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衬静诗句举例(运用以静衬动的诗句有哪些)
一、运用以静衬动的诗句有哪些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②。万籁③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4、(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5、妈妈打开冰箱时瓶子叮叮当当的碰撞声
6、电扇叶片飞速转动的声音
7、中山公园的水池像是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面。池子附近树旁的几盏路灯,那圆圆的灯光映在水里,就像是一个小月亮似的,围绕着池中的月亮。一片一片臃肿的白云缓缓地移过池面,仿佛是一群老妇,弯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从月亮前面走过,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片的空隙倾泻下皎洁的光芒。一片白云和一片白云连起,如同一条宽大的不规则的带子,给澄澄的天空分成两半。白云移过,逐渐消逝在远方。天空碧澄澄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9、如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用“混芳尘”的桃李反衬“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衬托出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0、夏天多得是快乐的旋律。
11、本诗的第四句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12、(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13、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
1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6、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17、纵观王维这首诗,所写的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不过在以静衬动表现手法的妙用下,我们可以感受到月夜春山的幽静,以及王维内心的一种闲静。而这种闲静,归根结底还是与王维的禅心与禅趣息息相关。因此王维的这首诗,仅仅二十个字,但是却可以说是写出了“静”的至高境界。
18、《过泰论》对陈涉的描写也是贬陈涉行军用兵不及向时几国,实则褒其用兵出奇制服。
19、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20、以静衬动的句子是“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三句是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
二、以动衬静诗句举例
1、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2、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3、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5、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6、《山行》的作者是唐代的()。
7、“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
9、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10、讲解老师:附小香港路校区刘妍
11、五六句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
12、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3、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14、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所谓以动衬静,亦即借某种声响以反衬静境,使之得到更加鲜明突出的映现。
15、作者当时被降职,他厌恶官场,过上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隐居终南山时所作。他认为山中比朝中好,洁净淳朴,就更加决然归隐了。我们一起背一背这首诗,让这样的美景,这样的情怀留在我们的心里。(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高段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感受。学习第一首古诗时安排了有梯度的几次读:读准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画面,读出情感。在此过程中,穿插表格的填写,力求达到层层递进,也为小组学习做好示范,学生能够在小组学习时照样子填写表格。)
1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此诗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诗人旨在描写春夜山洞的幽美静谧,却有意打破常规,纯用动境处理。从“花落”到“月出”,再到山鸟的“惊”和“鸣”,无不有动有声。然而,正是通过这样的动态和声响,有力地衬托出“人闲”、“夜静”和“山空”。
18、月光洒满了这园庭,远处的树林,顶上载着银色的光华,林里烘出浓厚的黑影,寂静严肃的压在那里。喷水池的喷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着皎洁的月光,在那里荡漾,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的在受她的践踏。(郁达夫《秋河》)
19、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2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三、采用以动衬静写法的诗句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问)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4、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反衬,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7、生:产生,生出。另有版本作“深”。(“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8、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
9、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10、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的那首歌就是夏天。
11、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2、首句“人闲桂花落”,即内心娴静,桂花无声地飘落。我们说桂树枝叶繁茂,但是花瓣却很细小。本来花落就不易察觉,更何况是在夜间。所以这里的“人闲”就很重要,它不仅说明了山间夜晚没有人事的烦扰,还说明了王维当时内心的娴静。而有此作为前提,王维才能察觉到桂花的落下。至于具体如何察觉,或凭花落在衣襟上引起的触觉,或凭花落的声响,或凭花落后的一丝丝芬芳。
1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4、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5、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
16、命题人:附小香港路校区刘燕朱海彦
17、︱阜宁教育︱2020年7月21日︱
18、月亮快要出来了。月亮还远着呢,可是在地平线后边,人们觉得它从黑暗的深渊上升。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高坡上的树顶镶了一条花边,好象高脚杯的边缘,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树峰的侧影,一分钟比一分钟显得更为深黑。(法罗曼·罗兰:《母与子》)
19、在给六年级学生分析衡水小升初分班真题时,采用难度AB级对比阅读法分析,同一篇文章普通学校的阅读题和衡水题难度相差较大。例如衡水卷的问题涉及了“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这在初中阅读中才有。
20、月光洒满了这园庭,远处的树林,顶上载着银色的光华,林里烘出浓厚的黑影,寂静严肃的压在那里。喷水池的喷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着皎洁的月光,在那里荡漾,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的在受她的践踏。
四、运用了以静衬动的诗句有哪些
1、就此写作手法的运用,我讲了讲如何结合生活写真景“以动衬静”,突出写作目的,让文章更生动。
2、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第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雅、清静、清幽的特点。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4、明明是千帆竞发的盛唐,为什么李白却说“孤帆远影”?|大师说文
5、宋朝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6、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7、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2113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5261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维4102《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1653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专歇,王孙自可留。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属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8、你若喜欢本文,请分享并点个在看
9、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唐代:王维《竹里馆》
10、本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以动写静,描写的是流动的静景,月光穿松林而至地面,照耀清泉流淌而过的石头,非常生动,但是无人而扰,透着几分恬静与舒适。
11、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12、BC对对错
13、(问)《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14、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5、王维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但作者并没有孤立地写静,而是采用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花落”、“鸟鸣”的动景反衬出春山之夜的无比宁静。
1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17、这首诗运用以动衬静手法的诗句是()
18、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19、诗的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它的意思是说,明月的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地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有了前两句诗烘托出的幽静环境气氛,这两句诗也就很好理解了。就在鸟儿习惯了山谷的幽静时,忽然月亮的光辉笼罩了山谷,于是鸟儿便惊觉起来,不时地发出鸣叫
20、白话文释义: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五、关于以动衬静的诗句有哪些
1、鲁老师简评:虽没有以动衬静,但是能够用声音这个动态的有声的角度去观察描写夏天,构思新颖,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夏天在你的眼中比别人眼中更多了一个层次的美。
2、我信心满满地答题,一想到考入前十名妈妈就会奖励我一辆新赛车,就抑制不住地兴奋啊!突然跳出一只拦路虎——古诗接句,我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额头微微渗出汗水。一想课本就在书桌内,触手可及,于是一个小偷爬上了我的心头——就抄这一次,回去一定好好学。刚有此念,就觉得自己脸发热,我悄悄环顾四周,只见大家都在低头认真答题,室内静得连某人放下修正带的声音都清晰可辨。我小心翼翼把卷子往书桌上方推,一只手伸进书桌,“当啷”一声炸雷在脚下响起,我吓得一哆嗦,是笔被我碰到了地上。此刻我手心浸出了汗水,“怦,怦,怦”的敲鼓声从我胸腔里升起,比窗外的雷声更震耳欲聋,原来那是我的心跳声!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
5、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8、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题李凝幽居》
9、讲解老师:附小通榆路校区马莉
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夜晚的清净(明月清风)来衬托鹊与蝉夜晚的鸣声补充;我想知道楼上的那句是怎样得来的
1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
12、|标签:高考语文资讯备战高考
13、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衬托,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14、(释义):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词中运用“以动衬静”手法的诗句有哪些?除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和“鸟鸣山更幽”之外,再帮找几个。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15、小组合作学习,尝试运用。老师还带来两首古诗,请同学们尝试用刚才的方法,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出示要求:(1)四人一起在小组内把这两首诗读一遍。(2)其中两个同学各选一首诗,把想象的画面说给组内同学听,另外两个同学进行补充。(3)小组讨论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组长把讨论的结果在诗中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4)小组讨论表格中要填的内容,交流时由组长汇报。
16、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7、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8、站起身,抬头望,现在,正是点灯的时候,楼上的灯光,像是成熟了的柿子的颜色,嗯,我该回家了。
19、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0、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钱钟书《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