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借喻的句子(借喻的句子)

2023-02-05 21:13:58

一、借喻的句子

1、对偶的效果: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表意凝练,概括力强。

2、①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3、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4、前几年多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但近年来更注重对修辞方法具体运用的考查,多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放在以下题中去考:

5、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6、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

7、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

8、③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9、(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修辞运用、仿写句式等、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主义所选名人、文人应为古代的,同时结合其思想和作品来写。

10、如果不运用谐音双关,又怎么能写出这么妙的诗句呢?所以古代的大诗人,无一不精此道的。写诗词的朋友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这些修辞手法。

11、(来源:“学而思网校大语文”)

12、(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13、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4、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15、用人名代物。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16、“碑”谐音“悲”,本意是含着悲苦,却不能说出。那种苦闷抑塞的景况,倒真像大石头塞在口中、压在心头一样。

17、诗中“莲”谐“怜”音,“怜”在古代指“爱”的意思,“莲子”即“怜子”,也就是“爱你”之意;“清”谐音“情”,爱你情如水。

18、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19、用事物的部分代事物的整体。

20、排比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二、夏天借喻的句子

1、(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2、比喻的效果: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3、暗喻,就是喻体和本体都出现,连接词是"是",不用"好象""仿佛"等词(那是明喻)作连接词,如"老师是园丁,抚育我们这些花朵的成长"借喻,就是只出现喻体,本体已不复出现,如"我们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园丁'的辛劳和培育"在以上的举例中可以看到,老师是本体,园丁是喻体,暗喻中,喻体和本体都出现,而借喻中,本体已不再出现.需要说明的是,喻体已是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的,借喻,才能应用,才能省去本体.别人才能知道你说的是谁,比喻的是谁、是哪个.。

4、拈连是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

5、例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代指史册、史书。

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8、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9、②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10、〔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借代)

1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12、②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13、雨是关在天上却又越狱的云。

14、就在其中创造出千丝万缕的联系。

15、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16、又如另一首南朝民歌《读曲歌》:

1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8、借喻的句子可以改为明喻或者暗喻的句子,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以改为“雪覆于千树万树上如盛开之梨花”(明喻)或“雪覆于千树万树上变成了盛开之梨花”(暗喻)。

19、层次之效果是层层强化,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20、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三、借喻的句子50个

1、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2、如果理解为道路,诗意为:女子和情郎相聚,彻夜畅谈不眠。她心疼情郎走了千万里之路,那一路上肯定吃了很多苦。

3、鄣(zhāng):遮挡

4、随手取两个不相关的物件,

5、这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法,利用汉语音同、音近或词语多义的特点,使语句产生明暗双重意义,暗含的意思往往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范仲淹曾曰:“兼明二物者,谓之双关。”

6、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7、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第一次明确地将借代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

8、例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9、运用比喻注意:词的比喻意不是比喻,如,“我们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用的是“包袱”一词的比喻意,不看作比喻修辞。

10、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如:每天天不亮,黄马甲们就来到大街上,挥动扫把,在太阳升起的同时,将一个整洁清新的城市献给大家。明白吗?

11、用专有名称代替泛称: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用“雷锋”指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12、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活而生动有力。了解并准确使用好汉语的修辞手法,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有很用。

13、反复:相同词语、句子的重复。效果:突出、强调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

14、移就可以把人物的感情渗透到景色之中,使人感到情景交融,增强语言的抒情气氛。

15、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兼格现象。

16、比喻是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17、①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

18、谐音双关在《诗经》就已出现,且大多与比兴兼用。如《国风·召南·摽有梅》:

19、婉曲是不直说,或闪烁其词、或拐弯抹角,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自己要说的本意的修辞方法。

20、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言语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说的是另一种意义,使要说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法。

四、借代的句子

1、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E。

2、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3、自从那次误会后,我和她之间被一堵厚墙阻隔着。

4、温飞卿这个双关用得很精巧,把人事、时代习俗、情感都融入其中,寓意深刻。

5、贾雨村,字时飞,前半句“求善价”的“价”谐音“贾”,与后半句的“时飞”合起来就是“贾时飞”,暗示他一心求取功名,正等待时机,伺机而动。

6、用官职代人。例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句中用官职“江州司马”代指作者本人。(译)满座中谁流的泪水最多?我的黑色单衣都湿透了。

7、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8、(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9、●40句适合发抖音的搞笑文案句子

10、那河水冰冷,仿佛玻璃在流动。

11、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再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12、②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13、①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4、反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如,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以乐景衬哀情。

15、同音同字,就是字音字词皆同,但含有双重意思。在魏晋南北朝民歌中,此类双关也大量运用,如《子夜歌》:

16、风把地上的落叶吹起来,像是补充了一句话。

17、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杨二嫂”“圆规”那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再清楚不过的。“圆规又讲话了”“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后一个“圆规”与“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极不和谐,分明是借代。

18、〔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19、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喻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性,借代的两事物则必须有相关性;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20、运用了双关,不仅把人物内心的情态描绘了出来,还营造出含蓄不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五、借喻的句子5个

1、语言应用题(第六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中考查。

2、移就是指两项事物相关联,叙述中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另一事物性状的修辞方法。

3、由以上含义可知,二者的差别在于:“借代”侧重于相关性,“借喻”侧重于相似性。

4、借喻,比喻之一。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如①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5、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

6、例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7、设问是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

8、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

9、这两个例句中,本体和比喻词都隐去了,所以宋代陈骙在《文则》中称这类形式为“隐喻”,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读者可以立即领会“鬼”“豺狼”之所指。

10、(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11、有借喻的句子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微风翻卷这荷叶,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几只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只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

12、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13、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4、①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15、(1)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2)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16、诗中的“道”有双重意思,既指道路的“道”,也指道语的“道”。

17、“冯渊”谐音“逢冤”,被薛蟠莫名其妙打死了,而行凶者还逍遥法外,冯渊死的还真是冤。

18、借喻:本体不出现,无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19、第二组更明确。“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非常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是一个整体,而在主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未必是一个整体。“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不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不是一个整体;只有换上本体――那个称为“大白熊”的人――与后面词语才和谐,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借代。

20、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双关的重要性,如果不用谐音相关,那么要在下片两句的篇幅内,把男子情意的捉摸不定,把女子内心的忐忑猜疑给描述出来,是很难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夸奖小女孩长得漂亮的句子(夸奖小姑娘漂亮的句子)
返回顶部小火箭