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诗句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动衬静手法的诗句)

2023-01-22 09:53:06

一、以动衬静手法的诗句

1、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2、09:古典诗词的形象思维三法

3、妈妈打开冰箱时瓶子叮叮当当的碰撞声

4、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

5、竹里馆诗中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诗句: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6、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7、“吸溜吸溜——啊哈——”

8、22:古典诗词的造境技巧

9、15:读诗词与写诗词(2)

10、04:古诗词创作手法之赋、比、兴2

11、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1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13、《山居秋暝》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哗哗地流淌着,用这哗哗地流淌的声音,进一步衬托出山林的幽静。这就是写景当中常见的以动衬静。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14、用典顶真反复通感象征

15、例:(诗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16、没有人知道春天从什么地方开始。春天不像赛跑者那样有一个起点。大概是在艾佛格来的多水的荒野,在奥岐绰比湖以南,春天形成了,蓬勃了,蔓延开来了;在向北伸展时,步伐越来越有力,色调越来越鲜明。在这里,在美国的南端,春天的来临并不突然,不像有些新英格兰山谷那样,刹那之间便开满了罂粟科和毛茛科植物的花。在这里,时令的递嬗是缓慢的,季节的钟摆摆得慢,摆动的弧形线也不那么长。

17、清晨的阳光争先恐后寻找着大树的“漏洞”,在泥土草地上洒下点点斑驳,要是这洒下的是月光,这些斑驳定是广布在深蓝夜空中眨着眼的星星。一阵风吹过,树叶打着闹着,阵阵唰唰声回响在我的耳边,没有风铃那样清脆,但却柔和而悦耳。有些穿着枯黄边披风的树叶经不过这风,安静的,坐在风的手掌里,飘呀飘。时不时从森林的深处,传来几阵鸟鸣,清脆而又嘹亮,不知是哪个女高音演员正在放声歌唱。闭着眼,倾听这天籁般的歌声,没有任何人的打搅。心,沉进去,陶醉着。几只小鸟是主唱,大树簌簌打拍子——免费的伴奏,有个热情的观众,从山上最高处急急忙忙赶下来,不愿错过音乐会的一分一秒,发出汩汩流动声,不停的说着“等等我!”

18、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19、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20、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什么诗句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1、注:①高林:佛家称僧徒聚集之处,此指禅院。②人心:指尘心,俗念。③万籁:指一切响声。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3、意思是: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4、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5、诗的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它的意思是说,明月的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地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有了前两句诗烘托出的幽静环境气氛,这两句诗也就很好理解了。就在鸟儿习惯了山谷的幽静时,忽然月亮的光辉笼罩了山谷,于是鸟儿便惊觉起来,不时地发出鸣叫

6、(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7、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25运用了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来衬托村中的寂静的诗句是: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第三句,从人们院前的静寂来表现农人早出晚归,辛勤忙碌。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别有意趣。全诗无一字言农事,无一语写劳动,然而,透过句句诗行,让我们仿佛看到农村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繁忙。同时,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活泼自然。

8、例: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

9、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0、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的那首歌就是夏天。

11、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12、人物形象题:人物特点+具体分析+作者情感

13、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白话文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14、20:格律诗要素之押韵

1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释义):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16、月光洒满了这园庭,远处的树林,顶上载着银色的光华,林里烘出浓厚的黑影,寂静严肃的压在那里。喷水池的喷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着皎洁的月光,在那里荡漾,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的在受她的践踏。

17、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1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9、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

三、运用了以动衬静手法的古诗

1、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2、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3、因为不同的诗歌其抒情方式也是不同的,下面这些样式,你可以大体了解,不做必须掌握。如:

4、鲁老师简评:虽没有以动衬静,但是能够用声音这个动态的有声的角度去观察描写夏天,构思新颖,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夏天在你的眼中比别人眼中更多了一个层次的美。

5、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和造景都很巧。

6、王维在《鸟鸣涧》这首诗中,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写夜晚安静的诗句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还是惊动了沉睡中的鸟儿,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显得这夜晚的安静了。

7、《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是王维比较著名的一首诗,这两句诗也成为以动衬静的范例。 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哗哗地流淌着,用这哗哗地流淌的声音,进一步衬托出山林的幽静。 这就是写景当中常见的以动衬静。

9、没有人知道春天从什么地方开始。春天不像赛跑者那样有一个起点。大概是在艾佛格来的多水的荒野,在奥岐绰比湖以南,春天形成了,蓬勃了,蔓延开来了;在向北伸展时,步伐越来越有力,色调越来越鲜明。在这里,在美国的南端,春天的来临并不突然,不像有些新英格兰山谷那样,刹那之间便开满了罂粟科和毛茛科植物的花。在这里,时令的递嬗是缓慢的,季节的钟摆摆得慢,摆动的弧形线也不那么长。

10、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再如《梅花》《荷》《莲》等。

11、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12、月亮快要出来了。月亮还远着呢,可是在地平线后边,人们觉得它从黑暗的深渊上升。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高坡上的树顶镶了一条花边,好象高脚杯的边缘,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树峰的侧影,一分钟比一分钟显得更为深黑。(法罗曼·罗兰:《母与子》)

13、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14、10:古典诗词起步学作借句诗

15、思想: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

16、例:(诗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

17、王维内心的闲静契合了山间春夜的幽静。所以他在词句中,紧接着便说“夜静春山空”,即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间是空空荡荡的。它是王维心境和环境相契合,又互相作用下的感受。也就是说,万籁俱寂,都陶醉在夜的幽静中了。结合首句“人闲桂花落”,显然,王维前两句诗是以花落来突出显示春山的幽静。

1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鹿柴》 白话文释义: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9、图文参考:网络(侵删)

20、有的是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以动衬静的手法的诗句

1、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2、17:格律诗中的变体诗

3、白话文释义: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4、例:(诗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5、我认为,练字题答题技巧就是“表现手法+本义+句意+感情”;炼句题、全诗如何写什么的、表现手法与思想感情题就是“表现手法+内容概括+感情主旨”。下面是我布置都建刚老师所做的表现手法与答题技巧的概括,大家参考。——山东淄博/王玉强)

6、月光洒满了这园庭,远处的树林,顶上载着银色的光华,林里烘出浓厚的黑影,寂静严肃的压在那里。喷水池的喷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着皎洁的月光,在那里荡漾,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的在受她的践踏。(郁达夫《秋河》)

7、《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的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8、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以动衬静的诗句还有: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

10、五六句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

11、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

12、即时消息关注“语文月刊”微博,多转发、分享给朋友!

13、白话文释义: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唐代:王维《竹里馆》

16、用动的景物反而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用这样的手法创造出来的意境,既单纯优美又不寒俭枯涩;既安恬平静又不死气沉沉;既绝少人迹又不幽僻冷寂。

17、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18、感官角度主要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多是几种综合运用

19、表达方式就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0、07:诗歌的两大特点之一:含蓄蕴藉

五、以动衬静的写法诗句

1、六两句,着意渲染清溪的幽静。但诗人并未把它写成一片死寂,而是以声音反衬寂静。诗人谛听着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并且饶有兴致地期待着山岩自己的回声。同时,他还感觉到在这清溪里说话,尽管暂时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但话声一停,环境越发显得清静。

2、《鹿柴》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第一句先营造了一个静谧的环境,描绘山中的杳无人迹,侧重表现山的空寂。紧接着第二句以“人语”之响,反衬山之寂静。《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3、(古诗鉴赏最后复习要简约化,就是告诉学生:要抄写诗句基本的内容,要概括相关的语句;要分辨表现手法;要通过冷词与热词推断思想感情。

4、例:“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5、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比较著名的一首诗,这两句诗也成为以动衬静的范例。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哗哗地流淌着,用这哗哗地流淌的声音,进一步衬托出山林的幽静。这就是写景当中常见的以动衬静。

7、12:怎样读诗词——怎么读?

8、有的是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沈从文《边城》)

10、02:提高诗词写作水平的四个结合

11、抓住斑驳阳光打在它身上的一只蝉

12、白话文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13、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14、白描渲染烘托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6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15、首句“人闲桂花落”,即内心娴静,桂花无声地飘落。我们说桂树枝叶繁茂,但是花瓣却很细小。本来花落就不易察觉,更何况是在夜间。所以这里的“人闲”就很重要,它不仅说明了山间夜晚没有人事的烦扰,还说明了王维当时内心的娴静。而有此作为前提,王维才能察觉到桂花的落下。至于具体如何察觉,或凭花落在衣襟上引起的触觉,或凭花落的声响,或凭花落后的一丝丝芬芳。

16、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移步换景

17、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

18、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19、纯清的水倒入杯中的声音

20、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以动衬静的片段100字初中(以动衬静的片段100字)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