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023-01-27 11:20:34

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2、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3、《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作者所表达的(爱国)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但表达手法不一样,《示儿》是通过(悲痛的心情)来表达的,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是通过(喜悦心情)来表达的。

4、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5、第二卷:五言乐府(7首)

6、轻舟始蜀至洛阳,幻途难比归心。

7、板书:快诗,理解快的意思:回家快,写诗快,写诗时心情愉快

8、杜甫(笑呵呵的):“是啊,我们也可以回家啦!”(想收拾东西,手却一直在颤抖着,

9、《古典诗词鉴赏》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11、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铁骑所过之处,血光遍地,千里萧条,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一家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762年,唐朝政府军在洛阳打了胜仗,收复河南。763年,叛军内讧,内部离心,向唐军投降,至此安史之乱结束。此时的杜甫暂居在四川梓州,听到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官兵,指的是唐朝的政府军,河南河北泛指黄河南北两岸,不仅包括如今的河南省、河北省,还包括山东和辽宁一部分;收,是指从安史叛军手中收复。

12、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3、引入新课:灾难中国,漂泊诗圣——杜甫

14、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15、第五卷:五言律诗(80首)

1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17、想象白日饮酒欢唱,与春作伴回乡,即从巴峡穿过巫峡,真至襄阳顺流至洛阳。

18、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19、chūwéntìlèimǎnyīchánɡ。

20、qīnɡchūnzuòbànhǎohuánxiānɡ

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吗

1、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地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我仿母回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梅旋即又奔向洛阳。

2、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3、(四川的一个小山村里。杜甫在门前的小道上伫立着,望着眼前他不知道看过了多少遍的景色,深深地叹了口气。)

4、“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5、只能胡乱地卷起案上的书)

6、杜甫因安史之乱,逃难八年。一日,忽闻王师收复蓟北,杜惊兮,与妻喜极而泣,遂拂袖拭泪,甚欢,漫卷书简,举杯而庆。杜思乡心切,与妻收拾行囊,择时而行,于巴峡穿巫峡,后下襄阳向洛阳而归之。

7、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哀鸿遍野,无数百姓无栖身之所……

8、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9、因为诗人当时被迫离开故乡,在四川成都草堂时听到河南河北被收复,想到马上就可以回到温暖的故乡,当然会流下感动的泪。

10、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11、今天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首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13、穿巴峡后走巫峡,过襄阳后奔洛阳。看来难压工部归心似箭、重回故乡之心矣!

14、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15、016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作者修正版

16、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17、欣赏书法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既欣赏书法,传承文化,又落实背诵目标,一石二鸟。隶书、行书、草书,既欣赏到了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也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奔放的狂草书体,符合诗人表达本首古诗所体现的提问喜讯后的狂喜心情和心境。以书法艺术作为载体,形式独特。

18、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1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0、指名看地图讲一讲,指一指: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硬笔书法作品

1、整个题目的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河南河北。

2、总结课堂,再读: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抒情诗,抒发了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极度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

4、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目标之课上罗老师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朗读。教师让学生反复读,不同层次的朗读是串起课文的一条线。一堂课学生读了不下十几次。罗老师用反复吟诵的形式巩固,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的同时,也是升华感情的一种方式。既完成了背诵的任务,还让孩子们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5、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6、掌握主要的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7、“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8、“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

9、带着妻子和儿子流落到蜀地的杜甫,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

10、⑻巫峡:长江三峡之因穿过巫山得名。

11、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平日的优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12、↓↓音频在文章末尾,请下拉到底部↓↓

13、围绕“喜”而理解诗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14、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既有喜悦的神情又有喜悦的动作,既有喜悦的现实又有喜悦的想象。设计巧妙值得我学习。

15、次日,杜家至渡口,途中且饮且歌且垂泣,望祖国江山,思故乡美景,身虽船上,但心已归乡。

1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闻:听见;看见。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18、本诗抒发了诗人忽闻胜利消息后的惊喜之情。

19、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20、有人说这首诗是一个人的狂欢,你从字里行间,从哪里读出这是一个人的狂欢?

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理解字义,古今对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3、杜甫因安史逃于蜀,苦等8年,忽闻官收蓟北,喜不自胜,却又与妻子同涕。欢至漫卷诗书,颂歌酌酒。天气甚好,与妻共行囊,于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奔洛阳,与妻子同回。

4、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

5、师生合作朗读:他所写的这位诗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6、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7、足至阑槛,满身涕泪,不知所言抒当时波澜心,瞠看妻子,张口不语,脸红如檀晕色,急急翻书掩狂欢,滥酒泄喜酣醉如泥。

8、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9、杜甫叹:“七年前逃难至此,何时才是尽头!”朝暮时,忽闻剑外收蓟北,杜甫叹:“吾之乡,终已收。”落得衣裳上满为泪。喜不自胜,回头看妻子已无愁,望诗书,无心读。却时时刻刻望着故乡,杜甫拿酒杯,欢喜欲狂,一饮而尽!坐于屋檐,一宿没睡。青春一家坐于屋外,天高地阔。乘舟而行,直奔故乡。

10、“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11、回望妻子,脸上的愁苦早已不在,脸颊泛红,喜极而泣。杜甫漫浪地卷起诗书,心里喜不自胜。杜甫萌生酒意,则哼着歌,喝起酒,甚是欢乐。顿时又有了归乡之意,心便似箭般巴峡穿巫峡,襄阳奔洛阳,与妻子回归故地。

12、儿子:(激动地拽着杜甫手臂)“父亲!父亲!是不是我们的军队收复了那些被坏人抢走的土地呀?真厉害!我将来也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13、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14、chūwéntìlèimǎnyīchánɡ

15、一日,杜公家中作之,忽闻外有欢声,杜疾驰门外问曰:“甚事,何喜也?”“吾兵已复蓟北!百姓安矣!”泪湿身上衣,忆己八年苦日,悲苍矣。杜白日与柳燕放歌饮酒,甚欢也。夜,喜已为狂,杜公若魔者,书皆妄卷,往箱中塞。

16、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

17、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11502html

18、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此时的杜甫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经像梭子一样从峡谷中飞速地穿行而过,从“巴峡”到“巫峡”,出“巫峡”到“襄阳”,再从“襄阳”疾驰到“洛阳”,已回到故乡。宛如大江放舟,平原走马,气势奔腾而又音韵铿锵。

20、重点字词(注意古今异义词)

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翻译和赏析

1、高圆圆她们律师快结束一件案件的时候,几个人一起读了这首诗,还挺应景。

2、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3、你从这首诗里读懂了什么

4、mànjuǎnshīshūxǐyùkuánɡ。

5、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6、第六喜,喜上眉梢喜笑颜开;

7、杜甫:(弯下腰摸着小女孩的头,捋了捋胡子,笑了)“坐船呀,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元年春杜甫在梓州时所作。宝应元年十月,唐朝各路大军由陕州总反攻,再度收复洛阳,以次平定河南诸郡县。十一月,进军河北,叛军将领薛嵩、李抱玉、李宝臣、田承嗣、李怀仙等纷纷纳地归降。次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延续近八年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杜甫流亡到蜀地的梓州听到官军胜利收复河南河北时满怀激情写下这首律诗。当听到官军的捷报,诗人热泪奔流,妻儿也一扫往日的愁容,他无心看书,要纵情高歌,开怀畅饮。要返回久别的故乡,并且迫不及待地设想了回乡的路线。全诗叙事抒情,节奏极其轻快,语言特别流畅,逼真地刻画了诗人欣喜若狂的神态,有力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平定叛乱、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激情。

9、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0、第六卷:七言律诗(53首)

11、一叶扁舟,载着诗圣在寂寞的湘江上继续北行,直到消失在辽阔无边的太空之中……

12、诗人由于躲避战乱漂泊异乡已经多年,如今听到叛军老巢被收复的消息,心情如波涛翻滚,激动不已,压抑已久的感情如山洪暴发。

13、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1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15、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16、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17、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18、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9、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2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扩展资料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思乡的有哪些诗句(带有思乡的诗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