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终南山(终南山禅诗)

2023-01-27 11:22:32

一、终南山禅诗

1、赏析: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着因缘和合,相互相生的道理。琴自己不能发声音,指头之间也不能发出声音,只有二者合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3、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4、唐代朝野热衷营造假山以及道教升格为国教,同神仙思想有关。道家推崇的是黄老之学,即黄帝和老子的学问。相传黄帝能管治百神,接受百神的朝拜并加以使用。《太平广记》罗列神仙传记,一共55卷。其中,排名第一的男神是隐居终南山的老子,然后有在终南山称王称帝的周穆王和汉武帝,还有唐朝画家韩滉;排名第一位的女仙是西王母,然后有骊山姥,别名骊山老母、黎山姥姥,或以为是女娲、西王母,此外还有华山的明星玉女。按《汉武帝内传》的记录,西王母驾祥云飞越终南山,向汉武帝传授《五岳真形图》。《五岳真形图》描绘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它们以图符的形态,代表着中国古代的名山。

5、然而,王维自称摩诘,维摩诘居士是印度大乘佛学的代表人物之东方金粟如来转世,而这首诗中作者意欲表达的正是这种领悟大乘境界时的怡然自乐。从佛法角度来看,主要透露出他自从精进学佛,一直到见了本来面目的心路历程。

6、香积寺寺名取自《维摩诘经·香积佛品》,是说上方界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一切皆以香作楼阁,苑园皆香。寺名如此,当为佛教胜地。

7、汉传佛教禅宗在唐代分为南北宗。受其影响,后代艺坛以禅论艺,几乎成为定式,包括同绘画密切关联的诗歌。古代最有深度的诗评,莫过于严羽的《沧浪诗话》。该书的前半部,都是以禅喻诗。到了明代,莫是龙、董其昌等人认为山水画也分南北宗。按董其昌的意见,山水画南宗始于隐居终南山辋川的王维,北宗的鼻祖李思训,也同终南山有关。李思训是皇室成员,在武则天迫害皇族时,亡命天涯,不知所在。后来李思训被唐肃宗提拔为右武卫大将军,职权包括管辖从长安城郊到终南山的皇家园林,也就是秦汉朝上林苑的地盘。

8、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

9、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0、终南山北面,直下是长安。

11、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佛子,他的诗与画极富禅机佛意,所以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佛”。此诗是王维的代表作之历来吟诵的人很多。一般认为主要描述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他本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历来解析往往谈王维的淡泊宁静怡然自乐的情调,而实际不达至理。刘辰翁评:"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为淡易",可以说深契王维之意。

12、寂寂的释义:形容寂静。《空山寂寂》是一部将禅画诗曲集于一体的佛曲专辑,禅意十足。由巫娜、侯长青、曹杨等一些年轻有为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改编或创作的作品,以古琴和箫为主。请出两位山野高人的脱俗之作为这些禅曲增色。两位高人其一是以禅诗著称、隐于厦门五老峰下南普陀寺的戒贤法师;其二是以禅画闻名、隐于终南山下佛家庄的法清法师。此二人同出当代高僧妙湛上人门下。

13、④值:碰到。无还期:没有一定的时间。

14、《浣溪沙》: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15、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词中无意间描写的现象,往往含有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16、九衢南面色,苍翠绝纤尘。

17、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18、松径定知芳草合,玉书应念素尘侵。

19、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南宋陆游《观长安城图》)

20、南宋到元代,画分十三科,山水打头。比照世界绘画史,最有独特价值的中国画,非山水画莫属,尤以水墨山水为典范。这是因为古代文人重墨轻色,陈陈相因,形成传统。唐代文人作画,包括匠人出身的吴道子,侧重用线用墨而忽视颜色,设色常常由弟子完成,从而演化出单纯用墨的水墨画,进而为强调墨画的文人画做出了技术上的铺垫。唐代诗人方干的两首诗写道:

二、诗 终南山

1、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2、人与山河,就好像是一棵树上的不同树叶,接受同样的空气、阳光、水分,虽然树叶的脉络不同,但却能彼此无碍地共存于同一棵树上。

3、赏析:相传这是苏东坡的“开悟”诗。就像禅宗六祖慧能佛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样。人类认识事物,总是有主有客,有物我之别。苏轼在禅悟中,从“有主有宾”到“无境无尘”,物我相遇,物我消融,如天心圆月,寂然长照,如如不动。

4、想蓬瀛兮靡觌,望昆阆兮难期。抗微山于绮砌,横促岭于丹墀。启一围而建址,崇数尺以成岯。寸中孤嶂连还断,尺里重峦欹复正。岫带柳兮合双眉,石澄流兮分两镜。半叶舒而岩暗,一花散而峰明。俯蚁垤而有余,仰终南而多愧。(唐太宗《小山赋》)

5、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6、林崖直写终南秀,峰峦雄割太华脉。(清高士奇《范宽山水图诗跋》)

7、功成积劫印文端,不是南山得恐难。

8、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9、顺便指出,诗中的“桂花”因在春景中出现,历来使人们感到困惑,有人认为这是诗人的败笔,有人考证有一种桂树春季开花。其实,如果站在禅学的立场来看,这不过是诗人的“妙观逸想”而已,和他的“雪中芭蕉”一样,借春天的桂花来表明超时空的万法平等的禅理。沈括《梦溪笔谈》指出:“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李、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如神,迥得天意。”

10、山水画家画真山水,贯穿中国画史,常常是为了卧游。所谓卧游,是指足不出户而观赏写真的山水画,用处是开心。有人携带王维《辋川图》让病中的秦观卧游,声称可以疗疾,结果没过几天病愈。

11、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12、《游终南山》(唐)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3、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4、赵朴初先生得知消息后,马上做了一首诗:

15、禅偈表达出来大多是修道和悟道的境界。有的表示开悟见性,有的是离相见性,不能着相,有的是证体起用,看是否脚跟点地--即站的稳。。。。。做功夫促进定慧力增长,利于理解和破解。

16、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③。

17、2016年1月25日以水示道记之。

18、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19、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20、①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三、终南山禅七

1、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2、(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每有闲情逸致,就独自到山中游玩。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3、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4、禁林寒对望,太华净相邻。

5、其为状也,攒怪石而岑崟。其东则峰崖刻划,洞穴萦回;其西则翠屏崭岩,山路诘曲。现蓬莱图万重于积石。(唐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

6、任腾腾兀兀,天涯海角,

7、此诗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8、助印《禅露》,培植福报,功德无量。

9、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10、思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11、《寻佛问道终南山》——寻佛篇之一:三论宗祖庭草堂寺!

12、《寻佛问道终南山》——寻佛篇之五:律宗祖庭净业寺!

13、“四十余年独隐居,不知尘世几荣枯。

14、此诗大约写于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之后,是王维晚年时期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15、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16、báiyúnhuíwànɡhé,qīnɡǎirùkànwú。

17、总之,此诗描述从人生境遇,到生命的感悟;表现出一种化机之妙的精神境界。从悟后起修,展现出对人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从容态度。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间的流水是因云雨而有的,有云起了就表示水就快来了。所以,人们常用此诗来自勉或勉励他人,遇到逆境绝境时,不要看不开,要把得失放得下,很快就会有另一番新的局面产生。

18、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19、心中无事便无事,外事皆由心中生。不执着于外,而省于内。对于世人来说天大的事情,在禅者的眼中也不过是蚊虫小事。这就是禅者的高蹈超脱,世人的痴迷妄念。

20、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四、南禅寺 诗

1、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2、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3、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4、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5、(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道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

6、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7、我贪恋这终南山的风光,不知不觉太阳就要落山了。

8、相见当年丈六身,一弹三界群魔伏。

9、这首诗,实际上是法演禅师以比喻的手法,来阐述出他当下的证悟。

10、赏析:山川,河流,清风,明月,都有佛性。只要你静下心去体悟,任何事物可以成为你心灵的镜子,引导你回到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心中潜藏的珍宝。

11、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12、(宋)贺铸《题毗陵僧舍二首之二》原文选段:古寺不挂寰瀛图,终南山翁何处bai至。释义:古老的寺庙没有悬挂着全国的地图,终南山的那个老翁哪儿来的呢?du(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选段: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释义: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唐)吴筠zhi《翰林院望终南山》原文选段: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释义:有幸能dao够见到终南山,山高的快要逼近天空了。(宋)王中立《杂诗四首》原文选段:贪看终南山色好,不知红日下前峰版。释义:我贪恋这终南山的风光,不知不觉太阳就要落山了。(唐)齐己《题终南山隐者室》原文选段:终南山北面,直下是长安。释义:终南山的向北方向,直接权下去就是长安城。

13、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14、人生如梦,转眼即逝。凡事皆会过去,再努力回忆也无济于事。常人亦会过去,从暂时的分离到永久的诀别,谁都无法避免。坏好迷悟都会过去,你什么也留不住,明白了这一点,便是觉悟的开始。

15、一树春风有两枝,南枝向暖北枝寒。

16、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小孩看见山的前面有一片闲着的田地,就叉着手(古代一种礼节)问他的祖父说:“这块田是谁的?为什么没有人耕种呢?”祖父回答说:“这块地不断地被人买来卖去,所以就荒废啦。要等到真正怜惜这片好田地的人来,这块田地才会有人耕种啊。”

17、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18、这两句还体现了禅宗的时空观。第一句用“处”字把行到水源的时间过程空间化了,第二句用“时”字把诗人与云之间的空间关系时间化了。这就是禅宗说的“所谓有时,时已是有,有皆是时也”(道元禅师语),即时间就是空间的存在(“有”),空间的存在都是时间。这样,瞬间变成了永恒。由于这首诗意味深长的禅趣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不离感性又超越感性,因而格外空灵蕴藉,令人涵泳不尽。

19、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年(744)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

20、(宋)王中立《杂诗四首》

五、终南山禅修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蜚声当代禅林的《寒山僧踪》全文如下:夜客访禅登峦峰,山间只一片雾朦胧。

3、“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终南山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非常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4、诗人选用“响”和“景(影)”二字大有深意,《大品般若经》中著名的“大乘十喻”就有诸法“如响”“如影”二喻,这恐怕不是偶合。清人徐增《而庵诗话》称“摩诘精大雄氏(即佛陀)之学,篇章词句,皆合圣教”,指出王维诗暗含佛学思想的特征。因此可以这样说,这首诗的用意不只是为了显示晚山的空灵景致,而且着力于暗示这些声响光影,不过都是不可扪摸、转瞬即逝的幻觉,这与禅宗尊奉的《金刚般若经》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空”合若符契。当人语的回响沉寂于空山之后,当返影的光彩消融于青苔之上,一切又归于静止和寂灭,这才是永恒。

5、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6、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7、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知道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8、“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9、①终南:终南山。别业:即别墅。

10、终于我们找到了净土宗的祖庭香积寺,唐代诗人王维写了一首诗《过香积寺》:

11、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2、终南望雨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3、世间的事情,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它产生的道理,一件事情的成功背后必然也有着它成功的原因,凡事皆是因缘和合,相互相生。

1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水源之处,这地方再往上就没有水了,讲作者领悟禅宗向上至理的情境,清净寂然,不着不染,任从世事纷纭,英雄西烟而不著不动。

15、③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16、水月镜花,心念浮动,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17、王维的诗特别善于描写空山静夜中的轻动微响,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而这首《鸟鸣涧》更以极为宁静的背景下的几声鸟语营造了一个充满禅意诗情的境界。

18、终南山隐士从古到今没有断过,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19、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20、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古时候想念夫君怎么说(想念夫君的古代文言文)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