更小一些,主要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特点的景物与器物。较大的如园林,较小的如金石风物描写,应该有独具的特点。

三、什么叫以动衬静的描写方法

1、排比和反复,说白了就是有话反复说,当然是强调了。

2、在这两首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

3、小学3年级的时候,你就已经学会今天生活和思考时候能够用到的大部分字了,然而对很多人来说写一篇稍微有点意思的文章都是个难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低,思,故,乡,这些字大约是二年级的小孩子都会的,但是假如没有老师教你,你这辈子极大的可能是写不出《静夜思》的。

4、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棰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5、《山居秋暝》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6、状元SVIP班12880

7、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8、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篇内容丰富、语言豪放、蕴意深刻的散文。作者通过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坚强的节奏、激烈的古典、反复的咏叹、尽情的赞颂来表现对生命、力量的诗意感受。其语言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9、其实,这样的“普通人”,学什么都会很普通。

10、月——冰,露——冷,风——寒(峭),梧桐——枯,梧桐甚至是“声响如哀弹”,意思是秋天梧桐脱落,风吹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

11、那么,作者在对这些景具体的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下面先请两名同学来诵读课文3——11段落,其他同学要眼耳手脑并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圈出文中体现秋天色彩的词语,二是标出传递声响的物名。我们将从秋色和秋声两个角度来品味一下故都的秋味。

12、“对比”作为一个难点,看出来是不容易的。但是别急,翟胖有办法。

13、再说说文章结尾,一声鸡啼是天亮的标志,是新开始,是新希望。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14、好,从这篇文章结构来看,2和13自然段相呼应,假如1、14自然段也相呼应,那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更加严谨了,试问这两段是否有呼应?

15、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16、这与作者的心境有关,前面我们在学习本文的写作背景时,曾提到作者写作的心境,简单地说,作者心情不好,所以才写出如此之景。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情与景的密切关系。

17、或者,他没有花力气去寻找语文方面的名师,没有多听几个人讲课,没有比较,就急吼吼地给一个老师交钱蒙头学习去了。

1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9、今天,我们要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个事例,假如你今天心情很好,一出门就遇见阔别多年的老朋友,那么,当你现在坐在公园的长凳上听着耳边的鸟鸣时,你就会觉得鸟的叫声非常的悦耳。换一种心境,假如你今天比较倒霉,在马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你听到鸟的叫声就会觉得心烦。对相同的景,不同心情的人对景的感受就会不一样,那么写出来的景当然就会不同了,这就叫做“景随情异”(板书)。可见,情与景的关系非常密切,弄清情与景的关系,也是我们今天学习《故都的秋》的一个重点。

20、就作者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则浓淡兼施。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秋景,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等,语言色彩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服务于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让她何以堪?

四、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1、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2、最后来看第12段,这一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从全文来看,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4、902价格:200元(偏远地区邮费自理)

5、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这么多的手法,其作用千奇百怪。例如拟人和比喻。拟人是把物体赋予人的动作、情感、思想等等。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物体的某一个或者几个特点,使得人们更形象地了解了物,也使得物具有了人的特质,让物更加亲切。而比喻主要就是一个生动形象。

7、——论《安塞腰鼓》的抒情特色

8、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下面以中学课本中涉及到的诗诗词为例,试作说明。

9、开头“咝溜溜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以风的动描写了表演前的安静。

10、更多诗词资料,尽在:诗词轩

11、同样是写秋天,前者悲凉,后者清新,这是什么原因?

1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唐代:王维《竹里馆》

13、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说,在寂无人声的大山里,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到夜静更深的时候,这山里更使人觉得就象空无所有似的。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刚刚升起的月亮,惊动了躲在窝里的小鸟,它们不时地鸣叫几声。

14、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都认真地伏案写作业,笔尖在纸上发出沙沙的声音。突然,一只苍蝇飞进教室,哼哼了几声,声音很大惹人烦,但不一会儿就振动翅膀飞走了。

15、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16、充分体现出动静结合手法绝妙的艺术表现力,因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成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必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7、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也就是“情”决定了“景”的特点,即我们前面已提到的“景随情异”。

18、提分VIPB班4980

19、冷清。即课文中所概括的“清”的特点。

20、让学生初步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方法。

五、以静衬动是表现手法吗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2、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3、分别抓住其“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前者在第2自然段,后者在第13自然段,这样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

4、不是以静衬动的手法,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写在山涧中听见鸟鸣,衬托出山涧里的静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5、以至于让作者想到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6、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7、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词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

8、秋草(黄色)落蕊(灰白)

9、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10、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静衬动。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在诗歌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观开阔,一密显出局部的清幽,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11、那么这些色彩主要是冷色还是暖色?

12、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13、例如,可以说《红楼梦》是17世纪中国上层贵族的风俗画。狭义的风俗画,指作品中有关地区的独特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写。这里所说的风俗画,主要指后者。

14、唐山市汉沽教育局教研室贺素平

15、这是一首写秋天的诗,那么诗中都写到了哪些秋天的景呢?

16、说完了你的读者还想听你说。

17、描写、议论、抒情,之所以要描写啥不就是为了让你知道这里有什么东西,高明的作者都很懒的,否则描写个毛。其他同理。

18、《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的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19、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

20、☞诗词写作指导文章300篇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抒发心中的愁闷的诗句(关于抒发内心忧愁的古诗)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